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師父到底有多厲害?

躺著奔跑2019


《水滸傳》中,在施耐庵的筆下,既有道家的扶危濟困,亦有佛家的除暴安良。代表人物分別是公孫勝和魯智深,而且他們各自還有一個神秘莫測厲害非凡的師傅羅真人和智真長老。羅真人這裡不作贅述,咱們單講這位智真長老到底有多厲害。



智真長老是普通人

智真長老是五臺山文殊院主持,說他是普通人,因為他雖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但他為了寺廟的生存,依然和塵世中人有交集,並不是只顧埋頭唸經的迂腐和尚。

趙員外道:“若如此,最好。離此間三十餘里有座山,喚做五臺山。山上有一個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薩道場。寺裡有五七百僧人,為頭智真長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錢在寺裡,是本寺的施主檀越。……”

由此可見,智真長老和這趙員外還以兄弟相稱,彼此關係非同一般。

“莊客把轎子安頓了,一齊搬將盒子入方丈來,擺在面前。長老道:“何故又將禮物來?寺中多有相瀆檀越處。”趙員外道:“些小薄禮,何足稱謝!”道人、行童收拾去了。”

為了讓智真長老收下魯智深,趙員外一邊大講兄弟之情,一邊用錢財開道。



其實按照大宋當時的律令,魯智深這種負案之人是不可能做和尚的。因為出家當和尚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必須先參加官府的考試,再經過審查合格後,出家人還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手續費,這才能得到官方頒發的度牒,才具備做和尚的資格。

負案在身,屬於黑戶的魯智深什麼要求都達不到,硬是靠趙員外和智真長老的關係以及大把的金錢開道,最終不僅順利當了和尚,而且還和智真長老混成了平輩。

“智真長老卻很順從的照辦,給魯智深剃度。不僅如此,還唸唸有詞:“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看來,即使作為普通人,智真這老和尚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八面玲瓏之輩啊!



智真長老也是神通廣大的活佛

當眾和尚認為魯智深形容醜惡,貌相兇頑,不可剃度時,智真長老說道:

“他是趙員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麵皮?你等眾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

隨即焚起一炷信香,盤膝口誦咒語,入定去了。一炷香過,卻好回來,對眾僧說道:

“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由此可見老和尚的厲害,一柱香的功夫,他是推算卦象去了還是神遊佛界了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短短的一柱香功夫,這老和尚已經看透了魯智深的前世今生。



當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不得不離開時,智真長老又送給他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可怕的是,這四句偈言在魯智深今後的生活中居然一一應驗。

徵遼後,宋江一夥上五臺山參禪,臨走時智真長老又送魯智深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當然這四句偈言又都一一應驗。可見這智真長老真乃一通曉前世今生的活佛啊!



智真長老其實是魯智深成佛的引路人

其實原著中是這麼解釋這個智真和尚的:

“話說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本人宿根,還有道心,今日起這個念頭,要來參禪投禮本師。”

由此可見,在魯智深修佛的殺戮之路上,智真長老一直是他的引路之人,給他指明道路,幫他解除心魔。

第二次剛見面,智真長老就說道:

“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這實則是對魯智深的點醒,魯智深默然無言,他心裡已經有了一絲明悟。

綜上所述,《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師傅智真長老非常厲害,他看似五臺山文殊院的主持,實則是宋時當世的一尊活佛。



本文參考文獻:《水滸傳》、《宋史》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書中交代的說智真長老是當世活佛。前後指點魯智深兩次偈語,都能應驗。

個人感覺,真長老也讓魯智深陷得太深了。最後的聽到潮信而死的,大可不必。魯智深也是過於迂腐了。

魯智深上應天星,為何不能像武松等人一樣多活些年歲,善終即可,還能多造福百姓一些。覺得挺可惜的。

壞人吧,該道早死,魯智深是水滸中唯一智勇雙全,沒有缺點的英雄好漢,這般死法,不免有點不該。


評說天下善留心間


魯智深原名魯達,是一個軍官,官稱叫提轄。他因打抱不平而流落流湖,後來輾轉到五臺山出家。名為出家,其實就是找個地方避風頭。五臺山的主持智真長老收留了他,表面上是看趙員外面子,其實他已洞察魯達一生因果。父僧都感覺魯達非修行之輩,反對收留。但智真長老力排眾異,剃度了魯達,並賜法名智深。

魯智深的師傅,是《水滸傳》裡一位得道高僧,是小說裡面的幾位高人之一,佛法應該是很深的。他深知魯智深是上天派下來歷卻的,所以才任由他在五臺山胡鬧。對眾僧說是大施主所託之人,不好推卻,其是他知道時機不到,魯智深還不能下山。也就是他那一輩所說的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當時機一到,他也就順水推舟的將魯智深送到了相國寺,因為魯智深要在那裡將要遇見一個人。

智真長老送魯智深走的時候,一翻囑咐之後,送了他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魯智深當然不知奧妙,但智真長老已將魯智深的一段人生,暗含其中了。

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知道了其中含義。魯智深將遇到林沖而起事;遇到二龍山而落草(打家劫舍而富);遇到水泊梁山而興旺;遇到宋江將停下來,暫告人生的一個段落。

《水滸傳》前八十回故事所述就到這裡了。

再後來長老又給魯智深四句偈語,就再次寓言了他的人生終結。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那是一個悽美的故事,一個英雄走完了他的凡塵之路,在錢塘江的潮信聲中圓寂。他那一句:灑家要圓寂了,顯得無比平靜。他的內心平靜如水,和雄偉的錢塘江潮,形成了強烈對比!

這一切,都在智真長老的法眼中,他就看了魯達一眼,就知道了他的一生。

其實,這已經不能用厲害二字來形容了。他能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他的意識可以穿越千年,我已經找不到詞來形容。

呵呵,就按小編說的吧,他是很厲害的了!


正義之聲一


魯智深的師父是智真長老:

趙員外推薦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文殊院其他眾僧見魯達形容醜惡,相貌兇頑,不似個出家人的模樣,紛紛建議智真長老不可收留此人。智真長老卻力排眾議,堅持剃度了魯達,並賜名“智深”。

《新水滸傳》電視中將智真長老改編成會武藝了而且很強,是羅真人,周侗那個級別的。在原著中他卻是不會武功的也不會殺伐類的法術,但他深得佛法,知得過去未來之事!

在魯智深臨行時,智真長老送給他四句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遇林沖殺官兵開始起事

遇二龍山為大當家而富

併入水泊梁山形成規模

遇到宋江應該停止的,因為取代了晁蓋、宋江統領下的梁山,已經背離了替天行道;與朝廷作對的意願。而是一心想要招安。

智真長老的偈語在水滸傳堪稱一絕‘都準確的預判了事態的走向!



散打兄弟




智真長老力排眾議,說魯智深雖然時下兇頑,然久後正果非凡,眾僧皆不如他。就這樣,魯智深遁入空門,成了名滿江湖的“花和尚”。後來魯智深酒後大鬧五臺山,搞得文殊寺雞犬不寧,智真長老無奈將他打發到了東京大相國寺。

臨走時,智真長老贈予魯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言準確的概括了魯智深的一生,下面我們逐一解讀。

遇林而起:很多人覺得這個林指的是林沖,我認為不然,它應該指的是野豬林。眾所周知,林沖遭高俅陷害,持刀誤入白虎節堂,被刺配滄州,行至野豬林時,差點被兩名押解公人殺害,得魯智深及時出手相救才倖免於難。而魯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被高俅派人緝拿,失去了立錐之地,從此流落江湖。遇林而起的意思就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後,徹底與朝廷劃清了界限,開啟了他草寇生涯的前奏,也是標誌著他至此暴起於綠林。



遇山而富:這個一般沒有什麼異議,山指的就是二龍山。魯智深和楊志奪了二龍山,從此佔山為王,成為他人生鹹魚翻身的轉折點。

遇水而興:這也很好理解,水指水泊梁山。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後,魯智深率領二龍山眾頭領入夥梁山,從此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途,也是他人生當中一次興旺和昇華的節點。

遇江而止:這個和第一句很相似,容易引發歧義,很多人認為江是指宋江,我認為是錢塘江。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毫無爭議指的都是地名而非人名,鑑於排比統一,第一句和第四句也應當指的是地名。魯智深聽到錢塘江的潮信之後便圓寂了,這個止指的就是他生命的終結。



在梁山征討遼國之後,魯智深二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久別重逢,智真長老又送了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個我們放在一起來說。

顧名思義,逢夏而擒就是魯智深生擒方臘手下大將夏侯成,遇臘而執是活捉江南賊首方臘。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指的是魯智深聽見錢塘江上的潮信圓寂而死,這個和第一次四句偈言的最後一句逢江而止相吻合。要說這個智真長老真是一位大神,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準確無誤的定位了魯智深的一生,牛逼的一米。

西嶽頑石~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西嶽頑石


魯智深武術上的師傅很多,過去的人喜歡武術先是聞名而去投師的,帶著禮物四處尋訪,不過老師總喜歡有所保留,那麼只能多拜名師,自己取長補短,也終能學有所成。這是除家傳,高薪聘請武術教頭外的另一條學習的路。

魯智深另外因見義勇為而大因緣於當世時高僧為徒,長老慈悲,因材施教,短短數日教誨,有了後來魯智深的證。從魯智深對於技藝的態度,對於人的態度,對於世道的態度,對於老師的態度,說明其根器之上。五臺山三大菩薩道場之一,自古有成就者輩出,魯智深之師即是其中之一,不在話下。


不是一個詞


水滸傳所刻畫眾多梁山好漢中,有兩位當屬頂級步戰高手,一是武松,二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魯智深,魯智深原名魯達,本是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的提轄官。注:提轄官:提轄兵甲,盜賊公事。

魯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而惹上人命官司,逃亡期間幸由所救的金老漢父女報恩,受趙員外指引在五臺山剃度出家避禍,這也是魯達與師傅智真長老的初次相見,但當時眾位高僧因魯達”形容鬼惡,貌相兇頑‘’而不願接受他在本寺出家,這時智真長老初顯神通。

智真長老

首座、眾僧稟長老說道:“卻才這個要出家的人,形容鬼惡,貌相兇頑,不可剃度他。恐久後累及山門。”長老道:“他是趙員外檀越的兄弟,如何別得他的麵皮。你等眾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炷信香,長老上禪椅盤膝而坐,口誦 語,入定去了。一炷香過,卻好回來,對眾僧說道:“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由此觀之智真長老至少是位已經開悟的高僧。

魯智深出家後先後兩次醉酒大鬧五臺山,最後因又一次大醉,打壞了金剛,坍了亭子,卷堂鬧了選佛場,而被智真長老推薦去了東京大相國寺,這其中頗具玄機,為什麼是推薦去東京而不是其他地方,或許智真長老通過上次入定,早已暗悉魯智深的命運,因而特有此安排。

臨行前智真長老說:“我有一個師弟,見在東京大相國寺住持,喚做智清禪師。我與你這封書,去投他那裡,討個職事僧做。我夜來看了,贈汝四句偈言,你可終身受用,記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灑家願聽偈言。”長老道: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對於此偈言中的“林、山、水、江”會不會是今後的林沖、二龍山、水泊梁山、錢塘江呢.

東京遇林

徵方臘後,魯智深在六合寺圓寂前曾提到智真長老提到的另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灑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待宋江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中天月孤流


誰定義了魯達的師傅一定是至真長老?根據魯達的武術他的師傅不止一個,最後的封門授業是僧人的可能性大,因為他以禪杖和戒刀為兵器,但不一定是智真。原著也沒描繪智真是武僧出身。我認為有可能是這樣:學成後魯達投軍,受訓於老種經略种師道麾下,後被安排到小經略種諤帳下。智真以隻言片語點化魯達,而對人生的感悟則是後天個人參透


金風未動


得道之人看破人生,有何厲害?


智知xyz


魯智深的師付,是得道高僧,能通曉未來,跳出生死,不喜不嗔不懼不貪,已趨化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