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新華在線網 祁成志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戴仲文,本名戴信誠,字辛成,又字升翁,齋名彌素堂。號梁溪書人。1952年生,江蘇鎮江市人。畢業於江南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無錫市書畫院特聘畫師,橫雲書畫院副院長,無錫市書法篆刻研究會會長。子藝書畫培訓中心主任,江南書畫院篆刻書法部主任,民革江蘇省中山書畫院常務理事,民革無錫中山書畫院畫師,西神印社藝術顧問,碧山吟社社員,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首任研究員。

作品入選全國第三、四、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四屆獲一等獎)第一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首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歷屆全國展、中青年書展獲獎作者作品展等全國重大展覽,江蘇書法篆刻精品晉京展等。

著有“論書箴言”,“草辨”,“楷則通解”,“用筆精論”及“國展獲獎作者談創作” 等諸多論文及作品先後在各刊物上發表, 曾舉辦“戴仲文書法作品展”,“戴仲文書畫篆刻作品展”,推出“戴仲文書畫印網展”出版“戴仲文書法篆刻作品集”“戴仲文扇面書畫作品集”“戴仲文書畫篆刻作品集”。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益師益友之書畫名家---戴仲文

餘淺薄不文, 唯自孩提即起,喜乞為藝,苦於無師,塗鴉起始,繼而於母即授字塊與執管法,弄翰,知中鋒法度。詩書畫印,有的都在吾腕下生成,似乎四絕於吾天生即有,不徑而走之,揚揚灑灑,痛快哉!然蜻蜓點水,淺嘗而之終覺相期甚遠,於人於學於才,自嘆步塵不及古人,卻也非人云亦云,獨自兒畫個圈,躲進小樓自成一統,久之,造車之虞方見端倪,繪之、象之、仿之,終也弄出模樣,也能愜意一番。詩書畫印本同源,歷朝文人有之,墨客有之,為官者有之,其融會諸藝,技長兼善,互為促動,意在博觀而能專一。餘自謂諸藝之中詩文居於首位,此乃大學文脈會心於襟,學者不文,乏詩魂,未能問道世事,思緒未能從心底流淌,此非飽學之士何以統領為藝。而學問不逮,人品不高,筆墨無法,書藝自當無植根之壤,更乏情性可陳,惟書為心畫,高瞻遠矚,才思敏捷,筆底方能妙筆生花。於此,中歲曾拜乞金陵名宿馮氏仲華為師,老君學問人品高標藝林,書藝格調倜儻,得當代名師林散之真傳,為其入室弟子,餘相識為師,受其影響,自感一生慶幸,所謂名師易識,真師難尋矣。學書易在能入,難在能出,跳出龍門乃真龍也。數十載孜孜探尋,每每曰課循規蹈矩進出縱橫,臨池未敢半點懈怠。吾書宗法羲獻,上朔秦漢晉唐,縱觀宋元以下,於三代彝鼎,二漢碑版簡牘均廣涉百攬,可謂博觀識器,取法高古,筆墨弄翰,風規自遠。吾之書學,諸體兼善,尤擅行草,本乎於心跡而現臻於尺素,數十載孜孜所作將筆情墨意,襟懷學識匯於一體,追尋筆法之核心與氣韻之生動互為催萌,脫俗優雅蘊籍而不失風骨之意蘊。法天簌之廣浩,氓筆墨之優懷,縱橫馳情不可一收。

也丹青之中,惟畫鋪陳可述,言畫,當以格高意古,墨妙筆精,景物優閒,氣象瀟灑為上。畫為藝之一端,必謂遙溯商、周,追宗籀古篆隸之跡,以明用筆之源。筆墨之道傳移模寫,然詩書乏陳,了無印象,尤於用筆昏沉而饋乏,此所謂技藝兩相互缺,何談形質兼備,氣韻生動。然書畫同源,夲非另立戶鏞,為書不能作畫,為畫不能用筆作書,焉能登堂入室而入至高境界。然相互相成,重師造化,以書入筆墨而作,會心之,融通之,互補之,均能化腐朽為神奇,圖式不期位置經營而自生丘壑,鳥只禽魚,疎枝葉斜處方能機杼奇出,筆墨有味涵意自有舒處。於此,中國水墨之精髓與要密莫不迴歸於用筆,而書道即為諸藝之核心,尚重、尚留、尚變、尚雅,

諸藝之末,印道安居一隅,雖為小道亦作雕蟲小技,卻小中見大,能者可見氣象萬千。吾初涉秦漢摹印,於封泥,金石碑版潛心專研,廣涉字法文字學,刀法筆法構成法,深會以書入印,於金石文獻,碑版學統領印道是為要旨。印宗秦漢,俯瞰宗元明清以下,其論不欺人也。吾以為秦漢上接殷商,中浸春秋,繼承漢魏,氣醇高古,器製凝重,金石意蘊縱觀上古,其印博古貫今,意蘊猶存,學之,博之,摹之,其間尤重習篆,以書入印,知其篆書實為治印之精魂,故吾印事,事半於書畫詩文研習,功半於治印操刀,於意,於境,唯求諸藝融通。

習藝貴乎守恆,業精於勤。常言一藝之成,談何容易。於心,於功,於觀,於勤,缺一不可。餘深諳此理,而博學與專一尤為重要,非博而不能通曉明理,非專而不能精研成就。餘磋磋一生所學甚勤,所得甚少,歎為觀止,白首粗成。徨徨之下惟求心跡蕩滌,尚無爭競銜領之氣,惟求布衣粗食,翰墨寄情,冊素伴身,若能積學既深又能尋幽探徽,終其畢生追求之作,始以蕩滌,繼以消融,終欲避俗,人品藝格之顛不期之而期之,高山之頂有其一鏟之土,我之一生快哉不憾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