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家供應商上華為順風車:中國5G產業進全球第一梯隊

中國品牌推介網消息:

目前國內的光模塊技術僅落後歐美一到兩年。華為是光模塊全球需求最大的系統廠商,在其帶動作用下,若光芯片順利研發,國內將形成5G完整的產業鏈條,將在國際上邁入第一梯隊。

“5G時代”漸行漸近,隨著華為的順利卡位,其背後處於產業上下游的92家核心供應商有望實現業務規模的擴容。

3月6日,作為華為光電器件的主要供應商,華工科技在光通信行業展會OFC2019首次發佈業內領先的數據中心400G 全系列高速光通信模塊和用於5G的25G/100G無線網絡系列高速模塊。

2019年被稱為“5G元年”,在國內,無論是芯片研發商、終端廠商,還是運營商、上游設備提供商都在加速佈局5G產業鏈。


92家供應商上華為順風車:中國5G產業進全球第一梯隊


“龍頭”拉動效應凸顯

華工科技與華為的合作始於2005年。彼時,華工科技僅提供EX9的低端光模塊,但通過和華為的長期合作倒逼其開始在無線網路、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這種帶動作用使得華工科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取得了高速成長。

“這次展出的無線網絡系列高速模塊在美國的首次亮相,引發轟動效應。去年,我們成立美國公司,也先後到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客戶對接,他們對數據中心業務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3月6日,華工科技董事、副總裁熊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是光模塊全球需求最大的系統廠商,在其帶動作用下,目前國內的光模塊技術僅落後歐美一到兩年,若光芯片順利研發,國內將形成5G完整的產業鏈條,在國際上邁入第一梯隊。

2月27日,華工科技首個5G光模塊訂單已完成交付,並使用在華為發貨的2.5萬套基站中,這意味著華工科技已經成為華為公司5G基站建設的首批供應商之一。

在此之前,華工科技於去年9月推出400G SR8光模塊,這款面向2020年商用的高速光模塊,解決了信號完整性、COB 關鍵工藝、散熱及可靠性等諸多設計難點,目前已確認於今年一季度向國內外知名客戶提供正式樣品測試,成為國內率先進入主流運營商體系的企業。

去年,華工科技終止了原募投項目“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項目”,轉而加大了“應用於5G和數據中心光模塊的研發及擴產項目”的投入。

對此,熊文表示:

“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項目應要自建廠房投入較大,加之在過去幾年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盈利能力下降,我們轉而加投了成長性更好的5G和數據中心光模塊的研發及擴產。且隨著5G的普及,將拉動下游供應商產生大量數據需要處理,對數據中心業務及光模塊的需求也將增長。”

今年,華工科技從2萬個華為的供應商中脫穎而出,成為其金牌供應商。而這種緊密貼切、相互促進的合作,僅是華為與眾多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一個縮影。


92家供應商上華為順風車:中國5G產業進全球第一梯隊


部分板塊被推上風口

一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5G產業鏈直接拉動的是通信領域的光模塊板塊和電子領域的射頻板塊。對於手機終端的拉動效應更多取決於華為手機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的提升。”

在華為早前公佈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中國廠商有37家,佔比約為40%(中國大陸25家,中國臺灣11家,中國香港2家);美國廠商佔了33家,佔比約為36%;日本11家,佔比約為12%。無論是從5G產業鏈佈局的角度而言,還是從華為手機藉助5G通道佔領市場的策略來看,華為崛起都將推動通信及電子行業重新洗牌。

5G產業鏈主要是由網絡規劃、無線主設備、傳輸設備、終端設備以及運營商組成。其中,產業鏈上游主要分為網絡規劃、無線主設備以及傳輸設備,這是5G網絡建設的基礎。

光模塊是傳輸過程中實現光通信系統中光信號和電信號轉換的重要器件,在數據中心、傳輸網、移動寬帶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截至去年年底,華為已經獲得了來自全球的30個5G合同,其中18個來自歐洲,中東9個,亞太3個;超過2.5萬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上述分析師解釋稱,5G基站建設內部結構較多,光模塊的應用數量也隨之增加。隨著5G時代的到來,基站密度較4G時代增長了1.5-2倍,相應光模塊的數量也將增長2倍以上。中銀國際證券預測,5G承載網將給光模塊總市場帶來約620億元的增長。

為了能搭上華為5G的“順風車”,除華工科技外,光迅科技等光模塊供應商也開始積極卡位。

作為我國最大的光器件供應商之一,光迅科技生產的光器件2017年全年國際市場銷售額達到1.7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6%,全球市場排名第四,中國市場排名第一。

國信證券研究員程成指出,光迅科技是國內少數具備中低端光芯片設計及量產能力的稀缺標的。但整體上我國光芯片領域卻十分薄弱,我國高端光芯片市場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約佔全球25%-30%的份額。

另一方面,上述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在由4G到5G的演進過程中,必然存在大量的換機需求,加之射頻模塊需要處理的頻段數量大幅增加、以及高頻段信號處理難度的增加,都會進一步提升終端內部射頻器件複雜度,各類射頻器件將迎來新的快速增長期。”

基站裡最主要的射頻器件為濾波器和功放。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黎韜揚認為,國內包括武漢凡谷、大富科技、東山精密等都能供應基站的濾波器,但是功放主要依賴進口,佔比高達9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梳理公開資料發現,除了武漢凡谷以外,為華為供應射頻器件的公司大多是海外供應商,比如德國的羅森博特以及美國的安森美、思佳訊。

對此,海通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餘偉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華為有可能要求部分供應商的生產線轉移到國內,這也是業內觀望的一種趨勢。”

在餘偉民看來,上游通訊設備商,如華為、中興以及海外的諾基亞、愛立信要先將5G的基站建設好。通信技術的複雜化對射頻器件的數量和性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手機射頻器件的應用數量、價值量都將增加。5G時代所需的射頻器件比傳統的射頻器件更復雜,主要來自於濾波器和雙工器的升級,射頻實現質量同升。

此外,傳輸數據的增長,也會倒逼作為傳輸工具的光纜需求上漲。

作為華為主要供應商之一的長飛光纖,是此行業龍頭企業,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產品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19.9%、14.2%及13.3%,均位列世界第一。

長飛光纖於2018年7月在A股上市,據其三季度季報顯示,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15.12%,淨利潤增長33.01%。

換機需求增長

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去年12月宣佈,2018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含榮耀)已經突破2億臺。在201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華為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4.6%。隨著華為手機銷量提升以及摺疊屏等創新技術的落地,又有哪些供應商能切入華為手機產業鏈,分享5G時代的利潤蛋糕呢?

隨著華為手機全球市場格局的開拓和銷量的提升,顯示屏、芯片、電池、儲存卡和外殼等下游終端產品的供應商或將迎來業績增長。

以聚集了市場高關注度的華為首款5G摺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為例,這款手機定價17000元人民幣。摺疊屏的焦點在於“屏”,摺疊屏手機顯示模組中最關鍵的器件是柔性OLED面板。


92家供應商上華為順風車:中國5G產業進全球第一梯隊


HUAWEI Mate X 發佈會

負責此次概念機摺疊屏生產廠商京東方研發部一位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這次展出的無線網絡系列高速模塊在美國的首次亮相,引發轟動效應。去年,我們成立美國公司,也先後到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客戶對接,他們對數據中心業務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伴隨著華為全球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京東方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根據IHS Markit(全球性信息諮詢公司)數據顯示:

2018上半年京東方顯示屏出貨近4億片,同比增長超35%,連續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五大主流顯示屏市佔率均位列全球第一:智能手機LCD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市佔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升至全球第一。

IHS Markit數據顯示,手機柔性OLED面板的平均售價是硬屏OLED的3倍左右,是LCD屏(液晶屏)的6倍以上。那麼一塊麵板到底佔天價手機價格的多少呢?上述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可將其對標此前蘋果、三星等相似類型手機的成本構成來測算。

對標三星旗下同樣標價上萬的摺疊屏手機,金融服務提供商CGS-CIMB數據顯示,Galaxy Fold顯示模組的成本高達218.8美元,佔到整體BOM成本的34%,由此可見具備摺疊性能的柔性OLED面板作為當前摺疊屏的唯一屏幕方案,價格不菲。因此,要實現摺疊屏5G手機的大範圍普及還尚需時日。

在全球手機市場增幅放緩的大環境下,5G的到來勢必將激發新一輪的換機潮。華為能否抓住機遇,複製曾經蘋果創造的“產業鏈傳奇”,有待市場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