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100多年山東真實樣子:圖一在趕大集,圖五女子很時尚


山東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於太行上以東而得來的,山東也被叫做“齊魯大地”,因為山東在先秦時期是齊國和魯國管轄之下的土地。山東境內不僅有巍峨的泰山,還是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發展源泉。就讓我們跟著這組老照片一起去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山東。照片中的是1909年的山東登州府,畫面中十分熱鬧,因為人們正在趕集。

照片拍攝的是撿棉花的母子三個人。在那個年代,很小的孩子就要幫助分擔家裡的壓力。在我們看起來讓現在的小孩餵豬放牛,割草餵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小孩子做起來都是很平常的事。照片中的三個人胸前都有一個放棉花的兜子,這樣等棉花滿了再倒在袋子裡就提高了撿棉花的效率。

彈棉花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之一,在可以查證的資料中,元朝的時候就有了關於彈棉花的記載。在當今這個時代,手工彈棉花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是彈棉花的工藝依舊存在,只是由機器操縱罷了。圖中就是一個彈棉花的婦人。


照片中的婦女正在坐在席上搖著機器紡線。古代的棉線都是被勞動人民自己動手製作出來。其實還有一種其他的紡線方式存在在山東,通過在筷子下面墜著幾枚銅錢使筷子旋轉來捻線。

這是拿著水菸袋、裹小腳的山東女子。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待裹腳,這個行為是中國封建社會對女子的迫害,嚴重迫害了她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女子裹腳之後行動十分不方便,不能夠正常勞作,此舉減少了社會勞動力。但是古代人認為裹小腳的女子是美麗的,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病態的審美。從圖片中女子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她的家裡還是很富裕的。早清朝末年,水菸袋很受當時的人的推崇,就連慈禧也十分喜歡,水菸袋就是她的陪葬品之一。

圖片中是清朝末年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黑虎泉。關於這個泉水名字的來歷的傳說有很多,有的傳說名字的得來是因為泉水的岸上有一座“黑虎廟”,也有的說是因為泉水的聲音很像老虎的咆哮。黑虎泉本來有三個獸頭一起吐水,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就只剩下一個獸頭了,後來又變成三個獸頭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修繕。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一個獸頭吐水。


圖片中記錄的是清朝末年山東農村的百姓們在河邊洗衣服的畫面。以前的河水很清澈,都是可以直接喝的。女子洗衣服都是在河邊用一個木棒敲打之後在水裡涮涮就可以了。我記得十幾年前,在很多農村,依舊有老奶奶去河邊洗衣服,但是現在這樣的景象已經看不到了。

清朝末年的趵突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的第一位。趵突這兩個字的來源是為了凸顯出其從水中跳躍而出的景象。前段時間新聞上還因為聽說趵突泉裡養著海豹而引起了一些爭議。

濟南李公祠後面的飛龍樓在清朝末年的照片。李公祠在中國範圍內有十多處,是為了紀念清朝末年的權臣李鴻章建造的。但是在1961年,李公祠被修建成為稼軒祠用以來向南宋詩人辛棄疾致敬。其它的李公祠都被拆掉了,圖片中的是唯一一座被保留下來的李公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