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榮軍:讀朱永新《共識凝聚力量》一書有感

常榮軍:讀朱永新《共識凝聚力量》一書有感

拿到朱永新同志的新作《共識凝聚力量———一個政協委員的履職報告》一書後,不忍釋手,很快讀完。讀到書中許許多多熟悉的人,許許多多與永新共同經歷的事,當然,更多的是未曾參與、未曾聽聞的事,我陷入了沉思,很多想法在腦海裡縈繞,想要表達傾述,但又遲遲理不出頭緒,真有一種心有千萬言、紙上落筆難之感。隔了一段時間後,靈光乍現,想要表達傾述的感悟一下子湧向筆端。

一、“時光從不辜負任何真誠的努力”

“時光從不辜負任何真誠的努力”,這是永新寫在書的前言中的一句話,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同志為該書作序時引用的一句話。言為心聲、行為心表。這句話打動我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後永新一直以來“以耳知事,以目明事,以心決事,以手行事”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永新一身兼有多種社會角色,從專業和學術角度看,是“痴心最愛是教育”的教育家;從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的角度看,是登高望遠的政治家;從社會活動和社會影響看,是涉獵廣泛的社會活動家。多種社會身份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原因何在?“時光從不辜負任何真誠的努力”是最好的詮釋。對《共識凝聚力量——一個政協委員的履職報告》這本48萬多字的書做一粗略統計,在2018年不到一年的時間,永新寫下了“兩會”手記16篇、政協提案13份、參政之聲33篇、調研隨筆35篇、調研報告8篇、議政網事4篇、媒體採訪和關注36篇(媒體採訪、審稿也是需要時間的),共約145篇。一年365天,平均兩天半一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是何等之勤奮啊!“堅持每天5點左右閱讀寫作”,無論寒暑,從不間斷,這是何等的不易啊!“勤為萬德之根,萬藝之本”。更為難得的是,這些手記、提案、參政之聲、調研隨筆、調研報告及議政網事,都不屬於“口水話”“心靈雞湯”之類,而是我手寫我心,是在深入社會、深入生活,經過反覆思考後訴諸成文的,是在洞察幽微、剖陳利害,是在踐行著他“自己的科研和書籍文字如果不能影響生活,就一文不值”的承諾。也正因為如此,永新的許多成果得到重視和採擇。永新用“文字的腳印記錄參政議政之路”,他一年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豐碩成果鐫刻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這本書,既是向執政黨、向全國政協、向民進中央交出的一份合格的履職答卷,也生動展示了一位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中年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

二、“在兩會的舞臺上,需要我們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要求人民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擔負起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汪洋主席對政協委員提出了完成好年度“委員作業”,以實際行動提交一份好的履職報告的要求。永新對自己2018年的“委員作業”畫龍點睛,題名為“共識凝聚力量”,並在書的前言中寫道:“我們雖然代表著各種人群的利益訴求,但是共和國的整體利益是我們的最大利益,畫出最大同心圓是我們共同的心聲。在‘兩會’的舞臺上,需要我們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需要我們通過協商達成共識,需要通過共識來凝聚力量。委員的使命之一,正是以形成共識為己任。”永新還寫到,汪洋主席完成好“委員作業”這句話,對委員來說,不僅是外在的號召,更應是自我的要求。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永新是用心、用力、用情來完成“委員作業”的,是用他“察實情、講實話、謀實策”做“三實”委員的要求來完成“委員作業”的。理從事出,情深意濃,永新的答卷自然是優秀的。

新時代,進一步明確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新職能、新任務。這既是人民政協理論、政策、實踐的新發展,也是時代的呼喚。履行好人民政協凝聚共識的職能,一方面要暢通渠道,創新形式,完善機制,提高質量,引導各界委員有序表達意見訴求,積極建言資政;另一方面,要各界委員協助黨和政府多做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工作。在人民政協履職過程中,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的政協委員接受黨的正確主張,是凝聚共識的一種體現;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得到黨政部門的採納,也是凝聚共識的一種體現。政協委員通過協商議政,在一些問題上縮小認識差異和分歧,增強了認識的一致性,是凝聚共識的一種體現;政協委員幫助所聯繫的階層和界別群眾正確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消除誤解和疑慮,也是凝聚共識的一種體現。政協委員不代表所聯繫界別群眾發聲,是一種缺位;政協委員不協助黨和政府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是一種失職。“上下同欲者勝”,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才能有效地形成同頻共振。永新用自己模範的行動踐行著上述思想和觀點。透過閱讀永新一年的履職成果,我亦加深了對凝聚共識的認識和體會。

三、“見證十年”

讀永新的《共識凝聚力量———一個政協委員的履職報告》一書,不能不提到永新的另一部作品:十卷本的編年體個人參政議政實錄———《見證十年——一個民主黨派成員見證中國民主政治進程》。這是一部被稱為“一部民間兩會史”“代表委員的履職教科書”“通過一個人的窗口,可以看到一個世界”的幾百萬字的鴻篇鉅製。

全國人大、政協5000多名代表、委員中,從2007年到2017年,從親歷者的視角,如此深入細緻的觀察、思考、體認並記錄“兩會”會議及履職過程的人和書,我沒看到第二人、第二本。永新十卷本的編年體個人參政議政實錄,我只讀了其中幾本,沒有通讀,其中2014年這一本,應永新之邀不揣冒昧寫了一篇序言。我在其中寫了這麼一段話:“永新在書的副標題中自謙為一民主黨派成員,並將自己放在一個見證者的位置,實則不然。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的領導人之一……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在協商民主推進中,永新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實踐者……永新作為統一戰線中的一員,作為參政黨中的一員,作為共產黨的摯友、諍友,其憂比任重,其責比位高。”朋友之間,有時難免愛屋及烏,但更需要推誠相待,講真心話,我以為這樣的評價對永新來說,是準確的、客觀的。

人民政協已經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屆又一屆政協委員接續奮鬥,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回顧歷史,我們充滿了敬意,有太多的人物值得我們去懷念,有太多的往事值得我們去追尋。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人民政協事業守正出新的新畫卷,需要參與者,也需要書寫者。在永新的履職實踐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什麼是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先輩李大釗同志曾經講過這麼一段話: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永新說“明天的責任在今天你我的肩上”。只爭朝夕、責無旁貸,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永新在繼續努力著!

蔡達峰同志在為永新《共識凝聚力量———一個政協委員的履職報告》一書所寫的序言中表示:“我很容易理解他為事為文的不易,很感佩他出色的能力和成果,我是要向他學習的。”示範是最好的引領,行動是最好的語言,我深有同感。

(來源:人民政協報,原題為:一份沉甸甸的履職報告——讀朱永新《共識凝聚力量》一書有感)

(作者常榮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