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了漢朝,為什麼放棄了?

金國將士xxoo趙宋皇室


冒頓的確有機會殺了劉邦,但不可能因此就滅了漢朝。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導致劉邦險些喪命的白登之圍

公元前201年,韓信因不滿封被地被遷,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冒頓單于,企圖攻打太原。

請注意,這個人不是史上特別能打仗的那個韓信,而是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的庶孫韓信,同樣追隨劉邦,漢朝建立後被封為韓王,為了和大家熟知的韓信區分,人們稱他為韓王信。

劉邦親率32萬大軍鎮壓韓王信的叛亂、抗擊匈奴。一開始打得非常順利,韓王信都逃到匈奴去了。

漢軍士氣大振,劉邦更是飄飄然,以為自己真是戰爭天才了。其實他還真不是,和項羽的對戰中那是屢戰屢敗,要不是韓信太給力,不一定能在楚漢爭霸中勝出。

劉邦打到晉陽後,派人偵察匈奴虛實。大臣劉敬探查回來之後彙報說:“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意思是兩國交戰,宣揚自身長處才是正常的,但我在匈奴看到的全是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這很反常,匈奴可能設下圈套,咱們不能中計,這戰不能打!

但此時劉邦已經派出了20萬大軍,你一句“不可擊”就不擊嗎?不可能的!劉邦大罵劉敬一通,把他關押起來,繼續征戰。

冒頓單于早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埋伏了40萬匈奴大軍,劉邦一來就被圍住了。

後來陳平發現冒頓單于有一名特別寵愛的閼氏(妻妾),打戰時都帶在身邊同進同出,便說服劉邦重金賄賂了這名閼氏,大家這才得以逃出生天。

冒頓不殺劉邦的真實原因

但真是因為賄賂了這名閼氏,冒頓單于才不殺劉邦嗎?不是的,我認為那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以下幾方面:

1、劉邦雖然被圍,漢軍戰力卻還在,匈奴軍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否則也不會圍了七天七夜也沒有佔領白登,如果一定要殺劉邦,那必須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才行;

2、被圍的只是漢軍先頭部隊,大軍還在後面。現在是匈奴包了劉邦的餃子,等漢朝大軍到來,匈奴軍就要變成肉餡被漢軍裡外夾擊了;

3、匈奴並不是鐵板一塊,擁護冒頓的人很多,反對他的也不少,他擔心出來時間太久這些人會造反,得趕緊回去;

4、圍困白登之前,冒頓和韓王信的將軍王黃、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結果他們沒有按時前來,冒頓懷疑他們和漢軍是一夥的,等著抄自己後路;

5、劉邦雖是漢朝皇帝,但殺了他並不能滅了漢朝,只會引起漢朝人的憤怒,給匈奴帶來真正的大麻煩。漢朝又不是沒人了,他今天敢殺了劉邦,明天呂后就敢立劉盈為帝,然後派重兵攻打匈奴。

【結語】

看了以上分析會發現,冒頓其實也有點騎虎難下,就這麼退了沒面子,不退又有危險,正好閼氏給了臺階,他也就下了。

不殺劉邦,不是因為冒頓心底善良,而是如果一定要殺,代價會很慘重;如果真殺了,就給自己樹了個大敵,得不償失。

不過劉邦是真被匈奴嚇破了膽,這大概是當上皇帝之後他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吧,竟然聽從劉敬的建議,準備讓魯元公主去和親,呂后眼都快哭瞎了才打消他這個念頭,派了個宮女過去。

此後,和親就成了漢朝維護邊境安寧的一項主要政策,真是“遣妾一身安天下,不知何處用將軍”,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漢朝才給了匈奴一些鐵血教訓。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冒頓的確可以殺了劉邦,但是他滅不了漢朝,確切的來說他選擇了放棄也無可奈何,同時也是明智之舉,其間自有道理,下面像素就來為大家說說。

秦朝末年,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日益強大,他們利用漢朝初立、滿目瘡痍的機會,大舉入侵漢地。


公元前200年,劉邦為了掃除匈奴的威脅,御駕親征,率32萬大軍北征匈奴。一路下來連戰連捷,不但擊敗了背叛自己的韓王信,還接連擊潰匈奴鐵騎。


這讓劉邦飄了起來,輕敵之下中了匈奴的誘兵之計,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不得突圍。在被圍的七天七夜後,周勃的援兵終於趕到,並在平城之下攻擊匈奴鐵騎,使得劉邦得以脫身。

那麼問題來了,劉邦被圍困的七天時間裡,冒頓明明有機會可以殺了劉邦,又為何他沒有這麼做呢?


因為如果冒頓選擇殺死劉邦,漢朝必會另立新君,且呂雉本身本領夠強能震得住局面,漢朝不會亂。且當時開國諸將還在,漢軍主力也還尚存,並沒有達到亡國的地步。且此次戰役匈奴的基本動員了所有的成年男子,也就是說此時的匈奴其實經不住長時間的消耗,畢竟補充困難,時間一久自己就先崩盤了。



既然連續作戰匈奴受不了,那不如讓劉邦帶著這一份恐懼回去,並且讓這份恐懼一直延續下去,這對匈奴而言更有利。

畢竟戰爭的原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利益,這樣就無可厚非了。僅此一戰,劉邦也意識到,以當時漢朝的國力,是無法做到徹底戰勝匈奴的,他也在他回去以後果斷選擇了對匈奴“和親”政策。


像素說歷史


主要是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冒頓時期,匈奴打敗了東胡,在中國北方草原建立起強大的政權,對剛建立的漢朝,採用的是劫掠和敲詐的政策,這給匈奴帶來巨大的財富,匈奴不併希望漢朝分裂或滅亡,因為匈奴人並沒有入主中原,建立統治政權的意願:

一、匈奴是北方草原遊牧帝國,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是以農業為主的定居民族。

二、匈奴並沒有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和賦稅體系。殺了劉邦,入主中原,需要建立管理體系和賦稅,這對匈奴太麻煩,不如直接搶掠和敲詐來的快。

三、匈奴更希望一個穩定富裕的漢朝,可以給匈奴送去財富,建立起利益互惠的關係,這更符合匈奴的利益。

匈奴在白登之圍或許可以殺了劉邦,但還滅不了漢朝,冒頓並沒有打算入主中原,如果中原地區處於戰亂之中,再建立起來的政權,對匈奴是戰爭還是和平還未知。漢朝後來對匈奴採用政治聯姻,匈奴可以不勞而獲,得到漢朝的生活物資,財富。匈奴時常派少量的騎兵到邊境進行威懾、恫嚇,榨取漢朝更多的財富,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以殺劉邦,漢朝還會立一個新皇帝,這不能使利益最大化,白登之圍讓劉邦也認識到匈奴的強大,靠武力是解決不了匈奴的問題,冒頓放走劉邦是正確的選擇。


李小子讀歷史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駐守在今天山西大同地區的韓王信勾結匈奴發動叛亂,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戰。雙方在今天今山西沁縣一帶首次交鋒,漢軍告捷後乘勝追擊到大同平城,一路上信心十足的劉邦不斷拋棄輜重部隊,自率先頭部隊輕敵冒進,結果被匈奴冒頓單于所率的匈奴主力部隊圍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


根據傳統史書的說法是劉邦帳下的謀臣陳平設計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單于之妻)行賄才使劉邦得以脫離險境,有的說法甚至繪聲繪色地聲稱陳平派人帶上金銀珠寶向匈奴閼氏行賄時還特意附帶了一副漢人美女的畫像並告訴閼氏:漢朝皇帝打算將此女嫁給單于,閼氏擔心漢女嫁過來後會奪走自己的恩寵,於是就勸冒頓單于退兵了。這個說法滿足了人們的獵奇獵豔心理,不過您真相信這樣的說法嗎?兩國交鋒這樣的大事居然靠著一陣枕頭風就給對付過去了?如果冒頓單于是個沒腦子的昏庸之人倒也有這可能,然而您相信一個沒腦子的昏庸之人能把漢高祖劉邦圍困七天七夜不得脫身嗎?




事實上我們從冒頓單于的早年經歷來看:此人殺伐決斷實乃一代梟雄——冒頓是匈奴前任單于頭曼的前妻所生,一直受到繼母的排擠。頭曼曾將冒頓送給月氏人作為人質。冒頓被送到月氏後頭曼單于的後妻就唆使頭曼進攻月氏以趁機除掉前妻所生的冒頓,從而讓頭曼改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認為他勇猛,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冒頓製造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部下騎馬射箭的本領,下令說:“凡是我的響箭所射的目標,如果誰不跟著我全力去射擊它,就斬首。”首先射獵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他們殺了。不久冒頓以響箭射擊自己的愛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過了些日子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冒頓又把他們殺了。過些日子冒頓出去打獵用響箭射擊單于的馬,左右之人都跟著射。於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然後他跟隨父親頭曼單于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單于的頭,他左右的人也都跟著把箭射向頭曼單于,頭曼當場身亡。之後冒頓又把他的後母及弟弟還有不服從他的大臣全部殺死。自立為單于。這時的匈奴受到東面的東胡和西面的月氏東西夾擊,不得不在夾縫之中艱難求生。東胡為了試探匈奴的新君主,於是就逼迫冒頓交出國寶千里馬。冒頓詢問眾臣的意見,大家都認為:千里馬乃是匈奴的國寶,斷無輕易贈與他人的道理。然而冒頓卻說:”不可因為一匹馬而與鄰國失和“。誰知東胡得寸進尺地向冒頓索要閼氏(單于的妻子),匈奴眾大臣無不義憤填膺,但冒頓卻說:“怎能為了一個女人而與強大的東胡作對呢?”得到匈奴的寶馬和閼氏後東胡放鬆了對匈奴的警惕——在其眼中匈奴除了逆來順受啥也做不了,於是東胡又向匈奴索要土地。冒頓拍案而起:“土地是國家根本,怎能隨便送人?!”隨即帶領志在必得的匈奴人打敗東胡。征服東胡後對當年在月氏當人質的經歷念念不忘的冒頓兵鋒西指,在匈奴的軍事壓力下月氏人分化為兩支:一支西遷逃亡,被稱之為大月氏;另一支留在了敦煌南山並臣服於匈奴,這支被稱為小月氏,霍去病在河西之戰後將這一地區納入漢朝版圖,小月氏隨即又歸順了漢朝。


冒頓為了權力殺妻、殺父從來都不眨眼——他可以把愛妾作為活靶子以考驗士兵們的忠誠;為了迷惑敵人又不惜把另一個寵妾拱手相送以東胡。您相信這樣一個人會被一陣枕頭風忽悠得放跑敵人嗎?可如果不是因為陳平設計忽悠所致,那麼冒頓為什麼不順勢殲滅了劉邦的部隊呢?據史書記載:冒頓單于本來與韓王信的部下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然而他們遲遲沒到來,以致於冒頓懷疑他們同漢軍有勾結。這會不會是冒頓單于決定撤圍的原因呢?應該說這種懷疑是有的。從冒頓的生平經歷來看:他對誰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因為他可是曾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出賣過的。冒頓和韓王信之前並無任何交情,完全是出於利益的暫時同盟,擔心韓王信與漢軍勾結在背後捅自己一刀這種心態應該說是完全正常的。不過這並不是導致冒頓撤圍的最關鍵的原因——要知道韓王信的部隊在此之前已被漢軍重創,即使韓王信被漢軍打服了,以致於暗中和漢軍有什麼秘密交易又如何呢?如今漢高祖劉邦都被圍困了,只要消滅了劉邦,韓王信還能分不清哪邊更值得投靠嗎?況且就憑韓王信所剩的殘兵敗將也根本不足以改變戰局。冒頓會因為這樣一個小插曲而放棄殲滅漢軍的天賜良機嗎?既然冒頓撤軍不是因為閼氏的枕頭風,也不是因為韓王信部下的失約,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資治通鑑》裡有這樣一句話:“至平城,漢大軍亦到,胡騎遂解去。”劉邦在白登山突圍後漢軍的主力兵團也已經到達了平城。 《漢書·周勃傳》也記載道:“後擊韓信軍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 這則史料清晰地告訴我們:由周勃所統率的漢軍主力兵團在硰石戰役之後向北繼續追擊八十里,然後又攻破樓煩三城,最後到達平城。表面上看劉邦所率的先頭部隊的確是陷入了匈奴的軍隊的包圍圈之中,可實際上由周勃所統率的漢軍主力兵團這時也已趕到平城,這意味著冒頓如果沒把握在周勃所率的漢軍主力向他發起攻擊之前一口吃掉劉邦的先頭部隊,那麼戰局瞬間將變成劉邦的先頭部隊和周勃的漢軍主力兵團內外合圍匈奴軍隊。在此之前匈奴軍隊已圍困了劉邦所率的漢軍先頭部隊長達七天七夜都沒能消滅這支軍隊,那麼要在周勃所率的漢軍主力兵團發起進攻前消滅漢軍先頭部隊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冒頓對此應該是沒把握的。退一步講即使冒頓真能在周勃發起進攻前吃掉劉邦所率的漢軍先頭部隊並殺死劉邦,那麼他又能獲得什麼呢?答案是一無所獲。

戰爭從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之所以發動戰爭一定是為實現某種戰略意圖,那麼冒頓單于發動針對漢朝的戰爭是何意圖呢?顯然不是為了滅亡漢朝入主中原——匈奴和後來的遼、金、元、清不同的是從沒建立過較為成熟的國家體制,事實上冒頓時代才剛完成草原各部族的統一不久,人心並不安穩。被冒頓打敗的東胡、月氏等部族正虎視眈眈,時刻準備發起報復性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冒頓哪有實力入主中原呢?再說即使他真殺了劉邦也不可能入主中原,大不了漢朝再立一個皇帝就是。殺了劉邦不僅不能使冒頓獲益,相反會加劇匈奴和漢朝之間的仇恨,遠的不說周勃所率的漢軍主力將立刻對他發起打擊。那麼冒頓是否有實力面對漢朝的打擊呢?事實上匈奴全盛時期的人口也不超過百萬,真正擁有作戰能力的不過一二十萬人,即使再怎麼動員徵召把老弱病殘都算上最多也就能湊足四十萬大軍,只不過由於匈奴地域遼闊,草原騎兵機動性強,於是他們不斷利用打了就跑的戰術襲擾漢朝邊境,而漢軍在追擊過程中總感覺匈奴軍隊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根據史書記載:白登之圍時冒頓所率的匈奴軍隊高達四十萬,這意味著這已是傾匈奴舉國之力拼湊出來的。如果一旦與周勃所率的漢軍主力交鋒能大獲全勝還好,一旦失利意味著傾匈奴舉國之力拼湊出來的隊伍將全軍覆沒,即使冒頓沒有戰敗可如果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那麼也將使匈奴的國力一蹶不振,這意味著他將無力迎接漢軍的下一次打擊,也無力壓制月氏、東胡等敵對部族。換句話說如果冒頓之一殲滅漢軍先頭部隊並殺死劉邦,那就是拿匈奴的國運在進行一次豪賭——賭贏了對漢朝的根基國力無損,大不了另立一個皇帝即可;可一旦賭輸了對匈奴就是滅頂之災。

事實上冒頓根本無心殺死劉邦,也無意入主中原,因為他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那麼他為什麼要發動針對漢朝的戰爭呢?其一是因為草原遊牧經濟相比中原的農耕經濟的脆弱性——儘管中原的農業生產被形容為靠天吃飯,可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災荒年代基本的口糧是能滿足的,然而對草原遊牧民族而言:一場大雪就可能斷了他們的生計。所以冒頓發動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劫掠物資財富,那麼是否有目的之二呢?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了一個巧合之處——冒頓統一草原諸部的時間恰好和中原地區形成秦漢大一統帝國的時間差不多。其實這並不是巧合,恰恰是因為秦漢帝國的誕生催生了草原諸部的統一。遊牧經濟本來是很脆弱的,對遊牧民族而言要供養一個龐大的國家組織其實是相當不划算的,可遊牧經濟的脆弱性註定了遊牧民族的劫掠衝動只能減弱而無法根絕,那麼一旦定居的農耕民族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之後原來零散的小部落就無法再衝擊這種大帝國的防線了,他們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各部族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草原遊牧帝國——這就是匈奴人得以一統草原的內在邏輯。問題在於:既然各部族臣服於匈奴單于的目的是為了擁有和南方的農耕民族抗衡的資本,那麼要維繫匈奴國家的凝聚力也就需要時不時發動戰爭了。事實上白登之圍時冒頓已實現他的兩大戰略意圖:他已從漢朝劫掠到自己所需的糧食等生活物資,與此同時對漢朝的軍事行動也已大大提升了他在草原部族中的威信,殺死劉邦只會造成邊際成本遞增的現象,這樣的虧本買賣怎麼能做呢?如果這時冒頓再不撤軍,一旦在與漢軍主力的交鋒中失利,那麼匈奴傾舉國之力征召起來的部隊將有被漢軍圍殲的風險。不過在撤退之前冒頓最後使用了一招心理戰戰術——他沒直接下令撤軍,而是命令自己的部隊撤圍一角,被圍困了七天七夜的劉邦一見匈奴軍隊的防線出現了一道口子立刻就鑽了出去,這就使劉邦在後世史書背上了逃跑的名聲,白登之圍也就此被視為漢軍的一場敗仗。

此役之後漢匈之間的博弈造成了極大心理影響,以致於在此之後漢朝歷經高祖劉邦、惠帝劉盈、文帝劉恆、景帝劉啟連續四代君主七十餘年一直被匈奴壓制,直到漢武帝劉徹繼位後才展開對匈奴的戰略反攻。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所謂白登之圍其實就是冒頓精心策劃的威懾漢朝君臣的一個局,殺死劉邦一開始就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Drongs龍吟


我是歷史話光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匈奴冒頓單于的確是個狠角色,殺了自己的父親,自立為單于。兼併北方部落,一統匈奴,使匈奴強盛一時。然而西漢這塊骨頭,他還真的啃不動。

冒頓單于的唯一機會——白登山事件

當韓王信背叛劉邦,勾結匈奴冒頓參與南下攻漢的時候。劉邦親率三十多萬大軍出征,一者抵禦匈奴,二者平叛韓王信。

面對漢軍的節節勝利,劉邦不由得開始輕視冒頓,結果中計,被困白登上。漢軍數次突圍都不能成功,冒頓也組織騎兵數次發起進攻都敗落下來,幾場戰役下來,雙方都損失慘重,於是一直僵持對峙。持續七天七夜之後,漢軍多不習慣北方寒冷,近三分之一的士兵凍壞手腳。

面對漢軍的困境,劉邦問計與陳平。陳平獻計從冒頓單于的寵姬閼氏身上入手,於是劉邦派遣使者帶著財寶和一幅畫趁著大霧下山來見閼氏。使者將財寶獻給閼氏,並請閼氏將畫有美女的畫獻給冒頓,並對閼氏說,畫中美女是漢朝第一美人,漢皇帝希望能以此美女進獻給冒頓。

閼氏看著畫中美人勝過自己,生怕此女威脅到自己在冒頓心中的位置,於是收下財寶,並答應幫助漢軍勸冒頓撤去包圍。

當閼氏給冒頓吹枕邊風的時候,冒頓也在思量幾次交戰下來始終不能克服漢軍,但中原漢軍的援兵遠不是匈奴可以比擬的,於是賣閼氏人情,放劉邦漢軍下山。白登山之圍隨之解除。

漢初劉邦集團的狀況

隨著韓信、彭越、英布等諸侯王相繼被殘害,西漢開國功臣中的軍事統帥已去大半。但就僅剩的軍事人才,同樣可以一路擊敗匈奴與韓王信的聯軍。若不是劉邦驕兵恐怕匈奴連白登山的優勢都不會有。

以冒頓的才能,決不會不明白匈奴與中原的資源差距。況且漢軍雖然有才能的統帥大都不在,但自彭城之戰後,劉邦便積極發展起兵。濰水之戰龍且戰敗之後,項羽的樓煩騎兵也均被漢軍收編。漢初的漢軍可謂是兵種齊備、戰鬥力強。

僅從平定英布,並可知漢軍的軍事實力。此時早已不是彭城之戰的時候,步兵為主了。匈奴的騎兵優勢便也不在明顯。

劉邦為什麼最終會以和親來緩和與匈奴的關係?

白登山之圍後,劉邦懲罰了主張攻打匈奴的文武,重賞了主張不建議動武的婁敬。五十多歲的劉邦,在沒有韓信、彭越、英布等軍事統帥的支持下,很難平定北方的匈奴。

白登山雙方數次激戰,均是損失慘重。冒頓忌憚漢軍的援軍,劉邦同樣忌憚匈奴的騎兵。雙方雖然達成協定,但匈奴數次進犯漢境。劉邦為了邊界的和平穩定,不得已採取了和親的政策在緩和與匈奴的關係,換取此後短時期內雙方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的承諾。

總結

無論火燒慶功樓,還是杯酒釋兵權,在或是殘殺異姓王,自古功勳少有善終者。劉邦當然明白沒有了韓信、彭越、英布之後漢軍的軍事實力,所以採用了懷柔策略,以和親來緩和與匈奴的關係。

即便漢軍實力大不如前,冒頓想啃掉中原這塊骨頭也沒那麼容易。冒頓的發跡、強大,是在中原戰亂之際,如若沒有中原之亂,冒頓也不會發展到如此強大。

所以,自白登山事件時候,雙方都感覺到對方是硬實力存在。難以通過軍事在解決問題。即便是白登山被圍,冒頓也難以攻破漢軍,劉邦不是劉備,陳平也不是馬謖。

我是歷史話光年,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喜歡請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冒頓單于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當時劉邦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後來,陳平使反間計,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並且對閼氏說,漢朝要奉獻一個美女給冒頓單于,向冒頓單于求和。閼氏害怕失寵,於是對冒頓單于說,你要是殺掉劉邦的話,漢朝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且,說不定劉邦的援兵,很快就會到來。那時候咱們被兩面夾攻,就打不贏了。冒頓單于聽了閼氏的話,於是放了劉邦,撤兵回去了。

(冒頓劇照)

其實,當時冒頓單于是完全可以把劉邦拿下來的。畢竟劉邦已經被圍了七天七夜。要知道,劉邦是丟掉輜重糧草,長途奔襲追過來的。在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他早已沒有糧草了。冒頓單于只要一鼓作氣,就可以把劉邦打死。畢竟冒頓單于當時有40萬大軍,兵力相當強大,對付劉邦綽綽有餘。

至於劉邦是不是有援兵,冒頓完全可以派出探子去偵查。只要偵察到有援兵,既可以圍點打援,又可以隨時撤軍。沒有援兵。那就一直打下去。

由此可見,冒頓單于匆忙撤軍,是非常奇怪的。

有人可能會說,冒頓單于當時覺得他的妻子閼氏說得很有道理。他確實害怕漢朝會報復他。

如果是一般的匈奴單于,害怕漢朝報復,那是一定的。但冒頓不一樣,他剛剛統一了匈奴,並且還打敗了東邊的東胡,打敗了西邊的月氏,擁有了一片寬廣的地盤。而且冒頓單于還通過鳴鏑,訓練出了一支強勁的軍隊。這支軍隊指哪兒就打哪兒,戰鬥力相當強勁,可以算得上是當時最強大的軍隊之一。這樣的冒頓,怎麼會害怕漢朝呢?

(蒙恬劇照)

再說了,如果是之前的秦朝,冒頓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蒙恬曾經讓他們付出過慘重的代價。但是秦朝已經滅亡了,經過了秦末農民起義,又經過楚漢相爭,漢朝一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匈奴對抗。

還有一點,當時的漢朝,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候。那些異姓諸侯們擁兵自重,不聽劉邦的命令。劉邦已經把那些異姓諸侯們消滅了很多,以至於沒有將領為他打仗。

總之,劉邦和諸侯們當時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就算劉邦被冒頓單于殺掉了,這些諸侯們也絕對不會報仇。由此可見,冒頓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還有人可能會說,冒頓不打,是因為他比較聽妻子閼氏的話,因為他很疼愛他的妻子。

我想說,如果有這樣的認識,是完全不瞭解冒頓。要知道,冒頓在走上最高權位的過程中,是十分心狠手辣的。他為此殺掉自己的父親,還殺過自己的妻子。而且他殺妻子,還不是因為妻子犯了什麼錯,而是因為他在訓練他的軍隊,讓他們絕對聽從他的指揮。

當時,冒頓把鳴鏑射向他的妻子,要求士兵們必須向他的妻子射擊。那些不敢射擊的士兵,冒頓就把他們全部殺掉。

曾經拿妻子來當訓練的靶子,怎麼會聽妻子的話呢?

(劉邦劇照)

那麼,冒頓為什麼在大好形勢下,要放掉劉邦呢?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冒頓當時並沒有做好拿下漢朝的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和軍事上的準備。畢竟匈奴一直被中原國家壓著打,底氣不足。如果他貿然殺掉劉邦。雖然說當時可能不一定有人立刻找他報仇。但是與漢朝的樑子就結起來了。此後,漢朝只要緩過氣,就會把他往死裡打。那樣的話,匈奴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反過來,如果放了劉邦。劉邦知道匈奴厲害,此後就不會隨便發兵打他,那樣他的壓力就不大,可以從容準備。

事實上,直到劉邦去世,呂后上臺,冒頓依然沒有做好準備。當時他給呂后寫了一封非常無理的信,表示要娶呂后為妻。他想通過這個辦法,吞併漢朝的土地。呂后當時服軟,回信鹽池謙卑,還獻了一些美女給他。

冒頓也就算了,並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不過,不得不說,冒頓確實失去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錯過了這個機會,等到後來漢朝復甦並強盛起來以後,匈奴人的難受就來了。漢武帝給予了匈奴致命的打擊,把他們攆到很遠的地方。可以說,實在是冒頓貽誤戰機,害了他的子孫後代。


張生全精彩歷史


題主說的是白登之圍吧——白登之圍,冒頓當時雖然包圍了劉邦但無力殺劉邦

先來看《史記》中各人的相關記錄:

“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之。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令樊噲止定代地。”——《高祖本紀》

這裡的信息有:

1、劉邦去平城是因為天氣太冷,要讓士兵避寒;

2、匈奴兵圍解開後,劉邦下令樊噲不得侵犯匈奴地界,只能平定代地。

“其明年,以護軍中尉從攻反者韓王信於代。卒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礻必,世莫得聞。”——《陳丞相世家》

劉邦採納陳平計策得以突圍,這大家都熟悉。

“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逾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械繫敬廣武。”——《婁敬列傳》

這裡的信息由:

1、婁敬認為匈奴示弱,不宜進攻;

2、劉邦早已派20萬兵進軍。

“以將軍從高祖攻反韓王信於代。自霍人以往至雲中,與絳侯等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戶。”——《樊噲列傳》

結合《高祖本紀》可知,西漢軍分為兩路:

1、劉邦軍攻打今天的大同市(即白登),被冒頓設伏包圍;

2、樊噲和周勃攻打今天的呼和浩特(即雲中),獲勝;

3、劉邦突圍後,讓樊噲只攻打代地,即是和匈奴有相互不侵犯的協議。

總結上述信息:

1、劉邦在白登被圍,不完全是冒頓示弱設伏因素,還有南方人不適應北方冬天嚴寒的天氣因素;

2、西漢軍有20萬,匈奴軍全部兵力30萬,劉邦在兵力上並未吃虧,且樊噲在內蒙一帶獲勝,算是各有勝負。

另外,冒頓雖然擊敗東胡和月氏、統一了蒙古草原,但西方的月氏依然非常強大。在公元前177年或公元前176年,冒頓再次擊敗月氏,才真正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山西大同地區勾結匈奴起步造反,企圖攻打太原,這對於剛剛成立的漢王朝無疑是當頭棒喝,這樣的叛亂分子不嚴加懲戒,天下如何安穩?於是,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北方的匈奴政權此時正處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下,這位匈奴王是這個民族出現的第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和統帥,劉邦管人可以,想要和他掰手腕,顯然是以卵擊石。

果不其然,劉邦率領的大軍一路大捷,如入無人之境,追擊匈奴直到了寒冬臘月,劉邦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絲毫不顧屬下的勸阻,輕敵冒進,最終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和外界徹底斷了聯繫。此時的匈奴一方佔據著絕對優勢,莫頓單于一聲令下,大漢的開國皇帝完全有可能死在白登山或者被俘。

奇怪的是,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向莫頓的閼氏行賄,閼氏給冒頓吹枕邊風,勸說他,萬一逼迫太深,漢人有可能會狗急跳牆,奮起反擊,這樣一來匈奴大軍就危險了,另外,漢軍被圍七天,不見慌亂的局面,想必有神明的保佑,不宜繼續作戰。於是乎,冒頓聽從了閼氏的勸說,雙方達成協議,漢朝進貢和親,解了劉邦的白登山之圍。

為什麼冒頓會放棄殺掉劉邦入主中原的機會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一、他不見得能夠吃下劉邦的軍隊。

當時被困在白登山的先頭部隊起碼好幾萬,冒頓的軍隊處在進攻的一方,是先天的弱勢,真的要強勢進攻,勢必要拿非常多的人命去填。而此時失去聯繫的後方部隊,也肯定在往白登山地區急行軍,說不定還沒拿下劉邦呢!結果就被人包了餃子。

二、即便吃了劉邦的軍隊冒頓差不多也完蛋了。

匈奴是遊牧民族,是一個由多個大小部落組成的政權,冒頓只是名義上的匈奴首領而已,對於他以外的其他部落並沒有實際控制權。一旦將自己帶出的這些兵力消耗在白登山,即便拿下了劉邦,他自己基本上也就成了光桿司令了,那等待他的絕對沒有好下場。

三、即使殺了劉邦,也沒有動搖漢朝的根基。

要知道,劉邦雖然是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被俘可能還會影響時局的部分發展,他要是死了,根本不會給漢朝帶來多大的影響。此時的呂后還在,她可是個千古大牛人,劉邦要是死在白登山,充其量就是重新立個皇帝而已,實力並沒有受損,相反匈奴會被瘋狂報復。

小芊芊說,冒頓單于作為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軍事家,自然有足夠的政治遠見,他自己也明白,他一旦吃下了劉邦,可能要面對的各種問題,顯然不是他能夠承受得起的。所以,當閼氏提出這種意見,他自然樂意就坡下驢,有個臺階能下就下了,撈點好處就趕緊跑吧!

我是【小芊芊愛歷史】,一個喜歡戲說歷史的小妞,每天聊點趣味歷史小知識,留下你對歷史的見解,友情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歡迎你關注我呦!

小芊芊愛歷史


草原部落長於征討殺伐,不善於經營管理。戰爭畢竟會帶來極大的資源消耗,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就是這個意思,現代社會中連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支撐不起戰爭的負擔了,眼睜睜看著伊朗一再蹬鼻子上臉也只能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而不敢動武。草原部落雖然有全民皆兵、自帶乾糧武器的傳統,但每次發起戰爭也是一場賭博,如果沒能劫掠到財物會越打越窮,冒頓的汗位也將不保。冒頓打敗劉邦使其臣服納貢,就象董事長聘請總經理治理公司,每年不管公司盈虧強行分紅,既避免了戰爭風險,又保證了每年的穩定收益。


易木而棲


匈奴主要是為了金錢美女,只要你臣服了,美女供奉上來,金錢送過來就好了,西漢和親納貢的屈辱史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到了東漢時期才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東漢的文治武功全面超越西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