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孤獨,並非形單影隻的悲涼,而是隨波逐流的懲罰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彩蛋」孤獨,並非形單影隻的悲涼,而是隨波逐流的懲罰

給自己不思進取的假期找個藉口

我看到一篇文章說人生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要有用才是有價值的。身體需要馬殺雞來放鬆,那麼精神也是一樣的。

很多人選擇隨同擁擠的人群出遊,認真的經營自己的假期,這很好,只要是真的享受過程,樂在其中,而不是為了單單追求日程,為了出遊而出遊就好。而我也更喜歡另一種狀態,我的假期計劃就是徹底的躺下,哪裡也不去。這種揮霍假期而毫無負罪的感覺,我超級喜歡的。

假期,無論你是選擇被封印在床上刷手機、選擇打遊戲、刷網劇還是單純的發呆,我覺得都可以接受。真正讓我們愉悅的事情,不需要計較有沒有意義。也許正是因為能肆無忌憚的做這些沒什麼意義的事情,假期才會如此的滿足。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苦尋意義,為時間和價值倍感焦慮。暫時忘記意義的假期,就當做一種小小的反叛吧。

有一句電影臺詞說:“你可以在球場揮灑汗水,他可以每天努力的想點有創意的點子,我為什麼就不能坐在河邊看風吹草動流水,如此消耗人生呢?所有你樂於揮霍的時間,都不算浪費。”

我當然不贊成所有的時間都能承受這般的揮霍,但是在假期中,旅遊達人和靚麗風景的背後都有忙碌的辛苦,而拿不出手的無所事事背後也有難得悠閒的幸福。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曾寫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夜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部分,因為你已經幹完了白天的工作,現在能夠雙腿放平來休息了,而且要享受人生。

既然我們平時都已經這麼努力了,休息的時候,就別努力了吧。


孤獨,是隨波逐流的懲罰

那麼,閒話扯完,我們言歸正傳。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叫做《你以為的合群不過是在浪費青春》。這篇文章出處我後面再介紹。它讓我深有感觸,因為他把我最近幾年在這一方面不知不覺的改變說了出來。

前幾天和一位老同學寒暄,他說自己一直到現在都挺害怕孤單的,一有時間就邀約朋友做這做那,好像獨處時的空氣很容易令人窒息一樣。我突然回想自己以前也是如此,上學的時候,課間跑廁所如果不約人同行都感覺像是撒尿都會失敗一樣。後來只要一下班,獨自空蕩蕩的時間就會讓我坐立不安,我孜孜不倦的組織聚會、吃飯、打球、唱歌、看電影等等的一切娛樂活動,並且樂此不疲。

而現在呢?我卻開始很享受自己獨處時的那份寧靜。原來約上朋友打籃球兩片場地都不夠用,約朋友唱歌,一間KTV包房要滿滿當當的擠下十幾二十個人。到後來打麻將都常常約不到第四個人了。

真的是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朋友越少嗎?其實並不是,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原本被生拉硬湊在一起互相嬉戲的小夥伴,都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軌跡,在人群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和歸屬。

我後來才明白,那原本對於朋友不合群的指責,只是因為我的時間無所事事,毫無價值罷了,我需要找東西去塞滿這些了無生趣的空隙,而他的時間從那時候開始就屬於他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現在能享受獨處的寧靜。明確的目標生活就是能讓你的瑣碎時間變得充實並且發光的魔法。

打開我的書架,那裡封印著無數個對我來說未知的新奇世界。這麼多擁有一流智慧的作者排隊在那裡等著與我細細的交談。當時間也開始屬於我自己了之後,我為何還會覺得孤單呢?

現在我明白,之所以會感前面所說的孤獨,並不是形單影隻的悲涼,而是理想渙散,隨波逐流的懲罰。

也願我的這位老同學能從這困局中找到出路吧,雖然我知道,他是絕對不聽到我的節目的……


合群只不過是浪費青春

好,那麼我們就來說說看,要分享的這篇文章吧。先提一點,文章的作者比我還小兩歲,他是一位90後的暢銷書作家。這麼多比我年級小的人都成為了青年才俊,這個事實再次讓我覺得世界沒有這麼美好了。

他說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那天,一個學生告訴我,宿舍裡面四個人,他是唯一不玩遊戲的,可是舍友們群起而攻之:“說成天忙著學習有啥用?你裝什麼*啊?”那天我特別鬱悶地想起了我的大學。

其實,在那個群體裡面,過得很難受。我忽然明白,來大學學習不是為了合群,而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夢想,然後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群體。

這感覺就像你是一個籃球高手,為什麼要在一群英語好的人中間合群呢?無法選擇自己的室友,但是你能決定自己的朋友;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你能決定自己的理想境界。

合到該合的群,尋覓自己要的,無論是理想,還是朋友,才是大學四年該做的。

曾經有一個宿舍,宿舍裡面八個人。每當宿舍裡的八個人都湊齊的時候,寢室長總會組織一個遊戲,就是把八個人分成兩組,每組三個人,組織大家打牌,剩下兩個人就打開電腦,打起了DOTA。然後,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然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最後,四年就這樣過去了。

八個人裡面,一定會有一兩個人混得還可以,但是也一定會有人混得差。混得差的,永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根本不知道,他無非就是跟風了而已啊。

最近的課堂上,我不停地強調一點給我的學生:大學期間,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室友,但是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

因為,最近我開始發現,寢室,是墮落的開始;合群,是淘汰的起點。在好多人的字典裡面:四個人,三個人不停地下載著蒼井空的電影,第四個人不看,就是不合群。四個人,三個人打著遊戲,第四個人不玩兒,就是不合群。人是怕寂寞的,於是,大多數人都選擇合群。

可是,你以為你在合群,你在浪費自己的青春;你以為你交了朋友,當你畢業一無是處時,可能同時也就失去這些所謂的朋友;你以為你大學四年不孤單,當你畢業沒有工作時,沒有老婆的日子,你會更孤單。

有人說孤單痛苦,那誰又說過,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不會痛苦?我短暫的大學期間,目睹了太多為了合群而合汙的慘劇。記得大一,總有人叫我打遊戲,我也打,可是留下的,是和他們一樣的空虛。記得大二,當他們拿著手機不停下載新的遊戲,我在角落卻拿著單詞書背單詞。記得大三,寢室七個人對我集體發起攻擊,說我不合群。

但是我明白,與眾不同,不是我錯了,最後我只有申請換寢室。幾年後的今天,當一些人在烈日下暴曬時,我能在空調房裡寫文章,也許是該慶幸當時的不合群。

直到今天,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些是有名的大導演,有些是知名的演員,有些是很牛的實業家,有些是當初都不會正眼看我一眼的美女,最重要的是,我交了一幫好朋友。此時此刻我才會感激,當初我沒有合群,現在,我才到了屬於我自己的群體中,去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如果當初我合群,現在身邊,又會是誰,又會是什麼景象。

我一直堅信,英雄,永遠是孤獨的,只有小嘍囉才扎堆。“二八定律”永遠適合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百分之八十的資產;百分之八十的人,為百分之二十的人服務。

尤其是男孩子,大學四年,一直合群,一直在寢室,一直不打開視野、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這一切,總會在今後走進社會的某一時刻一次性地還給自己。

而女孩子,更是需要在大學中培養出獨立的人格,依靠一個男人,永遠比不上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未來踏實。

無論如何,那些有點兒成就的人,恰恰都是不合群的;就算表面合群,他們的內心,也總有著自己的一片世界,他們喜歡靜靜地思考,並且一直向理想邁進。

怎麼樣?這個觀點還不錯吧?就是這樣一篇簡短有力的小文章,喚起了我之前的那些思考。這位90後的作家,名字叫做李尚龍,這篇文章出自他15年出版的一本文集,叫做《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雖然他的表達方式有些地方確實略顯稚嫩,但畢竟他還如此的年輕。而且書中那些貼近生活的思考確實能給現在的大學生和初入職場年輕人很多的啟示。我在讀他的文字的時候,就在追悔,如果在我20歲的時候能遇到,並且讀懂它,該多好啊。這樣一來或許我現在的人生已經是另一番光景了。

「彩蛋」孤獨,並非形單影隻的悲涼,而是隨波逐流的懲罰


保持對“我”的熱情

得到訂閱專欄超級個體的主理人古典是這樣評論這本書的。他說他瀏覽完所有李尚龍的文章的開頭,邊看邊樂,因為10篇裡有9篇都在第一行出現了“我”字。

一個多麼自戀、熱情又有洞察力的傢伙才會這麼寫作,就著自己的故事看人生,就著自己的人生談你的人生。尼采應該是這麼寫的祖師爺,他的有本書裡直接從目錄開始“我”起:“一、我為什麼這樣智慧; 二、我為什麼這樣聰明;三、我為什麼寫出了這樣的好書。”

但是,好在李尚龍的這本是一本很真實關於“我”的書。

這是一本關於青年人的書,所有的故事都從“我有一個朋友”開始,到“我發現”,然後是“我覺得”結尾。看完書我很感嘆,一個九零後,竟然能有這麼有趣的思想。

如果你和我一樣,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中國城鄉街道里長大,在壓抑的中學大學裡度過殘酷青春,在功利主義的社會里闖蕩,兜裡又還揣著夢想,書中提到的很多問題你都避無可避。就像抱著一隻心愛的兔子擠地鐵的人,這些問題如面目模糊的陌生人向你迎面擠來,你避無可避,只能迎擊。

所以,這是一本真實的書。故事都是真實的;觀點不管對錯,也都是真誠的。以做學問的角度去看,這些“我的一個朋友”的故事,無名無姓,面目模糊,很難成為立論的證據。但讀完之後體會其中的滋味,又覺得很真實豐滿,你幾乎馬上能對應出生活中的人來,就像你講的那些關於“我的一個朋友”的笑話,聽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你自己啊。

我也曾經想特別端著地評價這本書:“從生涯規劃專業的角度,很多地方還需打磨,有些觀點還有些衝突,有些思考缺乏體系。但是這樣的思考難能可貴。”這樣顯得我比較理性和專業,但是,後來我也把這句話劃掉了,因為這個說法不真實。

真實的青春,不是這樣的。

真實的青春是無知的,等我們中年回頭,我們會發現自己原來對於人生、社會、感情其實一無所知,但那個時候,請保持這種寶貴的無知。

我們雖然不瞭解這個世界,但莫名其妙覺得可以走遍;我們雖然不理解愛情,但是每一次都全力以赴;我們雖然被社會撞得頭破血流,但是我們樂觀得要死,認定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最後,這個世界真的就因為這樣的人改變了。這種寶貴的無知,最有力量。

紀伯倫說:“你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關於青春的知識;因為青春忙於生計,沒有餘暇去求知;而知識忙於尋求自我,無法享受生活。”所以年輕就要輕狂一些,中年要穩健一些,老了就端莊一點。如果你年輕時候不輕狂,老了老了又憋不住了,這就是耍流氓。

所以我覺得讀這本書,比讀本虛頭巴腦、不講人話的《人生20個你不可不知的哲理》之類的書要暢快得多;比讀一本不知道哪裡翻譯過來,以“當扎爾伯克小時候”或者“麥克斯是硅谷中XX公司的CEO”開頭的成功案例集要接地氣許多,別硅谷了,翻譯這本書的人連中關村都沒去過。別講理論,別說別人,就說你自己。你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快樂,自己的痛,才最有力量。

別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做你自己,這個世界需要的,就是你做你自己。請保持這種對於“我”的熱情,這種年輕時寶貴的無知。因為,世界就是因為你這樣的人改變的。

「彩蛋」孤獨,並非形單影隻的悲涼,而是隨波逐流的懲罰


這世上一定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

那在節目後面的時間,我想再為您分享這本書中的另一篇文章吧,這篇文章給我帶來了什麼,我就先不說了,讓我們一起到李尚龍的文字間去感受吧。

這個故事我想從我的一次旅行說起。2011年那個秋天,我一個人開始旅遊。一天我到了陝西華陰,天很冷,忽然想爬華山。打了個車去華山後,已經是下午3點,到了華山山腳後,我身上還有一百元的現金。

付了錢,師傅疑惑地跟我說:“沒見過你這樣爬華山的,一個人,不帶多少錢也就算了,還選這個時候爬。”“別人都是晚上爬第二天看日出。你這樣爬到北峰,至少4個小時,連索道都停了。大晚上你還沒帶多少錢,沒地方住,也不怕被狼叼了。”

我聽得毛骨悚然,看著高大的華山,還是決定了,既然來了,就爬吧。和別人不一樣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不用忍受人潮擁擠的交通和人流竄動的景點。與眾不同不代表我錯了。

那天,我一個人,聽著秋風瑟瑟,看著山下的落葉,心裡不停地打著退堂鼓。我只記得那條路很漫長,自己走得很快。

路邊,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在翻著垃圾桶。我問他:“大爺,最快多久可以到達北峰?”大爺沒抬頭,說:“4個小時。”我說:“如果我這麼年輕去爬呢?”大爺看我一眼說:“再快也要3個小時吧。”

我告別大爺,戴上耳機,踏上了汗流浹背的登山之路。自己的步伐越來越快,可海拔越高越冷,到了有雪的時候,手機也沒有了信號。我依稀記得,有一條特別陡峭的路,幾乎是垂直,是要用手抓著鎖鏈使勁兒爬上去的。可是,只要徒手碰到那根鏈條,就會凍到刺骨。我看了看自己的雙手,猶豫著,究竟要不要爬,可是看看身後,已經爬了一半,回頭也不可能了。

就像你划船到湖中央:往前不行,往後亦無路可退,還不如賭一把往前走。我正在思考,忽然看著幾乎垂直的鐵鏈深處,竟然有一個小姑娘,在努力地行走在雲梯的遠處。她爬得很慢,但是一步就是一步,很紮實。

半個小時後,我追上了她,她不高,纖瘦的背影扎著一根馬尾辮,一個揹包,一件運動服,汗水從她脖子上滑了下來。她的手上,沒有手套。小手凍得通紅。

我放慢速度,喊:“你好,前面還有多遠到山頂啊?”小姑娘顯然是驚住了,看了我一眼,不像是壞人,就笑著說:“爬吧,太在乎終點就失去爬山的意義了。”

那個高度上,溫度已經到達零下了,冷風吹著我們的臉,鑽進我們的衣領。那段路,我和她一起走的,不快,但是每一步都很紮實,

忽然明白其實每段生命,都是在行走,終點什麼的不重要,因為都是固定的,唯一不確定的,是行走的方式和路邊的風景。

後來我們到了山頂,我算了時間,是2小時45分鐘。我們坐在一個亭子邊上,我說:“他們說我3個小時才能爬到北峰,我還是突破了他們的預測。”

她笑笑:“他們說的,不一定對啊。”

我拿出一瓶紅牛,遞給她,問:“你一個人旅遊嗎?”

小姑娘說:“對啊,我一個人。”

我問:“你不上學嗎?”

她說:“休學了。”

我問:“那你是哪個學校的?”

可是,她說:“我是復旦的。”

總覺得這麼冷的天,不應該有鳥飛過,可是,就在那個時候,我分明聽到了鳥叫。

她笑著問我:“走在半路的時候,想過放棄嗎?”

我點點頭。

她說:“是不是發現自己無路可退了,就只能向前走了。”

我說:“是的。”

她說:“所以啊,所有的成功都是被逼出來的,努力才不一定會成功呢。”

後來,我聽了一個能讓我記住一輩子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半年前休學,在西藏爬過山、在麗江喝過酒、在新疆打過架、在成都吃過辣,這是她的第十一站,後面她還要去很多地方。我問她:“為什麼不讀完書再旅行,或者假期旅行,這些不矛盾啊,寒暑假再說唄。”

她說:“這麼多年,一直是為別人活著,我只想用這一年為自己活第一年。”我愣住了,安靜地聽著她的故事。就叫她小美吧。

小美小的時候跟所有孩子一樣,從小就被父母、老師告訴,你的夢想,就是上清華、北大、復旦,雖然自己不知道為什麼。

那個時候,她的父母跟她說:“只要你考上名校,你的任務就完成了,剩下的你也就別擔心了。”父母都在縣銀行工作,不說十分富裕,至少能夠做到衣食無憂。她說,自己的生活就是那種很平常的中產階級生活在安靜的搖籃中。幸運的是,她的學習不差。

可是,這世界總是這樣,喜歡在你平靜的生活中加點兒料,才會讓你看起來和別人不一樣,才能讓你不會忘記那些不平淡的日子,才可以讓你重新思考什麼是生活。可是,對小美來說,這次料,加得太重了。

小美的父親出車禍當場死亡,肇事司機逃逸,而她的母親,每日以淚洗面。當地群眾提供了一個大概能描述司機的特徵,為了找到那個司機,她的母親想盡了一切辦法,終於發現原來他是當地縣裡十分有勢力的一戶人家的公子哥,勢力大到隻手遮天。她母親不停地告狀,卻看不到希望,逐漸生起兩鬢白髮,每次去告狀都因為最後證據不足被駁回。她母親無法看到公道,久而久之,走上了上訪之路。

一次縣領導在他們家拿著一沓錢給她做工作,她拿著錢把縣領導打了出去,紅紅的鈔票落了一地,像她的熱血。不久,銀行把她母親辭退,公司分的房子也讓他們搬走,家裡的狀況也忽然變得冰冷了很多。

她還小,但讀得懂什麼是眼淚。她跟母親說:“媽,等我考上大學了,我要學法律,當律師,來幫你告狀。”媽媽笑了笑,跟女兒說:“你一定要考上好學校。”那個笑容裡面,充滿著對生活的希望,可是,這希望的目光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消失了。

小美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也是她最後一次見到她母親,她母親以與父親同樣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有時候會覺得這個世界特別邪乎的就是,一些事情的發生,是所有人都無法預測的,而一旦發生,就是那麼的巧合。但生活總是這樣,把你關在小黑屋的時候忽然讓你看到一絲光芒,只要你抓住這絲陽光,順著爬,就能看到太陽。

這次司機沒有逃跑,賠了一筆錢,該判的也被判了。幸運的是,之前那個撞死她父親的人也在最後被關進了監獄。

小美哭幹了眼淚,走進了法律系。她明白的是,接下來的生活,她要自己過了。

我聽小美講到這裡,看著她堅強的眼神和凍得通紅的臉,心裡很酸。我問:“然後呢?為什麼休學呢?”

她說,她每天都在學習、工作,因為她知道這個職業很重要,所以學得很認真。為了不耽誤學習,又要養活自己,她的工作時間都是晚上,給雜誌社寫稿子、幫學校做英語翻譯。就這樣,第一學期,她賺了一些錢,考了全班第一名。

因為自己優秀,又不怎麼喜歡跟別人交流,朋友們就喜歡私下打聽她到底是何方神聖。室友特別喜歡問她父母是幹什麼的,她只是默默地說,他們都是銀行的人。其他的人立刻拍大腿,說:“就說嘛,怪不得學習成績這麼好,富二代啊。”

每次聽到這裡,小美心裡就很難受,她不知道這樣的撒謊對不對,可是,她明白,幸福就是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被人另眼相看。每天忙於學習,還要打工,她逐漸脫離了室友、朋友的生活,她覺得自己孤單,更覺得生活像上了發條一樣,看不見天地。每次學習完回到宿舍,就聽到宿舍的人冷嘲熱諷:“喲,又學習去了,真牛。”

她經常看著遠方,夜深人靜的時候,淚奔,想自己到底想不想學法律,或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其實,那種疑問和孤獨的背後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何處才是我的家。

那天,她辦理了休學,她想一個人出去走走,不管去哪裡,只要走著,就好。她背上了揹包去了西藏,買了《孤單星球》,查了攻略,出發了。去了那個所有人都想去卻騰不出時間去的地方。

當她收拾好行囊準備離開的那天晚上,和室友喝了這輩子的第一瓶酒,那天,她的室友說:“你多好啊,可以去旅遊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幸福。我其實也特別想過這種說走就走的生活。”

小美說:“既然是你想要的生活,為什麼不去呢?”室友說:“我不像你家裡有錢,我父母都是農村的,等我畢業找一份工作之後再說吧。”另一個說:“我其實也想這樣一年,但不像你學習這麼好,我還有很多功課要去惡補,休學一年回來啥都沒有了,以後還要找工作、找男朋友、結婚生孩子呢。”她說完,就繼續看韓劇去了。

小美笑著,沒說話。第二天,她啟程,那一路,她的目的是未來和遠方。我沒法知道她這一路遇到過什麼,也不知道她將會遇到什麼,就像我永遠不知道,我的未來會遇到什麼。

我只是記得那天,在冷冷的北峰,忽然一股暖流到達了心底。

我蹲在那裡,不知道說什麼。忽然明白了,這世上,真的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這生活,你也能過,你只需要一點點決心、一點點勇敢、一點點希望和一點點的相信。

我沒有留她的電話,既然都是江湖人,何必要用世俗的一串數字和一個標籤去捆綁住一段相遇。那天晚上,我們靠在一個賓館的沙發睡著了。第二天我起來的時候,她已經離開,我的身邊放著一雙手套和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追夢若冷,就用希望,去溫暖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