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

龔自珍 公元1839年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闢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32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江寧的龍蟠裡,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有人說:"梅憑著彎曲的姿態被認為是美麗的,筆直了就沒有風姿;憑著枝幹傾斜被認為是美麗的,端正了就沒有景緻;憑著枝葉稀疏被認為是美麗的,茂密了就沒有姿態。”本來就如此。對於這,文人畫家在心裡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夠來讓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枝幹、除去繁密的枝條、鋤掉端正的枝條,把枝幹摧折、使梅花呈病態作為職業來謀求錢財。梅的枝幹的傾斜、枝葉的疏朗、枝幹的彎曲,又不是那些忙於賺錢的人能夠憑藉他們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幹,培養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幹,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幹,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於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了。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經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後,於是發誓要治療它們:我放開它們,使它們順其自然生長,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裡,解開捆綁它們棕繩的束縛;把五年作為期限,一定使它們恢復和使它們完好。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願受到辱罵,開設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麼能讓我有多一些空閒時間,又有多一些空閒的田地,來廣泛貯存南京、杭州、蘇州的病態的梅樹,竭盡我畢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呢!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龔自珍,生於公元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卒於公元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晚清傑出的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出生於浙江仁和(今杭州)東城馬坡巷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龔禔身,與同胞兄弟龔敬身同為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龔敬身曾任吏部員外郎,後任雲南楚雄知府,為官清廉,在當地頗有政聲。龔自珍的父親龔麗正,幼年過繼給龔敬身為子,是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進士,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龔自珍家人非但為官顯赫,且都極有文學修養,包括他的母親段馴在內,都著有詩集、文集傳世。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龔自珍,很難不受到薰陶。龔自珍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習研究《經史》、《大學》。12歲從外祖父段玉裁學《說文》。他搜輯科名掌故;以經說字、以字說經;考古今官制;為目錄學、金石學等。同時,在文學上,也顯示了創作的才華。13歲,作《知覺辨》;15歲,詩集編年;公元1810年(嘉慶十五年),倚聲填詞,應順天鄉試,由監生中式副榜第28名。

公元1813年(嘉慶十八年)4月,龔自珍再應順天鄉試,又名落孫山,7月,妻子因誤診卒於徽州府署。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公元1814年(嘉慶十九年),龔自珍從徽州護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論》,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專制進行抨擊,令外祖父段玉裁閱後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認為他的論述正中當今政治要害,是別具一格的見解。後回徽州後參與父親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公元1815年(嘉慶二十年),龔自珍續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雲。祖父病逝後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後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公元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龔自珍又應浙江鄉試,始中舉。

公元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龔自珍應會試落選,在京師與魏源一起師事今文學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

公元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龔自珍會試再度落第,以舉人挑選為內閣中書。

從公元1821年(道光元年)起,龔自珍又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後十幾年。其間,他閱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以後又參加《大清一統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於考中進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說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等,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閣中書。

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公元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龔自珍離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公元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龔自珍執教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三月,父親龔麗正去世,龔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夏末,他曾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準備辭去教職,赴上海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公元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陽。

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菸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的許多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但不涉事實,議論亦不具體,而只是把現實的普遍現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感慨,表示態度和願望。他以政論作詩,但並不抽象議論,也不散文化。

在龔自珍的詩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飛”、“爪怒”、“靈氣怒”等等,習見的景物變得虎虎有生氣,動人耳目,喚起不尋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寫落花,使引起傷感的衰敗的景物,變為無比壯麗的景象,更高出尋常的想象之外。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龔自珍寫得多的還是五七言“古體侓詩”,七言的“近體詩”,而以七言絕句為大宗。一般趨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縛,自由運用,衝口而出。這也以七言絕句表現得最突出。

龔自珍詞大部分還是消閒之作,抒寫纏綿之情,成就遠遜於詩。晚年他發現自己詞的缺點,也寫了一些抒發感慨懷抱的詞,抒發孤獨而自豪的感情;與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實現的感慨;與袁琴南兒時同上家學的情景;思想上劍態和簫心的矛盾,有志於作為,又思退隱,留戀山水。龔自珍的詞沒有擺脫傳統詞的影響,偏重於詞的言情本性。

龔自珍的詩中有瑰麗,也有樸實;有古奧,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麗,沉著老練,有杜韓的影響,有些篇章由於用典過繁或過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帶來艱深晦澀的缺點。龔自珍先進的思想是他許多優秀詩篇的靈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詩別開生面,開創了詩的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不同於唐宋詩,實開近代詩的新風貌。龔詩在當時欣賞的人不多,它的影響始大於晚清,主要由於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與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又不落於以文字、學問、議論為詩。

作為古文大家,龔自珍更為有名。其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經術作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實,或借題發揮,或通過論文、論事、記物、記名勝形勢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諷刺,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而表現方法也十分多樣,或直率,或奇詭,散行中有駢偶,簡括中有鋪陳,語言瑰麗古奧。

龔自珍散文的表現方法一般很簡單,而簡括中又有鋪敘誇張,有的直率,有的奇詭。他的散文語言活潑多樣。有的散行中有駢偶,有的瑰麗,有的古奧,甚至偏僻、生硬、晦澀。龔自珍散文區別於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兩漢古文的一個獨特的發展,開創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風氣。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作品介紹

《病梅館記》是清代文學家龔自珍創作的一篇散文。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此文寫於公元1839年,正是鴉片戰爭前夕。

從題目字面上看,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十分醒目。文章這樣定題說明作者“歌泣無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發的。“記”是記事文體的一種,更見本文所寫內容的真實。從文章內涵來看,託物言志,以梅議政,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現象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對追求個性解放和要求變革的進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語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開頭從梅的產地入題,列舉出江寧的龍蟠,蘇州的鄧尉、杭州的西溪,都盛產著稱於世的梅花,引出敘議的對象。在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古代歷來以青松、翠竹、白梅、黃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來比喻志士仁人,以它們的蒼勁、堅韌、俊俏、雅潔的特性來比喻人的堅貞、高潔的品格。這裡自然是以梅喻人,託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韻味和情致。“皆產梅”,一字“皆”,既說梅分佈之廣,又說梅產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勝數,江浙一帶尤為人才濟濟,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墊一筆。先寫梅的產地,也為全文的敘議打下了基礎。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下文接著從三個方面層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產生的緣由:

一是有些人以陳腐的審美情趣和賞梅觀點去品梅。這裡是託梅寫人,影射封建統治階級選用人才的標準。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封建專制,實行嚴酷的思維統治,戕害剛正、忠貞、富有朝氣的人才,鉗制人們成為屈曲、奸邪、蠅營狗苟、唯唯諾諾的庸才和奴才。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產生病梅的黑暗社會現實。

二是文人畫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觀點來夭梅、病梅的。寥寥數語,嚴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畫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惡。這裡的文人畫士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統治者,他們大興文字獄,他們以八股文取士。只要出現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統治階級的幫兇就群起而督責、束縛,以至於摧殘、扼殺他們。這就是斫正刪密鋤直,“以夭梅病梅”的具體內容。在這一層的字裡行間隱含著作者極大的悲憤。

三是有些人助紂為虐的卑劣行徑。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幫兇們,趨炎附勢,投合其主子的意圖,極盡扼殺人才之能事,他們採取各種摧殘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剛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氣,豢養奸佞邪惡的小人。強烈地譴責、抨擊了封建統治者摧殘、戕賊人才的罪惡。清王朝扼殺人才,到處是死氣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嘆,作者無限同情,滿懷憤慨,無情地痛斥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行徑。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會根源之後,第二段就寫自己療梅的經過和期望。作者俯視了病梅產生的社會現實,又洞察到產生病梅的社會根由,並不消極、低沉,而是“予購三百盆”,“誓療之”,行動何等果敢,態度何等積極,語言何等深沉。作者“療梅”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他對於殘酷統治的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對個性解放的渴望,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專制主義壓抑、束縛的滿腔義憤和對抗現實社會中專制淫威的鬥爭激情,表現了作者的立場觀點和鬥爭決心。

適應其思想內容表達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館記》採用小品文樣式,運用以梅喻人,借題發揮、託梅議政的曲筆,透過植梅、養梅、品梅、療梅的生活瑣事,由小見大,表現了破除封建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鮮明政治觀點和主張。文章段段寫梅,處處寫梅,通篇寫梅,產梅之地、夭梅之由、嘆梅之病、療梅之志、療梅之法,層層寫來,有敘有議,每一段,每一層,都影射腐朽的現實政治,矛頭指向專制主義嚴酷的思想統治,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才的壓制、摧殘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錮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個性解放的迫切願望,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覺醒了的知識分子的反抗情緒和改革時政的要求。

針砭時弊鞭撻罪惡期望新生之千古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