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德國“施勒佩爾”兩棲運輸車

1936年德軍總參謀部要求萊茵金屬公司開發新的履帶式兩棲車輛,設想這種新的履帶車可牽引一臺能浮渡的專用掛車,可運載貨物甚至車輛,載重要能達到18噸。這聽起來不像是車,而是拖輪。不僅如此,登陸後履帶車還要能將拖車拖至安全的卸貨地點。

萊茵金屬公司著手研製,設計出這輛“施勒佩爾”兩棲運輸車(LWS)。基本上它就是一艘帶履帶的拖輪,身軀龐大面貌醜陋,然而,也是一部性能傑出的機器。車體兩側平底,方便容納安裝履帶,每側四對行走輪,板簧式懸掛。LWS的車體以船艏形狀而聞名,上有容納3名駕駛員和20名乘員的艙室,頂棚上漏斗狀物體是發動機進氣管。車體後方(說艉部也可以)裝有兩具大尺寸螺旋槳,為配合LWS的海船風格,德國的設計師貼心的開設了舷窗。

二戰兵器全集|德國“施勒佩爾”兩棲運輸車

雖說這傢伙怎麼看都像艘船,但在陸地上行進主要依靠的是前方一對後部兩對的車輪。車體後方裝有摺疊跳板。典型搭載方案包括一輛SdKfz 9型18噸半履帶式車(車上乘員可隨車)。

樣車測試在有條不紊的氣氛中展開,然而“海獅行動”改變了這種不慌不忙。入侵英國的前景需要LWS,但它只能在內陸相對平靜的水域使用。即使如此LWS也可以臨時救急,但該項目始終處於試驗階段,到1941年項目徹底終止。

LWS的一大缺陷是沒有裝甲防護,參與作戰行動沒有裝甲是不行的,掛上拖車後整車行動也大為遲緩,這迫使德國人改進設計方案。全車佈局仍然保留,但換裝四號坦克的履帶和懸掛,減輕車體重量,加裝裝甲。新車名為PzF,搭載一個大型浮箱,這次又成了一艘渡輪。1942年對樣車進行了兩次試驗後項目終止。1945年戰爭結束後英國人將繳獲的LWS運回國內進行了詳細的技術評估。

二戰兵器全集|德國“施勒佩爾”兩棲運輸車

參數

乘員:3+20

重量:13噸

動力:一臺邁巴赫HL120TRM型V12發動機,功率197.6千瓦(265馬力)

尺度:長8.60米,寬16米,高3.13米

性能:最大公路時速40公里,水上最高時速12.5公里,最大公路行駛距離24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