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給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歷史真相是怎樣呢?

mtolao


1796年2月9日,大清嘉慶元年正月初一,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

紫禁城的鐘聲緩緩響起,朝廷恩賞天下臣民,帝國子民歡呼雀躍,乾隆頒佈了他在位60年之後的禪位詔書,並明確宣佈:“泛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部院衙門及各省題奏事件,悉遵前旨行。”

這是大清唯一的一次禪位儀式,也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次禪讓,而有意思的是,這一年,在地球的另一端,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首位總統華盛頓同志在任期滿2屆後,不顧美國人民的挽留,亦然卸任放權,從紛擾的政治舞臺上從容不迫地走下來,迴歸平民。

華盛頓在離開總統的寶座時,曾這樣忠告美國人民:“正確估計支配人類心靈對權力的迷戀及濫用權力的癖好”,他還說:“在一個自由的國家家,思考的習慣會使那些受命管理國家的人謹慎從事,不超越憲法規定的他們各自的權限,避免一個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去侵犯另一個部門的權力。侵犯職權的風氣易使各部門的權力集中為一,這樣,不管建成何種形式的政府,都會產生一種地道的專制。”

在遠大太平洋對岸的這個專制帝國裡,心裡苦澀的乾隆老爺子,他離開皇帝的寶座,主要還是源自一個六十年前的誓言。

乾隆元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焚香禱告,他說:“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也就是說,希望能長壽,即使長壽也不敢打破爺爺康熙統治六十一年的記錄,就幹60年,到時候不死也退位。

所以說,flag不能亂立啊,這不,一不小心就活過了六十年。按道理來說,這種事情,也不會那個不開眼地跳出來跟皇帝較真,但架不住乾隆這個人好面子啊,所以,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他還是老老實實按照誓言來,退位禪讓了。

按理講,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連庶民老百姓都知道。可早在一年前冊立他為皇太子,老父皇乾隆在傳位諭令中含糊其辭地表示:“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既然已經退休了,是太上皇了,可乾隆仍以“朕”自稱,頒旨仍稱“敕旨”,乾隆沒有移居到歸政之後專門養老的壽寧宮,而是仍然穩居皇帝寢宮養心殿,嘉慶只能稱“嗣皇帝”,乖乖仔皇子所居的毓慶宮待著。

乾隆雖然已經歸政,卻並不打算真的放手不管歸隱林泉,這年初五舉行的千叟宴上,他吟詩道:“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謂從茲即歇肩?”在外人眼中他也許有些貪戀權力之嫌,但在他自己看來卻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

放著好好的清閒日子不過,還來繼續幫我們裡外忙活,朕也不容易呀!

事實上,乾隆人生最後的三年,嘉慶開篇的前三年,嘉慶這個“嗣皇帝”只是乾隆的一塊實現當年誓言的遮羞布,一個提線木偶。但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老爺子在嘉慶元旦這一天退位,而這一天,在川陝的深山老林裡,驟然爆發了一場席捲川陝的大動亂,乾隆一生驕傲的“盛世”,轉眼間就被擊得粉碎,這一次白蓮教亂,連續九年,規模達到百萬之中,大清十餘省軍隊完全被打爛。


坍塌的歷史觀


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已經84歲的乾隆皇帝突然心血來潮地決定冊封已經35歲的兒子永琰為皇太子。

為什麼說乾隆皇帝是突然心血來潮呢?

他是一個貪戀權力的皇帝,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皇權所帶來的快感,雖然已經當了60年的皇帝,但是隻要不是被迫的話,他絕不可能主動將皇權讓給別人,即便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

可是,他在無聊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康熙爺爺才當了61年的皇帝,我已經當了60年的皇帝了,再當下去的話豈不是要和爺爺平起平坐,或者蓋過爺爺了?這不行,我不能對不起爺爺,我得尊敬他老人家。

所以,乾隆皇帝突然決定立永琰為儲君,然後迅速禪位給永琰,原因便僅僅是因為不想自己當皇帝的時間超過他的爺爺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雖然禪位給了永琰,自己也當起了太上皇,可是,他會甘心退居二線,老老實實地將皇權交割給永琰嗎?

顯然不會。

他在勤政殿召見了皇室宗親和朝中的王公重臣,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了詔書:“立皇十五子嘉親王為皇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

當時的嘉親王永琰雖然早便從和珅的口中得知了乾隆已經擬詔冊立自己為儲君的事,但是,此時在所有人的面前,聽到乾隆皇帝親口說出此事,他心中還是激動萬分,終於等到你了,我夢寐以求的皇位。

雖然心中頗為激動,可臉上還是得作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所以永琰誠惶誠恐地向乾隆皇帝表示,哎喲,兒子可不敢呀,您正值春秋鼎盛吶,更何況,朝廷一日也離不開您呀,所以,兒子懇請您等過了100歲再歸政給兒子吧!

乾隆六十年的乾隆皇帝84歲,如果要等到100歲再歸政的話,豈不是說自己還能掌權16年?這個兒子,太懂事了!

只不過,詔書畢竟已經宣佈了,縱然皇太子永琰帶頭請求乾隆皇帝等過了100歲再歸政,他也不好意思打自己臉不是?所以,皇位還是禪給永琰了。

永琰一看乾隆皇帝沒有順勢答應他的請求,心裡也鬆了一口氣,沒有意外的話,皇位已經安安穩穩地落到他的手上了,但是他還沒開心多久,一盆冷水便狠狠地潑到了他的頭上。

乾隆皇帝在六十年九月宣佈冊立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禪位。

可是,僅僅過了三個月,也即到了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乾隆皇帝突然又發佈了一個命令:“朕於明年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帝,其奏對稱太上皇。”

嘿嘿,兒子呀,你不是說要讓我過了100歲再歸政嗎?好啊,朕滿足你!以後但凡有官員上奏什麼事,統統送過來給朕,唔,朕現在不是皇帝了,奏疏中便稱朕為太上皇吧!

嘉慶皇帝瞬間傻眼了,什麼,還能這麼玩?姜,果然是老的辣,原本只是想表表孝心,順便玩玩以退為進的策略,沒想到最後卻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如此一來,嘉慶皇帝便等於成了一個“傀儡皇帝”,因為乾隆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朕只讓位,但不讓權!

嘉慶皇帝對此只能在心中無奈地感嘆,行吧,您怎麼高興怎麼玩吧!

乾隆皇帝雖然在乾隆六十年禪位給嘉慶皇帝,但實際上他一直緊緊地抓著皇權不放,嘉慶皇帝只是一個空殼。

嘉慶皇帝這個皇帝當的也很小心翼翼,喘口氣也得偷偷摸摸的,沒辦法呀,權力幾乎全在乾隆皇帝的手上,他真要敢惹乾隆皇帝生氣了,萬一乾隆廢了他怎麼辦?

不得不說,乾隆確實有這個能力。

所以呀,嘉慶皇帝也只能好好地忍著,反正已經等了幾十年了,不在乎再多忍幾年,這也算是嘉慶皇帝的一個小優點或者小聰明吧。

從嘉慶元年正月到嘉慶四年正月,嘉慶皇帝這一忍便是三年,好在乾隆終於撐不下去了,在養心殿嚥了最後一口氣。

嘉慶心中憋著的這口氣總算是吐了出來,三年了,當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呀,擱誰誰能開心?

乾隆沒有禪位還好,禪了位卻還抓著權不放,說嘉慶心裡沒有怨氣的話,誰會信?

為了洩一洩心中的怨氣,乾隆皇帝駕崩之後過了半個月,嘉慶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拿乾隆的寵臣和珅開了刀,宣誓自己拿回了皇權,也趁機發了一筆橫財。

嘉慶皇帝心裡美滋滋呀,自己總算不是一個只有空殼的“傀儡皇帝”了。


吾與吾國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二十五歲時從父親雍正手裡接過皇位,當了整整六十年皇帝,爾後讓位於兒子嘉慶,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享年虛歲八十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幾個皇帝之一。

乾隆之所以在當了六十年皇帝后不再幹下去,而是選擇讓位給兒子,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據說和他的爺爺康熙有關。

康熙八歲登基,做了六十二年皇帝,享年七十歲。乾隆對他的這個爺爺非常敬仰(其中有一個原因,傳說當年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別喜歡乾隆,是為了能讓乾隆當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處處以爺爺為表率。為了表示對爺爺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當皇帝的時間上,絕不超過爺爺。(幸好他沒決定在壽命上也絕不超過爺爺)。

當然,乾隆雖然讓出了皇位做了太上皇,但他這個太上皇仍然是大清帝國的首屈一指的靈魂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他不過是把帝國的日常工作交給了兒子,帝國的大事,必須向他彙報,由他來聖裁拿主意。

舉個例子,像乾隆一直寵信的和珅,嘉慶早就想拿掉他,但由於太上皇的存在和庇護,嘉慶也無有為力,所以等到乾隆一去世,嘉慶就迫不及等地拿下了和珅。


聶作平


古代的皇帝都是終身制,生前退位實屬罕見。有些是被逼的,比如唐高祖李淵,就是被秦王李世民逼禪位。有些是自願的,比如宋高宗趙構和我們今天要說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清朝的皇帝大都比較長壽,當然除了晚清那幾位過不了四十歲坎的短命皇帝。清朝12帝中,高宗乾隆皇帝最長壽,活了整整八十九歲,中國的皇帝能活到八十歲以上的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也就梁武帝蕭衍、大周皇帝武則天、宋高宗趙構和我們的乾隆皇帝這麼幾位,乾隆八十九歲的壽命已是皇帝壽命的極致了。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在乾隆六十年就把皇位禪讓給太子顒琰了呢?

乾隆不眷念皇位,在晚年主動禪讓給太子顒琰,其實是明君之舉。乾隆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與父皇雍正、皇祖康熙共同開創了清朝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康雍乾盛世”,其文治武功都堪稱可圈可點,能自戀到自稱“十全老人”的皇帝歷史上也就只有乾隆一人,不過,乾隆晚年雖然有點飄,一昧閉關鎖國,但瑕不掩瑜,他仍不失為是清朝歷史上的有為明君。乾隆在執政滿六十年後主動禪讓給太子顒琰,也體現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長遠的眼光。

乾隆禪位,乃是他兌現曾對皇祖父康熙立下的承諾



皇祖父康熙是乾隆一生最崇拜的人,他的執政生涯裡大部分都跳脫不出康熙對他的影響。乾隆元年(1736年),剛剛登基繼位的乾隆皇帝在康熙帝的牌位前焚香禱告:“若蒙倦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乾隆這話說的很明白,如果皇祖父能倦佑孫兒,能使自己在位達到六十年,即當傳位給皇太子,皇祖父六十一年執政的歷史紀錄,孫兒斷然不敢破。

康熙在帝位長達六十一年,是當時中國封建王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執政六十年後還當了三年太上皇,如果他一直當皇帝到駕崩,皇祖父在位時間的紀錄輕鬆就能打破,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兌現了當年對皇祖父的承諾,這也是乾隆對孝道的重視和對康熙深厚的感情。

乾隆禪位於太子,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防止諸子奪嫡,血染皇宮



康熙晚年,諸子奪嫡,康熙帝是深感頭痛。乾隆有感於此,遂於八十五歲時,御勤政殿,當著百官的面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乾隆六十年為嘉慶元年。

乾隆晚年遲遲沒有立儲,而自己子嗣又眾多,不僅是百官,連乾隆自己都在隱隱擔心會不會出現康熙年間無情而殘酷的九子奪嫡那樣的事情。因此,乾隆選擇這個時間宣示建儲密旨,一來可堵大臣們的洶洶眾口,二來也是杜絕其他皇子對皇位的垂涎和幻想,避免諸子奪嫡的悲劇重演。

最後,主動禪讓,可以實現權利的平穩交接



繼位的嘉慶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但是,乾隆雖歸政於嘉慶,但朝政大權仍被太上皇牢牢控制。不過嘉慶已經可以參與部分政務,一般情況下,朝廷大事都要先報予乾隆定奪,嘉慶隨侍身邊,正可學習父皇的治國之道。

乾隆在太上皇三年,嘉慶也學了三年的治國之道,應該說他的收穫還是很多的,到了他親政後,許多治國方針都有乾隆治國的影子。乾隆提前退休,正可悉心教導嘉慶皇帝如何治國,在他駕崩後可以實現權利的平穩交接,真可謂是良苦用心矣。




乾隆皇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權利最大的太上皇了,他禪位,是讓位不讓權,交璽不交權。他在禪位時曾明確宣佈:“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這個意思很明白,自己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嘉慶吾兒當皇帝畢竟還是新手,自己再累點多指點指點皇上,國家大事最後還是要乾隆說了算。

直到嘉慶四年(1798年)乾隆去世了,嘉慶帝才真正實現親政。


大國布衣


乾隆禪位後,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真相到底為何?

我認為應該用兩隻眼睛來看待乾隆的做法!
(乾隆皇帝)劇照

一隻眼看他“表面”禪位的理由

乾隆身為一國之君,在有生之年能夠做出“禪位”的決定,是尤為難能可貴的。

1778年9月21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禪位。

他這樣說到:“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窮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這道諭旨什麼意思了?大概就是說,他爺爺康熙在位61年,自己不好和他老人家相比,如果自己能夠在位60年,那就應當傳位給太子。

但說歸說、做歸做,他可能連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願望竟然這麼快就到了,該兌現的時候了。為了展現他“君無戲言”的形象,便於1795年在圓明園勤政殿,立皇十五子,嘉慶王——顒琰為皇太子,舉行內禪大禮,顒琰即皇帝位,尊弘曆為太上皇,訓政。
(嘉慶皇帝)


劇照

乾隆禪位後,又坐了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後人多譏諷乾隆為“名為退位,實為禪而不退”,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縱觀中國自始皇帝以下兩千年的皇朝歷史中,由內禪而歸政者,前君罕見,後君亦無!宋仁宗儲位既定,卻整日悶悶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便潸然淚下。
(宋仁宗)
劇照

那麼乾隆禪位後,又坐了三年太上皇,真相到底是什麼了?

難道僅僅是因為,兌現當初自己的承諾嗎?

錯!只不過是為了轉嫁危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得一個“美譽”而已!
(乾隆皇帝劇照)


一隻眼看他的功過是非,便知道晚年的乾隆很會自我吹噓、自我安慰、自我選擇!

乾隆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他“跑”到了康乾盛世的頂峰時期,但卻沒能趕上當時世界大勢的發展潮流。

清高宗乾隆(1711——1799年)25歲登級,在位60年,享年89歲。他積極拓展疆土,鞏固對內統治,鼎盛時期人口達3億之多,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很有建樹。但我為何要說他卻沒能趕上世界大勢的發展潮流了?明眼人只需要看一看同時期的西方國家都在幹些什麼,便能知曉其中的答案!
(西方工業革命)
圖片

乾隆在執政的60年裡,西方世界可以說是發生了歷史性的、劃時代的巨大變化。

  1. 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國的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 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的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 同年,瓦特改良蒸汽機等。
  2. 美利堅合眾國建立!乾隆四十年(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翌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勝利; 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3.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召開三級會議,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隨後發表《人權宣言》,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4. 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國建立莫斯科大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國科學院在波斯頓成立,1784年,哥倫比亞大學建成。而此時的中國了,尚還陶醉於曾孫打著“百歲觀場”的燈籠,照著太爺爺參加科舉考試的“盛世”呢!
    (古代科舉考試)

以上幾件事情,都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們都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但此時的乾隆都在幹些什麼了?在1793年接見英國使臣馬格爾尼還傲慢的說到:“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統駩萬國”。他在面對西方的工業革命面前,顯得一臉懵逼!依然還陶醉於“天朝上國”、“天下第一奇人”的迷夢中不能自拔。
(馬格爾尼訪問乾隆)

乾隆晚年統治的時期,已經逐漸顯現出“盛世下的危機!”

乾隆退位,嘉慶繼位後,南方的白蓮教、京師的天理教都紛紛起義,內地戰火,已遍地燃燒,國際上也將面臨外來的入侵!盛世危機已經充分的暴露出來,這個爛攤子,只好由他的兒孫來承擔和收拾了。

所以說,乾隆皇帝很會選擇,禪位後再坐三年的“太上皇”,一方面能夠在臣子中起到輔佐“嘉慶”的賢君形象;另一方面還能滿足自己的“美譽名”、虛榮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文史金蟬


真相就是乾隆的確禪位於嘉慶,但卻只是讓位,卻不讓權。

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乾隆遵循乾隆四十三年所頒佈的詔書:“不知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中“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的承諾,在勤政殿正式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年號“嘉慶”。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在太和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為太上皇帝,並授玉璽,宣佈皇十五子永琰正式成為大清新一任君主。

不過乾隆雖名義上退位,並讓位於嘉慶,但事實上皇權依然被乾隆牢牢掌控住,嘉慶只是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在圓明園召見各國使臣時,他就當著他們的面說道“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簡單的說就是嘉慶雖然是皇帝,可我也是皇帝,而且還是皇帝的老子,所以大事還是由我做主,只有我說了才能算數。



同時乾隆不僅在外宣示著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內也是時刻都在宣示著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當時他雖退位,可是卻依然住在原本只有皇帝才能居住的養心殿中,而作為實際上的皇帝,嘉慶卻依然只能居住在作為皇子居所的毓慶宮中。

從以上的事蹟可以看出,乾隆名為退位,實則只是退位而不退權。乾隆的退位只是礙於之前所承諾的要在60歲讓位於皇太子的諾言,但實際上乾隆卻並不打算真正的放權,他戀權,同時也貪權,所以怎可能老老實實的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呢?



如此,嘉慶元年至嘉慶三年,嘉慶就一直都在做一個名不副實的傀儡皇帝。此時,嘉慶不但要面臨著自己的父皇乾隆的時刻壓迫,更是被和珅這麼一位臣子欺壓著。

當時乾隆雖始終不願意放權,但是以他的身體狀況,也真的沒有那份精力再去掌握權力,那怎麼辦呢?很簡單,沒精力掌控權力,卻依舊想掌控權利,那就只能讓自己的最寵愛的臣子去幫助自己掌控權力,而當時最受乾隆信任的臣子無疑就是和珅。



如此,每次乾隆上朝的時候,他都會讓和珅站在自己的身邊,因為只有和珅這位“善解人意”的臣子才聽到懂他在說什麼(這個時候乾隆已是垂暮之年,說話已經開始說不清楚了),如此當時和珅已經是等同於攝政,因為沒人知道乾隆想說什麼,只有和珅知道,換個意思就是說和珅想讓乾隆說什麼,乾隆說的就是什麼,因此當年的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

想想看,乾隆是大皇帝,和珅是二皇帝,那嘉慶這位真正的皇帝算什麼?算三皇帝?只得說嘉慶初登基的三年,嘉慶過得真的很鬱悶啊!



此時,和珅藉著掌握的朝政大權,對嘉慶是百般刁難,他不僅在嘉慶的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如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從而能時時刻刻的掌握嘉慶的一舉一動,同時還幾次三番拒絕嘉慶讓自己的親信去擔任朝中要職。而因和珅有乾隆做靠山,所以此時嘉慶並不能對他幹嘛,只能是忍氣吞聲的受著。

嘉慶為了不讓和珅過於刁難自己,他還不得不以一個帝王之尊去對和珅行討好一事。比如當時嘉慶初登基之時,和珅曾送給他一個玉如意,以示自己對嘉慶能夠登基有著大功,但是嘉慶對於這個舉動可謂是異常憤怒,在嘉慶眼裡和珅這般舉動是赤裸裸的羞辱,可是此時的嘉慶卻不能表露出憤怒,他還得假惺惺的寫上幾首《詠玉如意》來討好和珅,而後和珅在看到這幾首詩,就開心的說道“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



總的說乾隆在退位的最後三年依然過得很瀟灑,雖然他已經是太上皇,但是皇權依然是掌控在他的手上,整個清朝依然是乾隆說了算。而嘉慶在這三年過得並不是舒暢,雖然他是皇帝,但卻只是傀儡皇帝,沒有一點實權,他不但被乾隆壓著,甚至還被和珅這麼一個臣子壓著,且為了防止被自己的這位臣子所害,他還得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的,還得對他行百般討好之事,這皇帝當的著實是委屈啊!


澳古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漢高祖劉邦他爹劉太公,不過這個“太上皇”是劉邦封的,純屬榮譽稱號,僅表示一種尊重,實際上劉太公並沒有當過皇帝。

在中國王朝史上,“太上皇”雖然是個非常崇高的尊號,但當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於被迫或無奈。(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比如唐高祖李淵,就是被兒子李世民脅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回國,弟弟朱祁鈺已是皇帝,無奈當了太上皇,不過後來又復位。等等。

“太上皇”這一尊號,聽起來很拉風,實際上多悲涼。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殺大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這一名號無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會鬆手的,而還在活著的時候就主動“禪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個特例之一。


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禪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曆繼位時,曾經鄭重焚香禱告上天,為祈禱自己長壽安康,許下誓言:如果自己能當60年皇帝,就將皇位傳給兒子,在位時長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康熙帝當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這裡給自己設想了60年的在位時限。

君無戲言,這個“與天盟約”就這樣記下了。


乾隆繼位時,是25歲,如果能當60年皇帝,那麼彼時他就是85歲了。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他設想自己若能活到85歲,也算是夠本了,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美好願景。

誰料,乾隆帝活到85歲時,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諾,如今要面臨兌現了。這下尷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棄諾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權60年早已習慣了唯吾獨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權後難以啟齒的尷尬和落寞。



煙吸久了,會有煙癮;酒喝久了,會有酒癮;權力拿久了,也會有權力癮。何況乾隆帝這“權癮”,已經養成60年了,一個甲子啊!要他馬上戒掉(放手),談何容易?(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乾隆自己很清楚,當了60年皇帝,85歲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蒼然白髮、垂垂老矣,不過是苟延殘喘,多活一天多賺一天,誰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個先來。


早已經歷過風風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權,自己現在不過是一條穿著華服的老狗。何況,乾隆帝一生驕傲自信乃至自負,極愛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風光一輩子了,臨了了豈堪這種境遇?



怎麼辦?乾隆帝來了個“偷樑換柱”:禪位不禪權。



說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禪位給兒子嘉慶帝,自己當太上皇,但是大權呢我暫時還不能讓,名義是我雖老但身體尚能處理國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軍國大事還要自己親自多把把關。

於是,皇位是禪讓給了兒子嘉慶帝,但實際大權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慶帝雖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軍國大事事事必須向太上皇垂訓,而且嘉慶帝還要經常到太上皇處時時問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舊軍國大事仍獨攬,皇宮內仍然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奏摺都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太上皇,一份給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跡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所謂為了嘉慶帝“不致錯失”(怕兒子年輕沒經驗,會出錯),只是一種藉口,不願放權才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戀棧權力的乾隆常說一句話:“朕雖歸政,大事還是我辦”。(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雖說乾隆名義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著實際大權,所以在乾隆帝最後當太上皇的三年多時間裡,嘉慶帝一直小心翼翼、畢恭畢敬、唯唯諾諾,不敢出半點差池。

乾隆說的很明白:凡軍國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須經過太上皇,至於那些諸如祭祀之類的無關命門的事兒,嘉慶帝可自行決定,不必請教於他。

乾隆從皇帝變成“太上皇”,其實本質改變,只不過是稱呼叫法變了一下而已,嘉慶帝這皇帝,頭頂著天子頭銜,卻做的憋屈,更像個戰戰兢兢的太子。這是乾隆帝完的變戲法,一來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諾言,二來達到了繼續握權的目的。

所謂乾隆禪位,只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罷了。說乾隆帝內心崇拜爺爺康熙帝,或許是真的,但禪讓皇位,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政治無奈罷了。

乾陵帝,25歲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歲時,乾隆帝禪位兒子嘉慶帝后,又做了3年零4個月的實權太上皇,享年89歲。


熬死了近90歲的老爹乾隆後,嘉慶帝從一直哈著腰的姿態,終於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寵信的權臣和珅及黨羽集團,失去了庇護傘,隨後被連根拔....

其實,乾隆後期貪汙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過是和珅權位權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權威,就是象徵著嘉慶帝真正掌權的開始!

峰子哥認為,和珅雖貪,但所貪數目之巨,早已遠遠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則必為非常人用!大權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錢如流水的乾隆爺的“儲錢罐”,後被嘉慶帝砸爛了罐子,順便又做了那隻“殺雞儆猴”的猴子罷了。和珅雖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為自己。

以上是峰子哥一點看法。親愛的各位看官,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想法。


峰子奇觀


距現在僅百十年的清史稿應該是可信的。

清乾隆帝做為中國歷史上當政6O年年齡最大的皇帝(89歲),一生可謂盛譽滿贊、富貴無邊、風光無限。

他幼年就被皇爺爺康熙接入宮中精心調教,據說後來雍正繼位與此有關。

他二十四歲繼位,可謂風華正茂、風流倜儻,續寫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後一篇。他自稱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帶著文武侍駕、嬪妃待從六巡江南,派場之大古今無人企及。

當政60年後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一一嘉慶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因他曾經許過願不能超過皇爺爺的6O年)

他這個太上皇與歷史上的太上皇不同,如驚恐不定的唐高祖,以淚洗面的唐明皇,擄去北國坐井觀天的宋徽宗。他太上皇當的那叫硬氣!除龍椅上坐的和年號為嘉慶外,其他軍國大事仍獨攬,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嘉慶連詔書都發不出去,因為玉璽還牢牢握在那手裡。儘管嘉慶早對和珅一班媚臣不滿,也只得隱忍。因為這時的嘉慶如同穿上龍袍的皇太子。


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神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億兩銀子(相當於清朝七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從而才看到乾隆晚期不知縱容養肥了多少貪官。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政績平平,比起祖、父遜色多啦。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晚亭與落霞同暉


在中國歷史上,太上皇雖然是個非常崇高的名號,但是當太上皇的人大多出於無奈或者是被迫,比如李淵就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出於無奈,還有李隆基和趙構等。而主動交出皇位的恐怕只有乾隆皇帝了,但是乾隆也是讓位不讓權。

乾隆為什麼要主動讓位?

主要還是因為康熙在位61年,乾隆曾說過他不會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所以君無戲言。

但嘉慶登基的當天,乾隆就差點兒反悔了,牢牢把持著玉璽不願意交出去,嘉慶雖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形同傀儡,乾隆依舊軍國大事仍獨攬,皇宮內仍然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奏摺都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太上皇,一份給皇帝。

用乾隆的話說“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這其實就是乾隆的藉口,不願意放權才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自己常常說:“朕雖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所以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是嘉慶皇帝當木偶的三年,也是乾隆發揮“餘熱”的三年。


一點點歷史


縱觀歷史,我們都知道乾隆是清朝歷史上實際掌握權力最長的一位帝皇,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那麼乾隆在位60年,為什麼會突然讓位給嘉慶帝呢?

可以說乾隆爺的讓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乾隆25歲時,初為帝皇,可謂是義氣風發,豪情萬丈,有一次在康熙爺的靈位前,乾隆爺不知道突然發了哪門子瘋說,爺爺你這麼厲害,在位61年,並且國庫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我要是能在位60年就心滿意足了。

結果,誰知道乾隆爺可謂是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一直到85歲還是沒有什麼大病,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自己說了在位不過60年,現在馬上要超過60年了,怎麼辦呢?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乾隆讓位於嘉慶後,曾說過這樣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說白了就是你雖然是皇帝,但是遇到事情還是我來決定,你就在旁邊看著就好了。其實際還是乾隆爺在掌管權力,而嘉慶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一直到三年後,乾隆爺去世了,嘉慶帝才真正的為皇帝,有皇帝的名,更有著皇帝的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