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兴起。郭坚、耿直联合白水地方武装高峻,于1916年3月24日在白水起义,树西北护国军义旗,通电讨袁逐陆,向蒲城进兵。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白水起义

1917年5月和9月,陕籍民党人士焦冰受孙中山之命两次由穗回陕组织护法军,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段祺瑞和陈树藩的斗争。委任驻扎在白水县的陈树藩部骑兵团团长高峻为陕西护法军总司令,委任驻西安陈树藩部陕西警备军统领耿直为陕西靖国军招讨使。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时期白水县南城门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引起全国公愤。时陈树藩任陕西督军,因与段祺瑞有师生之谊,极力赞成拥护,并产生借机扩张势力的野心。1917年8月,孙中山号召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郭坚与高峻、耿直相约,12月3日先由高峻在白水起义,吸引省城军队东调,10日后再由耿直在西安发动起义,郭坚从凤翔东进增援,试图一举除陈,响应护法。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发动起义响应护法

1917年12月28日,耿直率领1000余人在西安起义,与北洋军陈树藩部发生激战,双方相持不下。由于耿方援军未能及时赶到,29日清晨,耿直决定退出西安,由南门撤退,陈见耿军有计划地退却,未敢追击。12月29日,郭坚率兵由凤翔驰援西安,与西安起义撤出的耿直部会合于鄠县(今户县),随即将部队开往盩厔(今周至)。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时期周至县南城门

周至地处终南山以北与渭河以南之要冲,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地山水环绕,进可取,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两部在周至城南召开将校官佐会议,决议发布护法讨陈檄文,护法靖国,讨段倒陈,首举陕西靖国护法大旗,宣告成立陕西靖国军,并通电全国。大会推举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任副总司令,刘锡麟任总指挥。下编8个支队,并把所有驻在西路各县的“警备军”部队一律改用靖国军番号。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陕西靖国军第一路第四支队徽章

1918年2月,陕西靖国军右翼军张义安等率先带领300余众,由兴平渡渭河至周至终南,先后攻克周至、户县等地,直抵西安近郊。陈树藩得知后,调重兵分道西进镇压,张义安见势不妙,率众退至周至南山,陈部追击至周至,双方开战,张部终因所率兵力薄弱,兵败后退守岐山驻营。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陕西靖国军兵渡渭河

陕西靖国军自周至成立后,虽然在兵力上得到了发展壮大,但由于所属部队来源不同,号令不一,步调不齐,各自为政,纪律松弛,致使靖国军各部接连受挫。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靖国军,统一编制与作战。1918年7月,胡景翼、曹世英等委派代表赴沪请于右任回陕。8月,于回到陕西后,联商各路靖国军将领在三原成立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公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 任命茹卓亭为总参议、刘月溪为参谋长、刘治文为秘书长。遂将各路举义部队改编为六路序列。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陕西靖国军诸将领合影

1918年8月8日,于右任、张钫通电全国,并上报广州大元帅府,正式举起了靖国军的革命旗号,与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遥相呼应,成为一体。

1918年9月,靖国军第二路司令樊钟秀亲率1000余人,进军周至,并与郭坚部遥相呼应,一举攻下周至县城,陈树藩部守军马旭群被赶出县城,退至周至城外。马部在城外占据八云塔制高点,对樊部城中守军形成及大威胁,双方攻守数月,相持不下。马部为了血耻报仇收复县城,派兵在八云塔下凿隧道至西城楼下,填火药将西城楼轰圮,又派兵持火炮将东城楼之外楼击裂,并亲率所部与樊部交战,樊部守军与之奋力抵抗,将其击溃。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时期被马部轰圮的周至西城楼与城墙

马旭群率兵攻城未决,则带领余部撤回周至城外继续驻营,时刻准备伺机夺回县城。马部在城西南有十余人驻守在八云塔中,不时对樊部进行骚扰,樊部无法剿之,甚为苦脑。随后,樊钟秀派人买通城中保安长刘志凝,让其带领20名壮士,每人怀抱一捆麦草,粘上菜油,沿马部所凿隧道直奔八云塔下,放火焚烧了塔中木梯。马部大乱,十余人葬身火海,其一人侥幸逃到塔顶,心生绝望跳塔身亡,另一人越窗逃至塔外,匍匐于塔檐,哀号数日饿毙。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时期周至县八云塔

靖国军樊部在周至驻扎数月,先后攻占县东运渠店、终南、窦村、甘沟堡等地,掠财甚丰。在攻占甘沟堡之战中,甘沟堡村民鸣金而起,守城迎击,樊军被击毙20余人,甘沟堡村民最终不敌樊军,城破后多人被杀。马部借樊部东征之时,趁机又夺回周至县城。

1918年12月21日,靖国军第二路樊部由终南回撤收复周至县城,马旭群部败走。当樊部攻克周至县城后,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与第三路军也由西府进入周至境地。张钫的旧部党幼卿听说张钫率兵己到周至,异常兴奋,立刻聚兵自佛坪日夜兼程率队来归张钫。党系前清拔贡,辛亥革命在东征军中虽多次立功,但不愿归附于陈树藩。随后,党便召集步下聚于太白山中另立山头。听说张钫至周,他跋山涉水率众来投,两人相会于周至城西之马营村。张钫爱惜人才,召为已用,后随张警戒右侧,深得臂助。

1918年12月22日,靖国军第二路与镇嵩军战争在周至又开始了。镇嵩军以十倍于二路军兵力攻占周至城外各据点后,除夕日攻至周至县城南门外驻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佑任因援军遭挫,不能及时救缓,屡函令放弃周至县城。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初期户县秦渡镇赠送镇嵩军名誉章

1919年2月2日,军阀刘镇华亲率镇嵩军8000余人,长驱西进,包围周至县城,樊钟秀率靖国军固守城池,刘镇华兵分三路进攻县城,双方激战,多日未果。1919年2月3日,张钫的幕僚刘承烈率参佐由南路撤退至凤翔。4日,张钫的旧部党幼卿也由西路被迫退至周至哑柏,东西南三路则被镇嵩军俱断。

2月11日下午3时,靖国军第三路军在周至东城门楼上吹停战号,呼镇嵩军攻城官兵城下集合听训话。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站在城垛上,镇嵩军张振甲旅长闻是张钫要训话,及忙将手枪弃于地下,立正敬礼,壕中士兵皆挺身沟外,张钫站在城墙垛口,目视下方。镇嵩军张旅长殷勤地对张钫致问道:“闻公不在此地,云云”。张钫大笑并传令镇嵩军柴云升及前线指挥官等前来城下谈话。随后,两军将士、乡亲于东城楼前,你兄我弟地互相慰问,拖至数时,双方各自回营。

是日傍晚,第二路军感觉形势不妙,遂将士兵撤退至周至城北,准备于北门突围。县城北门外地势低凹,水田纵横,堰埂参差,不便行军作战,镇嵩军在围攻县城时,只对县城三面急攻,日夜不休,于北门外部署少股兵力予以坚守。樊钟秀得知实情后,亲率士卒于北门外督战取胜,由于士兵弹尽粮绝,士气渐馁,第二路军不得已决定趁夜幕由北门外向西逃出。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民国时期周至县城北门外

1919年2月12日佛晓,镇嵩军由三面攻入周至县城,然而发现城内却是一座空城,守军亦无一人。镇嵩军八千余人占领周至县城后,给城中百姓带来及大灾难。2月13日,靖国军第二路退至眉县境内,转战于眉县城关,后由第一路接应掩护回到凤翔。第一、二路在凤翔驻营半月有余,后由于各方势力节制,再未东征。1919年3月,靖国军第一路、第二路同奉军师长许兰洲“议和”,被收编为第一支队、第二支队。

1921年9月25日,胡景翼通电取消陕西靖国军,其第三、第四、第七路被直系冯玉祥改编。第四路改编为陕西陆军暂编第一师,胡景翼任师长;第三路改编为暂编第一师补充旅,曹世英任旅长;第七路改编为暂编第一师的一个团。随后,第五路被刘镇华改编为旅,高峻任旅长。

民国初期陕西靖国军的兴哀与周至之围

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司令杨虎城对士兵训话

1922年,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杨虎城反对被收编,坚持要把靖国军旗帜打到底,率部转至扶风、武功一带,敦请于右任恢复靖国军总司令部。3月23日,于右任被杨虎城迎至武功,议决复设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于凤翔,并设行营于武功,杨虎城被任命为靖国军第三路司令。

1922年5月,因形势所迫,杨虎城和于右任在凤翔会面后,商定于右任取道甘、川赴沪,杨虎城率部转战千里退至陕北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联合。从此,陕西靖国军瓦解。

铭记一段历史,照亮周至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