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創建一個開源的操作系統項目,號召全中國的優秀程序員貢獻力量,多久能開發出來?

遇松說幣


開發系統,投入巨大,並不是人越多越好

做系統軟件,並不是人越多越好,不是人多了就能加快開發速度,這不等同建房子,人多了,管理不好,水平不一,反而會拖延項目的進度,項目也很容易失控。號召全國優秀程序員?誰來號召,怎麼篩選?怎麼組織?怎麼管理都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別說開發系統了,比較現實的就是以公司的形式進行組織,成立專門的研發部門。

據說微軟開發Windows vista這個版本的系統是超過25個研發小組,總共人數超過1000多名研發人員,用了超過5年多的時間才開發出來的,資金投入已經超過了200多億美金,相當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費用。由此可見,投入是多麼巨大,這種投入對於BAT這樣的互聯網巨無霸,恐怕也很難吃的消吧,五年的投入,沒有一分收入,還有可能打水漂,這種大風險的投入,對於這些做社交、電商、搜索的廠商來說風險實在是太巨大了。

沒必要從0開始,可以學習蘋果和谷歌的做法

目前比較主流的手機系統安卓和IOS,為了儘快的佔領市場,他們不可能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從0開始開發操作系統,只能比誰更快佔領手機市場,微軟就是反應太慢了喪失了先機,蘋果的iOS系統是基於unix了,而谷歌的安卓也是linux了,可見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發操作系統。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號召全國之力創建一個開源的操作,我們也可以借鑑蘋果和谷歌的做法,基於linux開源系統做我們自己的國產系統。

用戶體驗、生態建設也十分重要

系統能否用上,關鍵在其是否好用和穩定,比如windows系統、這些主流的手機系統,上手十分容易,沒有太多的學習成本。光是體驗做好還不夠,圍繞這些生態系統,還要有大量的實用軟件進行支持,用的人多了,就無法離開這個平臺。據統計蘋果市場的應用數量有兩百多萬,安卓的也差不多一百多萬(2017年數據)。做生態不亞於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因此做完一個操作系統,後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已經有比較多的基於linux的國產系統

最後給大家介紹幾款基於linux的國產系統,使用體驗還是蠻不錯的,比如:deepin、中興新支點操作系統、紅旗操作系統、優麒麟操作系統、普華操作系統!deepin的上手體驗非常不錯,感覺和Mac os 的風格差不多,系統中預裝了 WPS Office、搜狗輸入法、有道詞典、網易雲音樂以及深度特色應用。用於辦公,deepin已經足夠了,如果玩大型遊戲,專業設計你還需要等等,比如還沒有CAD 、Photoshop、3Dmax等軟件。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是,近日華為發佈了Matebook 14 筆記本Linux版,此款筆記本預裝deepin os,可見deepin是多麼的優秀,得到了華為的青睞。

小節

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憑全國之力做個操作系統是完全可以做出來的,只是時間和投入的問題,但是這個階段完全沒有必要,有開源的linux內核,我們可以借鑑蘋果和谷歌的做法,基於這個內核快速開發,不斷的優化用戶體驗和搭建生態才是重中之重。

感謝大家閱讀,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到留言區分享交流,如果你贊同我的回答,歡迎給個贊和轉發,謝謝支持。

前端達人


你這個想法理論實現很好,但是卻缺乏實操性,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一個好的操作系統是需要一個好的架構的,那麼,誰來制定這些架構又誰來處理代碼整合和規範呢?這裡我提出一些問題,你看下我這些顧慮如何解決?


1.你創建的開源操作系統項目,你是否熟悉開發操作系統,不然的話你如何區分哪些是有用的commit,哪些是沒用的代碼

2.好的系統是需要一個好的框架設計的,你能設計好這個框架嗎

3.如何分工的問題,不可能空在那裡,有人自己來填吧

4.如何解決代碼衝突的問題

5.如何整合與驗證代碼可行性

6.如何召集人來幫助你補充這個倉庫


這些都是一定要解決的,就如樓主所言,號召全中國的優秀程序員貢獻力量,那你怎麼號召呢?打著愛國的情操還是救死扶傷的精神?


這需要大能量才能做到,我們跳過這個問題繼續瞎扯一下,又如何設計不同的模塊呢?操作系統的設計架構一定要嚴謹得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必須要有充足的經驗。


然後就是分工的問題了,A做什麼,B做什麼,那麼萬一以後來了個C又來了個D,如何協調,能力不齊,需要一箇中間人來review代碼,這個有角色能做到嗎?


包括後續的測試,整合以及新需求等各方面,當然,這都是大後期了


所以說樓主的想法其實很不錯的,但是實操性有些難罷了,大廠也許號召自己內部的優秀工程師可以前期鋪墊後期開源,當然,牽扯的問題比較大, 不一定能實踐下去



劉某人程序員


單純就操作系統來說不難。BAT這個級別的任何一個廠商都能做到,只是生態問題。macos這麼多年了,也不能說自己把生態建立起來了,PC市場還是Widnows的天下,Linux和macos一共也沒多少份額。手機裡,ios和安卓也容不下第三個存在了。按照份額算下來,安卓已經是壟斷了。

操作系統歸根結底是產業範圍。系統做出來,沒有應用軟件,也就是大家說的生態,什麼用途都沒有,而且行業軟件支持的就更少了。

上圖這個圖片已經很說明問題了,mac系統這麼多年了,但在工業生產裡,windows還是無可替代的。

有一種可能會做出來,就是像原來蘇聯那樣,自成一體,和誰家都不兼容,做成啥呀算啥樣,中國的IT行業就和世界隔絕開來。這樣或許能成功佔領國內市場,但也不一定算成功。

那樣的後果就是閉關鎖國。


Weiqp


如題所述,理論上通過開源項目去開發國產操作系統,其最終目的是有可能達到的,但軟件架構難設計、項目資源難統籌、後續生態難建立,開發週期也會很長,而且是否有必要這麼做,得深入地思考一下。

接下來我們來想想,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各大知名開源社區也鮮有開源國產操作系統項目出現?

其實我們也做過很多嘗試,只不過戰場並沒有在開源社區。

目前所知曉的國產操作系統有哪些?

國產操作系統分為PC端和移動端兩類。

PC端操作系統在中國操作系統市場上也出現過諸如銀河麒麟、中標麒麟、中科紅旗、中科方德、凝思、拓林思等的國產操作系統,但是市場份額不盡如人意,發展也舉步維艱,甚至部分大眾並不知道這些操作系統的存在。

移動端操作系統則有些不同,國產領先的手機巨頭都推出了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如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還有阿里的YunOS等,這些操作系統各自擁有一批用戶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系統除了阿里的雲os之外,都是基於Android系統的深度定製,在底層架構上並非自主開發。

為什麼國內大廠(如BAT)不會輕易嘗試做完全自主的國產操作系統?

原因很簡單,

1、操作系統太複雜,它涉及處理器管理、文件系統管理、存儲管理、進程管理、設備管理、作業管理、驅動管理、網絡通信、安全機制等,每一項想要做好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2、做操作系統不僅不好賺錢、而且得下血本,做這個決定真的很難。

總而言之,就是費時費力費錢,而且做出來之後還得花大價錢打廣告、培養用戶黏性,所以如果沒有強大的財力作支撐,一不小心,就會影響這些公司的現有業務及市場戰略,甚至將自己搞得很被動。

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通過壟斷操作系統的市場盈利的,而其盈利也在逐漸降低,有時甚至不得不縱容盜版以達到滲透市場,控制其在市場佔有率的目的。對於新生的國產操作系統來說,不盈利的前景決定了決策者很難下定決心篤定一切做操作系統,這更需要國家層面的引導和帶頭。

3、很難打破世界現有操作系統的格局,搶佔一席之地。

當前世界主流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Linux,IOS和Andriod四種。隨著科技的發展,曾經輝煌一時的塞班(Symbian)系統和Windows Phone系統已經沒落,Android已經成為了移動端操作系統的霸主。

多年以來,這些主流操作系統已經擁有較為完善系統生態圈,並且一直維護著自己的用戶群體,用戶忠誠度較高,所以要和這些霸主分蛋糕,真不容易。


講了這麼多,做國產操作系統這麼難,那麼到底還做不做?

答案是肯定的,操作系統涉及國家信息安全,所以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好,但這需要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和付出。總而言之,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大家感興趣,也可以嘗試一下基於Linux開發的現有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和中標麒麟。


AT牧星人


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策劃意圖己經很明顯了,打壓中國的和平崛起。當然損害別人的時候自身利益也會損害。科技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不應該過度限制經貿發展和學術交流。我們應該感謝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為世界科技做出的突出貢獻,雖然很多操作生態系統美國是原開發者,但這不是成為他限制的理由。如安卓開源系統,必競它是由全世界軟件公司和優秀程序員,通過多年的辛勤付出創造出來的。科技是無國界的,限制只會阻止它發展。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但是做就要做最好的。我們有那麼多高素質人材,有國家支持,有全國人民的信任,有十四億人的國內巨大市場,開發新的操作系統不是問題,在以後不受制於人才是王道。就像華為一樣,站在產業的頂峰,讓美國都懼怕開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這就是實力。在彎道超車方面我們還是很在行的,相信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科技更強大。


塔哥14


中國確實需要創建一個本民族品牌的,且完全開源,並能與未來“物聯網”貫通的生態操作系統,但從目前的中國實體經濟生態看,牽頭做這件大事的,最好不要由政府來組織牽頭,也不要由當下的國有企業牽頭,而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讓國內大家公認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民營企業來做這件事,這也許比較合適。

為什麼國有大企業不適宜來牽頭,這裡並非國企知名度,企業家或資金等問題,而主要是當下的國企在運行機制上還不可能做到完全市場化,這裡面,有投資結構問題,可能會爭論一年半載;有決策機制問題,這個公司是重大項目決策,而國企決策相當複雜,很可能會慢到黃花菜都涼了;還有激勵機制問題,特別是高級別的專業領導,激勵會受限;還有人才的聘用,吸收社會投融資等方面,國企民企標準不盡相同等等,當然,在全社會人才的吸引力上,這不是靠政府或政治號召能解決的,所有這些,在今天的民營企業中都已形成了較好的市場機制,己經不是問題。可以確定,操作系統主要涉及互相網,物聯網以及未來人工智能的終端應用,受眾者是中國數億普通民眾,這樣一個開源開放的生態系統平臺公司,用完全的市場機制運作成功率會更高。

當然,國人期盼能創建一個本民族品牌的操作系統,中國政府對此也不是無所作為,也不可能袖手旁觀,政府應積極主動地去做優化大環境的工作,比如制訂有效的政策制度,比如營造更適宜高端人才的生活環境,比如,進一步支持金融特別是中國的創投風投,當然政府有責任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等相關的法制建沒。

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公司,使國人能沉靜下來,思考如何創建本民族的,真正自立自主的核心技術,這應該是件好事。至於在中國的民企中,誰更適合來牽頭,阿里,騰迅,百度等都是選項,但從資本結構看,華為通訊也許更合適,關鍵看任總是否也有同樣考慮。


沈啟群337


系統本身並不難開發,難的是生態的培養。

單純開發一個系統,不用聯合全國人才,只需聯合幾個大廠就夠了。

但是生態的培養代價卻異常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來發出來一個手機系統,然後拋棄蘋果和安卓陣營。接下來問題來了,系統有了,但是成千上萬的應用還沒有呢?我們平時用的應用了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來發出來的,況且還是在新的系統上,所有開發人員需要熟悉新的系統所使用的語言,然後用戶習慣也需要一定時間來培養。

即便以上這些都沒問題,但這只是在國內,如何和國際接軌呢?這個難度可比以上問題的難度要大得多……


挨踢的蘋果


任何一種生態系統的建立,都講究一盒順勢而為,放在國內一樣是成立的,不會因為摁釦眾多就能脫離這種規律,現在微軟和安卓生態系統的建立過程都離不開這種規律,都需要順勢而為,在當時那個階段市場上需要這麼一個東西,誰的最合適誰的就會被市場所認可,前段時間華為的鴻蒙系統炒的很熱,現在明顯的熱點下降了不少,很可能和谷歌達成新的合作,從商業角度上考慮這麼多最快捷的解決方案,但經過這麼一鬧騰可以分析出華為公司的軟肋所在。對於一向主張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華為公司必將會在這方面花大量的力氣來做。

即使再次合作也是帶著疑惑的合作,因為隨時可能被卡脖子,如果之前炒的很熱是在宣揚自己有能力做操作系統,但在沉默中可能真的就在踏踏實實搞這塊東西了,即使現在真的弄出來了,也要看和谷歌談判的進展情況了,所以現在民眾看到這種情景覺得華為公司可能以後再也不推鴻蒙系統了,這種出奇的安靜反而可能是真的踏踏實實在出東西,而且華為公司在未來生態系統的建設中一定從現在開始積累這方面的經驗,而且一定會咋準備好的基礎上再推向市場,因為現在華為公司的體量太大了,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是致命的傷害,相信華為公司從這方面考慮也會推遲上線鴻蒙系統。

現在上線鴻蒙系統有點勉為其難,主要是市場上並不缺系統,而且安卓和蘋果系統基本上已經把空間鎖死了,想要逆流而上這個難度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即使能夠號召全國優秀的程序員貢獻力量去做開發,只是杯水車薪因為商業模式的創建靠的是企業,企業主導的應用開發才是在應用市場的主流,只靠個人相對來講太難了,所以這種模式成功的概率很低,生態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是靠著一時的衝動,因為市場有迫切的需求才能真的有機會。

很多國人覺得國內必須要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人口這麼眾多還用別的國家的語言,顯得我們太落伍了,商業行為和個人一廂情願完全的兩碼事,只是想著自己應該怎麼樣,不是商業行為,現在全球成熟的生態系統的建立都屬於真正的商業行為,國內倒是有種中文編程的語言易語言,生態系統已經走得偏離方向了,成為了黑產製造的重災區了,無論科技的發展還是技術的進步都講究的是一個順勢而為不是意氣用事。

現在操作系統的已經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了,主要還是生態系統的建立過程,國內的阿里巴巴也嘗試過操作系統yunOS,現在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可見只是有技術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去做,關鍵是抓住歷史機遇,現在國內想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必須有新的創新點出來,按照之前的老路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機會,即使程序員的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位置,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在軟件開發領域不是人多力量大,一個軟件項目如果參與的人數太多的話,溝通和開發效率反而會下降。我估計最多100人左右的團隊就夠了,全中國找出最強的100個程序員。


下一個問題就是操作系統了,是完全從零開始呢,還是基於linux,自己開發應用軟件。如果從內核開始從零開發的話,估計會花費大量時間。谷歌現在的fuchsia操作系統從2016年8月開始開發,到現在馬上就快三年了,仍然只有一個雛形,樣機和初版系統仍然沒出來。可見從頭開始開發操作系統的難度。我估計我們來做的話,至少需要5-10年才能從頭開始開發出一個系統。


如果是基於linux 的話,那就簡單多了。目前國內有很多linux系統,例如優麒麟、深度、中標麒麟等等。這方面的優秀人才也比較多。叫齊30來個人,幹一兩年應該就做出來了。


樂百川


全中國的優秀程序員在同一個項目,恐怕只有天天打架。

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會效率更低。方案討論就可能誰也無法說服誰

已經有優秀的開源操作系統和軟件了,如Linux,各位優秀的程序員現在就可以貢獻力量

就算開發出來了,使用者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