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讀《教育,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有感

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黃陂區第六中學

餘芹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微信讀書”這一電子閱讀平臺上看到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的語文教師——王蕾寫的《教育,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這本書由教育故事串聯起她的教學成長經歷、成長經驗,用她的教學行為為我們記錄和講述了一位小學老師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上的課、讓學生在她的教育教學中獲得進步。

剛剛看完“序言”就果斷地選擇把書加入“書架”。因為序言裡介紹的主人公彷彿就是現實生活裡我遇到的那些: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用“心”陪伴孩子童年時代的小學老師。

王蕾老師用一個個鮮活的教學事例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小學教師既艱辛又幸福的教學生活:有因無人關心而自暴自棄到不想讀書的調皮孩子、有因為家庭變故而變得敏感到“厭世”的孤獨的孩子、有因家長個人原因對孩子不管不顧的可憐孩子……每個班上幾十個孩子都是截然不同的個體,王蕾老師用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為我們抒寫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蘊涵她為人師的智慧與情懷。

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黃老師

我的身邊也有像王蕾這樣的老師,因為工作關係認識的盤龍一小語文教師黃丹,她不僅擔任高年級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還肩負學校教科研任務,繁忙的工作不但沒有讓她怨天尤人,反而激發了她身上無窮的活力,她像安裝了“馬達”的“女超人”,將每天的工作提前規劃,有計劃、有節奏地一個一個地去落實。每次外出學習,她都堅持用文字、圖片匯成精美的“簡訊”。每次遇到她,看到的都是能量滿滿、活力四射的黃老師。

而我作為一位小學生的家長,每次因為下雨要到教室接孩子都會感覺自己會隨時“頭爆”,黑壓壓七十幾個孩子在教室裡像七十幾只“百靈鳥”穿著統一的禮服(校服),帶著“領結”(紅領巾)在我頭頂歡唱,我甚至得花好幾分鐘的時間才能找到我家那隻“百靈鳥”……試想這樣的“壯景”,小學老師會每天面對,這得多大的“心胸”與“毅力”啊?!

可是我們可親可敬的小學老師不僅每天要接受這樣“頭爆式歡唱”,還要完成每天繁雜的教學任務:備課、授課、批改試卷、講解試題……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家長,深受老師們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師風”感動。

我家孩子目前在黃陂前川五小讀四年級,每天早上7:30前到校,中午11:40放學,下午1:00前到校, 4:50離校,在學校的時間正好8個小時,這8個小時裡有差不多2個小時的時間是兩位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孩子輔導作業“拼接”起來的“額外”時間。

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翁老師

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周老師

數學翁老師是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師,語文周老師也即將進入不惑之年,她們用耐心、責任、擔當、師德讓作為家長的我自慚形穢。因為曾經我還擔心孩子在校8個小時的時間會不會疲勞,會不會覺得累呢?孩子說:我們老師都不累,我怎麼會累呢?捫心自問:老師真的不會累嗎?她們難道很“閒”嗎?她們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女兒、是母親、是人妻啊!可是她們克服了自身的困難,先人後己、先公後私,不管是聽話優秀的“乖”孩子還是調皮任性的“問題”孩子,她們都一視同仁,絕不帶著“有色眼鏡”對待。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用心良苦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武漢名師: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這就是孩子,你如何對她,她就會回報你什麼。就像這本《教育,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裡的王蕾老師說的,“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孩子帶來自信、快樂”、“成長,就是靜靜開出自己的花”。讀完這本書,我在猜想王蕾老師為什麼會用《教育,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作為書名呢?這裡飽含著的不正是為人師的期許嗎?期許通過教育、通過學習,讓孩子們走出自己各自精彩的人生,遇見他們各自美好的自己、遇見美好的世界!感謝我們所遇到的所有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因為曾經的我們在小學時期是那樣頑皮、好動,是媽媽般的老師,用她們愛、責任、擔當和耐心讓我們在孩提時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我們優良的品格,在我們人生道路上樹下“榜樣”的作用,為我們成長道路搭建堅固的“基石”去構建各自美好的人生藍圖。

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聲音才能直擊心靈深處。老師與孩子就是“遇見”、“相伴”的過程,當孩子們離開校園,老師們仍然在原地“守望”,守望孩子們在未來開出自己最美的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因為——教育,是為了引領,是為了尋覓,是為了營造,是為了潤澤,是為了和孩子們在思辨篤行中遇見那個更好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