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治療癌症的靶向藥都納入醫保,是否意味著化療可以被淘汰了?

用戶61402406


從第一個抗腫瘤靶向藥物“赫賽汀”問世到現在已有20餘年,

正是這個藥,改變了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和效果。

近10年來,靶向藥物的研發也是突飛猛進,目前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領域尤為成功。靶向治療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一種重要抗腫瘤的方法。靶向藥物上市之初,價錢普遍較昂貴,一般家庭難以承擔。現依靠於我國醫保政策的進步,大部分靶向藥物已經耐人了醫保,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題主所問是否意味著化療可以被淘汰了?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請聽我慢慢分析:

什麼是抗腫瘤靶向藥物?

顧名思義,靶向要的“靶”字就是打靶的“靶”,靶向治療就好比是打靶。在細胞分子水平上,以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或一個基因片段)為靶點來設計相應的藥物,藥物進入人體後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結合而後發生作用,造成腫瘤細胞的特異性死亡,但不影響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這種藥物即為靶向藥物靶向藥物的抗腫瘤機制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1)阻止信號分子和受體的結合;2)抑制激酶的催化過程。

抗腫瘤靶向藥物的優勢在哪?

首先:優點就是更精準,較少的正常細胞的傷害。不像放療、化療除了殺傷腫瘤細胞以外,還會殺傷正常的組織細胞,病人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脫髮、白細胞減少等等很多副作用,靶向治療就是瞄準了靶心打,只對腫瘤細胞產生作用,不殺傷正常的組織細胞,相對來說副作用較放化療小。

其次:如小分子靶向藥物大部分都是口服的,患者服用起來較方便,可以自行在家服用,無需住院,醫從性更好。

1、是抗腫瘤靶向藥物種類不足,還有待繼續研發。目前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胃腸間質瘤、結直腸癌、淋巴瘤、肝癌、腎癌、白血病治療的領域尚為成功。但仍有很多其他癌種幾乎沒有靶向治療藥物可用。

2、靶向藥物治療也有一些副作用,如皮膚毒性、消化道不良反應、心血管毒性、肝臟毒性等等。

3、靶向藥物與化療藥物一樣有耐藥性,如EGFR-TKI抑制劑抗腫瘤治療,大部分病人在8個月左右就開始耐藥,一旦耐藥可能就需更改其他治療。

4、很多的靶向藥物單獨使用並不能使患者獲益,需要與化療聯合才能獲益。


小結:抗腫瘤靶向藥物的問世,給很多的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特別是給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胃腸間質瘤、白血病患者帶來更長的生存期。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其它癌種的腫瘤患者無靶向藥物可用。期待著更多新靶點的發現、新藥的研發上市!


腫瘤科邱醫生


化療和靶向治療都是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的主要治療手段,但並不能籠統的說孰優孰劣,並不是靶向治療就一定優於化療,所以化療不可能被靶向治療完全取代,在靶向治療時代,化療也不會被淘汰。

首先,化療對某些特定的癌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絨毛膜癌,睪丸精原細胞瘤,大多數淋巴瘤,部分白血病,還有一些類型的肺癌,腎母細胞瘤等等,這些類型的癌症,對於化療藥物極為敏感,部分癌症可以通過化療達到治癒的效果。相反,這些類型的癌症可能並沒有專門針對性的靶向藥物,也就是說沒有哪種靶向藥物是專門治療這些癌症的。所以,至少對於這些類型的癌症,化療目前是不會被淘汰,也不會被靶向藥物取代。

第二,靶向藥物的研發過程,都有一定的針對人群,很多靶向藥物,在研發的時候,就是針對化療失敗的患者,所以,這類靶向藥物拿到的許可,也就是說明書上的“適應症”,可能會寫經過化療失敗的XX癌病人。這個當然和企業的利益相關的,藥物研發時的數據,必須比現有療法有明顯的優勢,才能通過藥監局的認可,所以,最初藥商很大可能是選擇經過化療的病人來做試驗,也就是化療失敗後使用靶向藥和不使用靶向藥對比,這樣更大可能得到藥物有效的結論。如果直接用靶向藥和化療比,很有可能差不多,不會有顯著效果,這樣大量投入費用將泡湯。所以,靶向藥物針對的人群要麼是經過化療後的,要麼是化療效果本身不好的癌種。最終很多靶向藥物必須是經過化療後的病人,才可以享受醫保報銷。

當然,有部分癌症,靶向藥物有很好的靶點,所以靶向藥物治療效果很好。比如腎癌,晚期腎癌使用靶向藥物可以明顯延長生存時間。而晚期腎癌本身化療效果是很差的,基本上在沒有靶向藥物的時代,晚期腎癌也不需要使用化療,因為沒用。

所以靶向藥物和化療,兩種治療的受眾是有很大區別的,多數靶向藥物針對的人群都是本身化療效果不好的癌症,或者是經過化療失敗後的癌症。靶向藥物直接替代原有化療治療的癌症,其實很少。所以靶向治療目前是不會取代化療,化療在一定時期內也不會被淘汰。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靶向治療的出現,是癌症治療的一個重要突破,它讓基因檢測陽性的患者,大大延長壽命,有少部分幸運患者,單純依靠靶向治療能夠生存5年以上。但也有很多病人需要配合化療,實現強強聯合。

這是一位54歲女性,因為胸疼發現左側肺癌,已經侵犯胸膜並且發生胸膜結節狀轉移。

這種情況已經無法手術,通過化療和靶向治療,到今年已經4年多了:

中間病情有過反覆,轉移瘤曾經增多增大,還接受過一次放射性離子植入。


中晚期癌症常常需要多種手段聯合使用。

在肺癌的治療方面,治療進展是具有EGFR敏感突變和/或ALK融合基因等驅動基因的肺腺癌,靶向治療有效率高於化療,大約為40-70%,高於化療的30-40%,但大部分口服TKI的病人在平均10個月時(7-11個月)會出現耐藥後進展,此時若有T790M突變,可改用奧西替尼。單用靶向藥物3年以上的,屬於少部分病人。 但有很多病人耐藥之後改用化療,依然能取得很好效果。

肺腺癌突變率約為50%,不吸菸、亞洲女性可達到60%,鱗癌僅有10%左右。 總的來說,通過化療、靶向藥物的組合,大大延長了病人的總生存期。而且靶向藥物的研發,一直在保持較快增長。如果能找到足夠多的靶點,開發足夠多、足夠便宜的藥物,很可能會使中晚期癌症病人帶瘤生存10年以上,那將實現歷史性進步。


影像科豪大夫


對於已經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癌症一般只能去腫瘤內科接受內科治療,最傳統的腫瘤內科治療方法就是化療,通過靜脈滴注化療藥物來殺死增生活躍的腫瘤細胞,因為化療藥物特異性不強,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體內增生活躍的細胞,比如骨髓細胞,所以化療後常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人們大多覺得化療副反應太大,所以不太能接受,其實現在隨著化療藥物的升級換代其毒性已經有所下降,加上輔助治療藥物,大多數患者是能夠耐受化療的。



靶向治療是治療晚期腫瘤的新方法,其具有靶向性,精準攻擊腫瘤細胞,副反應相對小,也大多是口服藥物,服用方便。前兩年靶向藥物用的不多主要是由於其價格十分昂貴,有時候一個月就要花費四五萬買藥,很少有家庭能夠承受的起,而且這個靶向藥物要一直服用至耐藥,經濟問題限制了它的推廣。



目前,很多常用的靶向藥物已經納入醫保,價格相對前幾年有大副下降,很多癌症患者也用上了靶向藥物。但靶向藥物並不能替代化療,一方面有些腫瘤並沒有可用靶向藥物,化療是唯一的選擇,另一方面靶向藥物的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期待研發出更多新型的靶向藥物。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靶向治療現階段實際上也是化學治療只是傳統基礎上的升級版,手段是一樣的以殺滅癌細胞為目的,只是更精準確有些選擇性,只殺壞的少殺好的。隨著醫療研究的發展這些都會被淘汰,目前來看更有希望的是免疫療法,正在研究與臨床實驗有的己開始臨床治療,如果成功並推廣將是癌症治療革命性的成果,願這一天早些到來,阿門!!


曙光90527


今年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無化療時代”,當然,這個名詞還只是一個遠景,目前還達不到。

關於靶向治療的研究,近些年確實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新靶點的發現和新藥的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有了可以選擇的靶向藥物,取得的療效也越來越好,尤其是在肺癌和乳腺癌領域,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也越來越長。

但靶向藥物並不能徹底殺滅癌細胞,靶向治療也終究逃不過腫瘤耐藥,所以,化療作為抗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也還不能被淘汰,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沒有靶向治療機會的患者,化療仍然起到支柱作用。

隨著免疫治療的問世,部分沒有靶向治療的患者,還有免疫治療這條路,而且目前看到的結果也非常樂觀,成了一個最有望把腫瘤長期控制的治療方法。

不管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在衝擊傳統化療的地位,但是到目前為止,二者還不能完全取代化療,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化療還會是抗腫瘤治療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深藍醫生


冰冰的機器人,刻定的科學條款僅僅是科學家或工程師們的臆想,切除腫瘤僅僅是癌症的症狀並沒有把癌治好。什麼是癌,機器人不會知道科學家們不會知道。因為他們不是醫生不懂醫學不會診斷。中國醫學在30年前就已經突破癌症的治療方法,只是國人沉浸在現代醫學的宣傳裡,寧死不相信中國人的中國技術罷了..


癌細胞醫生毋小樂


化療依舊是最廣譜的抗癌藥物 不管腫瘤內的異質性是不是高 而靶向藥物只針對某一特定細胞群 再者並不是所有腫瘤都有靶向藥物 另外對於某一些腫瘤如果首先用靶向藥物發生耐藥可能就無藥可用了


天天吃M記


還有很多沒納入醫保,比喻安羅替尼等等,一般病人能吃的起嗎?不化療病人會死的很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