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晉剛:初心不改 築夢農村

晉中日報

勞模風采

郭晉剛:初心不改 築夢農村


本報記者 郭娟

走進榆社縣西馬鄉更修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村容風貌煥然一新、農業生產有序開展,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大跨越,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始終走在全縣農村發展的前列……

更修村的脫胎換骨,村裡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有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郭晉剛。

2000年,郭晉剛擔任榆社縣西馬鄉更修村黨支部書記後,整天思謀的事情就是如何發展經濟,怎麼能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為此,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改變思路,打基礎、謀發展、惠民生、謀幸福,傾心盡力建設更修村。先是種植了600餘畝核桃樹,而後又在村邊2000多畝的河灘地上做起了文章。經過市場調查,結合縣鄉產業發展規劃和當地地理優勢,郭晉剛提出了大面積連片種植脫毒馬鈴薯的倡議。

說幹就幹,一干到底。2001年冬天,郭晉剛多次召開村民大會,統一了全體村民的意見,上下擰成一股繩。2002年秋,更修村上千畝脫毒馬鈴薯獲得了大豐收,畝均收入超過了往年種植玉米的兩倍,村民盡享豐收的喜悅。

2005年,市場形勢發生變化,馬鈴薯失去了競爭力,產量、銷量雙雙萎縮,想方設法拓寬增收路子才是發展的根本。為此,郭晉剛再次外出調研,從上百項市場反饋的信息中選定了種植“日光溫室大棚蔬菜”這一附加值高又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

這個設想在當時的榆社來講可謂聞所未聞,推行難度可想而知。為此,郭晉剛在村民大會上、在田間地頭,反覆宣傳動員,挨門串戶給大傢伙分析解答,講明利害。2005年至2006年開春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又帶人自費到山東、太原、祁縣、太谷等地,爭資金、學技術、請專家、摸市場,一項一項仔細推敲,一件一件落實到位。

在此過程中,郭晉剛也在不斷反思,在市場風險面前,如何才能讓村民們放心地跟著自己幹。“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其說給村民們聽,不如做給他們看。黨員幹部一定要起帶頭作用。”他結合鄉黨委、鄉政府提出的“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思路,依託本地資源優勢,把種植設施蔬菜作為重點產業來抓。

有水喝,有糧吃,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全村致富才是郭晉剛的最終目標。

在郭晉剛的帶動下,2006年深秋,8戶黨員幹部率先建起了9座大棚,之後不僅全部收回了成本,還略有盈餘。黨員幹部帶了頭,村民的顧慮消除了,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大家爭先恐後地要申請種植大棚蔬菜,僅2007年、2008年兩年時間,更修村就發展興建了70座溫室大棚,引發了全村全面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的高潮。

“要時時刻刻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群眾的事再小也比天大”,這是郭晉剛一直秉承和踐行的宗旨。2006年興建9座大棚時,他個人擔保為8戶人家解決了建棚資金難題。2009年大雪壓垮了16座大棚,2013年一場罕見的暴雨使更修村28座大棚嚴重坍塌,56座大棚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400餘萬元。面對災情,郭晉剛第一時間組織幹部群眾奮力抗災、及時搶修,損毀蔬菜按時補植補種,有效減少了村民損失。

隨著蔬菜大棚的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管理、銷售、材料、水電、土地置換、流轉等事宜也多了起來。這時,郭晉剛把自己的大棚轉讓了出去,全身心當起了種植戶們的“保障部長”。成立了“榆冠蔬菜種植銷售合作社”,註冊了“榆冠”蔬菜品牌,不僅讓更修村的蔬菜產業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精細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市場化運作的良性發展軌道,更是在全國鋪設了一張縱貫南北的銷售網絡,真正實現了長遠發展。2014年僅設施蔬菜一項銷售達到1000萬元以上,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如今的更修村,已發展成為榆社縣溫室大棚蔬菜第一大村。

聽民聲,為民生。在加快發展經濟、引領村民奔向小康的同時,郭晉剛也在想方設法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2004年,村裡投資70餘萬元新建了村小學教學樓,2006年又投資80餘萬元對全村小巷街進行硬化,徹底改變了群眾出行難的窘境;此外,還投資140餘萬元治理1000餘米河渠,著力改善環境質量。新學校、幼兒園、自來水、數字電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繼落實見效,使更修村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走在了全縣前列,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如今,安定、祥和、團結、奮進、勤勞致富在更修村蔚然成風。村民們堅信,“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願景就在不遠的前方。

郭晉剛的親民愛民、辛勤勞動,不僅換來更修村日新月異的變化,也令他先後收穫了晉中市“五一勞動獎章”“市勞動模範”“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2016年,郭晉剛離開了更修村,擔任了西馬鄉副鄉長,分管的工作依然是農業。儘管職位變了,可初心沒變、使命不改,郭晉剛依然在為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他將繼續精益求精謀發展、一絲不苟抓落實,傾注感情、扛起責任,做好為農、助農、富農的大文章,不斷為全鄉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色做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