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粵語跟廣西有關係,粵語的發源地來自哪裡,粵語祖宗是誰啊?

逍遙邀對聯


聽了粵語之後,很多人都感到不習慣,同為中國人,為什麼粵語這種語言和普通話甚至是很多地方方言的差別這麼大呢?一般外地人來廣東乃至香港等地,基本上聽不明白粵語,那麼粵語在民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起源呢?

粵語這種語言在民間可稱之為“白話”和“廣東話”,不僅僅有這兩種名稱,粵語其實還會被人們稱之為“廣府話”、“省城話”。


當然了這兩種稱謂只是專屬於廣州地區對粵語的稱謂,在廣州人們更習慣把粵語稱之為“廣州話”,除了廣州之外,香港、澳門等地區,都把粵語稱之為“廣州話”,不過“廣州話”這一稱謂相對範圍比較小。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只有廣東地區乃至港澳地區在使用粵語,其實不然,廣西壯族自治區也有使用粵語,所以粵語與廣西也是有關的,只不過廣西使用粵語的人對粵語的認同感並沒有廣東人那麼強烈。

那麼廣西這個地方和粵語的聯繫究竟有多大呢?

這段歷史還要追溯到秦始皇時期,在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之後,嶺南地區一直都得不到鞏固,為了更好的統治這個地方,大量中原人開始遷移到這個地方,而且這種政策直到漢朝建立之後的很多朝代也一直在運行著。


也就是說,一直都不斷有中原人前往廣西。所以,粵語這種語言是經過了幾百年的融合,漢人和嶺南人語言的交融之後形成的方言,也就是說這種方言就是粵語的前身。

那麼粵語的發源地究竟在那裡呢?很多人認為粵語的發源地是今天粵語使用的最多的地方——廣東,其實不然,粵語的發源地在廣西境內的梧州地區。可能很多人現在都覺得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但事實就是這樣,即便是在廣西境內並不是普遍使用粵語。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粵語的老祖宗究竟是什麼呢?

關於粵語的老祖宗說起來比較滑稽,因為一開始會說粵語的人只有三個,這三個人是來自同一個部落的兄弟,三個兄弟為了交流方便,將叢林中的鳥叫設計成了三個人之間的聯繫方式,而這種聯繫方式也是最最古老的粵語,相比上面說到的漢人和嶺南人的融合更加古老,正是有了三兄弟創作的這種語言基礎,才有了後來和漢人之間的融合。

三兄弟在創立了這種語言之初肯定不是將這種語言稱為粵語,只能說是三個人自己的需要罷了。之後三兄弟開始了自己的生息繁衍,家族越來越大,這種語音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慢慢的隨著大量的漢人來到嶺南,這種語言也在漢人們之間傳開了,在三兄弟創作的語言基礎上,加上漢人語言的融合,就形成為了現在的粵語體系。


夏目歷史君


粵語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廣東話的代表語言,那麼粵語和廣西有沒有關係呢?粵語的發源地來自哪裡?粵語的祖宗是誰?對於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粵語。

我們先要弄清楚廣西方言都有那幾大分類。


廣西這個地方是很多少數民族聚集居住的地方,這人住的多了自然的而然的語言的種類就多了。在廣西的南部地區這裡的通行的語言就是粵語人們也稱之為白話。但是到了北部的地區人們又喜歡講桂柳話。而到了廣西的西部地區則是講的土話。不同地區的人講的話有所不同。甚至大家都互相的聽不懂從而體現出了廣西的多民族體系。

廣西和粵語有多大的關係呢?

在廣西當地流傳著這麼一個古老的傳說那就是當年秦國皇帝嬴政統一了當時的嶺南地區。可是嶺南那個時候人口特別的少為了鞏固這裡的勢力嬴政就下令從中原地區大量的往嶺南遷移人口。後來代代都是如此堅持了往嶺南遷移人口的政策。到了漢朝中期的時候廣西的人口增加了很多倍。南下漢人和嶺南的本地人通婚進行了相互的融合最終形成了最初的廣信方言。也就是最早的粵語體系。

粵語的發源地又是哪裡呢?

根據宋朝史記的加載,粵語最早的出現的地方是廣西的梧州地區。對於這件事還有一個特別悽美的故事。根據當地人流傳當時的粵語並沒有形成單獨的語言體系。一開始的時候會講粵語的人只是三個兄弟而已。這三個人來自原始部落他們沒有文字更不會說話。後來其中的老大根據當地森林鳥兒的叫聲制定了一套屬於他們三兄弟的聯繫方式。最終形成了最古老的粵語。後來這三個兄弟與當地的女子分別結合繁衍生息最終等到族群擴大以後粵語體系在關係也就正是的形成。至今所有會說粵語的人都認為廣西的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

粵語的祖宗又是誰呢?

三兄弟形成了粵語最初的語言,不過那個時候他們講的話還不能夠被稱作為粵語。只能算是勾片方言,而真正算的是粵語祖宗的人應該是秦國時期從中原遷入到嶺南地區生存並和當地土著人相融合的這一代人。是他們把勾片方言進行了改進然後形成了大規模人群使用的方言。如果沒有中原地區遷入的話,嶺南土著人的數量還要持續很多年才會增加。少了人口規模語言自然不會形成自己的體系。這樣看來粵語的用祖宗只能是和當地土著人相融合的那批中原人身上。是他們成就了粵語方言,擴大了粵語的影響力。



時至今日粵語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內幾大方言之一。這得要感謝當年那些不遠萬里跋山涉水遷移到嶺南的中原人。要知道在秦國那個時候搞人口遷移那就是全靠兩隻腳趕路,路上死的人不計其數。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粵語的發展。


藤樹先生


湖南向下從連洲向下行,湖南的土話亦含粵語,連洲懷集封開廣寧陽山,反正是兩廣交界那一帶,一路向下行,羅定,玉林,等等等等,藤縣,蒼梧,等等這類粵語是一類的與廣州話差異是比較大的,是最近廣韻的語言發音不會是廣州話這種發音漏氣的語言,與吳語閩語客家有同的,高洲話的底層是土粵語,主層是漏氣的廣州話,受廣州話影響各地的土粵語向廣州話靠近了!土粵語日常口語文寫出來是文言效果的,與廣州話這種語法不同,文字亦不是廣州話這套新造字,用文言文中的文字才正確!,越南=安南,越安二字同音通假!,越=愈=安音,見封開懷集等地的漢語與少數民族混合語標話,標話是侗語與懷集下方話的混合語,廣韻的發音大量是下方話,標話中的,門西,這個詞就是物甚,物啥,麼什!當其物甚,當佢物十,比如蚯蚓在粵語中不叫蚯蚓的,之謂慌旱,黃蜷,湖南的土話亦然,蜻蜓則之謂塘覓!甏=裝食物的而今尚用,卷書=本書,古代的書就是竹簡,捲起來一卷卷的,本與卷的韻部相同聲母不同!卷拳圈,公寓=公屋,寓與屋發音似,寓愚戇遇藕,藕字的原發音是嚼生蓮藕發出的響聲!大量的通假字,通假字發音相同或相近的,如果通假字發音不同說明其中有錯,差=錯,筍筍(衣尹音)筍原是未變硬的那層薄衣筍殼!出筍=出孫=長出新生枝,釘=鐵釘掉下地面的響聲,蠻=猛=兇惡不講理。何在=阿度!,在何方=度阿邊!古代無f聲母,廣州話的邊度的邊正字是方字!在字認入面的土字發音的,懷集下方話大人公,這個詞就是北齊時期的,大人公 基本解釋 妻稱夫之父。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

鄂西南地區,說“屙(wō)痢”,是指大人叫自家孩子吃飯了的意思。,屙咧=屙啦=阿啦=啊張開口吃!屙=阿=啊張開口吃東西,我處亦有將屙字的發音表示食!


反辱為榮


廣東話的廣字表示廣信郡,位置大概在現在廣西梧州附近的這一塊地盤,所以才有現在廣西,廣東的說法。翻開地圖你可以看到,這個位置是秦人南下古道最北的位置,意味著中原漢語和嶺南百越語第一次接觸的地方,也就是粵語這種混合語言的產生地。

另外番禺我個人見解,番是百越語(或如今所謂的侗臺語)裡“村”的發音,這個發音,雖多有變化,但基本聲母都是唇音。廣東讀phan,廣西讀pan,雲南傣族和泰國類似,各地地名都有大量遺存,甚至苗瑤的“蠻”man也可能是這個詞彙。

禺的古音是ngu或ngo,個人見解是作“越”字講。

所以番禺是“越人村”之意。

PS:不好意思,沒想我的一點淺見還是沒避開兩廣之間的地域爭論,其實秦始皇那會兒還沒有廣東廣西的區別。看看地圖,其實梧州,肇慶的封開縣距離是相當近的。



仙人掌36523


粵語(白話)是廣東中西部、廣西東部的土著方言,發源地當然是嶺南古百越操白話方言的土著生活居住區域,語音各地有明顯的區別。如果非要說一箇中心,那當然是廣州這個珠江入海口三角洲最適合人類繁衍的地區,秦入南越前,已經建立番禺國(中原古籍異寫有多個,手機無法書寫出來,就不寫了),從考古發現,當時的嶺南並不是今人所認為的人煙稀少、物產荒蕪之地,番禺(廣州)早就是一個海洋貿易中心,否則秦始皇吃飽撐的要派50萬人,花費巨資來征服一個不毛之地,他要的是海外珍寶和香料及海外貿易所帶來的財富。

蒼梧人建立的蒼梧國較早(堯舜時期)見於中原人,或由湘入桂,或橫跨湘桂,古蒼梧和現在的梧州或蒼梧縣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漢朝為監督各地官吏,在全國設立了13個叫“部”的監察機構,其中嶺南在蒼梧郡廣信縣設立交趾部,它並不是一級地方政府,沒有軍政大權,只有監察權。

現在有些人以為蒼梧是嶺南的政治、經濟中心,這是錯誤的。嶺南九郡是平級的地方政府,互不相屬,經濟中心從來都是番禺(廣州)。東漢末,部改州,交趾部改交州,設州牧,有了軍政大權,但歷史不過短短几十年,公元210年三國東吳就把交州移治到番禺,後析交州東部設廣州。所以把白話說成起源於蒼梧廣信,是毫無道理的,也不合邏輯。

最後打擊一下持這種信念的人的信心,古蒼梧郡的郡治和廣信縣都不在今天的梧州市,而是在廣東省的封開縣境內。


獅子滾球


粵語發源於廣東肇慶封開與梧州交界。建了一個城當時起名叫廣信的地方。就是廣佈恩信的意思。所以廣西人說起源於廣西梧州。廣東人說起源於廣東肇慶封開。但當時是沒有廣西廣東的概念的。合稱交州(包括越南北部)。三國時期從交州分出設立廣州(現在廣東廣西大部分)以番禺(現在的廣州)為州府,宋朝後,建立廣南路,廣南西路為現在廣西。廣南東路為現在廣東。清朝時期廣東設立潮州府,廣州府,惠州府等。潮州府說潮汕話,惠州府說客家話,廣州府說粵語(廣府話)廣州府包括現在所有說粵語的地區。現在意義的廣州市成立於1925年由孫科(孫中山兒子)為第一任市長。現在的廣州以前叫省城是廣州府的中心。面積就是在北京路看到那個模型,那個圍牆圍住的那個地方那麼大。省城(現在的廣州)市中心,2000多年沒變,所以在北京路還可以看到2000年前的南越王的宮殿和宋明清的石板路。如果說粵語屬於哪裡?這還用說。還用爭論嗎?


緣投明明


我們南方是百越文化比重大,因為口音完全保留的是吳越、南越、閩越……諸多百越不同越族部落的口音,相互之間雞同鴨講不互通。

只有自卑的百越後裔才去抱北方中原的大腿,尋找心理安慰。

古代從來沒有粵人從事文學創作的名人,所以沒有粵語書籍。

被貶粵地的唐宋文人對於粵語根本聽不懂,所以才有了“鳥言夷面,南蠻鴂舌,鳥聲禽呼,蠻語鉤輈音”的嘲諷。

為什麼古漢人這麼嘲諷我們百越話,我們現代這些百越後裔依然鍥而不捨地扛著鍵盤腆著個臉往上湊呢?喜歡被打臉的感覺嗎?

兩廣同屬古代南越部落,還分什麼彼此呢?

粵語的祖先是被秦朝打敗的譯籲宋、桀俊等部落首領,東漢時期的徵氏姐妹、隋朝時期的冼夫人、宋朝時期的儂智高……


越人之志


回到七百年前,可以在廣西藤縣位置找到粵語,這時梧州與廣州仍未見有粵語出現。六百年前轉到梧州有另兩地無,五百年前則轉到廣東另兩地無,一直至現在都是廣東有。這是粵語流程。


迷妖精


不好意思,梧州是白話的發源地,與粵語無關,粵語是廣東人說的。而梧州自古以來從沒劃歸廣東一天。[捂臉]

刁你這個小妖文化不要臉不知醜,廣東講粵語,廣西梧州講的是白話,粵語是白話的一部份語言。


劉誠勇


粵語發源於蒼梧郡(即現在的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封開縣)古稱廣信,真正地點是封開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