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合群是墮落的開始?

偶然間看了一篇意林的文章,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個大學生。

我們可以稱他為,迷茫的小明。

他又想考研,又沉迷打遊戲,於是,迷茫的小明不知道如何抉擇,究竟是在朋友的冷嘲熱諷裡追逐夢想,還是選擇和朋友一同遊戲人生?

雞湯文一般講到這裡,就會有轉折。

果然,這時候,故事裡出現了一個失敗的學長,

他對小明說:“如果你選擇合群,你以後就是我這個慫樣”

然後就是一頓提神醒腦的毒雞湯,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小明,你千萬不能合群啊,不然你一輩子就完蛋了!

按照常理,讀者看到了就會想,哇,我一定不能合群,嗯,打死都不能合群。

OK

一篇“有思想,有內涵”的雞湯文,完美結束。

如果我不單獨拎出來,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會覺得,合群是萬惡之源,抵制合群,珍愛生命

……

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合群和墮落之間究竟有沒有因果關係?

或者說,

你墮不墮落,

和你合不合群有什麼關係?

動動你美麗又聰慧的大腦,思考思考這個問題。

仔細看看,你四周不合群也墮落的人,不比合群且優秀的人少。窩在宿舍一個人悶頭玩一天遊戲,你能說他們合群嗎?他們所謂的合群,不過是和那群人一樣罷了。

久而久之,你有沒有明白一個道理:

一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努力,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也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但要明白,一個人的優秀與否,不是以他是否合群為標尺判斷的。

究竟是你優秀,圈子才優秀,

還是圈子優秀,你才優秀?

大多數人,都經歷了“自己先變得優秀,圈子才變得優秀”的歷程。負責地說,這不是那個傳統的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這就是一個雞生蛋的問題。土雞不會生出烏雞蛋,而烏雞隻會生出更好的烏雞蛋。想生出烏雞蛋,首先要把自己變成烏雞。

人是怕寂寞的,於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合群。

有本書裡這麼寫到:

你以為自己在合群,你在浪費自己的青春 ;

你以為自己交了朋友,當你畢業一無是處時,誰還會把你當朋友;

你以為你大學四年不孤單,當你畢業沒有工作時,沒有老婆的日子,你會更孤單 。

有人說,孤單痛苦,那誰有說過,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會痛苦?

你以為你當初人緣好,

幾年後的同學聚會,

大家只會和混的最好可能是當初最不合群的稱兄道弟

孤僻、不愛說話,和別人玩不到一起去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一件很危險、很尷尬的事情 ,我們應該都經歷過,從小學到大學,每個人的班裡應該都會有那麼一個不愛說話的某某某同學,被嘲笑,被欺負,被鄙視。我承認多交流是好的,面對差異,彼此互相包容也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去犧牲自己的真實意願和獨立精神。

不合群也不是不交流,不合群只是堅守自我。否則也只是隨波逐流,這樣交的朋友,也只會是泛泛之交,不會是真正走心的朋友。

我更傾向給大學生的建議是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圈子,融入它,珍惜它。大學四年,你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跟你有著同樣的興趣愛好,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包容你的諸多缺點,當你在校園裡感受到來自某一個群體的溫暖和歸屬時,為什麼要選擇離開?

“合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群體中的迷失。

一個優秀的集體,是多元價值觀的碰撞和融合,你們會有爭吵,也會有妥協,重要的不是你們能走多遠,而是你們牽手走過的路和路上所經歷的一切。那些回憶當你在若干年後想起,會覺得無比動容。

最後,給你一個忠告:

合群或許很重要,但是合一個什麼樣的群,才更重要,一個有獨立精神的人,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群體,不會想著去委屈迎合,應該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合群而刻意地放慢自己的腳步,而是應該在自己的頻率上,找到和自己同樣步速的人,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合到該合的群,尋覓自己想要的,無論是理想還是朋友,才是大學四年該做的。

這世上給少年留了太多的謊言

只有佩戴上思想的雙眼

才能洞穿藏在霧靄後的真相

在大學,合群是墮落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