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哪“四妾”?

Jummy123


奴隸和封建社會的建立,使得後來長達千年的“非現代”社會中,男性的權力一直凌駕於女性的權力之上,這也就是所謂“父系社會”的建立。其實就權力這個問題,一直都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發生變化,但是在後來的博弈中,男性因為身體,因為力量和武力,將這樣的權力緊緊的攥在了自己的手裡,這才使得在後來男性一直是歷史和國家的引導者,而女性統治者雖然也存在,但始終是星星點點未成燎原之勢。

背景

男性地位高於女性這樣的趨勢,在之前一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狀態,而在後來卻因為儒學思想的加固,使得人們將這樣本應該潛移默化的東西,進行了規定性的要求。例如夫為長、妻為卑,或是夫唱婦隨、女子無才便是德等一系列的觀念,都能將那個時代的糟粕,那個時代對於女性地位的貶低展現的淋漓盡致。所以,使得男尊女卑現象出現的原因,便是從最初的潛移默化,到後來的禮制規定,以及最後的深遠持久。

而古人為了能夠維持這樣的現象,也實在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皇帝為了能夠統治民眾,他們都會進行一定的“愚民政策”,讓大部分的人都處在對於溫飽的滿足中,只有小部分的精英才能夠去讀書,才能夠去強思想,也正是這種局面的經營和形成,才使得奴隸和封建社會的長久。

無獨有偶,他們為了能夠使得女性的地位一直處於“下位”,便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例如只是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將女性讀書的權力抹去了,使得她們在後來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庸;除此之外,古代的思想家們,還給女性的出行、行為,做了一系列的規範,這就使得她們在做什麼的時候被套上了枷鎖,被束縛住了一樣,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古代的大部分女性一直處於男性的附庸和陰影之下。

而關於“三妻四妾”的理解,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去分析。

“三妻”指的是什麼?

在古代中有“一夫多妻”的現象其實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甚至是很平常且正常的現象,在當時的時候,這與道德無關。所以在民間漸漸衍生出了一個有關“三妻”的說法,而這三妻便是“嫡妻、側妻和下妻”。雖然這三種女性,都有妻的名頭,但是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這所謂的側妻和下妻不過是一種變相“妾”的稱呼而已,地位還是沒有嫡妻的高。而就嫡妻而言,因為她是原配,所以在家庭中的地位長與側妻和下妻。

“四妾”是什麼?

關於這樣的角度有兩種說法,一是說這所謂的四妾是一個家庭中男人納的各個小老婆,而第二種說法便是,這些人都是一個家庭中的婢女、丫鬟之類的下人。

不過是一種誇張的稱呼

就我認為,“三妻四妾”是一種對於古代男人一夫多妻制度的誇張,這就和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一樣,形容的便是一種男權凌駕於女權,男人可以擁有眾多妻子的思想。是一種對多妻制度誇張的表現。

所以綜上所述,所謂的三妻四妾,其實有三種角度的說法,一個是將男人所娶的老婆,都掛上“妻”的名頭,而第二種說法便是除了正妻外的,男主人娶得其他女人,或是家中的一些婢女和丫鬟。而最後一種說法,便是一種對男尊女卑、一夫多妻制度的誇大和誇張,為的就是顯示出當時男人的權力高於女人。


木劍溫不勝


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之時,男性便憑藉體力上的優勢凌駕於女性之上。數千年間,中國古代都處於父系社會。男性的主導地位也使得男人的“三妻四妾”逐漸成為常態,男人地位愈高,所納娶的女子便越多。舜為帝王時,便娶了娥皇女英兩位妻子,後代的帝王后宮女子更多。那麼,三妻四妾具體是指什麼呢?<strong>

“三妻四妾”最早來源於明朝小說《金瓶梅》,“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的,又當別論”。在清朝李漁創作的戲劇《風箏誤》中也提及此詞。自此,三妻四妾一詞開始為人熟知並使用。由此可見,三妻四妾一說是明清時期後起的,並非古來就有的說法。至於三妻與四妾的具體所指卻並不明晰。

三妻包括嫡妻、偏妻、下妻,但是偏妻與下妻卻徒有“妻”之虛名。按照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一般是一夫一妻多妾。所謂的嫡妻,乃是男子明媒正娶的首任妻子,也可稱為正妻。嫡妻地位最高,一般只有一位。只有在同宗兄弟絕嗣,兄弟中有人將自己獨子過繼給他時,獨子可以娶兩位嫡妻,以求延續雙方香火。至於偏妻與下妻,雖然有“妻”之稱,實則為妾。在民間的俗語中,偏妻也被稱為下堂妾。 而清代俞正燮的《癸巳類稿》中直言下妻曰妾。

至於四妾的說法更是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乃是陪嫁丫鬟一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主人出嫁時,一般會有貼身侍女或是宗族姐妹隨嫁。這些隨嫁的女人便被稱為媵妾。直到封建社會後期,這種陪嫁的習俗仍然存在。男人娶三妻時,會將三妻的陪嫁丫鬟納為妾,還有一妾則是父母所賜。這種說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實也有可疑之處。貼身丫鬟未必會被納妾,而且男人的妾室也未必止於四人。

三妻四妾一說更像是一種虛指,中國古人以數字表虛指的用法由來已久。在成語中,以少數虛指多數的用法不計其數。除此之外,由於古人喜陽,指陽的奇數被用的次數更多。比如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就有九牛一毛的用法,其中的九也只是表示數量多而已。在詩詞中,用數字虛指的用法也不少,比如後宮佳麗三千人。由此來看,三妻四妾是虛指用法的說法更為準確。

當然,並非所有的古人都能“三妻四妾”,大部分庶人終生只能得一妻。在漢朝時,有特殊成就者才能得備八妾,普通官員只能有妻妾三個,庶人只能不得納妾。等到元朝時,庶人才得以納妾,而且還只能是在年滿四十還無後的情況下。如果隨意納妾,便會被笞打四十皮鞭。在這種情況下,權貴人家所納娶的妻妾多半不止三妻四妾,而平民百姓多半隻有一位妻子。三妻四妾一說只不過是指權貴之家妻妾成群的狀況。

三妻四妾作為傳統社會的一種現象,它也體現了古代對於秩序的推崇。前朝的君君臣臣與後室的妻妾次序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是古人對等級推崇的體現。


鄧海春


“三妻四妾”制是現代很多男人的夢想,而在古代卻基本是大戶人家少爺的標配。三妻、四妾到底是咋回事,我接著往下說。


古代男人一般15歲左右就到了結婚年齡,這個時候父母就準備給兒子操辦婚事。結婚後的頭等大事就是傳宗接代,對於大戶人家來說,有錢扶養孩子,所以多子多孫是最好。

而古代壽命普遍不長,又沒有啥“島國大片”提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所以大戶人家在少爺結婚前先配一個通房丫頭。通房丫頭,顧名思義就是先給少爺學習相關知識的,不能到了結婚時倉促上陣,不得要領,耽擱了傳宗接代。

這通房丫頭古代一般稱為下妻。比如《紅樓夢》中,襲人就是賈母配給寶玉的通房丫頭,賈寶玉在夢遺後,襲人就在半推半就下,和寶玉成了好事。不過這個下妻的地位,還得後來嫁過來的正妻承認,不然白搭。


少爺預熱好了之後,就該成親了。古代都講究門當戶對,所以正妻一般家裡也是豪門,她嫁給來時一般孃家都會配幾個下人。其中肯定有一名家族的女性,輩分不限。

名義上叫陪嫁丫頭,實際上到了夫家後,也是承擔通房丫頭的角色,正妻不便或為了滿足少爺的新鮮感,這個時候都是陪嫁丫頭頂上。

古代一般稱這個女人為偏妻,不過想上位還得正妻同意。比如《紅樓夢》中的平兒就是這個角色,不過王熙鳳是個醋罈子,平兒有了偏妻的實,但沒有偏妻的名分。

綜上所述,古代的三妻就是:正妻、偏妻、下妻。這三個人之中,下妻的地位最低,次之偏妻。正妻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高的,而且受法律保護的,身份也是唯一的。


古代大戶人家如果正妻死亡了,想再娶妻還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男滿四十,且無子嗣。否則只能將偏妻扶為繼室,又稱續絃,其地位是不如正妻的。

三妻一般都會配再配通房小丫頭,正妻兩名,偏妻和下妻各一名,一共是四名。如果這些丫頭,再被男主子納入房中,就成為妾。正好四個,所以古代統稱四妾。

以上就是三妻、四妾的由來,這是古代大戶人家享有女人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最高配製。如果違規是要吃官司的。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的不行就來暗的,於是就有了立外室的做法,類似於現代社會的“包二奶”。

總之,古代有錢的大戶人家公子算是過著神仙般的快活生活。但現代男人不必羨慕,因為如果穿越回古代,萬一投錯了胎,成了丫頭、妾啥的,可就可憐一輩子。

更可怕的是,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富貴人家,佔用的女性資源太多,造成很多窮苦人根本娶不到老婆,所以若不小心投胎到了一個貧寒之家,弄不好還得打一輩子光棍,豈不很悲哀?



花木童說史


三妻四妾,是形容妾很多的意思,不是實指。畢竟妻只有一個,多不了。漢語包含數字的詞彙,很多都是虛指。如三番五次,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五顏六色、朝三暮四、百紫千紅、百轉千回、千言萬語等等,非常非常多,無一實指。

古代不是三妻四妾,而是一妻多妾。從皇帝到臣民,無一例外。

皇帝的正妻只有一個就皇后,當然他可以有很多妃子。這些妃子也有不同的品級。妃子也可以晉升為皇后。皇后是後宮總管,地位比所有妃子高,而且所有妃子都得聽皇后的管理。當然有些特別得寵的妃子,也會仗著皇帝的寵幸,和皇后叫板。

皇后生的長子,稱為嫡長子。一般會被立為太子,如果長子夭折,太子的人選就是優先從皇后的兒子中去找。實在沒有,才會立妃子所生的兒子為太子。

所以皇后生的兒子,擁有優先繼承帝位的權力。除非皇后被廢,或者皇后沒生出兒子,再或者皇后的兒子都夭折了,才回輪到妃子所生的兒子繼承皇位。

文臣武將也是如此,一定會有一個正妻,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實際情況,會納數量不等的妾,稱為側室。有的官員會有很多妾,也有官員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妾。這要看官員的實力和他對正妻的忠誠度。

妾的地位,完全沒法和正妻相必。娶妻要明媒正娶,風風光光、熱熱鬧鬧。而納妾就簡單寒酸多了,只有給錢就行,也不會辦什麼儀式。妻是娶的,而妾是納的。妾沒有資格和妻叫板。妾可以隨意買賣或贈送,古代官員買妾賣妾贈妾的例子很多很多。

蘇軾有個朋友,看中他的一個小妾,提出用一匹馬跟蘇軾交互。蘇軾欣然同意,但是小妾不同意,撞樹而亡。蘇軾為此傷感良久。

辛棄疾的正妻得了重病,叫了個大夫來醫治。辛棄疾看大夫挺年輕帥氣的,就跟大夫說,“如果你治好了我的妻子,我可以把我剛納的小妾送給你”。大夫果然治好了辛棄疾的正妻,辛棄疾也信守諾言,把小妾送給大夫。

妾要聽從正妻的管理。妻的兒子可以繼承所有財產,而妾的兒子則沒這個權力。正妻的兒子叫嫡子,妾的兒子叫庶子。嫡子地位遠高於庶子。看《知否》就知道了。

平民百姓大同小異,一定只有一個妻子,不一定有妾。但是除了商人之外和稍微有點家產的人之外,大部分普通百姓只娶妻,不納妾,或者只納一個妾,畢竟是納妾要花錢的,養妾和妾生的孩子也是要花錢的。

商人一般越有錢,納妾越多。如果妾年紀大了,色衰而愛馳。商人會再納年輕的小姑娘當妾,從此冷落年老的妾。白居易在《琵琶行》裡,就記錄了一個茶商的妾的遭遇。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其實不止是商人,官員也一樣,納妾一定找小姑娘。往往,小妾的年紀會比官員或商人的年紀小很多。這樣老年吃嫩草的例子,在古代是非常常見的。

當然,正妻的地位不可撼動。不管納多少妾,都無法動搖正妻的地位。


袁衛宇


古代的“三妻四妾”已經成為現代男人的一種夢想,“三妻四妾”一詞出自耳熟能詳的《金瓶梅》一書,書中第一回便寫道: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的,又當別論。那麼古代的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和“四妾”呢?

通常來說,三妻指的是正妻、偏妻和下妻。正妻就是原配正房,偏妻相當於二房太太,地位僅次於正妻,而下妻相當於妾室但又不是小妾。但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實際上在古代中國,即便是貴為一國之君的皇帝也只有一位正宮皇后(嫡妻),其餘妃嬪都是小妾。

那“四妾”又是如何來的呢?我們都知道古代大戶人家都有家奴婢女來服侍主人的生活起居,這些人家的女兒出嫁之時都有貼身丫環隨侍到夫家,這些貼身丫環便被夫家收做小妾,三位妻子各有一位貼身丫環,另外還有一位妾是由公公婆婆賜給兒子的,這四人便統稱為“四妾”。

實際上,“三妻四妾”是一個籠統的形容詞,形容古代達官貴人妻妾眾多。自周禮頒佈之後,一夫一妻成為歷代王朝認可的禮制,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所以古代中國並沒有“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所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這種制度對妻和妾的身份、地位和權利都做出了非常細緻的要求,比如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而無論丈夫多麼寵愛妾,也不能將其扶正成為妻。唐朝時期的《唐律疏議》明確規定:妾乃賤流、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意思是說妾的身份低微,將妾升為妻則觸犯律法,要服刑一年半。

在這樣的制度下,一個男人不管他有多少小妾,只要沒有嫡妻便被視為未婚,可以擇良家女子聘娶為妻。而一旦嫡妻亡故,滿屋妾室的男子也將被稱為鰥夫。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卻沒有數量限制,丈夫對妾可以隨意責打、遣逐、處置,但對妻則不可如此。再比如,妾所生的子女要認嫡妻為“嫡母”,生身母親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叫庶子庶女,但仍是府中的少爺和小姐,地位比妾要高。妾稱呼他們要叫少爺、小姐,而庶子、庶女只能稱呼生身母親為“姨娘”。這就是古代所講究的嫡庶有別,尊卑有序。

所以,“三妻四妾”並不是古代真正存在的制度,而僅僅是一個形容詞而已,夢想穿越到古代體驗一下過把癮的朋友們還是早點洗洗睡吧!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嘛:夢裡啥都有!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很多男同胞一提到“三妻四妾”就眼冒金光,實際上中國從來沒有“三妻四妾”制度,有的只是“一妻多妾”制度,所謂三妻四妾只是古人造出來的成語而已。

三妻四妾並非實指三個妻,四個妾,這裡的三、四都是虛指,意思是“妻妾眾多”,如《莊子》載“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這裡說的妻包括妻、妾在內。

有的人把“三妻”解釋為“嫡妻、偏妻、下妻”,實際上沒有科學道理。

妻,對一個男人而言只有一個,即明媒正娶的夫人,也稱正妻、嫡妻;其他女人只能是妾、媵,不過當時人們為了好聽,把妾、媵稱為“小妻”、“偏妻”、“下妻”、“御婢”,就好比稱為“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說到根本其實不是妻,而是妾。

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曾出土大批竹簡,載有漢代律令,其中的《二年律令》記載“偏妻”、“下妻”、“御婢”等概念,可見“一妻多妾制”淵源已久。

另外,根據清代大學者趙翼《陔餘叢考》考證“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稱也。” 一語道破,各種冠有“妻”的名號本質上是妾,也就是小老婆。

在人類學概念上,中國古代的“一妻多妾制”實際上屬於“一夫多妻制”,因為一個男性擁有多個女性配偶,儘管多個女性配偶地位不同,但對男性而言,她們並無本質區別。

最終歸結到一點,所謂“三妻四妾”跟“七上八下”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一種文學上的修辭手法——迴文,“三妻四妾”跟“四妻三妾”沒有區別,只是形容男性配偶多而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現代人有時候會很羨慕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坐享齊人之福。可是“三妻四妾”就是可以有三個妻子和四個妾室的意思嗎?如果真的如此那古人的生活恐怕都要亂套了,那麼“三妻四妾”到底是指什麼呢?

第一種:對於“三妻四妾”的常規解釋,只是妻妾眾多

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不同於現代的一夫一妻制,而是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男子可以在娶了正妻之後還可以有別的女子,只是“妻”的名分只有一個,別的女子再得寵也只能為妾室,這是對正室妻子的保護。

古代講究門當戶對,妻子嫁到夫家,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融合,那麼正室的地位就絕對不可動搖的,因此妻子的位份只有一個。除此之外,對於何時納妾,妻妾如何相處都是有規定的,電視劇裡“寵妾滅妻”的情況是很難出現的。

人們常說的“三妻四妾”只是一個概述,形容一個人妻妾眾多,並不是他可以有三個妻子,四個小妾。妻妾多了麻煩也多,紅樓夢裡薛蟠不就被妻子夏金桂和小妾寶蟾鬧得不敢回家麼?所以一生一世一雙人也是很好的。

第二種:一發妻二平妻四偏妾,不過妻子終究只有一個

古代對男子雖然比較寬容可以有很多個女子,可是法律也明文規定妻子只能有一人。即便尊貴如皇帝,在同一時間內也只能擁有一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死亡或者廢黜之後才可以立第二位皇后,因此皇后始終都只有一人。天子尚且如此,民間又如何可以打破這個規矩呢?

“三妻四妾”的另一種解釋即為一發妻二平妻四偏妾,一發妻即結髮妻子只有一位,也就是嫡福晉;二平妻即平位的妻子兩位,可嚴格來說平妻也只是妾室,只是地位要比一般妾室要高,可稱為側福晉;四偏妾即有四個小妾,不過這也只是概數,妻的數量有限制但妾卻沒有,更多甚者會以妾室的數量來彰顯自家的富貴。


四妾也有兩種說法,不盡相同卻都很有意思。

其一,三位妻子每人一位陪嫁丫頭,再加上丈夫的通房丫頭,四人即為名義上的四妾。其二,四妾指的是四種妾室,良妾、貴妾、賤妾、平妾。

良妾:良妾就是出身是良民的寫了納妾文書的女子,是有名分得不能隨便賣掉。紅樓夢中周姨娘可以算作此列。

此類妾室一般都是正妻為分去丈夫對寵妾的喜愛而買來的女子,她們一般都不會太受寵,不過因為夾縫中求生存她們或許會很聰明。

貴妾:妻的隨嫁侄娣、有子的妾、年長的妾。貴妾所享受尊崇和待遇都是不一樣的,《知否》中小鄒室就是貴妾,她有誥命有寵愛簡直比正室妻子過的都體面。

對於侄娣的解釋,胡培翬:“侄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從妻來為妾也…… 張爾岐:妾之有子者,即貴者也。凌廷堪:貴妾即《曲禮》所謂長妾,長妾者貴妾也。”

紅樓夢裡,尤三姐如果不追求自由與愛,順從的嫁給姐夫賈珍的話她也就歸屬於此列。

賤妾:娼女、樂人、奴婢等地位低下的女子成為的妾室。雖說叫法不好聽可是一點都不會妨礙她們獲得丈夫的喜愛成為“寵妾”,由此她們的地位也不會太低。

比如賈璉的兩位妾室,尤二姐是為良妾,秋桐丫頭出身只為賤妾,可是憑藉著賈璉的寵愛,秋桐便經常欺負尤二姐,破口大罵都是家常便飯,尤二姐也只能夠默默忍受。

襲人也是寶玉內定的妾室,可是眾人對襲人都特別上心,王夫人時常有賞賜、王熙鳳給以特別優待,回家都把她打扮得如同貴婦、李紈和鴛鴦等有好吃的都會吩咐人特意給襲人送一份、黛玉和寶釵也都高看襲人一眼,所以即便是賤妾,只要處理得當她的地位也不會低。

平妾就是普通的妾室,地位不高不低,可以是自己娶的也可以是別人送的,處在一個平平常常的位置裡。


第三種: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三妻

雖然法律明文規定了一夫一妻,可是一夫多妻在法理之外情理之中仍然可以有例外,兼祧婚姻就是如此。

兼祧的意思是:兄弟數人,其中一個沒有兒子的,便讓另一個兄弟的兒子繼嗣兩房。兼祧人不脫離原來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繼承家庭的嗣子。俗稱一子頂2門。即兄弟2門或3門只生有1個男性後代時,可分別為其娶2房或3房妻子,以傳幾門的後代。

清律附例開獨子兼祧之先例,清律附例規定:“如可繼之人,亦系獨子,而情屬同父母親,兩相情願者,取具闔族甘結,亦準其承繼兩房宗祧。”

京劇大師梅蘭芳也在這樣的制度下娶了兩房妻子,大房妻子即將離世之際他又娶了同為京劇大師的孟小冬為妻子。圈子裡的人都知道孟小冬是梅蘭芳明媒正娶的妻子,可是因為二房妻子福蘭芝的阻攔,梅蘭芳始終都沒有向外界公開孟小冬的身份,後來不堪受辱孟小冬提出了離婚。

兼祧的目的是為了承繼香火後代,實際上默許了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可是這種制度對女子來說極為不公平,對家庭的穩定也極為不利。因此即便香港剛開始也認可兼祧的合法性,可是在1970年7月10日頒佈的《修訂婚姻制度》中予以廢除。


少讀紅樓


所謂的三妻四妾只是古人對眾多配偶的一種稱呼,通常因其生活腐爛才會這麼形容,當然現在要是某些人“羨慕”之稱。歷朝歷代正統的婚制都只有一正妻,多妾到是在古代是常有現象。

古代婚制

無論上至天子還是下至平民,都只能娶一正妻,天子之正妻可以稱為後。天子和普通人相比,先秦時期天子就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之制度,然後隨著等級的遞減,配偶的配置也遞減,直到平民幾乎縮減為一正妻。

一般來說,有些朝代除了天子不受法律約束其婚姻行為,對於其他人來說,一般不提倡一夫一妻多妾,只有正妻沒有誕生兒子的時候才可以納妾。但是就實際執行情況而言,並沒有規定的那麼美好。


數字在古代不一般

既然沒有三妻四妾的實指,那麼為何又會有這個成語誕生呢?這可以和三、四這些數字有關係。古代很喜歡用數字組詞,光是典籍中能歸納為三X就有很多,比如三正、三才、三禮等等。四X也有很多詞語,不然四象,四大、四德等等,其他的數字亦然。

兩個含數字的詞語組合到一起構成一個成語也有很多,比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等。而三妻四妾這個詞,既符合妻比妾多的原則,又說明了配偶眾多之意,還顧及了音律問題。若是三妻五妾、二妻四妾等等組合就沒有那麼和諧上口,這可能就是之所以會有“三妻四妾”這個成語的原因。



其實還有一個成語:三婆兩嫂,其意思就是三妻四妾。不過通過三妻四妾這個詞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雖然有些成語裡面含數字,但這些數字不一定就是實指這個數字之義,反而可能是虛指。


淡看天上月


在古代“三妻四妾”在大戶人家是高配,而現在改成一夫一妻制,打破了很多男人的美夢。

“三妻四妾”經常被男人們放在心中,掛在嘴邊,可是究竟什麼是“三妻四妾”呢?今天就讓有書君給大家說說。

首先,當然要說“三妻”之一:正妻。

在古代,正妻的地位可是相當尊貴。無論大戶與小戶人家,娶正妻都不能馬虎。最近一部熱播劇《宸汐緣》,其中有一段戰神準備娶正妻時就有如下準備:

三媒: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聘: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六證: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

而這些僅僅是娶正妻的標配,而後還要有更多的講究,僅從這些繁縟的步驟可以瞭解到,正妻在一個家族的重要地位。

而且一般來說,在古代正妻都會選擇門當戶對的人家。這樣一來可以一榮俱榮,二來也可以相互照應。

其次,“三妻”之一:偏妻。

如果要形象的說偏妻,有書君想到了《紅樓夢》中的很招人喜歡的人物,這個人便是王熙鳳的陪嫁大丫鬟平兒。

只可惜,平兒在醋罈子鳳姐之下,一直是有偏妻之實,而無偏妻之名。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這個偏妻如果想要上位,那必須得正妻同意才可以。

但是有偶發情況,偏妻可以扶為繼室,雖然還不是正妻,但是也相差無幾了,這便是正妻死亡時。

在大戶人家,如果正妻亡故,男方想再娶妻還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男滿四十,且無子嗣。

否則只能將偏妻扶為繼室,又稱續絃。在《紅樓夢》中,臻老爺家丫鬟嬌杏,被賈雨村看中,後很幸運的被續了弦。

再次,“三妻”之一:下妻。

因為古人壽命普遍不長,一般男子15歲左右就到了結婚年齡。為了讓大戶人家的少爺,不在結婚時倉促上陣,不得要領,耽擱了傳宗接代。

結婚前,男方家裡事先配一個通房丫頭。所謂的通房丫頭,顧名思義就是先給少爺學習相關知識的,讓少爺在正妻面家不至於手足無措。

在《紅樓夢》中寶玉的大丫鬟襲人,就是這個角色。所以在寶玉夢中被警示仙姑點化後,便與襲人初試雲雨,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通房大丫鬟了。

“三妻”中下妻的地位是最低的,下妻的地位如果被承認,也需要正妻同意,如果正妻不同意,那也只是丫鬟而矣,也許有的境遇還不及普通丫鬟呢!

綜上所述簡單的說:所謂“三妻”便是以正妻為尊,以偏妻為輔,以下妻為補充。

下面有書君來說一下“四妾”。

所謂“四妾”說起來也是簡單。正妻要有人伺候,而偏妻、下妻一旦被認可,也會配貼身丫鬟。

一般來說正妻兩名、偏妻與下妻各一名,這四名丫鬟如果又被男主人收了房,那便是四妾。

古人壽命比較短,又對於傳宗接代的事情比較看重,所以都會給男子選擇或門當戶對、或身體健康、或溫柔貌美的人,以便可以更多的得到健康而且數量多的下一代。

但這些,卻也成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證明。正妻、偏妻、下妻,看似都是妻,等級卻差別很大。

而且對於她們所生的子女,也會因為母親不同,而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與地位。而這種“嫡”與“庶”的區分,卻也成為古代帝王、官宦家相互殘殺的根源。

嗚呼!“三妻四妾”貌似男人盡享齊人之福,也是古代大戶人家,乃至於帝王家矛盾產生的原因。

更是女人不惜放出翻雲覆雨手,拼命爭寵的根源所在。

可悲~可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我覺得很多人可能想多了,即便有所謂的“三妻四妾”,也不是大多數人能享受的,其實就相當於讓有能力包養“二奶”的人合法化而已。如果你在這個社會還混成了光棍,估計把你放到古代混的還不如這樣呢。


三妻四妾只是指代妻妾成群,也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從來沒有所謂的“一正妻,二平妻”,這種說法就像一個連大餅都吃不起的乞丐,揣測皇帝吃飯是不是每頓倆大餅還要蘸醬那種。

古代妻妾制度

在《春秋》中記載:“諸侯無二嫡”,齊桓公在稱霸的時候曾與諸侯在葵丘訂立盟約:“諸侯不能以妾代妻,不能更換太子”。按照蔡邕在《獨斷》中的記載,漢朝的時候:“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大部分人連娶妾的資格都沒有,還想三妻四妾?

雖然各個朝代對妾的數量上有所變動,但總體上還是大差不差,在《晉令》中提到:“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官品令,一、二品,四妾;三、四品,三妾;五,六,二妾;七、八,一妾”。


按照晉朝的規矩,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員都以品評,最低的為九品,這才勉強算的上士,連娶妾的資格都沒有。到了元朝的時候,娶妾的制度才有所寬鬆,允許民間納妾,但是這也只是為傳宗接代考慮的。

嘉靖三十二年:“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聽娶妾,違者笞四十。”庶民如果四十歲以上沒有兒子,才能納一妾,否則要鞭策四十。庶民想納妾,門都沒有。

古代能有幾個妻

在古代沒有嫡妻,就算是未婚,妾也不是可以輕易變成正妻的,即便正妻過世了,男人也只能算是鰥夫,可以再娶妻。《大明律》規定:“以妻為妾,杖一百。以妾代妻,杖九十。令改之。”你以為打完就完事了,打完你還要給改回來。


唐德宗時期的一個宰相杜祐,無論是為人還是治國方面都非常好,但是人們仍然對他非議不斷,就因為他做了一件事,晚年的時候,他把一個妾扶正了。《舊唐書》的作者劉昫評價他:“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於正矣!”就因為這件事就持身不正了。雖然晚年的時候,他正妻死了,但是仍然不能隨便扶正小妾,否則會被當時的士人所瞧不起。

三妻四妾,四妾你努力一下或許能實現,三妻就不要想了,哪怕你就是在正妻過世後,扶正一個小妾都被人非議,更不要說三妻了。因為按照禮制有明確規定:“毋以妾為妻”。三妻四妾只是民間對貴族美好生活的想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