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這是一個敏感話題,也是熱點話題。

我們先不談理論,而是先談談生活。不如先說說我家身邊的幾個故事。都是把錢借出去的。幾乎都發生在農村。

一個是我姑姑。姑姑一輩子節約。姑父癌症去世後,手中還有十幾萬吧。2013年我從北京回到浙江金華時,她對我說,借給了義烏一個老闆一些錢,每個月能領到幾千元錢。當時,我已經開始研究中國製度經濟了,不假思索地說,把錢要回來吧,否則很危險。

兩年後過年時,姑姑告訴我媽媽:“阿儂個介一無所有了。”哎,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

第二個是我叔叔。他把20萬借給了一個侄子。細節不說。後來沒還。關係不好了。

第三個是我岳父。他把三萬元錢借給了一個教師。當時覺得是熟人,而且對方有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誰能想到呢,後來這傢伙倒賣中考試卷被開除。有一年除夕,可能內疚給了5000利息後,又消失了好多年,直到如今。

第四個是一個遠房伯父。老先生比我姑姑還節約。農村的節約就是節衣縮食,不給自己吃好的。瞞著老婆,他借了高利息出去。有一年,老先生車禍遇難。家人不知道對外借了多少。偶爾有欠條的,因為農民不識字,也是字據不完整。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我們一起分析這些借貸案例

我姑姑和遠方伯父,嚴格說是投資。只是這些投資很不靠譜。P2P暴雷算是投資,今天我們不談這個。遠方伯父那個,也很不靠譜。怎麼說呢?農村裡的老農民最好不要放高利息給他人,尤其不能瞞著家人給外人借債。

比較值得探討的是我叔叔和我岳父的故事。說來,我岳父那個最無厘頭。誰能想到人家會被學校開除呢?一個衛校老師,工資大體是穩定的。怎麼會出現經濟困難呢?一定是有一些靠工資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我總覺得,我岳父缺乏對朋友圈的必要了解。

叔叔那個最冤。親人有需求?真是一個關係到面子的大問題。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談到面子,我挺佩服我二舅的。

他是我幾個舅舅中最有錢的。到現在,他只在我考上大學那一年借過錢給我。當然,我現在也不會找他借錢了,以後也沒有這個計劃。但他至少做到了一點:我大學四年,總共送了我一萬元錢,還有,直接把我大一上學前借的四千元錢免掉了。

那是19年前的故事。2000年8月一個炎熱的下午,我記得特別清晰。因為生意上很忙,三舅和小姨受二舅之拖,給我家送了4000元錢。不知為什麼,三舅要我寫借條,還保證認真學習。我不知道怎麼合他心意地寫借條,三舅指導。我年少氣盛,寫著寫著就生氣了,撕毀了借條。小姨對我生氣了。很快,二舅媽來了,對我媽說,考上大學當然要讀,並答應每年給我家一千元錢。後來實際上總共給了我家一萬元錢,也就是超過了當初的承諾。

二舅沒欠我。換上現在,我不會這樣撕紙條,而是畢恭畢敬地寫借條。

少年維特不懂事,他的煩惱必須過去。

如果現在我有個親友什麼的,繳不起學費,我不會給他借錢。若有錢,也會如二舅當年所做的,直接給錢。假設要象徵性借,表示鞭策,以後也會免除這筆債務。我缺錢,但不缺這幾萬。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Joanna如今三週歲多了,最近我算了她去美國波士頓高等大學上學,得準備兩百萬。而我到現在,因為長期以來忙著做一些沒有多少收入的事情,只預備了相當於國內學校的學費。即便如此,我仍然不缺這幾萬元錢。

況且,在錢和情感之間,說真心話,我們中國人,越是傳統的中國人,越重視情感。

無賴價值觀導致禮崩樂壞。

在這個狀況下,做中國人真難。

不考慮買車買房,兩百萬不是普通人靠工資能解決的。這也是2016年6月股災3%中產階級為了財富自由而壯烈犧牲的根本原因,也是這幾年中國各地P2P暴雷事件層出不窮的社會結構原因。

但,結構性話題,說多了,有什麼用?我們不還是要生活?

假如親友突然生了大病,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反覆思考。

好在現在農村有大病醫療保險,雖然會讓一戶人家破產,但不至於有病馬上就死。這種借款,基本是還不起的。可是,對親友中的窮人總不能見死不救?

不談極端事件,談極端事件容易傷感情。

我再談談我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

去年,我四舅的唯一兒子撞死了一個人。撞死人要賠很多很多的錢。聽到這個消息後,我第一時間給四舅女兒轉了2000元錢。表妹退了1500。第二天或是第三天,我和岳父去了他家,送了1500。四舅說了一兩句客氣話,最終還是收下。收下是應該的,收下就收下吧,我送這些錢就不準備被拒絕的,不必客氣。

後來事情起了變化。人類社會的事情總是複雜多變,有時會超出我們想象。

可能是覺得我比較慷慨,或者覺得我可能會有一些存錢。前幾天,四舅和我電話中說,能否借他十萬。原因是,苗木補償款暫時沒有拿到,而他欠給一個朋友十萬元錢被要回去了。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我一向認為,撒謊是很嚴重的犯罪。所以我不會對四舅說我沒有錢。明確說,因為拖家帶口,如果沒有存款,我不會也不敢從國有企業辭職,也不至於此後好多年敢不去上班。那裡的工資至少能養家餬口。同樣明確說,因為拖家帶口,即便有了存款,除非迫不得已,我不會產生大額支出。

我是這樣回答我四舅的:

  • 我現在的錢全部都是美元,全部都存在了美國花旗銀行和英國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在金華沒有網點,所以我是取不出來的。如果到北京或上海或杭州取出來,加上手續費,有匯率損失。手中是有一些錢,但只夠日常開支。所有的錢都是留下來給女兒使用的,從出生到她將來唸大學。

四舅也不是一個胡攪蠻纏的人。自然也就不談借錢之事。我不情願發生的,總算沒有發生。

這樣說吧:我不會輕易對外借錢,輕易對外借錢會引發親友間矛盾。

這次,在上海金融中心陸家嘴,莊哥教了我一個辦法:私人借貸,必須如國有商業大行一樣,考慮其信用額度。

在此之前,莊哥和我談到了幾個數字:

  • 第一,中國私人借貸90%是收不回來的。
  • 第二,私人借貸之間,必須有信用額度,我們必須對其信用額度進行評估。

此間,我們還分析了幾個案例。莊哥說,數額太大了,很容易讓一個家庭的財務體系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堅決不能借。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這樣談,總是有些難受。

有一年的11月21日,我媽媽要繳社保。我的存款照例在渣打銀行。我不想取出來,又找他借錢,開口就是6萬。莊哥對我說,如果是其他人,他最多給一萬,而且不指望還。接者說,你的信用額度是比較高的。很快,這些錢都到位了。我們約好是在9個月內還的。實際上,2月16日我就還請了這筆錢。記得承諾的利率是一年期定存利率1.5%,當然,這是朋友間的利率啦。我還了利率252元多一點。

我困難時也會想到借錢。他人受苦,我們尚且有惻隱之心。

何況是在親友之間,沒有幾個人會拒絕伸出援助之手。是於心不忍。是真心不忍。可平衡來、平衡去,我們大多也不過小康之家,也真無能為力。

中國有些老話,“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都很有道理。

這裡的關鍵是我們不要指望他人還。當初出於愛心而借,今日為何還指望人家還?

這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一件糗事。大一剛剛進入學校,我同宿舍一個姓何的同學借了我幾百元錢。每每到了學期末,買火車票啦,就缺他這點錢。因為我就是這樣規劃的。而實際上他本人,平時買書買巧克力,買很多東西,就是不打算還給我。直到大四才打折還了。

這個同學,畢業之後,再無聯繫。

人生常常如此:借貸不能加深感情,反而容易毀了友誼和親情。為了親情和友誼,借貸最好不要有。

經驗也是教訓:寧可送錢救急,絕不借錢惹禍

這與人性相關。人性啊,能在制度文化裡有些小的改變,卻很難很難被根本性翻轉。

如果有人看了中國私人債務亂象就想“依法治國”,我只能“恭喜”他是“地命海心一大派”,是書呆子,是用政治家思維來規劃普通人的心靈世界和日常生活。

至於商業上的三角債,是否要讓我們這些不從事商業的人深受其害?正如2011年溫州借貸危機,我就不談了。越談越多,越談越處境化,聽的人則越聽越亂。還是點到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