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個電話後,為何這位司法所所長陷入了沉思?

高齡且殘疾的刑滿釋放人員無親可投、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生活無法自理……面對安置難題,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黨委、政府和屏南縣司法局用新思路踐行“楓橋經驗”——

“您好,因犯盜竊罪於2014年10月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的屏南縣屏城鄉男子鄭某巖,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先後兩次減刑,將於今年9月底刑滿釋放……”今年8月,屏城司法所所長彭欣接到寧德監獄關於屏南籍罪犯鄭某巖出獄銜接事宜的電話後,陷入了沉思。


接到一個電話後,為何這位司法所所長陷入了沉思?


司法所及鄉政府工作人員上門勸說鄭某巖的哥哥

“監獄工作人員反映,鄭某巖年逾五旬,患有癲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且下肢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另外,我們在預釋放人員居住地核查過程中,瞭解到鄭某巖至今未婚、無子女,家中還有年過九旬的老母親與其哥哥鄭某洲生活在一起。”彭欣說:“鄭某洲在得知弟弟鄭某巖要出獄需安置後,極度排斥,幾次向所裡表示自己家條件困難,已常年供養老母,無法再負擔鄭某巖。”

就這樣,如何安置鄭某巖成了一個大難題。

彭欣立即將情況向縣司法局和屏城鄉黨委、政府反映。鄉政府瞭解情況後,立即派工作人員到鄭某洲家做思想工作,但多次溝通均無果。

在走訪中,司法所工作人員瞭解到,鄭某巖還有一個失聯多年的大哥鄭某凌,幾經周折取得了鄭某凌的聯繫方式。經聯繫,大哥也表示生活貧困,無法供養鄭某巖。原本希望滿滿的工作人員,無疑又被澆了一盆冷水,安置鄭某巖的工作再度陷入僵局。


接到一個電話後,為何這位司法所所長陷入了沉思?


鄉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商討鄭某巖安置事宜

眼看鄭某巖出獄的日子一天天近了,面對安置難題,縣司法局和屏城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溝通協商,最終商定由屏城鄉牽頭負責鄭某巖的安置工作,縣司法局予以全力配合協助。

屏南縣委常委、屏城鄉黨委書記米古月隨即組織召開會議研究鄭某巖的安置工作,並指定由屏城鄉黨委副書記吳建美牽頭辦理。考慮到屏南本地無養老福利中心且鄭某巖無生活自理能力,會議議定將鄭某巖安置於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

9月23日,鄭某巖刑滿釋放。經協調,由寧德監獄派車先將鄭某巖送回屏城鄉,與鄉政府相關部門交接、辦理相關手續。同時,縣鄉兩級採用三步走的策略開展安置工作:一方面由其戶籍地所在村委會先將鄭某巖安置在屏南縣城某賓館,並臨時請一名護工幫忙照顧;一方面由政府相關部門幫助其辦理殘疾證、申請臨時救助、申請特困人員認定,並派員聯繫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瞭解相關入住程序,按照中心的有關要求帶著鄭某巖去做入住前體檢,並將報告和入院申請提交至中心審核。


接到一個電話後,為何這位司法所所長陷入了沉思?


屏城鄉黨政班子會議議定鄭某巖安置事宜

幾經奔波,9月27日,鄭某巖被順利地安置到了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我前半輩子幹了不少壞事,到最後連家人都不要我了,是黨和政府挽救了我、改造了我,還讓我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我現在是殘疾人一個,啥也幹不了,唯有懺悔了!”鄭某巖面對工作人員幾度落淚。

“刑釋人員由於迴歸後的生活狀況和家庭狀況與常人不同,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幫助,共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促使他們順利迴歸,儘早恢復正常生活。”屏城司法所工作人員說,針對鄭某巖的特殊情況,該所將其列為重點幫教對象,實行“必訪、必幫、必控”,定期到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對其進行回訪,及時瞭解其生活情況,把握其思想動態。

近年來,屏南縣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深受黨委政府重視,司法行政機關在工作中不斷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幫扶機制、拓展救助範圍、創新服務手段,尤其對於“老、弱、病、殘、少”等特殊刑釋人員,始終本著“以人為本,幫扶至上”的原則,積極協調多方力量,妥善予以安置,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和思想上的波動,使他們順利度過迴歸期。

“安置幫教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有力抓手,在傳承和發揚‘楓橋經驗’,打造‘楓橋經驗’屏南樣板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屏南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