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實施“班輪化”運營兩月 運輸效率明顯提升

央廣網海口10月30日消息(記者朱永)為了讓旅客和車輛渡海更方便,有效提升客滾船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2019年9月1日起,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實施以“定碼頭、定班期、定船舶”為內容的班輪化運營,改變了過去旅客渡海等待時間長、靠港泊區不定、船舶情況不知的“混亂”局面。記者近日在港口採訪時瞭解到,新實施的“班輪化運營”模式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也倒逼了輪渡服務質量的改善,旅客滿意度較高。

以旅客滿不滿意作為改革的標杆

“以前過海我最長的一次等過7個小時,不知道船什麼時候會開,問船長,船長說得等到船都裝滿才行”,鄧先生在海口工作,老家在廣西,經常需要開車往返兩地,今年國慶他開車回老家驚訝的發現再也不用空等了,“我在APP上預約以後,坐哪班船、幾點發班,都標識的很明確,說幾點走就幾點走。”

瓊州海峽此前實施的是2013年開始的“輪班運營、定時發班”的運營模式,“輪班運營”是指所有船舶按照先後順序輪流安排班期,“定時發班”是指每天固定一些時間點發班、再配合一些機動時間點發班。這種模式下,旅客無法提前預知自己要乘坐的是哪艘船、無法預判過海所需時間、不能提前預知到達港區,給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介紹,“班輪化”運輸實現了三定,旅客司機可提前知悉抵達港、時刻點和船舶,方便旅客司機自主選擇和規劃行程,改變了以往由港口調度隨機安排的現象,旅客司機過海自主度和體驗度得到很大提升。同時,發班間隔大幅縮小,從輪班運營模式時的間隔60分鐘一班的頻率調整到每30分鐘甚至15分鐘一班,有效減少了旅客過海待渡時間。

倒逼輪渡服務質量改善 運輸效率顯著提升

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海峽辦提供的數據顯示,9月1日至10月27日,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海安-海口航線共執行班期5728班次,同比增加12.9%;運送旅客109.9萬人次,同比增加3.8%;運送車輛30.5萬臺次,同比增加7.4%。

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劉將銘說,為了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還制定了船舶綜合評價管理辦法,按照船舶綜合評價分數高低作為選擇班期的順序,港航企業為了爭取選擇班期的優先權,對提升船舶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紫荊二十二號”輪船長陳安和來說,實行班輪化運營,效果可用“促安全、便旅客、強服務”來總結。首先,船舶運營時間固定,船舶進港不再“你爭我搶”。也使得船舶的維護保養、船員的培訓演練以及作息時間更有規律,防止疲勞作業,確保了安全;其次,過去旅客和司機“三不知”——不知何時上船、不知上何船、不知靠何碼頭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改變,現在可以自由選擇船舶和航線;再次,促進船舶提升服務水平,以吸引更多旅客和車輛搭乘,實現經濟效益。

改革不停步 繼續完善“班輪化”運營模式

既然“班輪化”運營模式效果如此顯著,為何現在才改革呢?據記者瞭解,瓊州海峽徐聞與海口間航線(不含鐵路輪渡航線)現有廣東3家、海南3家共6家航運公司、49艘船舶參與運營,總額定車位為2179輛、客位43320人、載貨量98646噸。瓊州海峽輪渡運輸問題涉及兩省、多個企業,利益糾葛,千頭萬緒,沒有強有力的改革決心很難推行下去。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介紹,交通運輸部非常重視,將“建立瓊州海峽客滾運輸班輪化運營模式”列為“2019年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之一。班輪化運營任務具體由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珠江航務管理局組織廣東、海南兩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港航企業推進,克服了很多困難。

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劉將銘表示,現在瓊州海峽兩岸已經暢通了統一的購票渠道,下一步還將在用戶體驗、行業監管等方面進行改進,使系統功能更加完善。還將根據後續運行情況對班輪化運營模式不斷完善,組織完成現場執法監督規則、旅客和車輛黑名單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加強瓊州海峽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淨化運輸市場環境,持續提升民眾出行的舒適性和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