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嘿嘿,最近有件大事,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了。

學術圈金字塔的頂端,又多出好幾位大佬,讓我們仰望。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對於我們吃瓜群眾來說,Well,其實也就是聽個響,尤其是各種自然科學獎,要說出個所以然來,木有那麼簡單。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往年那些個什麼天體物理、發現新粒子、發現體內啥啥功能的新機制,這些么蛾子,統統都是不懂的幹活。

看到獲獎名單之後,機哥可以確定,大家的表情就和英俊的 doge 一樣: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但今年,就不太一樣了,大家看到這個獎項,都能說:

誒,這個我熟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大佬們獲獎的研究,我們每天都拿在手上。

因開發出鋰離子電池,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三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左至右依次為:約翰·B·古迪納夫、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

鋰離子電池,到了今天,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手機裡、手錶裡、耳機裡、筆記本電腦、充電寶、遊戲掌機......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毫不誇張地說,任何可以充電的移動電子設備裡面,都有它。

簡單看過這三位諾獎得主的研究,我們可以瞥到鋰離子電池的一部簡史: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1970 年代,時逢石油危機,人們希望找到一種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方案,可多次重複充放電的鋰電池,是一個非常靠譜的方向。

鋰電池,注意只是鋰電池,沒有離子,只可以一次性使用,雖然有著小型、能量密度高、壽命長,在當時已經得到了初步的廣泛使用。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只不過,它不能充電,榨乾了,就得扔掉。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這時,我們的第一位諾獎得主,斯坦利·威廷漢突破性地製成了用硫化鈦作為正極,金屬鋰作為負極的初代鋰離子電池。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不過,金屬鋰的性質很不穩定,會炸,無奈只能繼續尋找新材料。

但他為後來的研究定下了關鍵性的方向:用鋰化合物替代金屬鋰。

接下來,約翰·古迪納夫,人稱“足夠好 (Goodenough)”大爺,發現,鈷鋰氧化物是更為優秀的電池正極材料。

So,第一版可實用的鋰離子電池誕生了,不但可以提供高達 4 伏的電壓,而且更安全可行。

離正式商用,只差臨門一腳:擺脫負極危險的金屬鋰。

這回,就到了日本人吉田彰出手的時候。

基於古迪納夫的設計,他選用石油焦,一種簡單易得,間層結構可以容納鋰離子的碳材料,替代了原來的金屬鋰負極。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上: 古迪納夫的基礎設計

下: 吉田彰的改良商用版


大功告成,吉田彰所在的旭化成株式會社,聯合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化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索尼大法好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多虧了他們,機哥才能每天愉快地搞只有手掌大小的機,而不是像磚塊一樣的大哥大。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鋰電池得了諾貝爾獎,就像自己的手機得了諾貝爾獎一樣, 爽到。

是不是突然覺得,手裡的機,前所未有的?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Emm ,其實,我們的機機,在“拿諾貝爾獎”這件事上面,比我們認知中,要牛逼得多。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機哥粗略地擼了一遍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獎記錄,統計了一下手機上正在使用的“諾貝爾獎技術“。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鋰電池,在這一大堆諾貝爾獎裡,只是一個平凡而日常的“喜加一”。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並不是機哥在吹牛逼,咱們不妨坐下來數一數:

我們手機、電腦上技術涉及的諾貝爾獎,大多都是物理學獎,像今年這樣拿到化學獎,還是第一次。

好,第一項是這個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晶體管: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1956年: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沃爾特·布賴頓——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發現晶體管效應的卓越貢獻。

三位科學家依據半導體的材料特性,在貝爾實驗室製作出第一個晶體管。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晶體管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電子產品中最根本的電子元件,也終於可以讓各種大型設備變得更小,更高效。

也由此誕生了目前最尖端的基礎產業——芯片。

其實,我們常年在各種發佈會上看到,各家廠商拼殺的配置,各種 SoC ,內存、儲存容量...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這些拼的,都是晶體管。

每一臺手機、 每一臺電腦裡,都是數以十億計,以納米度量的晶體管。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這僅僅是個開始。

GPS: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1989年,諾曼·拉姆齊——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發明分離震盪場方法及其在氫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鐘中的應用作出的貢獻

這種原子鐘搭載在 GPS 衛星,讓衛星之間的建立精確授時機制,並進一步地實現全球精確導航。GPS 現在也是所有手持移動設備的必備功能。


液晶: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1991年,皮埃爾-吉勒·德熱那——“發現研究簡單系統中有序現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廣到比較複雜的物質形式,特別是推廣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不用多說,這位瀟灑科學家的研究,在後來成為了我們的液晶顯示屏,LCD。


集成電路: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2000年,傑克·基爾比 ——“在發明集成電路中所做的貢獻”

集成電路基於晶體管這項革命性發明,將無數的晶體管通過光刻機印刷的方式,整合到一塊芯片上。


磁盤: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2007年,艾爾伯·費爾、彼得·格林貝德——“發現磁巨阻效應”

磁巨阻效應被發現,並應用在了硬盤製造技術上,讓硬盤的儲存能力獲得了飛躍性提升。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也讓大家電腦中為神秘文件的準備的庫存,擴充了不少。


光纖 & CCD: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2009年,威拉德·博伊爾、喬治·史密斯——“發明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耦合器件(CCD)”2009年,高錕——“在光傳輸於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

相機傳感器,曾經的手機,拍照用的都用 CCD ,現在,不少光學指紋識別用的也是 CCD 傳感器。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光纖,也為我們帶來了高速的網絡傳輸,在網速=生命的現在,大家都懂。

藍光二極管: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發明有效率的藍色發光二極管、催生明亮而節省能源的白色光源”

在藍光二極管發明之後,讓白色的LED光源得以成功製造,才有了我們手機、電腦屏幕的 LED 面板。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激光: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2018年,阿瑟·阿什金、熱拉爾·穆魯、唐娜·斯特里克蘭——“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現在我們手機普遍用到的 ToF 攝像頭、iPhone 系列 Face ID 的泛光照射,用的都是激光技術。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其實,我們現在享受的一切,都受到了諾貝爾獎成果的庇廕,雖然它們都並不像鋰電池那樣,能讓我們拿在手上那麼直觀。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但毫無疑問,這些諾貝爾獎都促成了我們的快樂源泉——我們手上的這些消費電子產品。


機哥粗略地數完,我們手上的手機,直接享有這 9 項諾貝爾獎的成果。


如果我們按照,每一個諾貝爾獎項值1000萬瑞士法郎的獎金來算。

那。。。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機哥手上的機,一臺就含有約合9000萬瑞士法郎,差不多6億人民幣。


是不是有一種手握重金的感覺?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這一抽屜的寶貝,明天我就轉移到保險庫裡。

剛發現,我這破手機,居然價值6個億


幾千塊賣我一臺手機真是虧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