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胃腸道的息肉,大體上可以分為腫瘤性的和非腫瘤性的兩大類。

對於腫瘤性息肉,有癌變的傾向,原則上一經發現必須切除,以絕後患。

一些體積較大的良性息肉,由於會引起某些症狀,或者會發生腺瘤性變化,也建議切除。

但是,很多朋友對息肉切除不瞭解,比如擔心:

要開刀嗎?

要住院嗎?

會出很多血嗎?

切除後還需要注意什麼?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一、為什麼要切?

結腸息肉的切除意義主要有:

1、結腸癌預防:

切除後可有效阻斷腸癌的進程;

比如有的息肉會發生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內科用藥往往效果不佳,而切除後即可以消除症狀;

3、後續複查和預防策略的確定:

根據切除的數量、病理性質、大小,以確定此後的複查頻度和方案,並指導預防。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而篩查策略的產生又與高低風險腺瘤評定和結腸鏡篩查間隔時間息息相關(下圖):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高低風險腺瘤判定及篩查時間間隔。

低風險患者在治療後5~10 年內複查腸鏡,高風險患者在治療後3 年內複查腸鏡,若複查未見異常,時間間隔可延長至5~10 年。

低風險腺瘤:指 1 次結腸鏡檢查發現 1~2 個管狀腺瘤,直徑均 <10mm;

高風險腺瘤:發現≥ 3 個腺瘤,或其中有1 個腺瘤直徑 ≥ 10mm,或有>1/3絨毛結構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筆者的建議是:

無論什麼性質的腺瘤,首次複查應該在術後6個月內:此後再遵循以上所述。


二、怎麼切?不需要開刀

結直腸息肉的手術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即結腸鏡下切除、經肛門手術切除和開腹手術切除。

結腸鏡下切除術又可以分為:

凝除術、鉗除術、圈除術、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

1、絕大多數結直腸息肉不需要進行開腹手術,在結腸鏡下就可以切除。一般極少需要開腹手術。

2、對於腸鏡檢查時候發現的單個小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檢鉗予以鉗除,俗稱“夾掉”。

3、常用的幾種內鏡下切除有:

  • 小的息肉可以PSD熱活檢鉗凝除(圖1),
  • 較大的息肉則可以用PSD熱活檢鉗鉗除(圖2),
  • 帶蒂的息肉可以用圈套器圈除(圖3)。
  • 而大息肉和扁平的息肉則需要行EMR或ESD。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小的息肉可以PSD熱活檢鉗凝除(圖1)

圖1:結腸息肉凝除術:通過結腸鏡插入一個帶電的PSD熱活檢鉗,通電後,利用電能產生的熱量將息肉燙死。不會有痛感,也不會出血。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較大的息肉則可以用PSD熱活檢鉗鉗除(圖2)

圖2:結腸息肉鉗除術:

通過結腸鏡插入一個帶電的PSD熱活檢鉗,將鉗子的兩個嘴張開後,夾住息肉,通電後,利用電能產生的熱量將息肉切下來。切下來的標本取出後送病理檢查。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結腸息肉圈除術(圖3)

圖3:結腸息肉圈除術:通過結腸鏡插入一個帶電的PSD圈套器,將圈套套在息肉的基底部,收緊圈套,通電後,利用電能產生的熱量將息肉切下來。切下來的標本取出後送病理檢查。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EMR切除術(圖4)

圖4.EMR粘膜切除術:對於直徑接近於2cm的 IIa-c 型病變及部分 Is 病變,若直接圈套切除,可能造成全層損傷,通過黏膜下注射液體可增加病變隆起高度,減少圈套和切除難度。

EMR,即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是一種在結腸鏡下對無蒂的、平坦的息肉或早期癌症進行切除的新技術。它通過往粘膜下層注射液體(甘油果糖+腎上腺素+亞甲藍), 將息肉抬起,然後用圈套器將息肉完整圈除(圖4)。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ESD粘膜剝離術(圖5)

圖5.ESD粘膜剝離術:對於直徑大於2 cm 且需一次性切除病變、抬舉徵陰性的腺瘤及部分早癌、EMR殘留或復發治療困難者,可以實行ESD 治療。

ESD是一種新型的治療結直腸巨大息肉的方法。它通過在病變下方的粘膜下層注射液體(甘油果糖+腎上腺素+亞甲藍),將病變抬高,然後用IT刀或flex刀在病變的周圍和底部逐漸切割,最後將病變完整切除。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三、有沒有風險?

雖然結腸鏡檢或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通常來說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定風險,併發症包括如出血、穿孔和切除術後綜合徵。

大多數這類併發症易保守治療或內鏡治療,一般不需要外科干預。

極少見情況下會危脅生命或需要手術。

1、出血

出血既可以是即刻發生(息肉切除當時)也可以是延遲發生(術後1周內,有時也可3-4周),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對於很小的息肉,一次又切除數目小,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切除數目較多的小息肉,一般要輸液3-5天,給予抗生素、PPI、止血合劑等;

對於行EMR或ESD切除者,則需要止血夾(鈦夾)夾閉創面,並住院觀察;

2、穿孔

無論是即刻穿孔還是延遲穿孔,是息肉切除術第二大併發症。

小或微息肉如採用冷息肉切除術時穿孔風險幾乎為零。

採用EMR或EMD切除大的病灶,出現穿孔的風險要高一些,但是發生率也極低。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息肉切除後止血夾夾閉創面

3、息肉切除術後電凝綜合徵

息肉切除術後電凝綜合徵是一種非常少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腹腔易激惹,由電凝造成,但CT沒有穿孔證據。在行大息肉切除時發生率1.35-3.7%,需要住院治療的僅0.07%。

其特徵是發熱、腹痛、炎性標誌物增高(CRP和白細胞),該表現預後良好,只需藥物保守治療即可。

4、死亡與形成狹窄

息肉切除術相關死亡率幾乎為零,即便是EMR或ESD這樣的操作。

對於特大病灶的ESR或ESD操作極少誘導狹窄。

簡單地講,切除小或微息肉非常安全,切除較大病灶出現併發症可接受,尤其可以避免手術及其相關併發症和死亡率、還有就是降低費用。

腸息肉,為什麼要切?怎麼切?有沒有風險?

四、切除後的注意事項

1、息肉切除術後需休息3天,一般情況臥床,可下床大小便,每天散步2-3小時,需要強調的是臥床休息,但不代表24小時不下床,長時間臥床可導致靜脈血栓併發症。

3天后可恢復日常活動。

1個月內不能進行負重工作及劇烈運動,避免傷口撕裂、鈦夾脫落導致大出血。

2、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禁便秘及用力排便,防止過於用力導致創面出血及穿孔可能,有便秘病史的患者可以口服通便藥物(如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以保持大便通暢。

3、較大息肉創面較大時需要禁食1天(具體看醫生建議),一般息肉切除需要禁食2-4小時,待麻醉完全清醒及無腹痛後,可進食全流質1天。

如仍無腹痛及便血情況,可過度到半流少渣飲食3天。

3天后可普通飲食。忌菸酒、酸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4、無論何時出現突發腹痛及便鮮血、黑便、頭暈等及時就醫,以防穿孔及出血,必須及時處理。

5、息肉切除後根據息肉病理情況定期複查腸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