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32)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

关注三年级现象(32)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

到了三年级,孩子成绩滑坡是正常现象。

但在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是只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错误不该犯,那个错误不应该。当孩子成绩前后相差悬殊时,父母的前后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是普遍现象。

面对孩子学习分化的现象,父母又该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呢?

不盯分数,看学习效果

作为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更应该看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不能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孩子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师对孩子加以积极的引导。

进行竖比,看到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各有特色,成绩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们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习惯,生长环境,家庭教育模式都不一样,成绩自然会有好有差。如果家长足够理性的话,一定不要拿你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去比成绩,这样比对孩子不公平。

许多家长都会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什么别人怎么成绩这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孩子们最怕听到这样的话。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孩子们说:"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呢?"我们应该如何回答。

我们建议家长用竖比的方法,即拿孩子的今天同他的昨天相比,细心地发现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选找闪光点。如上次考试90分,这次进步了三分,上次作文被扣4分,这次得了满分,回家主动看课外书了,今天做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正确率比昨天高,都是我们值得肯定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对子女是充满希望的,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更大点的进步和成绩。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平时要求孩子时,找准孩子的起点,鼓励他努力向上。要求孩子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让孩子时时刻刻找到进步的感觉、找到努力的动力。

成绩好时,适当鼓励

每当半期或期末结束后,孩子的分数在第一时间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成绩优异的孩子众星捧月,家长奔走相告。而成绩差强人意的大都备受冷落,暗至伤神,这都是中国几千年顽固的应试教育落下的病根。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孩子考得好时,会主动给家长汇报,这次班上最高分是多少,自己考了第几名,哪些地方出了问题等等。孩子其实很在意自己的成绩,小小年纪,早就套上了"高分"紧箍咒,有时真为孩子心疼。这时我们不妨拥抱一下孩子,给孩子说:你真不错,适当给一点奖励,给孩子买两本书或外出游玩,放松下紧张的心情。

成绩差时,适时鼓励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所以就有成绩好坏之分。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当孩子考差了,家长们不要总说:"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的话语,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等,这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心。试想我们在单位犯了点错误,如果领导这么说我们,我们自己能接受吗?

查找问题,总结提高

每学期可以给孩子定个学习目标,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进步。每次考试后,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做个纠错本,这样更加深印象。并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很生气,于是就有了惩罚,有些惩罚还很严厉,如果家长这样做那么是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的,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甚至产生自卑。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教育孩子只要尽力发挥了,然后帮助孩子找出考试失败的原因,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抑或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也许只有家长的释怀,孩子们才能摘下"高分"的紧箍咒,从而减轻了三年级现象带来的压力。家长们引导他们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着辛勤付出取得应有的回报时的欢愉,在面临人生的各种教育时,我们只需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了,不管成绩怎样,后果怎样,你在父母眼里都是最棒的。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反对看重分数,因为分数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才,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不表明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

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才,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