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復興之路上的融創式“共生”

武漢復興之路上的融創式“共生”

01

“共生”是武漢的魂

一場軍運會,把武漢推向了世界舞臺。

以此為契機,軌道交通、跨江大橋、快速公路等大基建全面出擊,換來的是城市的“每天不一樣”。

而本就在科教、文化領域擁有明顯優勢的武漢,環境和衛生指標也進一步改善。

在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武漢的這些軟經濟指標高居第3,僅次於京滬

去年,武漢GDP達14827億元,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十,繼續坐穩中部老大的寶座。

作為新一線城市中的尖子生,武漢在國際上的聲譽,也猶如坐上了火箭,迅速躥升。

今年5月,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發佈了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

武漢從Gamma-(全球三線)升至Beta(全球二線)

曾比肩大上海的大武漢,走上了復興之路,自然也成為房企們的心頭好。

但,怎樣才能馴服這頭迅猛發展的“九頭鳥”?

我認為,這還要從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說起。

在江漢匯流處,清澈的漢江水,與渾濁的長江水,彼此交融之後,一路東去。

亦如被兩江分割的三鎮。

歷史上的武昌、漢口和漢陽,雄踞三岸,彼此呼應,共同成長。

唐朝之後,江北的漢陽與江南的武昌,率先形成雙城並立的格局。到了明朝,漢江改道,漢陽被一分為二,原本還是一片荒洲的漢口,站到了歷史前臺。

1861年,漢口開埠,商業興盛,三鎮鼎立之勢形成。

三鎮間的交往也從未停止。元宵燈會,漢口四官殿的燈會就擠滿了由武昌來的市民。三月的初春,漢口市民要去漢陽龜山“踏龜”,去月湖踏青。

位於華夏之中的獨特區位,讓南來北往的賓客、商人,匯聚在這個中部重鎮繁衍生息,造就了多元與包容的武漢文化。

城市、人、江河,都在演繹著武漢式的“共生”。

三個脊樑作品,

02 造

城市價值共同體

在武漢深耕4年的融創,應該是讀懂了這座城市的秉性。

10月16日,“江湖共知音2019融創華中武漢共造者大會”在武漢琴臺大劇院舉行。在這場“共造者大會”上,融創華中區域提出了“再見綜合體,你好共同體”這一全新的品牌價值觀,讓我眼前一亮。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何為共同體?

融創華中的答案是:它不再是以往僅作為建築形態存在的綜合體,而是要與城市片區發展的脈絡相通,連接建築與城市的關係,是功能中心向價值中心的轉變;融創華中將以全新的“歸心知造”為品牌理念,構建品牌與城市的同緯度發展,從而實現與城市的共生、共創,打造“城市價值共同體”。

也就是說,融創與武漢將成為一種“共生”關係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城市在進步,房企的思維也不能停,要掐準城市發展的每一步節點。

軍運會的舉辦,讓武漢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城市硬件和軟件的飛躍式發展。

城市在完成了這輪升級之後,相當於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提高發展的“質量”。

融創正是站在提升整體城市的視角和維度上,開始了新的探索。

這次大會上,融創華中區域在武漢一次性發布了15個新項目;其中,就有三個“共同體”的典型代表——融創中心·武漢壹號院(新品)、融創·武漢1890和融創·一江源。

融創稱他們為城市脊樑之作,我認為“脊樑”之名,毫不為過,它們分別位於武漢三鎮核心區域,也代表了融創打造“共同體”最為清晰的前瞻性理念。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位於武昌內環核心、省府中心的融創中心·武漢壹號院,是融創華中區域的首個TOP系作品,也是繼北京上海之後的又一座ONE SINO PARK,旨在為武漢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封面之作,比肩世界,刷新城市人居生活。

從新一線向一線城市邁進的道路上,武漢確實需要這樣一個代表作品。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1890年,張之洞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座機器鍊鐵廠“漢陽鐵廠”;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歲月更迭,漢陽鐵廠雖已成過往,但發源其上的武漢精神,卻生生不息。復興漢陽鐵廠,就是復興大武漢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與大武漢的

歷史與未來休慼相關。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融創武漢1890示範區效果圖

在百年漢陽鐵廠工業遺址之上,融創武漢1890將打造成建面百萬方地標共同體,締造世界級城市復興鉅著,涵蓋居住、商業、商務、文化空間等多種業態,既保存了始於1890的武漢精神及歷史文脈,又讓這片土地煥發新機,構造當代城市復興新場域。

融創武漢1890是武漢精神的當代演繹,更有望成為影響武漢未來的城市級共同體項目。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110年前,在漢口宗關,張之洞批准建立武漢第一座自來水廠;110年間,這座水廠,滋養著一座城,這裡也成為大漢口的自來水“源頭”。在武漢,同飲一江水,即源於此。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融創一江源效果圖

融創·一江源位於漢口二環內核、宗關百年水廠地塊,南臨漢江,被解放大道與沿河大道兩條主幹道環繞,是一座建面約66萬方城市級共同體,其中包括新型商業門戶地標、國際品質社區、工業遺產濱水文化帶與都市綠軸。

融創·一江源以致敬大漢口百年天生繁茂,在歷史的基礎之上,更好建構未來。

看得出來,三大項目都選址武漢三鎮核心注重對歷史文脈的挖掘與傳承,並與城市的歷史與發展前景緊密連接,是城市價值的最好“共同體”

這些,都一如既往地“很融創”。

03

服務產業發展,驅動武漢復興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武漢光谷

城市的復興之路上,產業是驅動力。在這方面,融創也有所行動。

回首武漢的發展,它能在近代異軍突起,很重要的原因是張之洞在武漢打下的堅實工業基礎。

鋼鐵廠、造紙廠、紡織廠……中國最早的一批近代工業設施,沿江排布,促成了武漢從傳統的商貿市鎮到近代工商業城市的轉型。

“東方芝加哥”之名蜚聲海內外。

一百多年後,這些設施已成遺址,但新的經濟形態,將繼承它們的衣缽,繼續引領城市的發展,傳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武漢製造”正邁向“武漢智造”。

在光谷產業的帶動下,去年,武漢“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增加值佔GDP近28%,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

以四大國家新產業基地和大健康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逐步成型,中國首款64層3D NAND閃存在光谷量產,首批無人駕駛汽車將駛上公開道路,在武漢的世界500強增至284家。

融創與武漢的共生,也體現在他們為企業提供現代化的產業區域,引進新的產業服務模式。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融創智谷

位於湯遜湖畔的融創智谷,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它是科技創新型人工智能主題產業園,武漢市“創谷計劃”首批兩個示範項目之一,為企業提供現代化的產業區域,引進新的產業服務模式,讓產業升級帶來新的城市驅動力。

融創智谷正逐步成為產業研發和企業服務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佔據江夏商業新區門戶核心的融創創谷中心,亦將打造建面約20萬方的生態濱水城市共同體,通過多元業態組合,激發區域商辦活力;未來,這裡也將成為武漢產業發展的新力量。

04

鑽研需求痛點,優化人居體驗

與武漢的共生,還表現在融創對生活本源的探索,也就是如何給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

城市的發展,最終要落位於每個生活在這裡的個體的幸福指數。

今年,融創華中區域專門將市場客研小組升級成立了區域客研中心,他們對武漢地區60個典型小區的256組精準客戶進行了深度調研,從“安全性,便捷性,尊崇感”三個維度出發,得出了一系列客戶(用戶)最為關心的研究成果:

1.比如,安裝高空攝像頭,最大程度防止高空拋物現象的發生;

2.比如,在融創中心武漢壹號院等項目中,配置寵物電梯按鈕等人性化設計;

3.比如,設置園區兒童分齡活動區、園區的適老化細節等,重點保障老人和小孩的安全;

4.又比如,地上地下雙入戶大堂,地下車庫層大堂與首層大堂同樣是精工雕琢、空間朗闊,出入同享尊崇……

……

諸如此類有關安全、便捷與尊重的細節改進,還有很多。

然而,越是微小,越能體現開發商對於業主的大愛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不僅如此,融創華中研發設計中心景觀管理部也精心調研並結合多年經驗成果,提煉出了全新的“26℃心空間”體系,涵蓋六大生活場景

26°引力環、引力公園、遊戲場、運動匯、成長空間站、幸福裡。

通過製造互動場景+有溫度的共生組團,讓景觀空間更加智能、人性和實用,給業主帶來舒適體驗。

與城市生活本源共生,做有“溫度”的產品與社區。

在審美與實用之間,融創華中也找到了契合點,拿出具有國際視野的產品設計力,構建美好的生活方式。

其實,構建更美好的社區是他們在探索的。從1.0時代跨入2.0時代,需要根據不同年齡、身份、喜好的人群需求,定製主題化社區空間,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地。

於是,架空層裡全新設置了“知造空間”,賦予其更豐富的生活功能。

比如,為兒童遊樂、藝術早教而營造的“萌芽裡”;為年長者頤養體驗而營造的“陶然閣”;兼具會客、健身、社交、閱讀等功能的社區公共中心“親鄰坊”。

《大學》有云,“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善是楚文化的根基與指歸。在構築服務體系時,融創堅持“善發乎於心,美付諸於行”的理念,在“至善·致美”的融創服務核心價值之上,創造服務之美、生活之美。

融創對武漢鑽研之深,可見一斑。

05

鑽研需求痛點,優化人居體驗

進入武漢的4年間,融創以住宅開發為基礎,同時積極拓展商業綜合體、文化旅遊城、科創產業園、特色小鎮以及歷史遺蹟保護等多元業務領域,深入融入了武漢復興的發展之路。秉承著打造“城市價值共同體”的使命,與大武漢“共生”。

實際上,這兩年,各家房企紛紛興起“去地產化”的勢頭,將自己定位為城市運營商。

作為頭部房企,融創亦應有更獨特的視角。

他們選擇站在城市運營者的高度,與城市發展“深度綁定”,在諸多房企圍繞“快”做文章時,融創則把目光投向遠方,從建築、產業、生活、服務等多層面,滲透進城市的共造。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圍繞這些,在武漢共造者大會上,融創華中以“知新、知美、知意”三大關鍵詞歸納城市維度、產品維度、服務維度的標準化價值,提出了“歸心知造”的品牌主張

知新,即更新共生的城市賦能力。

知美,即國際視野的產品設計力。

知意,即美好體驗的服務創新力。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在我來看,這些都是融創華中在向城市傳達一個聲音,即:它要做城市的知音與共造者,與城市的前途發展“共生”。

房企與城市成了價值共同體,也意味著融創正在試圖擺脫傳統土地開發者身份的種種限制,向更大的可能邁出堅實的步伐

這,或許也是受到了武漢的城市性格的影響。

武漢是中國的心臟,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武漢人向來以敢打敢拼著稱。

武汉复兴之路上的融创式“共生”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黃鶴樓上的這副楹聯,寫盡了武漢人的豪氣灑脫。

融創在武漢的發展歷程,也可謂波瀾壯闊。

入駐4年,即成績斐然。現在,他們更是一口氣攜15大新品亮相,以“歸心知造”全維度與武漢美好相融,深耕之心、共生之意決絕

· END ·

注:加劉小田私人微信號(dichanzhage)的朋友,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職務與城市,否則一律不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