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開山立派,為什麼張三丰收了7個徒弟,而郭襄只收了一個弟子?

百年樹妖


同樣是開山立派,為什麼張三丰收了7個徒弟,而郭襄只收了一個弟子?

大家看的不是江湖,是成年人的童話,成年人的寂寞,這裡面最寂寞的兩個人就是張三丰和郭襄,問當今天下,武林裡誰的愛最深,那一定是郭襄,張三丰淡淡的一笑。

張三丰的武當派是武學的一種追求,讓他這一派的武功傳承下去。郭襄的峨嵋派只是無聊,人生沒有了楊過就失去了意義,在無聊的時候,郭襄隨便那麼一下下,就創立了峨嵋派,當然武術套路也十分的厲害,在武林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張三丰和郭襄都是金庸武術中的人物。他們的人生故事和徒弟的名字都是作者推斷出來的,他們之間一定有某種聯繫。

金庸為張三丰安排了七名學徒。這七個學徒的名字都是十分具有深意的,組合更加漂亮。然而,經過反思,這是張三丰的情感過程。這也是張三丰感情的背景。

宋遠橋,諧音可以送遠翹。回首《倚天屠龍》的開頭,當郭襄和無色禪師告別時,張三丰還是一個開始墜入愛河的小男孩,“在她身後(郭襄),相隔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行走”。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是他們分手時看到的場景。歸根結底,莫聲谷可能是張三丰想放手但又不想放手的表現:不要像山谷裡的回聲那樣影響自己。

郭襄一生中只有一個弟子,風陵師太。書中很少介紹這個人。然而,只要看一個名字,我們就開始為郭襄感到難過,想起郭襄對楊過的迷戀。郭襄是在風陵渡口遇見楊過,錯過了她的一生。也許,金庸要求郭襄只接受一個弟子,名叫風陵,這就是郭襄孤獨一生的結束。

因為目的的不同,那麼做事的風格就不一樣,張三丰是有緣就可以,反正得不到了就慢慢的活著吧,讓武當派好好發展。

郭襄感情失意後,就已經不在意江湖武林了,所以在招收徒弟的事情上,只看緣分,隨心所欲,峨嵋派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的創立了。

張三丰感情受挫之後就認真練武,創立了太極拳一系列,畢竟人生得不到的終還是得不到,武學成了張三丰的追求,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江湖上大家還是十分敬畏張三丰的修為的。

寂寞的張三丰決定後半生不能再孤單,所以遊走天下,找了七個自己滿意的徒弟,著七個徒弟年齡跨度比較大,我們也能夠看出張三丰已經返璞歸真,找到人生的真正的樂趣,帶著七個可愛的徒弟在武當山生活,時不時的下山做一些事情。

江湖名聲很好,大家很尊敬張三丰。

郭襄卻深陷感情的漩渦,從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子變成了孤獨的女人。

江湖一直是個愛恨情仇的地方,有多少人過的不開心,江湖編織著每個人的夢,因為每個人的不一樣,江湖才會如此的美妙,沉重,讓人難以忘懷,一個留著許多人的武林,那裡面事成年人的童話。

純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博而化易來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


博而化易


首先來看,張三丰和郭襄的共同之處:

張三丰喜歡郭襄,愛而不得;郭襄喜歡楊過,愛而不得。同是天涯傷情人,各自天涯各傷心。而且二人都選擇了繼續遊歷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間。

郭襄在40歲的時候,大徹大悟,落腳峨眉,創立了峨眉派;而張三丰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若有所悟,在洞苦思日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以柔克剛的至理,後遊至武當山,創立武當派。

簡而言之,就是傷情不得--遊歷江湖--開山立派。

但是,二人創派的根基不一樣呀,也就導致了為什麼二人收徒數量不一樣。

張三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草根一枚。開山立派,不是說在一個山頭佔山為王就算了,得打出自己的名號,吸引弟子前來,而且還要銀子開道,不管是修建大殿住所,還是吃喝拉撒,無一不要銀子呀。

所以張三丰既要充分利用自己在遊歷時結交的人脈,還要為武當派的進一步發展拓展資源,所以,就要多收幾個弟子。弟子既要有練武的資質,不然武當派的開山弟子出去就被別人撂趴下了,那不是大笑話嗎。又要有經營管理的頭腦,不然武當山各種人,物雜事,都需要有人料理,只靠張三丰一人是遠遠不夠的。

看看武張三丰的幾個弟子,除去殷梨亭和莫聲谷,他們入門太晚,那個時候武當已經發展起來了,不需要他們出面有所擔當。所以殷梨亭和莫聲谷一直到最後都和個孩子一樣。但前五名弟子,各個出去都可以獨擋一面,尤其是大弟子宋遠橋,可以說內外皆修,把武當派管理的僅僅有條,武當派日益壯大,名聲顯赫。

郭襄,富二代一枚,不需要為俗事操太多心,所以只要選擇一個稱心的徒弟就可以。

郭襄的名頭來歷太大,黃藥師是其外祖,且在三個外孫中最喜歡的就是郭襄;父母是郭靖黃蓉,駐守襄陽,即使戰死襄陽,襄陽人民及江湖人士也是大大的敬仰。姐姐郭芙雖然有點草包,但架不住姐夫厲害呀,丐幫幫主;只要郭襄有需要,那些小叫花兒樂的去跑腿。還有大哥哥楊過護著,郭襄16歲生日,楊過傾半個江湖勢力給其祝壽,包括少林寺羅漢堂的無色禪師後來都和郭襄交好,這樣的人脈資源,在江湖上獨一無二。

郭襄應該是在風陵渡口撿到女孤兒一名,取名風陵,既幾年她與楊過的初次見面,又暗含孤兒的出生地。然後在峨眉山開山立派,江湖人士聽說之後,肯定是有銀子的送銀子,有丫鬟的送丫鬟,有技術的上門免費造房子修宮殿。一應俗事都有人專門打理,不需要郭襄操心。

而郭襄喜歡的是什麼?和別的江湖人士喝酒,談論江湖軼事,或者暗中思念大哥哥楊過。教了徒兒風陵師太后,應該不會有閒心再費心教授徒弟,所以她只收徒一人,而且她肯定也沒有把本派發揚光大的意思,因為江湖上沒有人敢隨便招惹峨眉派呀。

總而言之,張三丰是枚草根,多收徒弟,發展武當派;郭襄是富二代,任性,只收一個徒弟,精心培養,其餘不用考慮。


我是百年樹妖,資深書蟲,分享不一樣的閱讀視角,雖有“妖言”卻不“惑眾”。歡迎大家留言和我探討武俠金庸小說。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百年樹妖


青年弟子江湖老,嬌女紅顏剎那芳華。郭襄在十八九歲騎著小毛驢仗劍走天涯,尋覓神鵰大俠楊過的蹤跡。忽忽數年,郭襄經歷了國破家亡,父母殉國,兄弟姐妹離散,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上了峨嵋金頂,落髮為尼,創立峨嵋派。

郭襄創立的峨嵋派,從後世的“倚天”來看,均為女子掌門,第一代郭襄,第二代風陵師太,第三代滅絕師太,第四代周芷若,門徒也多為女子。看來是一個類似《笑傲江湖》中“恆山派”一類的組織。

題主所問:為何峨嵋派沒有同武當派一樣,大收門徒?

武當派也是倚天江湖中新創立的門派,張三丰身為掌門,坐下七大弟子,個個武藝高強,英勇不凡,每一個出去都可以開宗立派。在“倚天”的江湖中可以說僅次於少林。

答主以為,峨嵋派之所以門徒凋零,沒有大肆擴大人員,主要有以下原因:

峨嵋武功主要以女子為主,適合男子的武功並不擅長。以郭襄來說,其父郭靖走的是剛猛的路子,而作為女兒,她沒有繼承父輩的衣缽,而是採百家之長,創立適合自己發展的武功,例如輕羅小扇等。這樣的話,有天賦的男徒不容易走到峨嵋門下。

峨嵋派收徒走的是精英路線。郭襄年輕之際,見識了天下最精英的一群人物,後來者哪能輕易入了她的法眼!在當時之亂世,名師難尋,高徒亦南覓,幾經篩選,能夠進入峨嵋視線的也就不多了,更何況峨嵋大都是女子,封建社會的女子一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些具有武學天賦的女子也許一生就老死香閨,更是弱小了峨嵋派選擇的範圍。

武當派則不同,張三丰出身草根,歷經千辛萬苦終成大業,他能夠感同身受那些底層人的艱辛與困苦,時逢蒙元鐵蹄統治下的中原地區,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男童們更是數不勝數,他收至門下好好教導,有教無類,開枝散葉,光大武當派。

故,這就是峨嵋派人才一直不敵武當的原因。








北望大坡灘


張三丰與郭襄都是金庸武俠中的人物,其生平事蹟以及徒弟名字都是作者演繹的,其中定有關聯。



作者為張三丰安排了七個徒弟,這七個徒弟的名字每一個都是美好的畫面,合起更是美不勝收,但細想起來,卻是張三丰情感的歷程。也是張三丰感情的安放。



宋遠橋,諧音送遠瞧。回想《倚天屠龍記》開篇,郭襄辭別無色禪師時,張三丰還是一個初鍾情的少年,“在她(郭襄)身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大約曾是分別時所見景色,而最後的莫聲谷,我覺得可能是張三丰想放下卻放不下的一種表現:不要再似谷中回聲一樣影響自己了。



郭襄一生只有風陵師太一個徒弟,書中對這個人的介紹很少,但僅僅看一個名字,我們就開始心疼郭襄,就會想起郭襄對楊過的一片痴情。郭襄就是在風陵渡口遇見楊過而誤了一生的。也許,作者讓郭襄只收一個徒弟,又命名風陵,就是暗示郭襄痴情一人,孤獨一生的結局吧。


萍風竹雨123


不是張三丰想收,而是金庸想收……………

張三丰修煉文始丹法,創立道家丹鼎三豐派,而於武術上,教傳十七支脈支多,但是呢………所謂武當七子,其實也只有張松溪是真傳,其他的幾個只是跟張三丰學過,至於學了幾天,沒見過多少明確記載的,我記得好像說一個月。

關於張松溪,還有一個拳壇事蹟,說是張松溪武功大成以後,名氣頗大,一群少林寺的和尚氣不過,於是一個老武師帶著幾十名弟子去挑戰,但張松溪巍然不動,就坐在那裡,這些人最終是無法近身,落魄而歸。

每次見張三丰的問題,我都想進來澄清一下,張三丰和少林寺沒半毛錢關係,是金庸為了頂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在宋以前,峨眉山還是道教名山的時候,還有天下武功出峨眉之說呢(金庸信佛),金庸硬說張三丰出自於少林,張三丰有明確師父的,就是火龍道人,傳他隱仙文始丹法。

所以呢,有些有心人,請你們止止你們的言論



破雲曉


這個問題需要合理的推理才能解答。

張三丰有七個徒弟,這是毫無疑問的,不贅述了。

然而,《倚天屠龍記》並沒有明確說郭襄只有風陵師太一個徒弟,只是說滅絕師太的師父是風陵師太,而郭襄祖師將倚天劍、屠龍刀的秘密以及掌門之位傳給了風陵師太。如此而已。

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回顧一下,滅絕師太就周芷若一個徒弟嗎?不是,尤其是討厭的丁敏君讓人印象深刻。

滅絕師太是風陵師太唯一的徒弟嗎?也不是,至少有個被楊逍活活氣死的師兄孤鴻子。

如此,郭襄可能只有風陵師太一個徒弟嗎?

我個人認為不可能。

因為在張無忌時代,郭襄女俠的名氣要遠遠大於她衣缽的傳承人風陵師太,為何如此?因為郭襄是創派祖師,但靠師徒兩個人就可以在江湖立足,闖出名氣嗎?誰有這麼厲害?沒有的。

所以郭襄如張三丰一樣,都是有不少徒弟的,這樣峨眉派才能在江湖上站穩腳跟,待到滅絕師太掌權時是中原僅次於武當和少林的第三大門派。

不過,滅絕對此還不滿意,還是要求芷若要繼續將峨眉發揚光大……

如果沒有師父風陵師太和師祖郭襄女俠的苦心經營,豈會有今日之局面?

如沒有師父和師祖創業的艱辛的鼓舞,滅絕師太怎會如此勵精圖治?

正因為郭襄和風陵也是這樣的掌門人,峨眉的實力才可以不斷壯大,那麼他們的徒弟、門人又怎麼會少呢?











三看達人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當時已經對女性有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女性習武本身就是少數,能有天賦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郭襄能夠收一個徒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並且郭襄是在四十歲以後才創立的峨嵋派,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到更多的徒弟,張三丰則不然,男性本身比女性在武道上更有天賦,而且在三四十左右,正是一個男性武道成就最高的時候,有精力也有能力來找徒弟。

從創作背景來看,基本上武當的背景就是按照道教來設定的,而且七這個數字更是有著非凡的意義,正好象徵著陰陽加上五行,並且北斗七星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因素!


大貓熊君


1.古代的背景設置,女人拋投露面,舞刀弄槍的接受程度肯定少於男性,弟子更難招收,但我認為郭襄不是隻有一個徒弟,而是隻有一個衣缽傳人;

2.張真人的七個徒弟,對應真武的北斗七星,同時名字對於張真人於郭襄相遇的七個情景;

郭襄的傳人風陵師太則是風陵渡口的風陵這個大家都明白;


小魔推書


以其濫收,不如一精,生養孩子無論多少,有孝則靈,,。,,,


用戶4149101191451


張三丰打敗崑崙三聖何足道一戰成名,江湖上就服這種人,收徒當然多。

郭襄系出名門,在倚天中有明確記載,郭公破虜受傳兵法,郭襄受傳家傳武學及九陰真經,因此,郭襄在少室山上聽到九陽神功時印證了很多高深武學,為創立峨眉派打下了基礎。像郭襄這樣的名門之後收徒講究機緣,所收徒兒取名風陵師太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