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報雲南記者站特約記者 李興偉 通訊員 張一驍 )“小武同志,我室接到你的有關情況反映,根據有關規定,經研究,請按規定時間自行前往縣紀委監委談話室接受談話......”。這是硯山縣紀委監委踐行監督執紀問責“四種形態”,借力約談,推動管黨治黨“常管長嚴”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職能職責,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綜合運用“四種形態”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護“森林”,讓紀律真正嚴起來、緊起來、硬起來,達到挺紀在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治病救人、警醒一片的效果,築牢黨內監督第一道防線。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共處理167人次,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黨員幹部109人次,佔比65.3%,其中提醒談話10人、通報批評3人、誡勉談話8人。
預防提醒“治未病”。將監督關口前移,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通過加強廉政教育提醒,打消幹部僥倖心理,強化雲南紀檢監察干部“十嚴禁”規定,對照“十二條負面行為清單”檢視自己,剖析自己。做到早預防、早提醒。
詢問示警約談“正歪樹”。堅持問題導向,延伸監督觸角,擴大問題線索來源,注重從信訪舉報、監督督查、執紀審查和網絡輿情等渠道排查發現黨員幹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區別不同情形,因人而異、因崗不同定製“談話包”,制定實施方案、擬定談話提綱,對誰來談、談什麼、怎麼談、談後怎麼辦等作出規範,切實做到把問題談到“點”上,戳到“痛”處,第一時間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教育警醒幹部,及時發出安全警報,不斷提高第一種形態運用的精準度,著力防止黨員幹部“小病”拖成“大病”,及時挽救幹部。同時,實施約談“留痕”管理,做好談話的記錄歸檔,為責任倒查提供“第一手資料”。
糾錯誡勉“治病樹”。針對存在輕微違紀違規現象和問題,給予適當處理的黨員幹部,開展以糾錯誡勉為目的的約談,按照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寬嚴相濟、依紀依規的原則敲響“警鐘”,通過對其當頭棒喝,促使其懸崖勒馬,及時改正錯誤、糾正偏差。
問責處分“拔爛樹”。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針對受到紀律處分的黨員幹部開展問責處分約談,幫助其正確對待處理問題,深刻反思錯誤,切實吸取教訓。並通過全縣通報、網絡曝光等方式,釋放“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的強烈信號,提高監督執紀問責震懾力。
閱讀更多 雲南記者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