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興起。郭堅、耿直聯合白水地方武裝高峻,於1916年3月24日在白水起義,樹西北護國軍義旗,通電討袁逐陸,向蒲城進兵。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白水起義

1917年5月和9月,陝籍民黨人士焦冰受孫中山之命兩次由穗回陝組織護法軍,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開展反對段祺瑞和陳樹藩的鬥爭。委任駐紮在白水縣的陳樹藩部騎兵團團長高峻為陝西護法軍總司令,委任駐西安陳樹藩部陝西警備軍統領耿直為陝西靖國軍招討使。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時期白水縣南城門

1917年7月張勳復辟,引起全國公憤。時陳樹藩任陝西督軍,因與段祺瑞有師生之誼,極力贊成擁護,併產生藉機擴張勢力的野心。1917年8月,孫中山號召發起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郭堅與高峻、耿直相約,12月3日先由高峻在白水起義,吸引省城軍隊東調,10日後再由耿直在西安發動起義,郭堅從鳳翔東進增援,試圖一舉除陳,響應護法。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發動起義響應護法

1917年12月28日,耿直率領1000餘人在西安起義,與北洋軍陳樹藩部發生激戰,雙方相持不下。由於耿方援軍未能及時趕到,29日清晨,耿直決定退出西安,由南門撤退,陳見耿軍有計劃地退卻,未敢追擊。12月29日,郭堅率兵由鳳翔馳援西安,與西安起義撤出的耿直部會合於鄠縣(今戶縣),隨即將部隊開往盩厔(今周至)。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時期周至縣南城門

周至地處終南山以北與渭河以南之要衝,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地山水環繞,進可取,退可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兩部在周至城南召開將校官佐會議,決議發佈護法討陳檄文,護法靖國,討段倒陳,首舉陝西靖國護法大旗,宣告成立陝西靖國軍,並通電全國。大會推舉郭堅任總司令,耿直任副總司令,劉錫麟任總指揮。下編8個支隊,並把所有駐在西路各縣的“警備軍”部隊一律改用靖國軍番號。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陝西靖國軍第一路第四支隊徽章

1918年2月,陝西靖國軍右翼軍張義安等率先帶領300餘眾,由興平渡渭河至周至終南,先後攻克周至、戶縣等地,直抵西安近郊。陳樹藩得知後,調重兵分道西進鎮壓,張義安見勢不妙,率眾退至周至南山,陳部追擊至周至,雙方開戰,張部終因所率兵力薄弱,兵敗後退守岐山駐營。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陝西靖國軍兵渡渭河

陝西靖國軍自周至成立後,雖然在兵力上得到了發展壯大,但由於所屬部隊來源不同,號令不一,步調不齊,各自為政,紀律鬆弛,致使靖國軍各部接連受挫。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靖國軍,統一編制與作戰。1918年7月,胡景翼、曹世英等委派代表赴滬請于右任回陝。8月,於回到陝西后,聯商各路靖國軍將領在三原成立了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公推于右任為總司令,張鈁為副總司令, 任命茹卓亭為總參議、劉月溪為參謀長、劉治文為秘書長。遂將各路舉義部隊改編為六路序列。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陝西靖國軍諸將領合影

1918年8月8日,于右任、張鈁通電全國,並上報廣州大元帥府,正式舉起了靖國軍的革命旗號,與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政府遙相呼應,成為一體。

1918年9月,靖國軍第二路司令樊鍾秀親率1000餘人,進軍周至,並與郭堅部遙相呼應,一舉攻下週至縣城,陳樹藩部守軍馬旭群被趕出縣城,退至周至城外。馬部在城外佔據八雲塔制高點,對樊部城中守軍形成及大威脅,雙方攻守數月,相持不下。馬部為了血恥報仇收復縣城,派兵在八雲塔下鑿隧道至西城樓下,填火藥將西城樓轟圮,又派兵持火炮將東城樓之外樓擊裂,並親率所部與樊部交戰,樊部守軍與之奮力抵抗,將其擊潰。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時期被馬部轟圮的周至西城樓與城牆

馬旭群率兵攻城未決,則帶領餘部撤回周至城外繼續駐營,時刻準備伺機奪回縣城。馬部在城西南有十餘人駐守在八雲塔中,不時對樊部進行騷擾,樊部無法剿之,甚為苦腦。隨後,樊鍾秀派人買通城中保安長劉志凝,讓其帶領20名壯士,每人懷抱一捆麥草,粘上菜油,沿馬部所鑿隧道直奔八雲塔下,放火焚燒了塔中木梯。馬部大亂,十餘人葬身火海,其一人僥倖逃到塔頂,心生絕望跳塔身亡,另一人越窗逃至塔外,匍匐於塔簷,哀號數日餓斃。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時期周至縣八雲塔

靖國軍樊部在周至駐紮數月,先後攻佔縣東運渠店、終南、竇村、甘溝堡等地,掠財甚豐。在攻佔甘溝堡之戰中,甘溝堡村民鳴金而起,守城迎擊,樊軍被擊斃20餘人,甘溝堡村民最終不敵樊軍,城破後多人被殺。馬部借樊部東征之時,趁機又奪回周至縣城。

1918年12月21日,靖國軍第二路樊部由終南迴撤收復周至縣城,馬旭群部敗走。當樊部攻克周至縣城後,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與第三路軍也由西府進入周至境地。張鈁的舊部黨幼卿聽說張鈁率兵己到周至,異常興奮,立刻聚兵自佛坪日夜兼程率隊來歸張鈁。黨系前清拔貢,辛亥革命在東征軍中雖多次立功,但不願歸附於陳樹藩。隨後,黨便召集步下聚於太白山中另立山頭。聽說張鈁至周,他跋山涉水率眾來投,兩人相會於周至城西之馬營村。張鈁愛惜人才,召為已用,後隨張警戒右側,深得臂助。

1918年12月22日,靖國軍第二路與鎮嵩軍戰爭在周至又開始了。鎮嵩軍以十倍於二路軍兵力攻佔周至城外各據點後,除夕日攻至周至縣城南門外駐營。陝西靖國軍總司令於佑任因援軍遭挫,不能及時救緩,屢函令放棄周至縣城。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初期戶縣秦渡鎮贈送鎮嵩軍名譽章

1919年2月2日,軍閥劉鎮華親率鎮嵩軍8000餘人,長驅西進,包圍周至縣城,樊鍾秀率靖國軍固守城池,劉鎮華兵分三路進攻縣城,雙方激戰,多日未果。1919年2月3日,張鈁的幕僚劉承烈率參佐由南路撤退至鳳翔。4日,張鈁的舊部黨幼卿也由西路被迫退至周至啞柏,東西南三路則被鎮嵩軍俱斷。

2月11日下午3時,靖國軍第三路軍在周至東城門樓上吹停戰號,呼鎮嵩軍攻城官兵城下集合聽訓話。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站在城垛上,鎮嵩軍張振甲旅長聞是張鈁要訓話,及忙將手槍棄於地下,立正敬禮,壕中士兵皆挺身溝外,張鈁站在城牆垛口,目視下方。鎮嵩軍張旅長殷勤地對張鈁致問道:“聞公不在此地,云云”。張鈁大笑並傳令鎮嵩軍柴雲升及前線指揮官等前來城下談話。隨後,兩軍將士、鄉親於東城樓前,你兄我弟地互相慰問,拖至數時,雙方各自回營。

是日傍晚,第二路軍感覺形勢不妙,遂將士兵撤退至周至城北,準備於北門突圍。縣城北門外地勢低凹,水田縱橫,堰埂參差,不便行軍作戰,鎮嵩軍在圍攻縣城時,只對縣城三面急攻,日夜不休,於北門外部署少股兵力予以堅守。樊鍾秀得知實情後,親率士卒於北門外督戰取勝,由於士兵彈盡糧絕,士氣漸餒,第二路軍不得已決定趁夜幕由北門外向西逃出。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民國時期周至縣城北門外

1919年2月12日佛曉,鎮嵩軍由三面攻入周至縣城,然而發現城內卻是一座空城,守軍亦無一人。鎮嵩軍八千餘人佔領周至縣城後,給城中百姓帶來及大災難。2月13日,靖國軍第二路退至眉縣境內,轉戰於眉縣城關,後由第一路接應掩護回到鳳翔。第一、二路在鳳翔駐營半月有餘,後由於各方勢力節制,再未東征。1919年3月,靖國軍第一路、第二路同奉軍師長許蘭洲“議和”,被收編為第一支隊、第二支隊。

1921年9月25日,胡景翼通電取消陝西靖國軍,其第三、第四、第七路被直系馮玉祥改編。第四路改編為陝西陸軍暫編第一師,胡景翼任師長;第三路改編為暫編第一師補充旅,曹世英任旅長;第七路改編為暫編第一師的一個團。隨後,第五路被劉鎮華改編為旅,高峻任旅長。

民國初期陝西靖國軍的興哀與周至之圍

陝西靖國軍第三路司令楊虎城對士兵訓話

1922年,靖國軍第三路第一支隊司令楊虎城反對被收編,堅持要把靖國軍旗幟打到底,率部轉至扶風、武功一帶,敦請于右任恢復靖國軍總司令部。3月23日,于右任被楊虎城迎至武功,議決復設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於鳳翔,並設行營於武功,楊虎城被任命為靖國軍第三路司令。

1922年5月,因形勢所迫,楊虎城和于右任在鳳翔會面後,商定於右任取道甘、川赴滬,楊虎城率部轉戰千里退至陝北與陝北鎮守使井嶽秀聯合。從此,陝西靖國軍瓦解。

銘記一段歷史,照亮周至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