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傳承人段昆雲

用白族調換工是段昆雲傳奇式的經歷之一。13歲時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那時評工記分,他屬於半勞動力,做成年人一半的工作量,每天工分5分。即便是一半的工作量,對他來說也是很難完成。有一次一起出工的群眾看他實在挖不動了,有人提議讓他在地頭為他們演唱白族調,然後幫助他完成定額。他的歌聲給眾人帶來歡樂,大家眾口稱讚,說他小小年紀民歌唱得好,村民們以這種方式關心他,同時也以這種方式鼓勵和肯定他唱白族調。後來每到山上種蕎子的時候,就乾脆讓他背上三絃為他們演唱,把勞動場所變成歡樂愉快的個人演唱會。作為長子段昆雲從小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由於家庭困難,小學三年級還沒有畢業就輟學了,先是跟叔叔去學木工,後又去學燒瓦,與同齡人相比,他吃過很多苦,但也成了他快速成長、懂事的崔化劑,還不到成年他已經是幹農活的一把好手,成為家中的頂樑柱。18歲時應徵入伍,到了山東成為一名鐵道兵。1982年復員,戰友們都登上了開往深圳特區的列車,只有他一個人返鄉,挑起家庭的重擔。回到家鄉後被分配到縣文化館工作,由於工資低,不能養家餬口,便辭職回家種地。家有賢妻,照映著他的人生,不管遇什麼困難,都迎刃而解。段昆雲臉色燦爛,因為他娶了一個深深愛著他妻子,他被愛守護著。妻子高中畢業,已經到縣醫院參加工作,實習時,正在當兵的段昆雲回家探親,被兵哥哥看上,很有本子曲《月裡桂花》故事中的情節。妻子決定放棄工作嫁給他。妻子說嫁給他的時候家裡很窮,分家的第一天就沒有了晚飯。兄弟5人全由他們扶持,人多嘴多,吃了上頓愁下頓,每次洗衣服都要用大背藍,一背一背地背到河邊。幾句話勾劃出一幅含辛恕苦的圖景來。1987年母親生病,段昆雲和妻子離職回家,決定好好孝敬老人,不想,不到一年母親去世,“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兩口子最遺憾、最傷心的事。他和妻子起早貪黑,辛勤努力20年,為五個兄弟娶妻建房,成家立業。他責任心、孝心在村裡有口皆碑。段昆雲出生文藝世家,祖父是村裡有名的民間藝人曾是滇戲班班長,父親也會吹拉彈唱,從小受到薰陶,他自己也特別喜愛文藝,很小就學會彈唱。雖然生活艱辛,成長曲折,但是從不中斷學習,從1985年開始,每年都要參加石寶山歌會,參加縣裡的文藝活動,是文藝界裡的活躍分子,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成為一個民間藝術全才,能拉二胡,吹鎖吶、笛子,特別擅長彈三絃,被譽為劍川“弦王”,與“歌王”姜中德,“歌后”李寶妹齊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自己編、自己寫、自己彈、自己唱。2003年參加蘭坪二月會,從初選第十名(倒數第一),決賽時躍居第二名,就得益於自己的即興創作。在激烈競爭中他使出了剎手鐧,贏得蘭坪觀眾的一片掌聲,憑掌聲,評委破例給他一個外籍選手二等獎。作品如人品,段昆雲的作品大都具有積極向上、教育意義。他創作的劍川白族《敬酒歌》、《貴賓呼》已經成為接待來賓的標誌性歌曲;他的《第一個教師節》、《歌唱共產黨》、《十星彩創耀鄉村》等作品為精神文明建設增添平實易懂的鄉土教材。

段昆雲多次參賽得獎。1997年在“97大理民族民歌演唱比賽”中,榮獲二等獎;2000年在由雲南省文藝家協會、大理州文聯、劍川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石寶山杯’歌手大獎賽”中榮獲“民間歌手對唱賽”特別獎;2001年榮獲大理三月街“大本曲演唱”貢獻獎;2006年在大理三月街“首屆民族民間嗩吶手演奏比賽”中榮獲“銅獎”;2007年被授予“大理州民間藝術大師”稱號。2008年2月被大理州人事局、大理州文化局授予“大理州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白曲傳承工作從2011年正式開始,以講課授和帶徒形式為主。教授阿鵬藝術團白族調樂理、三絃課,每年石寶山歌會大型唱白曲、彈三絃培訓。三絃是白族樂器彈奏獨門技藝,段昆雲熟練掌握三絃製作、保養、調音、演奏,重視三絃技藝傳承,要求學生達到能彈能唱、自彈自唱水平,2009年被業內專家公認為“三絃王”。2011年9月收金娜(女,6歲,大橋頭村人)、段能(男,6歲,江東村人)兩人為徒;2012年2月,又收張爍(女,12歲,甸南朱柳人)、李軻(女,9歲,甸南江長渡人);2016年9月收李瓊(女,8歲,甸南江長渡人)、陳琴(女,8歲,甸南天馬人)、何林剛(男,10歲,金華西門人)、楊文邦(男,金華鎮文榜水古樓)、楊丹萍(女,9歲,金華河南村人)、王梅(女,12歲,金華河南村人)、李成華(男、21歲,金華鎮梅園村人,今年高中畢業報考藝術學校)。不定時培訓已經畢業的劉紅太(男,42歲,金華白沙濞村人)、李華昌(男,36歲,甸南江長渡人,信用聯社工作)。其中金娜、段能到上海參加2016年江蘇衛視少兒節目《歌聲的翅膀》獲優秀獎;2015雲南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傳承獎”,全省獲獎4家,他們是4家之一。2015年,到昆明參加“源生鄉村音樂歌舞藝術節”獲“傳承獎”等。目前,段昆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傳承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