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上集說迪坎比奧在佛羅倫薩除了建造了聖母百花大教堂和聖十字大教堂以外,還建造了維奇奧皇宮。從聖十字廣場走出去不到一公里就到了維奇奧皇宮所在的市政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市政廣場上最吸引人的不是地上的石磚,而是那些著名的雕像,真是美不勝收。最先看到的是海神噴泉。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這一組雕像是16世紀雕塑家阿曼納蒂(Ammannati)最重要的雕塑作品,作於1575年。雄赳赳站在那裡的海神大理石像是柯西莫一世大公的形象,建造這座噴泉是為了歡呼柯西莫一世建立佛羅倫薩海軍艦隊。噴泉的周邊還有一組青銅像,包括一圈河神、牧神和躍出海面的駿海馬。

柯西莫一世這個時候正是錢路寬廣、蒸蒸日上的時候,當然不能造一座大理石像就算了。他必須還要有一座像古羅馬皇帝奧勒利安那樣的騎馬像,結果,雕塑家詹博洛尼亞(Giambologna)好賴算是在1594年給柯西莫也雕了這麼一座騎馬青銅像。大概因為不太情願,詹博洛尼亞把柯西莫和馬都雕刻得有點無精打采。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上面這兩座雕像都是16世紀文藝復興後期的作品,屬於樣式主義風格。這個廣場上最名聲鼎沸的當然要說是維奇奧皇宮門口米開朗基羅的那座《大衛》,這一座是影印版,原版的收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冰箱裡了。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這座雕像太有名了,關於它的各種大路和小道信息都非常普及,我什麼都不用說了,說了也白說,白說誰還說?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在維奇奧皇宮大門的一邊,大門的另一邊是班迪內利(Bandinelli)的《赫拉克勒斯和卡庫斯》,作於1534年。這尊雕像說的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逮住噴火妖怪卡庫斯的情景,卡庫斯正在盜牛勞動的時候,被赫拉克勒斯逮個正著。這個應該是赫拉克勒斯十二大偉績中的第十次時發生的故事,這時赫拉克勒斯的武器是一根木棒。這尊雕像也是屬於樣式主義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美第齊家在皇宮門口擺放二座雕像,一座《大衛》代表精神力量;另一座《赫拉克勒斯和卡庫斯》代表孔武力量。這是給大家看看: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就是軟硬兼施的意思唄。

除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以外,市政廣場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僱傭軍敞廳(Loggia dei Lanzi),這個名字給人沒什麼感覺。其實它的名字一般叫做“雕像畫廊(Sculpture Gallery)。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這座敞廳是1376年由建築師塔倫蒂建造的,就是前面所說修建喬託鐘樓上層的那位建築師,最早是用來做檢閱臺的。當時佛羅倫薩實行佣兵制,所以這個敞廳叫做僱傭兵敞廳。這座敞廳一看就是正經的哥特式建築,是拱券構成的,面寬三跨,進深一跨,這不就是中國鄉下的三間大瓦房嗎?其實這就是連續的三個哥特式拱頂,這次拱頂的枝肋都順著柱子落地了,那柱子就是標準的哥特式束柱。落在牆上的枝肋下面也有標準的哥特拱底石。正立面四根柱子之上都有一幅浮雕,這是西方倫理的“四樞德”,也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它指的是堅毅、節制、公正和謹慎。中間一跨相當於是大門,門前有臺階,門兩邊是佛羅倫薩象徵物獅子雕像。大理石雕像敞廳裡都是大理石雕像,只有一座青銅的,就是下面這座16世紀文藝復興雕塑家切利尼(Cellini)的《珀爾修斯》。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珀爾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雕像中的另一個人物是美杜莎。美杜莎是頭上沒毛長滿毒蛇的女妖,誰要見了她的眼就會變成石頭。珀爾修斯有一面雅典娜的盾牌,拋過光的,賊亮。他不看美杜莎,而是用盾牌做鏡子,在鏡子裡看美杜莎,然後在雅典娜的教練下割下了美杜莎的頭。這座雕像刻畫的就是珀爾修斯成功後的那個時刻,他左手握著叫做“劍”的那把刀,右手提著美杜莎的腦袋。切利尼很尖刻,他把美杜莎的臉背對著珀爾修斯,卻正對著觀眾。我也不敢看美杜莎的眼睛,我就舉著相機,用相機擋著我的眼,然後把這座雕像拍了一張。珀爾修斯站立的右腿緊繃著、充滿力量,左腿彎曲、完全放鬆,臉上露出得逞之後的喜悅,腳下踩著扭曲的無頭美杜莎。這座雕像下面是一個花裡胡哨的大理石基座,中國叫露陳臺。這個基座其實是一個亭子,裡面也有四座小青銅像,也是切利尼所作,這四座小雕像是眾神之王朱庇特、兼管旅遊的眾神使者墨丘利、相當於雅典娜的智慧女神密涅瓦和希臘神話中阿爾戈斯王的女兒達娜厄。

和切利尼的《珀爾修斯》相對的位置是柯西莫騎馬銅像的作者、16世紀末文藝復興後期雕塑家詹博洛尼亞的《強擄薩賓女人》,作於1583年。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16世紀末,文藝復興進入後期,前面那些大師們的曠世之作成為後人全身心學習和模仿的範本。這個時期的作品讓人總會看到起早期大師的影子,美術進入樣式主義時期,很多作品都陷入固定的套路。但是,詹博洛尼亞的這座雕像卻是一件創新之作。這座雕像述說的故事還是老一套,就是古羅馬建城初期羅馬男人搶奪鄰村薩賓婦女為妻的故事。可是,雕像裡的人物按照動作是螺旋上升的,三個人的臉和身體正面朝向不同的方向,身體也是扭動的。雖然整體效果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觀察點,也就是雕像沒有正反面,可是卻完美地反映出激烈的運動和緊張的氣氛。這座雕像是西方美術史中第一座多人物、多視點雕像。

這座雕像的後面是詹博洛尼亞的另一座雕像《大力神暴揍人頭馬》。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就是赫拉克勒斯,這個人頭馬是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的人物,叫做涅索斯。按照《變形記》中所述,赫拉克勒斯完成十二項偉業後娶了凡女得伊阿尼拉,二口子出門旅行來到奧宇艾諾斯河邊,就是冥河。赫拉克勒斯是神,可以直接趟水過河。得伊阿尼拉是凡人,需要人頭馬涅索斯背過河去。這個涅索斯在這裡靠揹人過河為生已經很多很多年,有良好的業績證明他是一個民主公正的好青年。可是這一次太不同了,得伊阿尼拉實在是太美麗了,涅索斯沒能過去這一道美人關。赫拉克勒斯過了河回頭一看,涅索斯正要強擄得伊阿尼拉,而他媳婦兒正在那裡扭曲掙扎大喊救命,就像那個三人雕像裡的薩賓婦女。這還得了!赫拉克勒斯從箭袋裡抽出一支毒箭,搭上那隻畫弓,瞄準涅索斯射了他一箭。涅索斯中了毒箭,知道自己立刻就要嗝兒屁超涼,他就使了一個壞。他對得伊阿尼拉說:你老公射了我一箭,我快不行了。我的血是至高無上的,你要是把我的血塗在你老公的衣服上,他以後就會永遠對你好。得伊阿尼拉果然用一個燒杯接了一杯涅索斯的血,上岸以後,她就偷偷地把涅索斯的血塗在赫拉克勒斯練功穿的緊身衣上了。赫拉克勒斯穿起緊身衣的時候,涅索斯血液裡被毒箭擴散進去的毒藥就滲進他的體內,結果赫拉克勒斯中了毒死去。得伊阿尼拉一看這個結果,顯然是她中了涅索斯的計,便也一頭撞死在南牆下。偉大的、無敵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就這樣死去了,一點都不壯烈。這座雕像描繪的不是赫拉克勒斯用箭射涅索斯,而是像在維奇奧皇宮門口對付卡庫斯那樣,是用一根木棍。那尊雕塑是詹博洛尼亞的前輩班迪內利的作品,可能詹博洛尼亞是用這根木棍向前輩致敬吧?

正門前,也就是敞廳的中央,是一座古羅馬雕像,叫做《墨涅拉俄斯抱著普特洛克勒斯》。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這是一座經過修復的公元2世紀中葉弗拉時期的希臘帕加馬雕像,在羅馬發現的。墨涅拉俄斯是希臘神話中的斯巴達國王,阿伽門農的弟弟,海倫的丈夫。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之後,墨涅拉俄斯和希臘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聯合所有希臘英雄向特洛伊開戰,發動了特洛伊戰爭。普特洛克勒斯是希臘軍中的美男子戰士,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相好。在一場戰鬥中,普特洛克勒斯穿著阿喀琉斯的鎧甲進攻的時候,被特洛伊國王的長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爾一箭射死。墨涅拉俄斯衝上去冒死搶回了普特洛克勒斯的屍體。這座雕像說的就是這個搶回普特洛克勒斯屍體的情景。

英雄阿喀琉斯刀槍不入,無人能敵。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要點,就是“阿喀琉斯之踵”,結果在進攻特洛伊時被阿波羅箭射腳踵而亡。阿喀琉斯死後,他的兒子皮洛斯子承父業,參軍進攻特洛伊。希臘人使木馬計攻破特洛伊城之後,阿喀琉斯也不通過什麼管道顯靈說特洛伊國王的女兒波呂克塞娜是他的戰利品。阿喀琉斯的兒子皮洛斯殺死了特洛伊國王的小兒子,並且強掠波呂克塞娜為阿喀琉斯獻祭。下面這尊雕像就是《皮洛斯強掠波呂克塞娜》,19世紀意大利雕塑家費迪(Pio Fedi)作於1865年。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雕塑中也是一組人物,高高在上的皮洛斯,腳下是被殺死的國王小兒子;皮洛斯左手和左腿夾著波呂克塞娜,他的右邊是傷心的母親要搶回被掠走的女兒。這座雕像的結構反映出當時浪漫主義的特徵,雖然人物眾多,但卻有一條主線從左下角向右上角走去,這種典型的對角線佈局在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的《薩達納巴爾之死》中見過。費迪做這座雕像的時候,德拉克洛瓦已經去世,而且浪漫主義繪畫也已經衰落,印象主義繪畫已經開始興起。在雕塑方面,十年之後,法國現實主義雕塑家羅丹的《青銅時代》完成。

敞廳的後牆下還有五座古羅馬雕像,這些雕像是1541年在羅馬發現的,據信是圖拉真或者哈德良時期的作品。看看下面這座,五座中的一座,《小阿格里皮娜(Agrippina Minor)》,這是卡里古拉的妹妹,尼祿的母親。尼祿當上皇帝之後,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小阿格里皮娜。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還見過一座她的胸像。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下面這座少女雕像據信是《小美提蒂婭(Matidia Minor)》,她的母親是圖拉真大帝的侄女,她的表姐是哈德良皇帝的皇后。五座中的另一座。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八:佛羅倫薩(2)

這兩座雕像都帶有明顯的古羅馬風格。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雕塑的寫實風格,更加註重表現細節,特別是衣物褶皺。你看上面那座《小阿格里皮娜》,衣物褶皺已經誇張得不得了。古羅馬時期的紡織業根本就沒有高支紗,都是麻袋片質量的布,哪裡能出來這麼多褶子?古羅馬時期的人像身體部分解剖更加細緻,比例也更加協調,而且對人體的平衡也表現得更加完美。但是,古羅馬人像的頭部和身體的比例完全不對,每個人都是小腦袋,而胸像又都是大腦袋。給人的感覺好像身體和腦袋不是一個人的,要不就是分別雕出來的。另外一個,古羅馬沿襲了古希臘的特點,人都長得很精緻,但是沒神兒,也就是隻注重形似,不注重神似。就因為這一條,有人說古羅馬人像是從死者臉上用蠟套下來的模子雕刻出來的。

看完這些美不勝收的雕像,下集去維奇奧皇宮裡面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