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开山立派,为什么张三丰收了7个徒弟,而郭襄只收了一个弟子?

百年树妖


同样是开山立派,为什么张三丰收了7个徒弟,而郭襄只收了一个弟子?

大家看的不是江湖,是成年人的童话,成年人的寂寞,这里面最寂寞的两个人就是张三丰和郭襄,问当今天下,武林里谁的爱最深,那一定是郭襄,张三丰淡淡的一笑。

张三丰的武当派是武学的一种追求,让他这一派的武功传承下去。郭襄的峨嵋派只是无聊,人生没有了杨过就失去了意义,在无聊的时候,郭襄随便那么一下下,就创立了峨嵋派,当然武术套路也十分的厉害,在武林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张三丰和郭襄都是金庸武术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徒弟的名字都是作者推断出来的,他们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

金庸为张三丰安排了七名学徒。这七个学徒的名字都是十分具有深意的,组合更加漂亮。然而,经过反思,这是张三丰的情感过程。这也是张三丰感情的背景。

宋远桥,谐音可以送远翘。回首《倚天屠龙》的开头,当郭襄和无色禅师告别时,张三丰还是一个开始坠入爱河的小男孩,“在她身后(郭襄),相隔五六步,不敢和她并肩行走”。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是他们分手时看到的场景。归根结底,莫声谷可能是张三丰想放手但又不想放手的表现:不要像山谷里的回声那样影响自己。

郭襄一生中只有一个弟子,风陵师太。书中很少介绍这个人。然而,只要看一个名字,我们就开始为郭襄感到难过,想起郭襄对杨过的迷恋。郭襄是在风陵渡口遇见杨过,错过了她的一生。也许,金庸要求郭襄只接受一个弟子,名叫风陵,这就是郭襄孤独一生的结束。

因为目的的不同,那么做事的风格就不一样,张三丰是有缘就可以,反正得不到了就慢慢的活着吧,让武当派好好发展。

郭襄感情失意后,就已经不在意江湖武林了,所以在招收徒弟的事情上,只看缘分,随心所欲,峨嵋派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创立了。

张三丰感情受挫之后就认真练武,创立了太极拳一系列,毕竟人生得不到的终还是得不到,武学成了张三丰的追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江湖上大家还是十分敬畏张三丰的修为的。

寂寞的张三丰决定后半生不能再孤单,所以游走天下,找了七个自己满意的徒弟,着七个徒弟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也能够看出张三丰已经返璞归真,找到人生的真正的乐趣,带着七个可爱的徒弟在武当山生活,时不时的下山做一些事情。

江湖名声很好,大家很尊敬张三丰。

郭襄却深陷感情的漩涡,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子变成了孤独的女人。

江湖一直是个爱恨情仇的地方,有多少人过的不开心,江湖编织着每个人的梦,因为每个人的不一样,江湖才会如此的美妙,沉重,让人难以忘怀,一个留着许多人的武林,那里面事成年人的童话。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博而化易


首先来看,张三丰和郭襄的共同之处:

张三丰喜欢郭襄,爱而不得;郭襄喜欢杨过,爱而不得。同是天涯伤情人,各自天涯各伤心。而且二人都选择了继续游历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

郭襄在40岁的时候,大彻大悟,落脚峨眉,创立了峨眉派;而张三丰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若有所悟,在洞苦思日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以柔克刚的至理,后游至武当山,创立武当派。

简而言之,就是伤情不得--游历江湖--开山立派。

但是,二人创派的根基不一样呀,也就导致了为什么二人收徒数量不一样。

张三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草根一枚。开山立派,不是说在一个山头占山为王就算了,得打出自己的名号,吸引弟子前来,而且还要银子开道,不管是修建大殿住所,还是吃喝拉撒,无一不要银子呀。

所以张三丰既要充分利用自己在游历时结交的人脉,还要为武当派的进一步发展拓展资源,所以,就要多收几个弟子。弟子既要有练武的资质,不然武当派的开山弟子出去就被别人撂趴下了,那不是大笑话吗。又要有经营管理的头脑,不然武当山各种人,物杂事,都需要有人料理,只靠张三丰一人是远远不够的。

看看武张三丰的几个弟子,除去殷梨亭和莫声谷,他们入门太晚,那个时候武当已经发展起来了,不需要他们出面有所担当。所以殷梨亭和莫声谷一直到最后都和个孩子一样。但前五名弟子,各个出去都可以独挡一面,尤其是大弟子宋远桥,可以说内外皆修,把武当派管理的仅仅有条,武当派日益壮大,名声显赫。

郭襄,富二代一枚,不需要为俗事操太多心,所以只要选择一个称心的徒弟就可以。

郭襄的名头来历太大,黄药师是其外祖,且在三个外孙中最喜欢的就是郭襄;父母是郭靖黄蓉,驻守襄阳,即使战死襄阳,襄阳人民及江湖人士也是大大的敬仰。姐姐郭芙虽然有点草包,但架不住姐夫厉害呀,丐帮帮主;只要郭襄有需要,那些小叫花儿乐的去跑腿。还有大哥哥杨过护着,郭襄16岁生日,杨过倾半个江湖势力给其祝寿,包括少林寺罗汉堂的无色禅师后来都和郭襄交好,这样的人脉资源,在江湖上独一无二。

郭襄应该是在风陵渡口捡到女孤儿一名,取名风陵,既几年她与杨过的初次见面,又暗含孤儿的出生地。然后在峨眉山开山立派,江湖人士听说之后,肯定是有银子的送银子,有丫鬟的送丫鬟,有技术的上门免费造房子修宫殿。一应俗事都有人专门打理,不需要郭襄操心。

而郭襄喜欢的是什么?和别的江湖人士喝酒,谈论江湖轶事,或者暗中思念大哥哥杨过。教了徒儿风陵师太后,应该不会有闲心再费心教授徒弟,所以她只收徒一人,而且她肯定也没有把本派发扬光大的意思,因为江湖上没有人敢随便招惹峨眉派呀。

总而言之,张三丰是枚草根,多收徒弟,发展武当派;郭襄是富二代,任性,只收一个徒弟,精心培养,其余不用考虑。


我是百年树妖,资深书虫,分享不一样的阅读视角,虽有“妖言”却不“惑众”。欢迎大家留言和我探讨武侠金庸小说。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百年树妖


青年弟子江湖老,娇女红颜刹那芳华。郭襄在十八九岁骑着小毛驴仗剑走天涯,寻觅神雕大侠杨过的踪迹。忽忽数年,郭襄经历了国破家亡,父母殉国,兄弟姐妹离散,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上了峨嵋金顶,落发为尼,创立峨嵋派。

郭襄创立的峨嵋派,从后世的“倚天”来看,均为女子掌门,第一代郭襄,第二代风陵师太,第三代灭绝师太,第四代周芷若,门徒也多为女子。看来是一个类似《笑傲江湖》中“恒山派”一类的组织。

题主所问:为何峨嵋派没有同武当派一样,大收门徒?

武当派也是倚天江湖中新创立的门派,张三丰身为掌门,坐下七大弟子,个个武艺高强,英勇不凡,每一个出去都可以开宗立派。在“倚天”的江湖中可以说仅次于少林。

答主以为,峨嵋派之所以门徒凋零,没有大肆扩大人员,主要有以下原因:

峨嵋武功主要以女子为主,适合男子的武功并不擅长。以郭襄来说,其父郭靖走的是刚猛的路子,而作为女儿,她没有继承父辈的衣钵,而是采百家之长,创立适合自己发展的武功,例如轻罗小扇等。这样的话,有天赋的男徒不容易走到峨嵋门下。

峨嵋派收徒走的是精英路线。郭襄年轻之际,见识了天下最精英的一群人物,后来者哪能轻易入了她的法眼!在当时之乱世,名师难寻,高徒亦南觅,几经筛选,能够进入峨嵋视线的也就不多了,更何况峨嵋大都是女子,封建社会的女子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些具有武学天赋的女子也许一生就老死香闺,更是弱小了峨嵋派选择的范围。

武当派则不同,张三丰出身草根,历经千辛万苦终成大业,他能够感同身受那些底层人的艰辛与困苦,时逢蒙元铁蹄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男童们更是数不胜数,他收至门下好好教导,有教无类,开枝散叶,光大武当派。

故,这就是峨嵋派人才一直不敌武当的原因。








北望大坡滩


张三丰与郭襄都是金庸武侠中的人物,其生平事迹以及徒弟名字都是作者演绎的,其中定有关联。



作者为张三丰安排了七个徒弟,这七个徒弟的名字每一个都是美好的画面,合起更是美不胜收,但细想起来,却是张三丰情感的历程。也是张三丰感情的安放。



宋远桥,谐音送远瞧。回想《倚天屠龙记》开篇,郭襄辞别无色禅师时,张三丰还是一个初钟情的少年,“在她(郭襄)身后,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并肩而行”。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大约曾是分别时所见景色,而最后的莫声谷,我觉得可能是张三丰想放下却放不下的一种表现:不要再似谷中回声一样影响自己了。



郭襄一生只有风陵师太一个徒弟,书中对这个人的介绍很少,但仅仅看一个名字,我们就开始心疼郭襄,就会想起郭襄对杨过的一片痴情。郭襄就是在风陵渡口遇见杨过而误了一生的。也许,作者让郭襄只收一个徒弟,又命名风陵,就是暗示郭襄痴情一人,孤独一生的结局吧。


萍风竹雨123


不是张三丰想收,而是金庸想收……………

张三丰修炼文始丹法,创立道家丹鼎三丰派,而于武术上,教传十七支脉支多,但是呢………所谓武当七子,其实也只有张松溪是真传,其他的几个只是跟张三丰学过,至于学了几天,没见过多少明确记载的,我记得好像说一个月。

关于张松溪,还有一个拳坛事迹,说是张松溪武功大成以后,名气颇大,一群少林寺的和尚气不过,于是一个老武师带着几十名弟子去挑战,但张松溪巍然不动,就坐在那里,这些人最终是无法近身,落魄而归。

每次见张三丰的问题,我都想进来澄清一下,张三丰和少林寺没半毛钱关系,是金庸为了顶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在宋以前,峨眉山还是道教名山的时候,还有天下武功出峨眉之说呢(金庸信佛),金庸硬说张三丰出自于少林,张三丰有明确师父的,就是火龙道人,传他隐仙文始丹法。

所以呢,有些有心人,请你们止止你们的言论



破云晓


这个问题需要合理的推理才能解答。

张三丰有七个徒弟,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赘述了。

然而,《倚天屠龙记》并没有明确说郭襄只有风陵师太一个徒弟,只是说灭绝师太的师父是风陵师太,而郭襄祖师将倚天剑、屠龙刀的秘密以及掌门之位传给了风陵师太。如此而已。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灭绝师太就周芷若一个徒弟吗?不是,尤其是讨厌的丁敏君让人印象深刻。

灭绝师太是风陵师太唯一的徒弟吗?也不是,至少有个被杨逍活活气死的师兄孤鸿子。

如此,郭襄可能只有风陵师太一个徒弟吗?

我个人认为不可能。

因为在张无忌时代,郭襄女侠的名气要远远大于她衣钵的传承人风陵师太,为何如此?因为郭襄是创派祖师,但靠师徒两个人就可以在江湖立足,闯出名气吗?谁有这么厉害?没有的。

所以郭襄如张三丰一样,都是有不少徒弟的,这样峨眉派才能在江湖上站稳脚跟,待到灭绝师太掌权时是中原仅次于武当和少林的第三大门派。

不过,灭绝对此还不满意,还是要求芷若要继续将峨眉发扬光大……

如果没有师父风陵师太和师祖郭襄女侠的苦心经营,岂会有今日之局面?

如没有师父和师祖创业的艰辛的鼓舞,灭绝师太怎会如此励精图治?

正因为郭襄和风陵也是这样的掌门人,峨眉的实力才可以不断壮大,那么他们的徒弟、门人又怎么会少呢?











三看达人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已经对女性有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女性习武本身就是少数,能有天赋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郭襄能够收一个徒弟,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并且郭襄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创立的峨嵋派,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到更多的徒弟,张三丰则不然,男性本身比女性在武道上更有天赋,而且在三四十左右,正是一个男性武道成就最高的时候,有精力也有能力来找徒弟。

从创作背景来看,基本上武当的背景就是按照道教来设定的,而且七这个数字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正好象征着阴阳加上五行,并且北斗七星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因素!


大猫熊君


1.古代的背景设置,女人抛投露面,舞刀弄枪的接受程度肯定少于男性,弟子更难招收,但我认为郭襄不是只有一个徒弟,而是只有一个衣钵传人;

2.张真人的七个徒弟,对应真武的北斗七星,同时名字对于张真人于郭襄相遇的七个情景;

郭襄的传人风陵师太则是风陵渡口的风陵这个大家都明白;


小魔推书


以其滥收,不如一精,生养孩子无论多少,有孝则灵,,。,,,


用户4149101191451


张三丰打败昆仑三圣何足道一战成名,江湖上就服这种人,收徒当然多。

郭襄系出名门,在倚天中有明确记载,郭公破虏受传兵法,郭襄受传家传武学及九阴真经,因此,郭襄在少室山上听到九阳神功时印证了很多高深武学,为创立峨眉派打下了基础。像郭襄这样的名门之后收徒讲究机缘,所收徒儿取名风陵师太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