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那天,7歲兒子說:“媽媽,別怕,我養你啊。”

人到中年,

不再因惡意崩潰,

而常為善良流淚。

01

早晨5點醒來,收到一個讀者深夜發來的微信。

她在昨天離了婚。

她和前夫是高中同學,從16歲走到34歲,整整18年榮辱與共的時光。他們歷經高考、本科和研究生,穿過了殘酷青春的多道坎兒,也熬過窮苦日子的很多難,沒想到,在日子漸漸安穩後,兩個人的感情出了問題。

確認他出軌的事實時,她也曾像個瘋子一樣,質問,譴責,表白自己這些年的勞苦功高。再次確認他和出軌對象仍有聯絡後,她也曾像個乞丐那樣,反思,懺悔,哀求他指出她到底哪裡做得不夠好。

他也曾試圖迴歸,和外面的女人斷了聯繫,用金錢和色戒,把那道裂在他們之間的深溝,在負罪感的驅使下,一鍬一鍬地挖土填上。

但,3年了,他們的感情還是很糟糕。甚至,漸漸地,連爭吵和討好,都懶得去給予對方了。

她比誰都清楚,在冷漠和絕望的泥沙沖刷之下,他們之間的那道深溝,正變得更寬更深,更無法彌補。直至,把他們18年一起走過的好的壞的歲月,一口口吞噬,一點點掩埋。

為了孩子的成長,他們最終選擇了離婚。雖然,這是早晚都要面對的結局,但拿到離婚證書的一剎那,趔趄步入中年的她,還是感到了深深的諷刺和心涼:

什麼初戀之愛,什麼髮妻最好,什麼執子之手,什麼白首偕老,什麼愛情忠誠,什麼歲月靜好,都統統見鬼去吧!

但她,是一個媽媽,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媽媽,一個弄丟了男人,但仍肩負著責任的媽媽。

所以,離婚那天,她想來想去,晚上休息時,還是坐在7歲兒子的床邊,說出了真相:

“爸爸媽媽分開了哦,以後你大部分時間都要和媽媽在一起,週末才可以見到爸爸。”

7歲的小人兒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說,你和爸爸離婚了嗎?”

她點頭默認,不知道如何進一步解釋。

就在這時,那個已經躺下睡覺的小人兒,從被窩裡鑽出來,摟著她的脖子,忽然來了一句:

“媽媽,你別怕,等我長大了,我養你啊。”

那一刻,她抱著那個依然溫軟又日益寬厚的小身體,忽然淚流滿面,嚎啕大哭。

18年的青春愛情付之東流,3年的爭吵冷戰兩敗俱傷,想要牽手一生的人成了陌路,自認堅固的信仰土崩瓦解,她都一一扛下,默默承受,不哭不鬧。

就像,一個胸口插著刀的武士,顧不得鮮血淋淋的傷口,為了繼續活命,必須拎刀提劍,殺伐決絕,無法停下。

但,在兒子那句“媽媽,你別怕,我養你啊”的安慰面前,她的孤獨和脆弱,要強和死撐,瞬間卸下偽裝,一覽無餘,也瞬間被淚清洗,得到治癒。

“我好久沒有這樣哭過了。或者說,我好久沒敢這麼哭過了。大哭之後,我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她說。

離婚那天,7歲兒子說:“媽媽,別怕,我養你啊。”


是啊。

背叛和離婚,離散和告別,殺不死一個單身媽媽。但接納和陪伴,疼惜和寬慰,卻能瞬間把她弄哭。

哪怕,這來自一個7歲的孩子。

原來,人到中年,真的很少再為惡意崩潰,卻常常會為善意流淚。

這是另一箇中年人告訴我的。

離婚那天,7歲兒子說:“媽媽,別怕,我養你啊。”

02

我在南京出差時,和多年未見的一位同學小聚。他在一家國企上班,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席間,談到職場困境,他給我講了這麼一件小事。

身為公司中層,他時常被關係不和的兩個領導,搞得心情糟糕,情緒敗壞。

比如,大領導分配任務,直接跳過關係不和的二領導,分配給他。二領導知道後,就指責他越級彙報,搶權邀功,目中無人。

他聽了大領導的,勢必得罪二領導。他隨了二領導的,勢必得罪大領導。而二領導又很有背景,大領導拿二領導都沒有辦法,他只能夾在中間受窩囊氣。

有一天,為一個項目,他費了很多精力,熬了很多夜,結果意見不合的兩個領導,最後都拿他當出氣包。

他越想越憋火,扔下要加班乾的活兒,坐地鐵回了家。

“當時正是下班高峰,地鐵上人比較多,我感覺透不過氣,加上一天的忙亂,有點頭暈眼花。”

他說,就在那時,旁邊有個人拍了拍他的後背:

“小夥子,我看你臉色不太好,要不要坐下來啊。”

他扭頭一看,是旁邊座位上的一個大叔。老人家看他臉色蒼白,不停冒汗,要起身給他讓座,還問他心臟是不是不好,說自己隨身帶有救心丸。

他說,看著滿頭銀髮的大叔,還有老人關切的眼神,他忽然鼻子一酸,有點想哭。

“我想起了我爸,他要是還在,差不多也70多歲。”

同學說,地鐵上,大叔那句尋常無奇的關心,讓他想到了父親,想到父親10年前去世前,對他說過的那句“你做事愛較真,往後不要為難自己”,也想到了工作中很多事兒,他沒有錯,又何必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暗算和爭鬥,打擊和詆譭,撂不倒一箇中年男人。但關懷和體諒,溫暖和真誠,卻一下子讓他走出了情緒的低谷。

哪怕,這來自一個陌生人的善意。

原來,人到中年,歷經悲歡離合,遭受人心險惡,對傷害習以為常,對誤解麻木不仁,但唯有對不動聲色的善良,沒有提防。

那是因為,我們千錘百煉的肉身,始終有一顆柔軟跳動的心臟。

就像,一位老師告訴我的那樣。

離婚那天,7歲兒子說:“媽媽,別怕,我養你啊。”


03


當我還是個18歲的少年時,我寫的第一篇超過千字的雜文,發表在省級刊物上。那是一篇針砭時弊、義憤填膺的文字,字裡行間全是對世界的敵意,還有對周遭的抨擊。

我的一位老師無意中讀到這篇文字,通過名字和地址,確認就是我。他給我來信:

“我很欣慰,我的學生寫出這樣鏗鏘的文字。保持這樣的熱情和嗅覺,老師為你驕傲。

但是,如果你要寫字為生,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那麼,我希望你能多寫寫愛和希望。

你現在還年輕。總有一天,你會知道,相比凝視黑暗,人們更喜歡擁抱溫暖。”

18歲時,22歲時,26歲時,30歲時,33歲時,我都無法理解老師的這段話。

直到步入中年,一直堅持寫字的我,常常被這個世界的醜聞和黑暗震驚,也常常被身邊人的負能和焦慮輻射,在庸常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日復一日,在親朋好友的離別失散中變得麻木。

直到,有天,我在街上看見一個瘦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牽著一個痴呆的流浪漢過馬路。在車水馬龍的擁擠和喧囂裡,那個小小的身影猶如天使行走在天堂。

我在醫院碰見一位身患胃癌的病號,安慰另一個身患腸癌的病號“老弟,等你好了,咱兄弟倆還去擼串”。他們輕鬆愉悅的表情,就像兩個高中少年相約去踢球。

我在家門口的菜市場,看到一位推著三輪車賣菜的大姐,把新鮮完好的蔬菜裝到一個塑料袋裡,悄悄放到那個年邁環衛工的車把手上,自然得就像他們是一家人一樣……

一次次,我都不禁心頭一暖,眼睛一熱,也漸漸明白了20年前,老師對我說過的那些話:

凡是愛和希望無法治癒的,恨和敵視也無能為力。

這世界有著寫不完的黑暗和骯髒。唯一珍貴的,卻是穿透陰影的愛和善、明和亮。

它們,才是如鑽石般稀缺的東西,也是這個世界一直都有的善意。

這樣的體悟,是歲月,給一箇中年人的禮物。也是生活,對一個寫作者的囑咐。

離婚那天,7歲兒子說:“媽媽,別怕,我養你啊。”


04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容易被那些不經意的溫暖,和舉手投足的善良打動?

因為,我們吃過太多苦,所以,特別感謝那一點點的甜。

因為,我們作過太多難,所以,特別感動那一點點的暖。

因為,我們見識了太多的悲傷和晦暗,所以特別珍藏那一點點的希望和良善。

因為,生活的磨礪,讓我們的肉身早已刀槍不入。但活著的熱望,讓我們靈魂愈發慈悲柔軟。

因為,唯有真和美、愛和善,才能救贖我們每個人,從此岸到彼岸,從昨天到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