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為什麼要廢除春節?

天天故史匯


民國時為什麼要廢除春節?可能這件事有許多朋友不知道,但確實在民國時期,春節曾兩次被廢除,而且當時的政府都還曾派人在一些地區監督春節的廢除情況,一旦發現有人慶祝春節就強行中止。那麼作為傳統節日的春節到底有什麼錯,為什麼在民國時期會被兩度禁止呢?


“春節”的來歷

其實春節這個節日確實歷史已經很長了,從四、五千年前的遠古開始,中國的先人們就會在冬盡春來之際宰殺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在古代,春節一般被稱為“歲首”、“新年”或者“元旦”,比較固定的春節慶典基本上在漢朝時就已經成型了。而在唐朝時,還曾經實行過新年放七天假的制度,不知道這是不是現代黃金週的靈感來源。

到了宋朝,隨著火藥的發明,新年放鞭炮開始成為了普遍的習俗。可以說從這時起,中國人春節的習俗就基本上和近代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了。所以類似慶祝新年的習俗就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年。但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次年初民國的建立,農曆新年在中國卻突然成為了一個問題。而大家知道,民國的建立是中國社會一次重大轉型的開端,所以民國初年其實是實行了相當數量非常有革命性的政策。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剪辮子,雖然這在現代看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當時卻也堪稱一項社會衝擊力很大的社會革命。另外還有變更服飾等。但其實當時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還出臺了一項很具有革命性的措施,就是變更曆法,將實行了數千年的農曆,或者叫夏曆變更為公曆。在當時,這項變更可不只是使用1912年這個紀年年號這麼簡單,而是希望以此來劃清與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的界限,要將附著在曆法裡的傳統思維也一併去除。所以當時實行公曆其實也就包含著廢止農曆年的含義在裡面。

而在1912年初,當時的民國政府還只能控制南方數省,甚至南北內戰都還沒有結束。因此當時民國政府的決定並不可能通行全國。但在民國政府控制最為嚴密的廣東省,當時的政府甚至出動了警察廳人員,對民眾過農曆年進行了嚴厲干涉,以執行“嚴禁商民慶賀舊年”的規定。而在南北統一之後,農曆年在法律上確實已經被廢除,在官方已不再被視為節日。

但農曆年在中國是有幾千年傳統的節日,而且當時的中國基本上還是個農業社會,所以官方對於節日的規定其實對民間並沒有太大約束力,所以官方雖然禁止,但民間該過年還是過年,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等於官方的禁令受到了無視。但官方如此看重的一個禁令在民間受到無視,畢竟面子上很不好看。而且在南北和議統一為民國之後,大局由袁世凱掌控,而袁世凱是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也覺得廢除農曆年並不合適。所以在1913年7月,民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向袁世凱遞交了一份報告,其中建議:

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

也就是將農曆年定為春節,雖然不再將它視為新年,但認可它節日的地位,同時給公務人員也放假一天,讓其可以和家人慶祝農曆年。所以這等於就以變通的形式,重新承認了農曆年的特殊地位,因此袁世凱對這一設計非常滿意,很快批准實行,農曆年在中國恢復成為節日,而且被正式定名為“春節”。

1928年二次被禁

但在1928年,蔣介石在名義上接近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之後,卻又拿春節開起了刀。1928年5月7日,他手下的內政部又提交報告說“十餘年來,依然沿用舊曆,罔知改正”,並特地制定了8條辦法,以徹底消除農曆的影響。而在這8條辦法之中,第2條的內容是嚴禁私售農曆及公曆與農曆對照的歷書。第3條是嚴禁全國各個機關、學校和團體在一切農曆節令放假。第4條則是要求民眾將一切與農曆年節相關的娛樂慶祝活動按照公曆日期舉行。

所以此後已經改名叫春節的農曆年也就再次被政府取締了,而且這次的禁令非常詳細,可以說是一個真正想要操作的規定。而且在1930年,國民政府還再次發佈通知,要求各地人民將所有農曆年相關慶祝活動全都轉移到公曆年前後舉行。並要求全國所有機關不得在農曆年放假,以變通名義放假也不允許。

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述,在春節期間,國民政府還專門派出警察到一些關門歇業的店鋪,強制其重新開業。同時只要發現有人設置供奉果品等慶祝春節的跡象,就立即將搗毀,發現有賣農曆的小販也立即抓捕拘禁,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但即使如此,持續了幾千年的習俗也還是無法禁止,當時大量的民間商鋪以店鋪整修或者親友聚會等名義,仍然停業。而在政府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則更是一切照舊,春節期間民眾仍然是大肆慶祝,禁令完全成為了空文。而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年之後,國民政府也明白了禁止春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1934年廢止了強制廢除農曆的規定。

春節為何會成為目標?

所以確實春節在民國時期曾經至少兩次被禁,而且至少第二次是非常認真地被禁止,只是最終因為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而沒有成功。那麼為什麼春節會這麼不招民國政府的待見呢?

在桃花石雜談看來,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首先的一點是想日本學習。因為日本在古代也是漢字文化圈及儒家文化圈的一員,所以日本在古代也和中國一樣,實行農曆(在日本稱為和歷),其年節習俗和中國也有很多類似之處。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引入了大量西化舉措。最終在公元1882年12月31日廢除了農曆。當然當時與世界接軌也是日本政府廢除農曆的理由,但也有人認為,因為農曆會存在閏月的現象,所以有時會使政府必須給公務員1年發13個月的工資,而改成公曆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所以日本將農曆改公曆可能也有節省財政支出的現實目的。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可能跟孫中山及蔣介石兩人的個人因素有些關係。具體來說,就是這兩人的宗教信仰。許多朋友可能也知道,孫中山和蔣介石兩人都是基督教徒,而基督教對於中國春節的態度在歷史上其實一直是有些曖昧。

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因為禮儀問題和羅馬教徒發生過激烈爭執。當時在中國傳教的一些傳教士認為中國民間習俗中的敬孔和祭拜祖先違反基督教教義,因此要求其信徒不得再從事此類活動。開始這件事只是在中國的教會內部引發了不同傳教士之間的爭吵,但後來這事被上報到羅馬教廷,最後羅馬教皇克勉十一世在公元1704年和1715年兩次發佈通諭,要求在中國的傳教士禁止其教徒祭孔、祭祖和在家保留祖先牌位。並曾在公元1705年派特使到中國南京專門發佈禁令。

而當時在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根據中國的現實,認為在當時完全禁止中國信徒祭孔、祭祖和保留祖先牌位不現實,因此又發佈了8條變通辦法,其中第7條明確說允許中國信徒在新年和其它節日在按照基督教要求改正的祖先牌位前叩頭。所以這也就點出了民國時期春節被禁的另外一個可能原因,即春節總是與祭祖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密切相關的,春節慶祝活動很難完全繞開中國民間的信仰,而這與基督教一神教的教義有牴觸的地方。

與民間信仰相關的一些春節習俗可能也是它被禁止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中國的這些傳教士的變通辦法也很快在公元1735年被教皇克勉十二世廢除,天主教會再次嚴禁中國教徒參與祭孔和祭祖等民間信仰活動。而最終這種做法使清廷無法忍受,在雍正時期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雖然這件事上衝在前面的是天主教會,但對於不是基督教宗教節日的相對牴觸在20世紀中葉以前可以說也是基督教世界的普遍認識了。


而孫中山和蔣介石卻都是比較虔誠的基督教徒,特別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從小接受美式教會教育,所以可能對中國的春節也不太感冒,特別是對當時春節慶典中伴隨的各類祭祖等傳統信仰活動比較反感。因此孫中山和蔣介石執政時期兩次取締春節,可能也與這兩人的個人背景有一定關係。


桃花石雜談


民國廢止春節,完美詮釋了什麼是“一紙空文”。你該廢就廢,我該過還過。

(民國春節照片)

當初政府廢止春節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使用新曆,移風易俗。說白了就是新政府要有新氣象,從衣食住行、民俗習慣方面,都要有個新氣象。

但是,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和底層勞動者息息相關的傳統曆法,怎麼可能一紙文件就廢除了?

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就宣佈廢除舊曆,改用公曆。當時為了貫徹執行,還專門有警察督促檢查。

不過,農曆春節僅僅在少數幾個南方大城市被禁止,北方照樣過,廣大農村地區也是照樣過,絲毫不受影響。


(民國春節照片)

1914年的時候,那些禁止過農曆春節的城市也繃不住了,各地都開始慶祝傳統春節。居民們放鞭炮、貼對聯,該放假的全放假了。大街上熱熱鬧鬧的,雜耍賭博的到處都是,春節又恢復了往年的熱鬧。

從1929年起,國民政府又開始強調和廢除傳統春節,只過陽曆新年。當時有不少文化人認為,傳統春節是封建殘餘,必須廢止,要和世界接軌才行。

於是,國民政府嚴禁民間在春節期間貼春聯、燃放煙花爆竹、互相拜年,甚至還不允許民間繼續印刷傳統日曆。比如1929年的長沙,春節期間警察出動,發現賭博的、遊玩的、互相拜年的,立即驅散。

而且,政府不允許春節期間各類店鋪企業放假,強迫必須要上班,要開門營業才行。以至於到了1930年,警察挨個店鋪督促上班營業,不準休息。各地的傳統民俗,比如舞龍和划龍舟,也完全被禁止。


(民國春節照片)

當然,這種粗暴的方式被廣大民眾所反感。所以私底下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尤其是農村地區,完全沒有受到禁令的影響。

這種不顧實際情況的禁令,很快就成了一紙空文。不僅民間過傳統春節,就連國民政府的官員也正常過春節了。

所以,民國廢除傳統春節,僅僅是幾年的時間,而且只是在部分城市稍微嚴格,大多數地方影響不大。

畢竟,傳統春節承載著中國人的文化、情感,以及美好願望,哪這麼容易就廢除了。


七追風


春節,亦稱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春節期間要閤家團圓,親朋相聚,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等,幾乎融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但在民國時期,春節曾被一度廢除。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宣佈從1912年1月1日起,廢除舊曆,改用公曆,用民國紀年,正式進入了中華民國時代,1月1日就是“大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在革命者看來,中華民國已不再是封建帝王“家天下”,而是一個全體民眾的國家,初生的民國要堅決與舊帝國決裂,必須摒棄陳舊秩序、腐朽思想,必須與舊傳統劃清界限,與國際相接軌,辮子要強行剪掉,還得呸上兩口,踏上兩腳,才顯得革命的徹底性,反民春節作為封建糟粕也必須摒棄。

由於農曆對普通百姓生活作息的影響根深蒂固,僅在南方一些城市得以實行。

1913年初,時任內務總長的朱啟鈐給袁世凱呈送一份報告,“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每個季節都設置一個公休日,所以我們現在過的春節其實是袁世凱定下來的,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值得特別說明的是,並不是說古代沒有“春節”這個詞,但這個詞是指的立春那一天,跟過年那一天沒有一毛錢關係。

1914年的春節因此格外熱鬧,不止民間老百姓歡欣鼓舞,就連遜位的清室宣統帝也升殿受賀,大總統袁世凱和副總統黎元洪還派代表前去拜賀。

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行為,引起包括中山先生在內的諸多人士的不滿,但中山先生在1925年仙逝,此事不了了之。

1928年北伐勝利,東三省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蔣介石一直“秉承先總理遺志” ,在春節這事上刻意表現自己的革命性、正統性。

國民政府將春節描述成封建迷信的醬缸,打破封建就是要禁止春節, 1929年南京政府頒佈了一系列的禁令,像政府機關,學校,部隊等禁止放假,民間禁止印刷農曆曆書曆本,店鋪禁止關門,民間禁止燃放鞭炮,禁止貼春聯,郵局禁止收受投發賀年片、賀年電,工廠不準停工等等。

農曆新年期間,南京國民政府會派警察取締各類過年慶祝活動,處罰春節關門的商家,甚至有小販因為販賣黃曆被警察抓進監獄。

1930年年末南京政府請出了教育界泰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發表了“國曆遠勝陰曆,各界應切實奉行”的演講,想讓人們從思想上徹底放棄春節。

當然,南京國民政府的控制力是有限的,禁止過農曆新年的政令也就在蔣介石政權實際控制的幾個省的大中城市實際執行過,農村地區不會去理會這種荒唐政令。

面對強大的傳統習慣和民俗文化,國民政府最終意識到強制廢除春節反而失去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到1934年春節的時候,政府表示對於民間習俗不再進行干涉。

1949年9月27日的政協第一次會議上,把每年的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而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從此,我們春節的存廢之爭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美麗青春您真痘


民國政府確實曾下令廢除過春節,究其原因就是為了推行公曆,與世界接軌。不過這種強行廢除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的行為根本不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甚至還引起了很強烈的抵制,即便是孫中山也無法消除“春節”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上任後改1912年為民國元年,1月1日為公曆歲首,在全國推行公曆,不過此時由於農曆對普通百姓生活作息的影響還很根深蒂固,所以這時候的民國政府(包括後來的袁世凱)並沒有強制廢除農曆。甚至在1914年,袁世凱還正式批准了把農曆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的規定,所以我們現在過的春節其實是袁世凱定下來的。

然而袁世凱的這種溫和中庸的做法很顯然引起了孫中山等人為首的革命派人士的不滿,南方革命人士認為推翻舊思想就要連農曆一起推翻,所以等到國民黨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立即下令於1929年1月1日正式廢除春節以及農曆紀年。



為此南京政府還頒佈了一系列的禁令,像政府機關,學校,部隊等禁止放假,民間禁止印刷農曆曆書曆本,店鋪禁止關門,民間禁止燃放鞭炮,禁止貼春聯,郵局禁止收受投發賀年片、賀年電,工廠不準停工等等。

為了保證公曆新年的推廣和農曆春節的廢除,南京政府還曾一度採取暴力,比如很多地方查處售賣春聯的商販,沒收在農曆春節期間張掛的燈籠,武力驅散農曆春節期間的各種慶祝活動等。

除此之外南京政府還曾在1930年年末請出了教育界泰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發表了“國曆遠勝陰曆,各界應切實奉行”的演講,想讓人們從思想上徹底放棄春節。

然而還是那句話,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哪裡是南京政府說放棄就能放棄的?所以自廢除春節的禁令下達之後的幾年,每到農曆春節,任憑南京政府如何禁止,民間慶祝春節的活動永遠都有,大家都在偷偷摸摸的慶祝春節,甚至愈禁止愈熱鬧,而政府推廣的公曆新年除了政府官員之間慶祝寒暄之外,老百姓鮮有理會。


所以面對老百姓“屢禁不止”照舊過春節的現狀,南京政府意識到跟誰做對都不能跟廣大老百姓做對,於是在1934年年初,南京政府終於尊重了老百姓的意願,正式廢除了持續五年的禁令,老百姓也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過春節了。


鹹魚閒聊


一年當中,要說起哪一個節日對中國人最為重要的話,那當然就是春節。春節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也代表著一家人的團圓。所以每一次到了春節,國人們都相當的開心,家家戶戶掛紅燈籠、穿新衣服、大魚大肉擺上桌。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開心,讓人覺得喜慶的節日,曾經卻差點被廢除了。在民國時期,春節曾被提議廢除。提出這個決定,很多人都覺得太過於匪夷所思,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那咱們下面就來聊聊民國時期為啥要廢除春節呢?



民國初期就已經有了廢除春節的苗頭,當時的南北地區還在打仗,經費緊張、物資緊張。這些人為了多多從百姓身上刮一些錢財,就要求他們禁止過春節。因為咱們也都知道,每一年的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花費大量的錢財。要買好東西回家,享受一家人團圓喜慶的氛圍。但當時廣東政府是希望將百姓們花在過春節期間的費用搜刮起來用作軍費。



這樣的想法當然是遭到了百姓的抵制,咱們過春節的習俗已經經歷了千百年,每個人都盼望春節團圓、休息的氛圍。這一說取消就取消,誰能接受?所以,在政府抵制了兩年以後,效果還是不行。而在這時候,袁世凱又任職了大總統,他覺得春節的制度是可以保留的,因此正式批准正月初一為春節,他要求以後這一天都要放假。對於他這個決定,百姓們當然歡騰雀躍,這也讓他在百姓們的心中增加了一點好的印象分。



但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民國政府成立之後,因為洋人的大量湧入,中國逐漸走向世界化。這樣一來,一些很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東西就要被捨棄,比如陰曆的說法。在1929年,民國政府宣佈以後要用陽曆過新年,要求廢除春節,甚至因此將春節描述成了封建思想的形式。

可即使民國政府宣佈了這樣的命令,甚至一到春節就大量抓捕違反命令過春節的人,可還是有不少的百姓堅持過節。因為春節這種民俗早已成為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沒了這樣的節日,對大家來說,一年都不圓滿。可能是百姓們的意願太強烈、決心太大了,所以到了1934年,春節再一次被恢復,政府也表示不再幹預大家過春節的行為。


江上孤舟


春節在我們國家是一項特別重要的節日。過春節一直就這麼延續了幾千年的時間。但是後來孫中山做了大總統以後呢就廢除了春節。改成1月1日是新年。那麼民國時為什麼要廢除春節?其實這裡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當時的民國政府是新政府而春節是舊的傳統所以要廢除春節這種舊的東西。


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新政府主要首腦們認為大家既然好不容易把封建王朝給推翻了,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有應該採用新的包括過春節這件事情。當時的革命黨進步人士大多都是留學西方。那個時候西方國家過新年一般都是選擇在1月1日過。所以當時孫中山就下達了命令新政府治下的中國。過春節也得選擇在1月1號過。

民國時期的春節是最混亂的階段為了穩定局面所以民國只能選擇廢除它。

當時在民國時期只要是到了春節這段時間。那就是最亂的時間段在民國過春節沒有其他的事情做。最多的就是賭錢喝酒互相的串門拜年,平時在一起不怎麼來往的人們現在在一起也開心和高興。平時一到晚上比較冷清的街面春節也就變的熱鬧了起來。人少那叫熱鬧如果人多了的話那麼就叫抱眾聚團跟容易發生大的騷亂。民國正是新政府剛剛建立起來的時間段,所有的一切還不是特別的穩定。害怕有人趁著春節聚眾鬧事所以就索性取消了過春節。



為了能夠使取消春節的政策得到落實民國政府下了不少的血本。

已經過了幾千年的春節突然之間的不過了,老百姓們肯定的不會同意的。為了能夠徹底的推行這項政策民國政府們可謂是下了很大的力氣。在春節這一天派了很多的官員們去一線檢查。如果發現有不按照政令進行過春節的人們一律的給於處罰。發現在春節這一天有賣鞭炮,春聯,還有吉祥物之類的一些東西全部的給於查收罰沒。甚至是對一些多次勸聽的人進行加倍的處罰。這就是過春節給大家帶來的血雨腥風。

但是有些思想已經在人們的心裡根深蒂固了。想要就這麼輕易的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民國雖然用了很多的辦法也採取了一些暴力的行動。但是大家最終還是以往如此該怎麼過春節的還是怎去過。

最後人們選擇了接受新鮮事物,民國期間大部分老百姓們認為好的同東西,通通的都給下了。只有像堅持廢過春節這種說法沒有被百姓們所廢掉。一直在延續下來還會一直的延續下去。

直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為過春節是最好玩的事情之一。在那一天裡可以和多年未見的朋友相聚。也可以穿新衣服還能夠收到新年的禮物和壓歲錢。春節給我們每一個人都留下了讓人無比難忘的記憶。聽了我講那麼多大家應該明白民國時期應該為什麼要廢除春節的原因了吧!


藤樹先生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預示著新的一年到來了。根據天干地支和二十四節氣的分法,就意味著立春,新一年的工作就要開始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要祭拜各種神仙和祖先,讓他們保佑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最早的春節並不特指正月初一這一天,基本上有20多天,從年23一直過到年後。直到後來才演變成了過完元宵節,才算春節結束。

就是這樣一個隆重的節日,在民國時期也差一點就被廢除了。幾經波折,民國政府才最終妥協,承認了這個節日,但原則上仍然禁止政府官員過春節,但實際上很難控制。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同時他通電各省,宣佈中華民國與國際接軌,採用陽曆,廢除陰曆。1月13日,孫中山命令內務府編制新曆法。

孫中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很多想法都屬於空想,不切合實際。接替的袁世凱這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充分考慮了民眾生活的需要,於1914年增加了4個節日:春節、端午、中秋、冬至,在這一天給全國人民均放假一天。



當時的中國還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城鄉二元制社會結構。縣級以下的社會仍然屬於宗族式社會,政府對這一區域的管制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廣大農民依然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根本就不理會政府的這個規定。

根據山西太原鄉紳劉大鵬記錄的2019年春節的見聞,春節五更時分,廟宇鳴鐘警醒世人祭拜神仙和祖先,鞭炮聲連綿不絕。而對於陽曆新年,只有政府表示慶祝,老百姓不以為然,渾然不覺。



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從形式上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他作為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信徒,從1929年開始要求各地雷厲風行的取消陰曆春節,從1930年起開始執行。

政府派出警察逼迫商人在春節期間開門營業,並且將各種祭拜物品全部搗毀,甚至還要追繳罰款。當時的新派文人也對中國傳統節日十分不以為然,他們對祭神送年禮、壓歲錢、燃放鞭炮、娛樂賭博打麻將等這些行為通通予以批判,認為中國的春節就是糟粕。



上海的申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政府組織的社會教育團前邊還在告誡市民不要過陰曆春節,後邊回到家中還要準備過年的物品,就連政府官員也不能免俗,可見這一規定多麼不得人心。

到了1932年,隨著日本侵華步伐的不斷加快,政府發現在廢除陰曆上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民眾們照樣過自己的春節,政府也無可奈何。最終於1934年春,南京政府宣佈: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

就這樣一年一度這個傳統節日春節又在廣大人民的爭取下,成為了中國人最盛大的一個節日。直到現在還流行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說法,只有回家才叫過年依然是社會主流。


新知傳習閣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時候一直把正月初一當作歲首也稱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在將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很少有改動,可是民國成立後,中國的新年經歷了一波三折,差點就被咔擦了!你說嚇人不嚇人!

民國初年春節就差點被廢除

然而,民國初年差點就被廢除了,說起來還要感謝袁世凱幫助我們保住了春節。

辛亥革命後,將1912年定為民國元年,採用公曆紀年,公曆就是我們老百姓所說的陽曆,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採用的是農曆,是中國古代形成的歷法,也稱為陰曆。

採用公曆紀年可以說是與世界接軌,比較科學,也符合世界潮流,尤其是辛亥革命萬象更新,以前的辮子要強行給剪了,以前的衣服要改良,反正以前的東西能改的就改,因此臨時政府規定1912年1月1日為新年。

但是我們知道,當時南北還在打仗,北方大多數地區都採用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只有南方的一些城市實行新規定,當然,執行的過程也並非一番風順,為了不讓老百姓在農曆過春節,廣東政府甚至出動警察廳進行“嚴厲干涉”“嚴禁商民慶賀舊年”,結果就是很多老百姓對新政府並不滿意。

在抵制了兩年春節後,發現效果並不好,當時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村人對傳統文化很看重,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更改過來的,尤其是袁世凱擔任大總統後,對新曆和舊曆並不是特別在意,除了曆法外,相繼恢復了一些清朝時期的制度,而針對春節“屢禁不止”的情況,袁世凱接受內務總長的節假報告,批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且同意在這一天放假。

1914年的春節因此格外熱鬧,不止民間老百姓歡欣鼓舞,就連遜位的清室宣統帝也升殿受賀,大總統袁世凱和副總統黎元洪還派代表前去拜賀,彷彿一切都回到了沒有被推翻之前。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再次要廢除春節

對於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這個行為,很多反對袁世凱的人都非常排斥這件事,尤其是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更是提出廢除春節的建議。

當然,孫先生事情比較多,實力也沒達到巔峰,無法完成這個事情,1925年的時候,孫先生駕鶴西去,1928年北伐勝利,東三省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蔣介石一直“秉承先總理遺志”當然要有點搞頭了。

在國民政府看來,想要廢除農曆,實行公曆必須廢除公曆的節日,因此極力阻撓民間過農曆節日。

國民政府宣佈從1929年開始,只過陽曆新年,堅決廢除春節,將春節描述成封建迷信的醬缸,打破封建就是要禁止春節,為了不讓老百姓過春節,政府命令不讓貼春聯,燃放煙花爆竹、拜年等習俗,甚至一度到了,用舊曆寫的文書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有些地方的報紙上甚至刊登了這樣的內容“如果有玩龍燈獅子的,便請他嚐嚐鐵窗風味,至於喊拜年,喊恭喜發財的,我們即目他為反動口號,硬指他為不奉民國正朔的反動派。”

春節這一天的民警最忙碌,不但要禁止賭博,到處抓賭還要到城市交通路口勸阻老百姓拜年,有一些賣農曆的甚至會被抓進警察局拘留。

春節“屢禁不止”,國民政府只能妥協

當然,跟皇權不下縣一樣,政府的政令也只能停留在城市,在廣大的農村照樣是我過我的年,政府即使是三令五申也無法干涉到農村。

國民政府的這種強制改變民俗的行為遭到廣大老百姓的十分不滿,有些地方甚至有抗議行為,反應了當時政府與民眾在曆法問題上和習俗問題上的對峙,政府認為老百姓頑固不化,老百姓認為政府不通人情。

之所以國民政府廢除春節的行為沒有成功,在於他對習俗變革的難度沒有充分的認識,尤其沒有考慮到中國社會的複雜結構,正如國民政府始終發動不了群眾一樣,他根本就不瞭解民眾。

當時很多老百姓稱陽曆為“洋歷”,認為這是洋人的東西,不但不能容納,反而要進行抵制,老百姓不是愚昧,而是政府缺乏引導。

面對強大的傳統習慣和民俗文化,國民政府最終意識到強制廢除春節反而失去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到1934年春節的時候,政府表示對於民間習俗不再進行干涉。


史論縱橫


春節起源於商朝時年頭歲尾的祭祖活動。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

民國時期並沒有廢除春節,只不過是從

民國開始改用公曆,將過去的陰曆年(農曆正月初一)改稱叫春節,將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


半個南山人


民國時期思想的衝突非常激烈,在那個中西文化碰撞的異常激烈的年代,人們開始在觀念道路上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那時候,民國數量更多的是保守派,這些保守派中,又分為極端保守派和開明保守派。

在那些極端保守派看來,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應該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而西方文化是不入流的東西,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絲毫。

而比較開明的保守派就不同了,他們覺得西方文化很多東西都是值得學習的,應該吸取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

至於自己文化中一些有用的東西也應該保留下來,這樣才好形成一個全新的、與時代接軌的文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常極端的開放派,在他們看來,所有傳統的東西都是糟粕,不應該保留下來,應該全面融入西方的文化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

民國時期除了廢除春節這種令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之外,當時的人們甚至想廢除漢字,全面使用西方人的拉丁文字來向民眾們普及文字。

由此可見民國時期極端開放人士想法的偏激,接下來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關於民國時期廢除春節的事情。

新曆和舊曆的並存

是從孫中山建立南京臨時政府開始,我們才開始使用起了和西方世界接軌的新曆曆法。

不過當時的老百姓們使用慣了舊曆,對當時推廣的新曆根本不感冒,所以南京臨時政府推行新曆的想法一直沒有一個好的著落。

後來時間沒過多久,在袁世凱逼迫清朝退位後,袁世凱就成為了民國的大總統、掌握起了民國的中心權力。

袁世凱是一個徘徊在開放與保守之間的人,在他主導大權後,他並沒有徹底廢除舊曆的想法。

在官方、在面對國際方面,他使用起了新曆。

而在面對百姓方面,他則讓百姓們使用起了舊曆,由此在當時形成了一個新曆和舊曆並存的現象。

廢除春節想法的產生

而在袁世凱主導了民國大權之後,孫中山開始在南方的滄海一角里經營起了他的小地盤。

在他經營南方一角的時間中,他沿襲了自己以前的做法,全面推廣起了新曆、廢除起了舊曆。

在他廢除舊曆的過程中,他發現傳統節日中的新年、端午、中秋等節日嚴重影響到了自己廢除舊曆的進程,他發現這種現象後,他就在自己的地盤中展開了一系列廢除傳統節日的行動。

不過因為他當時沒有實力擊敗北方的北洋軍閥以及其他實力強悍的南方軍閥,所以這種廢除新年的行動對人們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能在他的小地盤裡起到一點作用。

孫是1925年去世的,在他去世後,蔣介石繼承了他打造出來的小江山,並通過東征、北伐等影響重大的戰爭迅速強大了起來,成為了民國的主人。

在北伐戰爭還沒有真正取得成功之前,國民政府內部就明確表示要貫徹孫中山全面廢除舊曆、廢除新年等傳統舊曆節日的想法。

蔣介石轉移春節時間

而在蔣介石率領國民政府一統江山之後,這種做法更是全面施展開來。

國民政府是在1928年才徹底取得北伐成功、成為整個民國之主的。

他們取得北伐成功後,一直致力地想廢除舊曆、廢除新年,但效果一直很不理想。

直到1930年,蔣介石對於廢除舊曆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這一次他不再堅決地想要廢除新年、端午等舊傳統節日。

在蔣介石的規定下,國民政府決定要把新年、端午等舊節日的時間轉移到新曆之中。

例如新年春節原本是舊曆的大年初一開始的,在他的規定下,新年春節將要被轉移到新曆的一月一號,也就是我們現如今元旦那天。

為了能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蔣介石禁止了所有官方部門在舊曆新年的時候放假。

更是禁止了民眾們在舊曆新年的時間裡做任何跟傳統新年有關的活動。

如果有人違反了規定,他們將接受到懲罰。

不過無論他怎麼做都抵擋不了百姓們過新年的熱情。

百姓們可不管什麼三七二十一,春節一降臨,他們就會仍舊做著各種迎接春節的活動。

1934年的時候,在發現自己怎麼做都無法取得想要的效果、在發現自己這樣做下去會使得百姓們越來越怨恨自己後,蔣介石就斷絕了廢除舊曆、轉移新年等舊傳統節日的想法。

自此之後,我們的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才不受影響的保留了下來。

所以說這就是民國之所以要廢除春節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想要廢除舊曆,因此他們才產生了這種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