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討厭職稱,討厭的是“評”

有時,問題討論著,討論著,就產生歧義了。

就像職稱問題一樣,老師們並不討厭職稱。理由如下:

一,職稱是業務能力的象徵。老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一輩子就靠專業吃飯。評上了高一級的職稱,就意味著業務提升有了證明。

二,職稱與工資掛鉤,職稱升了,工資也就高了。傻瓜都樂意。

老師不討厭職稱,討厭的是“評”

但是,為什麼一提起職稱老師們就頭疼呢?問題就出在一個“評”字上。

目前,各個行業的職稱晉升,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要麼是,年限一到,只要沒有大的問題,就自動晉級;要麼是,通過考試的方式,年限一到,報名,在網絡上公開考試,合格者晉級。還有一種就是目前老師的職稱晉級方式——“評”。

這一“評”,貓膩就大了。

老師不討厭職稱,討厭的是“評”

一種情況是政策的隨意性太大,一年一換政策,或一屆領導一換政策,為領導想給晉級的同志“量身定做”。晉級前,領導就將今年有資格晉級同志的條件做了“考核”,瞭解了各人的優勢。然後,在制定今年晉級政策時,想給誰晉級,這個人在那方面有優勢,就將那方面的積分權重加大一些。表面上也是公公平平的,大家都在量化積分,可是最後積分的結果,保證能按領導的心意來。

筆者曾經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第一年有新調到學校的老師想晉級,領導說,本校有規定新調到學校的同志,三年內不能在本校積分排名,不能晉升職稱。可是,第二年另換一個領導,他想給新調入的老師晉升,就在會上宣佈,凡是本校老師均可積分晉級,與來校年限無關。結果,第二年,這位老師順利晉級。

老師不討厭職稱,討厭的是“評”

還有一種情況是晉級靠積分,積分要證書。表面上看,人家的榮譽證書多,人家自然積分在前,晉升職稱也是理所當然。但是,實際上這些榮譽證書怎麼來,路數就多了。縣上,區上,有評優樹模的名額了。這些名額分給學校,學校想給誰,可就全評領導的個人意願了。有時候,你和別人一樣的幹工作,甚至比對方還優秀。可是,人家卻是先進,模範,你什麼也不是。更要命的是,人家評上優了,樹了模了,你還不知道。等表彰時,或是晉升職稱時,人家拿出了榮譽證書,你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現在要評各種榮譽,都要積分,用榮譽證書積分。人家有證書,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用原來的證書,可以積更多的分,換取更多的榮譽證書。你呢,一直是“惡性循環”,最後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偃旗息鼓。

老師不討厭職稱,討厭的是“評”

更有甚者,縣上分給學校幾個名額,你都不知道。有時候縣上領導截一些名額,學校領導再截一些名額,剩下給一線老師的,就沒有多少了。

撒上一把爛穀子,讓大家咬得頭破血流。

每年到評職的時候,就是許多老師焦頭爛額,成宿成宿睡不著覺的時候。

職稱也許沒錯,錯就錯在一個字上——“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