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创建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项目,号召全中国的优秀程序员贡献力量,多久能开发出来?

遇松说币


开发系统,投入巨大,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做系统软件,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不是人多了就能加快开发速度,这不等同建房子,人多了,管理不好,水平不一,反而会拖延项目的进度,项目也很容易失控。号召全国优秀程序员?谁来号召,怎么筛选?怎么组织?怎么管理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别说开发系统了,比较现实的就是以公司的形式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

据说微软开发Windows vista这个版本的系统是超过25个研发小组,总共人数超过1000多名研发人员,用了超过5年多的时间才开发出来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200多亿美金,相当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费用。由此可见,投入是多么巨大,这种投入对于BAT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恐怕也很难吃的消吧,五年的投入,没有一分收入,还有可能打水漂,这种大风险的投入,对于这些做社交、电商、搜索的厂商来说风险实在是太巨大了。

没必要从0开始,可以学习苹果和谷歌的做法

目前比较主流的手机系统安卓和IOS,为了尽快的占领市场,他们不可能花费好几年的时间从0开始开发操作系统,只能比谁更快占领手机市场,微软就是反应太慢了丧失了先机,苹果的iOS系统是基于unix了,而谷歌的安卓也是linux了,可见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操作系统。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号召全国之力创建一个开源的操作,我们也可以借鉴苹果和谷歌的做法,基于linux开源系统做我们自己的国产系统。

用户体验、生态建设也十分重要

系统能否用上,关键在其是否好用和稳定,比如windows系统、这些主流的手机系统,上手十分容易,没有太多的学习成本。光是体验做好还不够,围绕这些生态系统,还要有大量的实用软件进行支持,用的人多了,就无法离开这个平台。据统计苹果市场的应用数量有两百多万,安卓的也差不多一百多万(2017年数据)。做生态不亚于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因此做完一个操作系统,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基于linux的国产系统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款基于linux的国产系统,使用体验还是蛮不错的,比如:deepin、中兴新支点操作系统、红旗操作系统、优麒麟操作系统、普华操作系统!deepin的上手体验非常不错,感觉和Mac os 的风格差不多,系统中预装了 WPS Office、搜狗输入法、有道词典、网易云音乐以及深度特色应用。用于办公,deepin已经足够了,如果玩大型游戏,专业设计你还需要等等,比如还没有CAD 、Photoshop、3Dmax等软件。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近日华为发布了Matebook 14 笔记本Linux版,此款笔记本预装deepin os,可见deepin是多么的优秀,得到了华为的青睐。

小节

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凭全国之力做个操作系统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只是时间和投入的问题,但是这个阶段完全没有必要,有开源的linux内核,我们可以借鉴苹果和谷歌的做法,基于这个内核快速开发,不断的优化用户体验和搭建生态才是重中之重。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到留言区分享交流,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欢迎给个赞和转发,谢谢支持。

前端达人


你这个想法理论实现很好,但是却缺乏实操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一个好的操作系统是需要一个好的架构的,那么,谁来制定这些架构又谁来处理代码整合和规范呢?这里我提出一些问题,你看下我这些顾虑如何解决?


1.你创建的开源操作系统项目,你是否熟悉开发操作系统,不然的话你如何区分哪些是有用的commit,哪些是没用的代码

2.好的系统是需要一个好的框架设计的,你能设计好这个框架吗

3.如何分工的问题,不可能空在那里,有人自己来填吧

4.如何解决代码冲突的问题

5.如何整合与验证代码可行性

6.如何召集人来帮助你补充这个仓库


这些都是一定要解决的,就如楼主所言,号召全中国的优秀程序员贡献力量,那你怎么号召呢?打着爱国的情操还是救死扶伤的精神?


这需要大能量才能做到,我们跳过这个问题继续瞎扯一下,又如何设计不同的模块呢?操作系统的设计架构一定要严谨得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要有充足的经验。


然后就是分工的问题了,A做什么,B做什么,那么万一以后来了个C又来了个D,如何协调,能力不齐,需要一个中间人来review代码,这个有角色能做到吗?


包括后续的测试,整合以及新需求等各方面,当然,这都是大后期了


所以说楼主的想法其实很不错的,但是实操性有些难罢了,大厂也许号召自己内部的优秀工程师可以前期铺垫后期开源,当然,牵扯的问题比较大, 不一定能实践下去



刘某人程序员


单纯就操作系统来说不难。BAT这个级别的任何一个厂商都能做到,只是生态问题。macos这么多年了,也不能说自己把生态建立起来了,PC市场还是Widnows的天下,Linux和macos一共也没多少份额。手机里,ios和安卓也容不下第三个存在了。按照份额算下来,安卓已经是垄断了。

操作系统归根结底是产业范围。系统做出来,没有应用软件,也就是大家说的生态,什么用途都没有,而且行业软件支持的就更少了。

上图这个图片已经很说明问题了,mac系统这么多年了,但在工业生产里,windows还是无可替代的。

有一种可能会做出来,就是像原来苏联那样,自成一体,和谁家都不兼容,做成啥呀算啥样,中国的IT行业就和世界隔绝开来。这样或许能成功占领国内市场,但也不一定算成功。

那样的后果就是闭关锁国。


Weiqp


如题所述,理论上通过开源项目去开发国产操作系统,其最终目的是有可能达到的,但软件架构难设计、项目资源难统筹、后续生态难建立,开发周期也会很长,而且是否有必要这么做,得深入地思考一下。

接下来我们来想想,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各大知名开源社区也鲜有开源国产操作系统项目出现?

其实我们也做过很多尝试,只不过战场并没有在开源社区。

目前所知晓的国产操作系统有哪些?

国产操作系统分为PC端和移动端两类。

PC端操作系统在中国操作系统市场上也出现过诸如银河麒麟、中标麒麟、中科红旗、中科方德、凝思、拓林思等的国产操作系统,但是市场份额不尽如人意,发展也举步维艰,甚至部分大众并不知道这些操作系统的存在。

移动端操作系统则有些不同,国产领先的手机巨头都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如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还有阿里的YunOS等,这些操作系统各自拥有一批用户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系统除了阿里的云os之外,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深度定制,在底层架构上并非自主开发。

为什么国内大厂(如BAT)不会轻易尝试做完全自主的国产操作系统?

原因很简单,

1、操作系统太复杂,它涉及处理器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存储管理、进程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驱动管理、网络通信、安全机制等,每一项想要做好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2、做操作系统不仅不好赚钱、而且得下血本,做这个决定真的很难。

总而言之,就是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做出来之后还得花大价钱打广告、培养用户黏性,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财力作支撑,一不小心,就会影响这些公司的现有业务及市场战略,甚至将自己搞得很被动。

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通过垄断操作系统的市场盈利的,而其盈利也在逐渐降低,有时甚至不得不纵容盗版以达到渗透市场,控制其在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对于新生的国产操作系统来说,不盈利的前景决定了决策者很难下定决心笃定一切做操作系统,这更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和带头。

3、很难打破世界现有操作系统的格局,抢占一席之地。

当前世界主流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IOS和Andriod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塞班(Symbian)系统和Windows Phone系统已经没落,Android已经成为了移动端操作系统的霸主。

多年以来,这些主流操作系统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系统生态圈,并且一直维护着自己的用户群体,用户忠诚度较高,所以要和这些霸主分蛋糕,真不容易。


讲了这么多,做国产操作系统这么难,那么到底还做不做?

答案是肯定的,操作系统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所以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但这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付出。总而言之,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尝试一下基于Linux开发的现有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和中标麒麟。


AT牧星人


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策划意图己经很明显了,打压中国的和平崛起。当然损害别人的时候自身利益也会损害。科技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应该过度限制经贸发展和学术交流。我们应该感谢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为世界科技做出的突出贡献,虽然很多操作生态系统美国是原开发者,但这不是成为他限制的理由。如安卓开源系统,必竞它是由全世界软件公司和优秀程序员,通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创造出来的。科技是无国界的,限制只会阻止它发展。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做就要做最好的。我们有那么多高素质人材,有国家支持,有全国人民的信任,有十四亿人的国内巨大市场,开发新的操作系统不是问题,在以后不受制于人才是王道。就像华为一样,站在产业的顶峰,让美国都惧怕开始动用国家力量打压,这就是实力。在弯道超车方面我们还是很在行的,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科技更强大。


塔哥14


中国确实需要创建一个本民族品牌的,且完全开源,并能与未来“物联网”贯通的生态操作系统,但从目前的中国实体经济生态看,牵头做这件大事的,最好不要由政府来组织牵头,也不要由当下的国有企业牵头,而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国内大家公认的,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来做这件事,这也许比较合适。

为什么国有大企业不适宜来牵头,这里并非国企知名度,企业家或资金等问题,而主要是当下的国企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可能做到完全市场化,这里面,有投资结构问题,可能会争论一年半载;有决策机制问题,这个公司是重大项目决策,而国企决策相当复杂,很可能会慢到黄花菜都凉了;还有激励机制问题,特别是高级别的专业领导,激励会受限;还有人才的聘用,吸收社会投融资等方面,国企民企标准不尽相同等等,当然,在全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上,这不是靠政府或政治号召能解决的,所有这些,在今天的民营企业中都已形成了较好的市场机制,己经不是问题。可以确定,操作系统主要涉及互相网,物联网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终端应用,受众者是中国数亿普通民众,这样一个开源开放的生态系统平台公司,用完全的市场机制运作成功率会更高。

当然,国人期盼能创建一个本民族品牌的操作系统,中国政府对此也不是无所作为,也不可能袖手旁观,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优化大环境的工作,比如制订有效的政策制度,比如营造更适宜高端人才的生活环境,比如,进一步支持金融特别是中国的创投风投,当然政府有责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等相关的法制建没。

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使国人能沉静下来,思考如何创建本民族的,真正自立自主的核心技术,这应该是件好事。至于在中国的民企中,谁更适合来牵头,阿里,腾迅,百度等都是选项,但从资本结构看,华为通讯也许更合适,关键看任总是否也有同样考虑。


沈启群337


系统本身并不难开发,难的是生态的培养。

单纯开发一个系统,不用联合全国人才,只需联合几个大厂就够了。

但是生态的培养代价却异常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发出来一个手机系统,然后抛弃苹果和安卓阵营。接下来问题来了,系统有了,但是成千上万的应用还没有呢?我们平时用的应用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来发出来的,况且还是在新的系统上,所有开发人员需要熟悉新的系统所使用的语言,然后用户习惯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培养。

即便以上这些都没问题,但这只是在国内,如何和国际接轨呢?这个难度可比以上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


挨踢的苹果


任何一种生态系统的建立,都讲究一盒顺势而为,放在国内一样是成立的,不会因为摁扣众多就能脱离这种规律,现在微软和安卓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都离不开这种规律,都需要顺势而为,在当时那个阶段市场上需要这么一个东西,谁的最合适谁的就会被市场所认可,前段时间华为的鸿蒙系统炒的很热,现在明显的热点下降了不少,很可能和谷歌达成新的合作,从商业角度上考虑这么多最快捷的解决方案,但经过这么一闹腾可以分析出华为公司的软肋所在。对于一向主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华为公司必将会在这方面花大量的力气来做。

即使再次合作也是带着疑惑的合作,因为随时可能被卡脖子,如果之前炒的很热是在宣扬自己有能力做操作系统,但在沉默中可能真的就在踏踏实实搞这块东西了,即使现在真的弄出来了,也要看和谷歌谈判的进展情况了,所以现在民众看到这种情景觉得华为公司可能以后再也不推鸿蒙系统了,这种出奇的安静反而可能是真的踏踏实实在出东西,而且华为公司在未来生态系统的建设中一定从现在开始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而且一定会咋准备好的基础上再推向市场,因为现在华为公司的体量太大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致命的伤害,相信华为公司从这方面考虑也会推迟上线鸿蒙系统。

现在上线鸿蒙系统有点勉为其难,主要是市场上并不缺系统,而且安卓和苹果系统基本上已经把空间锁死了,想要逆流而上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即使能够号召全国优秀的程序员贡献力量去做开发,只是杯水车薪因为商业模式的创建靠的是企业,企业主导的应用开发才是在应用市场的主流,只靠个人相对来讲太难了,所以这种模式成功的概率很低,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靠着一时的冲动,因为市场有迫切的需求才能真的有机会。

很多国人觉得国内必须要有自己的编程语言,人口这么众多还用别的国家的语言,显得我们太落伍了,商业行为和个人一厢情愿完全的两码事,只是想着自己应该怎么样,不是商业行为,现在全球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建立都属于真正的商业行为,国内倒是有种中文编程的语言易语言,生态系统已经走得偏离方向了,成为了黑产制造的重灾区了,无论科技的发展还是技术的进步都讲究的是一个顺势而为不是意气用事。

现在操作系统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了,主要还是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国内的阿里巴巴也尝试过操作系统yunOS,现在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可见只是有技术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去做,关键是抓住历史机遇,现在国内想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必须有新的创新点出来,按照之前的老路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即使程序员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位置,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在软件开发领域不是人多力量大,一个软件项目如果参与的人数太多的话,沟通和开发效率反而会下降。我估计最多100人左右的团队就够了,全中国找出最强的100个程序员。


下一个问题就是操作系统了,是完全从零开始呢,还是基于linux,自己开发应用软件。如果从内核开始从零开发的话,估计会花费大量时间。谷歌现在的fuchsia操作系统从2016年8月开始开发,到现在马上就快三年了,仍然只有一个雏形,样机和初版系统仍然没出来。可见从头开始开发操作系统的难度。我估计我们来做的话,至少需要5-10年才能从头开始开发出一个系统。


如果是基于linux 的话,那就简单多了。目前国内有很多linux系统,例如优麒麟、深度、中标麒麟等等。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也比较多。叫齐30来个人,干一两年应该就做出来了。


乐百川


全中国的优秀程序员在同一个项目,恐怕只有天天打架。

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会效率更低。方案讨论就可能谁也无法说服谁

已经有优秀的开源操作系统和软件了,如Linux,各位优秀的程序员现在就可以贡献力量

就算开发出来了,使用者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