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公元前35年,春天,正月。郅支單于的人頭,被陳湯用快遞送往漢朝首都長安城。千古以降,最讓人激動和自豪的,不是那顆單于的人頭,而是隨人頭送至長安城的一封書。

那是陳湯向皇帝劉奭寫的一封奏書,內容很長,經典摘要大約如下: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甘延壽、陳湯將義兵,行天誅,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以示萬里。

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如下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鐵骨錚錚,鏗鏘之言。穿越千年的煙雲,彷彿看見陳湯仍然揮舞長劍,英雄豪情,直衝雲宵,威震天下。

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劉奭很激動。四十年來,他的人生幾乎是一部軟蛋史。劉病已生前,曾經指著他鼻子罵說,敗掉漢家天下的,可能就是他這不進化的軟體動物了。現在,劉奭大可挺直身子,跑到劉病已廟前上香點火,驕傲地炫一回了。

誰說我是敗家子,列祖列宗辦不到的,老子辦到了。高祖以下,我不是最厲害,至少我不是最差的。

劉奭不是心裡說說罵罵。

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陳湯讓他揚眉吐氣地,昂起了尊嚴的頭顱,他必須凜告列祖列宗。他難得果斷一次,不由分說就下令,把郅支單于頭顱懸持城頭示眾十天。緊接著,他親自前往太廟,祭祀祖宗,赦天下。

整個漢朝,從中央到地方,到處都是一片歡樂和激動的海洋中。

凡事總有個特殊之處,斬殺郅支單于,有人歡喜,有人不是滋味。至少有兩個人,就提不起勁來。其中一個是宮中紅人石顯,另外一個則是丞相匡衡。

可能有人問了,那個於定國不是幹得好好的嗎?他哪裡去了呢?

於定國早就失業啦。和於定國一起失業的,還有大司馬史高。公元前43年,九月,漢朝降霜,莊稼欠收,全國一片飢餓。因為這項天災,丞相於定國,大司馬史高,以及御史等三位高官,集體引咎辭職。

時間飛得好快,彷彿才一眨眼,此事一過就已經八年了。

八年以來,漢朝官場舞臺,早就換了幾撥人了。但是,能夠混上臺面的,來頭都不小。比如,眼前這個匡衡。

匡衡,字稚圭,祖籍東海承(今蒼山蘭陵鎮),和曾經的厲害人蕭望之是老鄉。蕭望之世代務農,到他那一代,果斷棄農拜名師,搞起學術,一整就是天下聞名,實在不易。無獨有偶,匡衡世代亦是務農,到他這代,也決意棄農從學,搞起了學術。

蕭望之搞學術,沒聽說經費緊張,倒是聽說他拜了不少名師,比如就拜夏侯勝為師。可是匡衡轉型找出路,的確不容易。主要的原因是,他很窮。窮到什麼程度?窮到到處替人打工為生。這還不算啥的,他竟然還窮到,夜裡點不起燈來讀書。可偏他精力過人,不讀書他睡不著覺。他想到一招——借光。

囊螢的主人公是車胤;映雪的主人公則是孫康;懸樑的主人公是孫敬;刺股的主人公是蘇秦;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則是眼前的匡衡。

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所謂,不吃苦中苦,怎為人上人。精力過人的匡衡,通過數年的勤工儉學,終於練得了蓋世神功。此神功就是——解讀《詩經》。

在漢朝,你要想在學術界混,就得精通經學。經學規定書目,就是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不要說熟讀六經,只要你成為其中一科經書的厲害人,足可夠吃這輩子了。

夏侯勝精通《尚書》,還自創了小夏侯學,天下無敵。蕭望之精治《齊詩》,所以很吃得開,在仕途上一路高奏凱歌。匡衡精講《詩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有人還編出童謠說:不要說《詩》,匡衡來了;匡衡說詩,聽無不眉開眼笑。

可是,精於解《詩》的匡衡,仍然活得不成人樣。問題不在別的,而在於考試。

在漢朝,無論你有多大學問,想謀取官職,就得規規矩矩的參加考試。考中甲科者,可為郎中;中乙科的,可做太子舍人;得丙科的,可補文學掌故。可是學術精湛的匡衡,考試技巧,卻是一塌糊塗。一連考過去,一連敗下來。屢考屢敗,慘不忍睹。

慘到什麼程度?他連考八次,啥科都沒中。不過,他身上有著偷光苦讀的精神,屢敗屢戰,第九次參加考試,終於贏得一個慘勝——中了丙科。

差是差了點,總算是考中了。考中的匡衡,馬上被補為平原文學。路漫漫其修遠兮,抬頭看天,低頭看路,匡衡的路,還很長很長。

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匡衡很失意,心有鬱結卻不能鳴之。然而這時,他的諸多同行,對他的冷遇表示不平,於是紛紛上書對皇帝說,像匡衡這等人才,不應該呆在地方,應該把他調到中央去做文學。

那時,好儒的劉奭還是太子,只能靠邊站,想說話都插不上嘴。能夠拍板說事的,只有劉病已。替匡衡說話的奏書,劉病已也看到了。他想了想,找來時為太子太傅蕭望之,說,傳聞匡衡學問甚高,麻煩你跑一趟,幫我去驗證一下。

蕭望之找了一助手,把匡衡召到京城,面對面聊了一回。考核完畢,蕭望之向劉病已報告,匡衡學術水平,不是吹的好,他是真的好。

劉病已一聽,支了一聲,哦,我知道了。

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漢朝沉浸於歡樂海洋獨匡衡例外,雙方準備開鬥

當是時,匡衡還留在京師,因為他得等皇帝迴音。從老鄉蕭望之對他的欣賞語氣中,他有理由滿懷希望,信心足足。然而不久,終於有迴音了。匡衡只等到了一句冰涼的話:先回平原繼續做文學吧。

就這樣,劉病已就將匡衡打發了。匡衡這輩子,窮過,苦過,多次跌倒過,卻從未後悔過。他知道天生命運多舛,尊重上蒼的安排。然而這次,對於劉病已的冷遇,他惆然若失,卻又莫名其妙。

匡衡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如戲,命運多作弄。漫漫人生路上,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挺不住。咬著牙,忍著淚,一定要挺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