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柳侍墨


什麼“鏡皇”不“鏡皇”,全是商家忽悠人的噱頭!

讓商家來說,所有鏡頭都是“鏡皇”,什麼人像“鏡皇”、風光“鏡皇”、花卉“鏡皇”,一切都是對著你的腰包去的,哈。

讓我說,“鏡皇”就是最適應你的那隻鏡頭,可能不是金圈或紅圈,也可能不是大三元、小三元,但它適合你,適合你喜歡的題材,滿足你的拍攝需要。

所以,買鏡頭,不需要考慮鏡皇”不“鏡皇”,而是自己的拍攝需要。

24-70是我第一隻比較早的鏡頭,當初買的時候,也沒聽別人給我說是什麼“鏡皇”,我只是覺得它“不長不短”、適合題材較多,而俺又比較窮,下只鏡頭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入手,所以弄只24-70是當“萬金油”的,哈哈。

在沒有其它鏡頭的日子裡,24-70不是“鏡皇”也是“鏡皇”,不過也用了近十年,現在差不多退居二線了。

而所謂的70-200“鏡皇”,主要是針對人像的,可俺偏偏對人像不太感興趣,所以這隻“鏡皇”根本引不起我的興趣,你說還什麼“鏡皇”不“鏡皇”?!

新近,俺新入手一隻50定,不是金圈,更不是“鏡皇”,比起這些“鏡皇”來還便宜很多,但效果還算不錯呢,哈。

“鏡皇”,應該由自己來定:喜歡、適用就是“鏡皇”。


南方之南


買鏡頭時候第一個考慮不買的就是2470,長不上去,廣不上去,實在是個雞肋頭。於是買了7200。拍人像那個虛化,非常滿意。後來發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0端太限制視野的範圍不利於全面學習構圖?於是買了1424,非常強大的超廣鏡頭。再後來一起去拍人文,尤其是集體活動空間又不是很廣,7200太長,抓特寫可以,環境不夠展開。1424倒是很廣但是人物有時候又無法突出。兩個鏡頭換來換去的,耽誤了時間又不安全。看著同伴2470不緊不慢的拍著,頓時覺得好羨慕。這些年喜歡人像,7200那種五官被壓縮太厲害的感覺又不喜歡,鏡頭的銳度和焦外的油潤度也不滿意,最後選擇了105 1.4。從此就愛上了它,銳利,虛化好,油潤度好。人像利器。於是拋棄了7200。讓它徹底吃灰。通過這些年對拍攝題材的感受,鏡皇不是別人說的,而是自己使用當中最喜歡最滿意的那個。1.2是105拍的,3是1424拍的,4是7200拍的,5是2470拍的,6是35拍的。7.8是14拍的。9是105微距拍的。











從一個壞笑開始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我覺得吧,24-70和70-200作為大三元中最受歡迎的兩支鏡頭,說它們是“鏡皇”吧,也有些道理。但是別人覺得好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首先24-70設置鏡頭作為大三元之一的主力鏡頭,非常受攝影人喜歡。這支鏡頭,在很多攝影者眼裡是必備的鏡頭。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焦段實在是太實用了。





24mm-70mm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我們既可以用它拍攝風光又可以用它拍攝人文以及人像。這支鏡頭也成為了眾多攝影師幹活的最喜歡用的鏡頭。f2.8的恆定大光圈也是非常實用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喜歡這支鏡頭的人把它視為珍寶,不喜歡它的人它視為雞肋。24-70這支鏡頭綜合表現素質都比較平均,也正是它這種中庸的表現,沒有太多的亮點,使的很多人對它又愛又恨。





我們再來說說70-200這支鏡頭。這支鏡頭,在攝影人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首先70mm-200mm屬於中長焦段。雖然沒有24mm-70mm的焦段那麼受歡迎,但是他的這個焦段拍出來的照片比24-70更脫俗。





和24-70一樣,同樣為f2.8恆定大光圈鏡頭,它的成像素質表現絕對是讓人放心的。對普通攝影者來說,其實70-200鏡頭更容易出片。這主要還是得益於中長焦段,拍攝時納入畫面的元素更少,更容易構圖,主題也更突出。






70-200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鏡頭,如果你用過它肯定會對它愛不釋手。如果非要說這支鏡頭有什麼缺點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它體積太大,重量太重,不夠便攜。但是也有人正好相反,喜歡它的這種沉甸甸的手感以及拉風的造型。





總之兩支鏡頭都是非常優秀的鏡頭,也絕對稱得上是“鏡皇”的鏡頭。但是對於攝影人來說,鏡頭並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要看攝影的技術。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你咋看?

哪個是鏡皇有那麼重要麼?器材黨才愛比鏡頭,其實我也算是器材黨,因為我以前專門折騰器材的。

我在器材上也敗了不少銀子,我曾經因為工作的原因最常用的鏡頭是24-70F2.8,這款鏡頭在心中的確是一款不錯的掛機鏡頭。

但它並不是最好的人像鏡頭,只拍人像我覺得70-200比24-70好。24-70最適合在影棚內拍攝,室外70-200才是王者。

70-200F2.8拍人像非常不錯,但它也不是人像鏡皇因為還有一個85F1.2。70-200F2.8二代的鏡頭畫質和色彩都很不錯,性價比也高,我認為這款鏡頭更值得擁有。


佳能24-70F2.8在室外能拍人像又能兼顧風光攝影,是一個很實用的鏡頭。但我個人在工作之餘是不會使用支鏡頭,可能是用的時間太久,所以覺得這款鏡並不完美。

也不是說這款鏡頭不好,每個鏡頭都有每個鏡頭的優勢,這兩支鏡頭我比較喜歡70-200F2.8。24-70的優勢是在用它的實用性,屬於比較實用的鏡皇。

70-200屬於大三元中的人像鏡皇,因為拍人像,拍車展在變焦鏡頭中70-200最適合。


人像圖庫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我覺得,什麼“鏡皇”不“鏡皇”,並不重要,我們攝影人講究的是實惠,哪類鏡頭、那支鏡頭最最適合自己的使用,哪個就是“鏡皇”。

就24-70和70-200來說,他們都是“三元”鏡頭中的干將,能有人總結出“元”的說法總是有他的道理,事實證明,三元里的鏡頭確實是鏡頭組合中的精品,從氣勢恢宏的風光到花鳥蟲魚,從人物活動到飛禽走獸,盡收“鏡”底。



具體說到到底是24-70好一些還是70-200更優一些,這個得具體分析一下。

第一、24-70適用範圍更廣一些。24-70屬於中焦段鏡頭,能用於風光拍攝,也能用於人像拍攝,最大的優勢在於拍攝距離靈活,方便,非常適合在中等規模場景人物活動的拍攝,而且畫面變形和扭曲很小,畫面比較工整。


第二、70-200更適合人像等拍攝。這支鏡頭屬於中長焦端範疇了,能拍攝運動場景,也能拍攝花卉蟲魚等題材,特別是人像的拍攝成像優良,變形較之24-70會更小,背景虛化的效果也會更為明顯,拍攝距離的要求也會更大一點,在大劇場、大場面等拍攝比較適合。

你要是參與評判,一定要點先問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拍攝的領域在什麼位置;還有,如果現在買鏡頭的話,肯定該考慮“大三元”的配置了。


拍客張光林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咋看,用相機鏡頭拍出照片來看!


我覺得糾結哪個焦段,哪個鏡頭,是不是鏡皇不重要,拍出了你想要的照片最重要。

猴子穿上龍袍還是猴子,不是你買了一個鏡皇,然後你就能天天拍出大片。


所以,無論是 24-70 或是 70-200,適合你的鏡頭最重要,能讓你拍出好片的就是你的鏡皇。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我覺得大三元都是“鏡皇”,三個鏡頭各有各的有點。

1、16-35 f2.8廣角鏡頭,拉到35端虛化效果也不明顯,所以它就適合拍大場景。

2、24-70 f2.8中焦,也是我最常用的鏡頭,俗稱“萬金油”進可攻退可守。可以室內室外拍人像風景,總是用處比較廣泛。

3、70-200 f2.8中長焦,個人認為拍人像最好,但是不太適合室內來拍,室外應該沒有比它更適合拍人像的了,銳度也高,俗稱“空氣切割機”沒有它虛不掉的背靜,就是比較沉重。

總是作為一般愛好者,或者以攝影賺錢的人最好三支都買。要是非選一個的話個人建議上70-200 f2.8因為24-70相對中庸一點,沒有70-200給力。


熊貓映畫


做為攝影愛好者,我的理解,哪個鏡頭是”鏡皇“並不重要,但是哪個鏡頭更適合你的攝影,它就是你的”鏡皇“。

每個人喜歡和專注的攝影題材和領域都不同。所以,大家對鏡頭焦段和光圈搭配選擇的結果是各異的。比如,我就是喜歡和專注於拍攝鳥類和野生動物,那超長焦鏡頭就是我使用率最高的鏡頭,那100-400mm鏡頭就是我認為的”鏡皇“。


當然,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鏡皇“是24-70mm鏡頭。

就是因為這個鏡頭在焦段上可見可退,覆蓋的拍攝題材更加廣闊;從24mm焦段的風景風光、到35mm焦段左右的人文紀實,再到50mm-70mm的標準人像、靜物等。對於嘗試多題材拍攝的攝影愛好者而言,24-70mm是一個黃金的焦段組合,譽為”鏡皇“是不為過的。

70-200mm鏡頭做為”大三元“裡的中長焦鏡頭,是室外人像拍攝的利器。

這個鏡頭和85定焦鏡頭一樣,在人像攝影師眼中,有著”鏡皇“一般的地位,當然這個焦段較比24-70mm鏡頭,拍攝題材上是比較狹窄的。但是中長焦鏡頭的景深壓縮,拍攝出人像作品的獨特魅力,是標準焦段鏡頭所無法抗衡的。

因為我的需求而言,70-200mm鏡頭是我心中的”鏡皇“。

還有一個鏡頭值得推薦,如果你喜歡拍攝人文和環境人像的話,35 f 1.4 定焦頭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歡迎說出你眼中的”鏡皇“。


陌上小麋鹿


我選70200~~這個焦段裡基本不能靠攝影師去影響被攝主體,真正體現了攝影師抓得好不好……




胡天福地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者,怎麼看?

對於鏡頭的使用來說,我一直覺得它是拍攝工具而已,適合我們的拍攝內容,有好的效果,就是鏡皇。對於使用來說,自己用起來順手,能夠充分發揮出鏡頭的作用,拍攝出自己更好的作品,它就是鏡皇。


比如佳能24—70F2.8大三元鏡頭之一,F4.0是小三元鏡頭之一。F2.8為鏡皇,是因為拍攝用途廣,即拍攝的題材多,幾乎涵蓋人文、紀實、風光、人像、花卉等。且畫質比較好,光圈較大,外形也很不錯。適合工作用的鏡頭頭,在工作中遇到光線較暗也能拍攝,也不用換鏡頭。如果對於商業工作用就是鏡皇。

如果拍攝者主要是拍攝動物題材、花卉、人像需要表現出完美的虛化背景效果,那麼70—200F2.8就是鏡皇。如果用這種鏡頭來工作,用起來肯定不方便,基於這種情況,就不是鏡皇。



因此,我覺得看鏡頭是不是鏡皇,主要還得看拍攝者的用途,不僅僅是從它的效果表現來說。再好的鏡頭我們也不好,也是白費,再差的鏡頭,我們如果能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它也可以成為你的“鏡皇”鏡頭。


我不是器材黨,對器材沒多大研究,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意見,歡迎留言補充。


文章中的照片均用佳能6D+24—105F4.0拍攝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