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前段時間,郭碧婷與向佐在意大利舉辦了一場夢幻的海島婚禮。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綜藝裡,兩人簽訂婚前協議的片段也曝光。

向佐希望郭碧婷可以抽空整理自己的房間,養寵物不超過四隻,婚後共同承擔家庭開銷。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郭碧婷也坦誠地提出了對向佐的要求:婚後一起承擔家務。

最後,兩人愉快地簽訂了協議。

早在之前的綜藝裡,這對小夫妻就已對婚後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方面,雖然訂了婚,郭碧婷還是和向佐約定“分房睡”,兩個人一起生活,卻彼此有獨立的房間。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另一方面,郭碧婷多次表示,希望婚後自己可以繼續工作,獨立賺錢。

看了他們我才知道,最好的感情,不是所謂的“為你好”,而是彼此獨立,共同成長。

01

​演說家寇乃馨,曾在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和黃國倫結婚之後,除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她覺得自己肩負重任,就是督促他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每一次,當她掏心掏肺地說著“為你好”,請他去做一些事的時候。

她以為老公會眼含熱淚,非常感謝地對她說:“老婆,謝謝你”。

但是,每一次黃國倫都是忍無可忍地爆發:“你為什麼永遠都要勉強我?”

寇乃馨說:“你有沒有良心,你知不知道我這是為了你好?”

而黃國倫的話讓她徹底傻了:

“拜託,那是你的夢想,不是我的夢想。

如果你真的是為我好,不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不要命令我,不要把我當成傻瓜笨蛋。”

在一段感情中,“為你好”和“對你好”的最大區別,就在於:

前者永遠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當然地為對方安排,卻從未考慮過對方的感受;

後者則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即使是情侶、夫妻,也需要尊重對方的喜好、隱私與獨立意志。

多少人表面上是“為你好”,卻永遠都在干涉你、管教你,希望你能成為他的影子:

“結婚後就把工作辭了,專心在家帶孩子吧,我養你。”

“你不要再和你那群哥們來往了,和那樣的人交往沒前途。”

.....

然而,就像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中所說:

真正成熟美好的親密關係,是能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真正的愛,是: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我會對你好,而不是為你好。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02

我的一個好友蘇青,有比較嚴重的乳糖不耐受症。

她每次喝完牛奶,肚子都會脹氣,必須三番五次跑廁所。

而她媽媽,從小到大都逼著蘇青按她的想法生活:

每天早晨必須喝一大杯的牛奶,即使蘇青喝完就會不舒服;

高中文理分科時必須選擇理科,即使蘇青的歷史成績排在年段前三;

填志願時不能選擇外地的大學,即使蘇青特別想去其他城市獨立生活......

蘇青如果反抗,她媽媽就會搬出萬能金句:“我這是為你好。

記得曾看到一篇文章裡有這樣一句話:“為你好”三個字,是世界上包裝得最好的髒話。

那些說著“為你好”的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給你的是他自以為是的好。

這3個字背後隱藏的,是深深的優越感和控制慾。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再好的感情,都會毀於“為你好”這3個字。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03

微博作者“寫不出稿蘇見祈”說過這樣一件事。

他在家鄉的某國企上班,單位不大,本地人聽著名字光鮮,內裡什麼花樣都有。

有一天,一個剛入職的小姑娘去找他,捧著一張工資條,情緒很激動。

原來,她第一個月的實收工資,只有997.1元。

那個姑娘是從北京辭職回到家鄉的,上一份工作的月薪是一萬五。

她放棄之前那麼好的工作,就是因為父母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催她回家:

“女孩子還是回家好,穩定”,還說家裡已經託人介紹了很好的工作。

於是一個月後,她得到了穩定的997.1元。

小姑娘雙眼通紅地跟家裡打電話,她爸爸居然說:

“年輕人不要老想著錢,一千塊有一千塊的活法。”

說不定此刻她的母親正在牌桌前昂著頭,說自己家閨女在一個什麼什麼單位工作,換來周圍老阿姨們羨慕的眼神。

而她不會知道,這背後的代價是女兒憤怒的淚水,和從此晦暗的人生。

多少原本在大城市裡打拼,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質量的年輕人,在父母“為你好”的逼迫下,回到家鄉過著一眼看得到頭的人生。

無論你有多熱愛自己的職業,前途有多光明,都抵不過父母眼中的“穩定工作”。

無論你有多獨立優秀,在職場中多叱吒風雲,都比不過父母口中的“鄰居家那位早早嫁人生子的閨女”。

他們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不斷干涉你的選擇、你的人生。

弗洛姆評價這樣的父母說:“他們戴著以道德為名的面具,束縛子女對生活本身的渴望。

真正的愛,不是以愛為藉口去控制、去支配,而應該是學會尊重。

向佐郭碧婷分房睡: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這3個字

04

在中國,太多人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肆意評價你的人生。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中年女人正在擺地攤,正值午飯時間,她老公騎著自行車過來送飯。

男人一下車,就歉意地笑道:“對不起,我來晚了,餓了吧?”

女人看著著急給自己送飯的丈夫,笑著說:“沒事,不著急,還早呢。”

男人笑著從自行車前面的筐裡取出午飯,兩人坐在路邊的臺階上吃了起來。

這時候,路過的阿姨看著兩人餐盒裡的飯菜,詫異地對女人說:

“大妹子你真可憐,辛辛苦苦工作,老公就給你吃這些寒酸的東西,連塊肉都沒有。”

說著就轉身離開了。

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想必是:“我這樣說都是為你好,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是沒有未來的。”

輕飄飄的一句話,讓夫妻二人面面相覷,簡單美味的飯菜也失去了原本幸福的滋味。

太多人有這樣一種習慣,把自己眼中的幸福,定義為別人需要的幸福。

可是,你又怎麼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擁有怎樣的苦衷。

​劉若英說過:“每一個人都有他選擇生活的方式,只要你覺得這樣自在,就完美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之,亦勿迫人慾。

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行加在別人身上,而是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言論:

“你條件那麼好,完全可以找個更有錢的男人。我是為你好,跟他分了吧。”

“男人沒有不在外面沾花惹草的,這點小事沒必要離婚。我是為你好,忍忍吧!”

“女人啊,還是要早點生二胎好。我是為你好,趕快把工作辭了,專心備孕吧。”

說這些話的人,他們不是真正站在你的角度為你好,有時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這樣的“為你好”,其實是一種偽善,是一種自私。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感情再好,都不要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對別人進行控制。

尊重和包容,才是真正的為一個人好。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氣專欄作者,寫自律,談人性,椰子陪你一起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