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死磕“顆粒度”

順豐死磕“顆粒度”

顆粒度經濟的出現,不僅僅是各行各業湧現出新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這些模式背後呈現出的共性、系統性的變化。”

作者 / 姚贇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2016年12月,網絡上流傳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早上4點起床,4:15分健身;12:45會見海南領導,13:00開始海南萬達城項目簽約儀式。

英國電子郵報資深記者Mary Riddell說,蓋茨的行程表和美國總統類似,5分鐘是基本時間顆粒度,而一些短會,乃至與人握手,則按秒數安排。

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比爾·蓋茨的則是5分鐘。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顆粒度,而順豐同城急送的“時間顆粒度”同樣也是“分鐘級”。

歡迎進入“分鐘級配送”時代

10月24日,順豐在深圳舉辦“順豐同城急送品牌發佈會”。

發佈會中順豐官宣其同城急送業務正式獨立,新的品牌名稱為順豐同城急送。當天,順豐集團首席戰略官、順豐同城公司董事長陳飛宣佈:順豐同城急送即日開啟新起點。

順豐死磕“顆粒度”

這一動作,無疑給本就炙熱的即時配送市場再添了一把火。

數年前,在物流快遞以“天”作為時間顆粒度的時代,“211模式”(當日上午11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當日送達;晚上11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15點前送達)的出現,無疑大大超出了受眾的心理預期。

然而,當年為人津津樂道的“211模式”,早就成為預期內的標配服務。

24小時達、1小時達、30分鐘達,乃至現如今的分鐘級達,物流行業的“時間顆粒度”,通過不斷迭代正在逐步細化時間單位。

而這,是趨勢。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同城快遞是快遞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預計到2020年,同城快遞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得出這個觀點的不止一家。

2019 年艾瑞諮詢發佈了《2019 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預測 2019 年即時物流訂單量將達到 185 億單,規模將突破 1312 億元,預計未來 5 年,行業會保持 30% 以上的高速度增長,行業市場整體規模體量將超過 2000 億元。

順豐死磕“顆粒度”

增速快、規模大,必然引來資本的持續青睞和行業內的風起雲湧。據統計,2018年,點我達被菜鳥以2.9億戰略控股;UU 跑腿獲得了2億元B輪戰略投資;閃送完成了6000萬美元的D1輪融資。

發佈會現場,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當前國內幾家主要的即時配送運力平臺日均訂單均已達到千萬級,服務於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和數百萬商家,成為推動消費升級、體驗升級、服務升級的重要力量。即時配送行業已經成為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我們預計,未來5年,即時配送行業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而這點,在順豐同城急送業務中已有體現。8月底,順豐控股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其中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順豐同城急送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2019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分板塊營收增幅達129.31%。

小事兒,但不簡單

在同城即時配送中,不少企業將該業務中的一項服務,接地氣地稱為“跑腿”。

以“小時”甚至“分鐘”為時間顆粒度的即時配送,是點到點的直接送貨。與以“天”為時間顆粒度的現代物流相比,無需經過倉儲、搬運、中轉、分撥等物流環節,是直接從端到端實現即時送達的物流服務,其本質是及時性。

但跑腿這件事,看似脫離了倉儲、搬運、中轉、分撥等物流環節,但難點依舊不少。如,作為催生即時配送的原因——複雜多元的場景以及多樣的用戶需求,便是產生難點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佈會現場,艾瑞研究院院長金乃麗認為,即時物流的誕生有兩個角度。一是C端用戶的需求催生即時物流行業,二是基礎在於它所存在的產業推動作用,當海量的物流訂單出現時,模式的變遷和優化成為了必然趨勢。

這也導致,目前市場現有的即時物流場景主要集中在外賣、商超和跑腿這三種業務形態。

順豐死磕“顆粒度”

(即時物流場景:點線面的場景聚合成龐大的需求生態體系,來源:艾瑞研究院)

同時,從這三種業務形態中,又可衍生出茶飲、外賣、生鮮、商超、3C、文件、禮品、美妝、鮮花等大眾場景,以及醫藥、政務、服裝、鮮花、奢侈品、汽配等特殊場景。

這些場景中,有來自C端的,也有來自B端,甚至還有G端。從這些來源不同的複雜場景和需求,催生出了垂直領域中的配送服務企業。

崔忠付提到:“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需要‘第三極’服務,同城配送業務滿足了這一需求,為客戶提供了更完整的行業綜合解決方案,實現了配送服務定製化和消費場景的全覆蓋,豐富物流服務選擇,促使行業競爭實現良性循環。”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顯示,2019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將達4.21億人。分鐘級即時配送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2019上半年美團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餓了麼獨立即時配送業務並開放資源,而京東也推出特瞬送業務,即時配送服務愈趨高效。在這樣的環境下,順豐將即時配送看作重要戰略點確實很有必要。

順豐死磕“顆粒度”

各大企業佈局及時配送,看似白熱化的賽道實際上並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競爭需要勢均力敵,需要有同一範疇內的“戰場”。

目前來看,超商、外賣等平臺,雖做著同一件事,但分別依託自身的優勢,欠缺提供即時配送綜合解決方案的基因。

換句話說,基於茶飲、外賣等類型的即時配送,用戶會首先想到外賣平臺;基於生鮮、新零售等即時配送,用戶會聯想到商超平臺;特殊場景的需求,又會依據不同的需求得出不同的判斷和選擇。

就目前來說,行業中欠缺一個綜合的平臺。

“分鐘級”背後

綜合是需求,但顆粒度變細是趨勢。

發佈會現場,順豐同城公司CEO孫海金解釋了為什麼會取名為“順豐同城急送”的原因。

“這個品牌的關鍵詞是‘急送’,即為顧客提供又快又好的服務。而‘同城’的意義在於,隨著新零售線上線下的融合,還有本地生活的蓬勃需求,同城才是我們的大市場和聚焦者。‘順豐’二字則代表著堅持我們的初心:順豐的成就不僅在於市值和市場地位,更在於讓千百萬普通人在從事這個行業時收穫了價值。所以‘順豐’這兩個字意味著我們進入急送領域仍舊堅持一貫的堅持和思考,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優質、高效、全場景的第三方配送平臺”是此次順豐同城急送對自己的要求。而優質、高效、全場景這三個要求背後其實只有兩個字——靠譜。

事實上,哪怕是向來給人“靠譜”印象的順豐,要達到真正意義上能落地的分鐘級的“時間顆粒度”,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換句話說,要保證“分鐘級”的時間顆粒度成為現實,還需要管理、技術、場景等相應的顆粒度配合。現場,陳飛還將同城急送稱為“順豐整體發展和轉型過程中一個重要戰略點”,是順豐在城市的“毛細經絡”。

據,順豐同城公司CTO陳霖介紹,全場景是順豐同城急送必須考慮的問題,同城物流系統覆蓋的業務場景是全場景的,除了傳統餐飲外賣即時物流場景外,我們還承接集團速運的同城快遞以及同城派件等,我們做的是廣義的即時物流場景,而不是狹義的即時物流場景。

而順豐同城急送的智能物流系統,則是把整個運營品牌及科技調度統一打包開放出來服務用戶的,擁有全面開放的同城配送能力。

這套系統,涵蓋了多個方面。如建立用戶管理系統,為C端用戶提供普通代送以及場景化的跑腿功能,同時,又面向B端用戶和商戶,也建立商戶管理系統,為商戶管理和商戶運營提供系統支持。第三,為了確保配送效果最優化,還建立智能融合調度系統。第四,基於智能的配送管理、智能運力系統的運營底盤系統支撐。

對於未來的發展,順豐同城急送有自己的目標 —— 成為本地生活即時物流的首選服務商,為本地商家提供最優質、最多元的服務;成為個人優質生活服務的探索者,從個人配送業務開始,延伸至個人跑腿服務,再擴展至個人生活服務領域,實現個人需求鏈閉環;成為同城快遞升級優化的迭代者,打造全新行業模式。

細化的場景倒逼技術的顆粒度細化,但背後支撐起優質服務的,還是綜合實力。

2017年5月,UPS宣佈與順豐在香港設立合資公司;2018年8月,順豐與冷鏈行業巨頭“夏暉”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2018年10月,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

整合了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和能力後,內部進一步進行重組和輸出,順豐同城急送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觀點認為:顆粒度經濟的出現,不僅僅是各行各業湧現出新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這些模式背後呈現出的共性、系統性的變化。

如,廣告的投放從過去“大規模轟炸”“央視天價”為代表的影響力大、範圍廣等特點,轉變為以今日頭條、淘寶等平臺的算法精準推薦;出行領域,在注入了地理位置定位、出行平臺、派單算法等技術,結合位置、需求、供給等信息可以相互匹配,就能夠實現動態網絡的協同——減少乘車等待時間,縮短司機空車行駛距離,將出行效率提升到更高的整體水平。除此,教育、零售等行業也都在被切細、被重新劃分。

換句話說,在即時配送領域,用戶缺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綜合平臺,而是一個能細化需求場景、顆粒度足夠細的平臺。

或許,順豐同城急送的獨立,就是看到了用戶未來的需求,而他也恰巧具備了這些潛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