臺積電格芯互訴“閃電”和解!未來專利將交互授權

臺積電與格芯互控侵犯專利權案圓滿落幕,雙方就現有及未來10年將申請的半導體技術專利達成全球專利交互授權協議。


臺積電格芯互訴“閃電”和解!未來專利將交互授權


臺積電今天公告,雙方專利交互授權協議將確保臺積電與格芯的營運不受限制,雙方客戶並可持續獲得兩公司各自完整的技術及服務。

格芯執行長柯斐德(Thomas Caulfield)表示,很高興能夠很快與臺積電達成協議,這項協議認可了雙方智慧財產的實力,使兩公司能夠聚焦於創新,併為雙方各自的全球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柯斐德說,協議也確保了格芯持續成長的能力,對於身為全球經濟核心的半導體業而言,也有利整個產業的成功發展。

臺積電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表示,半導體產業競爭一直以來都相當激烈,驅使業者追求技術創新,以豐富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

臺積電已投入數百億美元資金進行技術創新,以達今日的領導地位。方淑華說,這項協議是相當樂見的正面發展,使臺積電持續致力於滿足客戶的技術需求,維持創新活力,並使整個半導體產業更加蓬勃昌盛。

格芯8月26日分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美國聯邦法院德拉瓦分院、德州西區分院及德國杜塞爾多夫地區法院和曼海姆地區法院控告臺積電使用的半導體製造技術侵犯其16項專利,掀起雙方訴訟爭端。


臺積電格芯互訴“閃電”和解!未來專利將交互授權


臺積電不甘示弱,於9月30日展開反擊,在美國、德國及新加坡控告格芯侵犯包括40納米、28納米、22納米、14納米及12納米等製程的25項專利。

現狀:臺積電先進製程遙遙領先

在臺積電和格芯的專利戰背後,我們可以看到臺積電在這個市場的遙遙領先。而這種優勢的進一步擴大來自於28nm時代的關鍵一役。


臺積電格芯互訴“閃電”和解!未來專利將交互授權


2009~2010 年間,全球企業還籠罩在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傷害中,而不敢輕舉妄動,當時,公司卻大膽投資,2010 年資本支出高達2,020.86 億元,足足是2009 年的964.68 億元2倍多,這也造就了公司史上最賺錢的製程時代。

臺積28 納米於2011 年量產,當年貢獻了1.5 億美元(約43 億新臺幣,以當年匯率計),2013 年成長至60 億美元(約1,765 億元);到了2014 年,臺積營收突破7,500 億新臺幣,較2013 年激增28%,而28 納米佔營收比重更超過3 成,且公司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市佔率,也從2009 年的45%,提高到五成(52%)以上。

市場也高度關心,這樣的榮景是否有機會再次重現?時間快轉到最近一次的法說會,里昂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門主管侯明孝於壓軸時提出類似疑問,他問到:「臺積電這次大幅度上調資本支出,就像2010 年(28 納米)做的事情,幾年過後,當客戶往3 納米、2 奈走時,誰又會來填補這些產能?(指7 納米、5 納米部分)

對此問題,魏哲家回答,7 納米、5 納米採用EUV 技術,與28 納米用的High-K / Metal Gate(28 納米高介電材料/金屬閘極專案)相比, 技術屏障( technology barrier)高出非常非常多,而「我不評論對手的狀態」(暗指三星);弦外之音可聽出,臺積電在技術大幅領先其他競爭者,對這次大舉投資更是信心滿滿。

相較於28 納米世代,臺積現在處於絕佳狀態,主要擁有「技術領先」、「良率穩定」以及「半導體景氣復甦」等三個有利條件。

1. 技術領先

臺積電在28 納米打了漂亮一仗,2015 年更靠著16 納米「PK」掉三星,獨拿美系客戶手機處理器芯片大單,再一路向前挺進到7 納米、5 納米,強勢挑戰龍頭Intel;反觀當年一同競爭28納米制程的格羅方德、聯電等大廠,卻是節節敗退,由於資金、技術上皆難以追趕,爾後相繼宣佈退出先進製程競賽。

目前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對手僅剩下三星、Intel,兩大廠進度相對落後。其中Intel 於今年推出10納米產品,預計2021 年量產7 納米;儘管三星宣稱要在2021 年量產3 納米、超車一哥,但其7納米制程卻屢次傳出掉包消息,顯見臺積在邁向先進製程的道路之上走得最快也最穩。

2. 良率穩定

EUV 被視為摩爾定律續命丹,更是先進製程的重要推手,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增加一層EUV 光罩,都有可影響生產效率;據傳,三星的7 納米制程出現良率問題,就是因為太積極使用EUV,顯見臺積電已克服技術難關。臺積日前也罕見發表新聞稿,宣佈採用EUV 的7 納米加強版已協助客戶產品大量進入市場,且良率與7 納米相當接近,頗有與三星較勁的味道。

一樣對比28 納米的黃金年代,2011 年量產,至2014 年營收佔比達30% 以上,而7 納米(指7 納米、7+ 納米、6 納米)在2018 年量產,今年第3 季營收佔比已來到27%,爆發性更勝一籌;市場推估,2020 年7 納米制程佔營收比重將超過3 0%。

隨7 納米傳捷報,下一個戰場將延伸到5 納米,據設備商透露,臺積下半年連續上調5 納米產能規劃,自每月4.5 萬片調至5 萬片,再到7 萬片,且5 納米試產狀況非常好,良率也追上7 納米,臺積電更多次於公開場合表示,5 納米對營收的貢獻度將更勝7 納米,目前產能建置都是為因應客戶需求。據瞭解,蘋果、華為海思都在5 納米試產名單中。

3. 半導體明年可望復甦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集邦產業研究院預估,今年半導體產業將出現13.3% 衰退,2020 年在5G、AI 等需求帶動下回升,預估年增幅達5.4%;其中,晶圓代工今年預期衰退1.8%,明年可望年增3.8%。臺積電享有高市佔及技術優勢,可望複製往年趨勢,繳出遠優於產業平均值的成績。

整體來看,與10 年前相比,現在臺積競爭對手更少、技術也更領先,可說是站在制高點,營收成長動能可期。雖然,在大舉投資後,明年折舊費用料將較今年增加,惟受惠7 納米達經濟規模、5 納米良率提升及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毛利率可望優於今年,公司也說,毛利率將朝50% 的長期目標努力;法人則看好,明年臺積營收、獲利皆可達到雙位數增長,再開啟另一個黃金年代的新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