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價值不要忘記成長

投資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交互,才能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理論的提升常常通過閱讀業內比較認可的經典著作,例如我最近在學習的《怎樣選擇成長股》,費雪通過他的著作,告訴普通投資者在股票分析上一些不一樣的見解。

除了價值不要忘記成長

以前所謂基本面分析,多數僅分析財務指標,但財務分析能夠告訴我們的內容很有限。如果需要對企業的未來有一個更清晰的展望,那麼就必須從更多的角度獲得企業的信息,成長性分析就是一個不錯的角度。

朋友諮詢我,到底如何去分析一隻股票?我告訴他,簡單一點理解,量化得出價值,非量化得出成長。雖然這種說法過於籠統,但是業內喜歡股票的分為價值股和成長股,雖然我和鄧普頓爵士一樣,不認同這種分類方式,但是這種分類的爭論一直在持續。不認同這種分類,是因為優秀的投資標的,必須兼具價值和成長,如果一家優秀的成長性企業,股價已經被嚴重高估,那麼他還是合適的投資標的嗎?

關於價值的分析已經介紹過很多,這裡就不累述,主要介紹成長性分析。個人認為,成長性的分析其實就是根據實業思維,判斷企業預期的發展。投資者必須從經營者的角度,按照現有的人才和經營方式,判斷企業業績是否能夠得到增長。如果可以,這個企業就是成長股。

有朋友說自己沒有做過實業,不知道該如何去進行分析。我告訴他們一個簡單的方法,在A股特別是非牛市中,選擇那種寡頭壟斷,國資控股且業績在不斷增長的企業。一般來說,這種企業有自己成熟的運營模式,不會因為高層的變化業績產生較大波動,如果不懂就選這種。

上述方式是對於沒有實業思維的投資者,如果想更進一步瞭解如何去分析成長股,費雪在書中介紹的很清楚,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給大家複述一遍。

1、企業要在行業中有較低的生產成本,且在市場營銷、研發等方面具有優勢。

2、企業有優秀的管理團隊,且致力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3、企業具有足夠的利基或安全邊際,短期無法被競爭者所超越。

4、有優秀的投資價格

費雪對於成長股的分析當然不止這幾條,但是核心就是這幾點,企業本生具有優勢,而這種優勢由優秀的團隊所實現,在實現這種優勢時為競爭者豎起壁壘難以突破,上述的優勢如果暫時沒有被市場所意識到,就是最佳的投資機會。

費雪對於成長股的分析,純粹的量化分析並不算太多,他比較重視的量化指標就是利潤率,當然研發佔比、市盈率等指標他都有使用。對於量化的指標的相對淡化,因為成長性是一種預測,很難用數據準確的量化。如果滿足上述成長性的條件,必然導致利潤的增長,利潤增長其它條件不變,股價也會上漲。

學習價值投資,除了學習格雷厄姆和多德,還必須學習費雪,因為他們是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企業。巴菲特曾說過,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

成長股的分析難就難在能夠量化的東西不多,必須站在經營的角度去整體考慮在未來環境中,企業能否得到成長。能夠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費雪已經寫的很詳盡,是否能按照這種方式選擇出優秀的成長股,就需要投資者們自己去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