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破"一"立"两个角度,剖析麦克尼尔先生的全球史视角

文|图史

序言:初次拜读麦克尼尔先生的书还是《人类之网》,对于它作者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听说过而已,连略知一二都算不上。恐怕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麦克尼尔是谁也并不十分了解。然而在世界范围内,他却是声名远扬,著述颇多的知名历史学家,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85年曾出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被赞誉是"新世界历史的领军人物"。他的书中善于运用宏大叙事的精妙笔法,以全球史视角为写作立场,从细微的方面切入进而审视全球历史。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类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对于彼此共同而不是独立的过去有着日益增长的兴趣,因而全球史也有着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对他的全球史视角进行一个简要的剖析,我更倾向于从一"破"一"立"两个角度来说明。

从一

《人类之网》封面

一"破"指的是他对传统史观和当时流行的其他史学学说的挑战、辩证批判和揭示。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正值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史学发展处于一个繁荣的阶段,作为其标志之一的《剑桥现代史》第一卷正式出版。这种以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为主流历史视角的传统史学思想,被麦克尼尔本人称作"维多利亚史观"。尽管麦克尼尔本人认同该史观把"自由"与"民主"看做为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客观的评价了该种思想把欧洲历史发展的脉络追溯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做法,在真正意义上把欧洲近现代史和欧洲古代历史文化渊源连结在一起;

但在另一层面上

麦克尼尔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史学观念的

严重不足之处:这种史观不能完整的囊括欧洲的历史并且对其发展轨迹做出正确的解释和预测

维多利亚史观强调整个欧洲的历史就是自由民主崛起的历史,诸如英国1640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等等。一本世界史教科书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它的作者所秉持的革命史学角度便属于维多利亚史观的范畴。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从古代欧洲希腊与罗马继承而来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和文化认同,以及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因素的孕育,这双重因素就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是这种史观却忽视了欧洲其他部分的历史发展轨迹,诸如德国发展过程中的

军事集权体制专制主义俄国沙皇专制体制等等,这是一种傲慢的以偏概全

同时维多利亚史学观念并没有成为自由民主向外输出的思想载体,反而成为了殖民主义霸权的借力手段!

近代的欧洲霸权主义者和沙文主义者们以自己拥有先进的自由和民主政治制度为由,强制性的对亚非拉输出自己的政治观念和力量。这也是麦克尼尔对其抱有批判性态度的重要原因。

从一

约翰·麦克尼尔

一"立指的是新史学流派的例子,作为与"破"相对应的"立",体现出了他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和自己对于新史学的诠释。

新史学流派的出现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史学发展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 ,它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对于传统史学角度的巨大突破,对于世界各国的史学研究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秉持着积极入世的态度;进一步扩大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重视史料搜集和强调历史解释。

许多知名的的专题史研究都充分运用了这样的一种史学观点,为读者和大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史学视角,它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麦克尼尔却对它提出了自己的批驳

麦克尼尔所坚持的史学研究路径是"努力的创建一种以世界性或全球性意识为主要取向的宏观、整体而通透的史学解释模式"。

例如他的

《西方的兴起》《西方文明史大纲》《世界史》《欧洲史新论》等等,都是站在一个宏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他并不是在否认新史学流派对于细微历史的觉察和解读,而是否认他们一味地关注历史细节而忽视了人类整体历史潮流。

例如,新史学流派主张"对人类经验各层面做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平民大众的生活方式、物质环境、以及其文化",而一些史学工作者纷纷支持这种史学理论和研究方向,最终导致"史学的研究流于琐碎过于专门化,这些研究只有学术圈一小群专家感到兴趣,大多数人对这类琐碎研究反应冷淡,毫无兴致"。

因此诸如《人类之网》

这类著作,看似是作者截取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个侧面和角度进行解读,但他的本质仍然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上的,仍然在以"世界性或全球性意识"为主要纲领,这是他对于"新史学"的一种属于他个人诠释,是一种自我发展和自我构建。诚然,新史学流派可以说是开创了现代美国史学,但对于细小专题历史的研究与历史整体大结构割裂开来的行为,他认为是不妥当的。因而他在自己世界史的整体创作之后,有对于一些细小的专题历史有了自己的诠释,比如《瘟疫与人》,这是他对医疗史领域所做的一个巨大的贡献,也是他对自己"在整体框架下的细分之作"史学研究风格的解释。

从一

威廉·麦克尼尔:其治学思维及学术涵养深刻其子约翰·麦克尼尔

这一破一立所共同构建出来的麦氏全球史视角就是对传统史观和史学学说的反动

他既否认以偏概全类型的试图用一个两个关键词汇去概括地区史和全球史;也反对把宏大的人类历史建立在一个个细小的横截面上。

那么最终所构建出来的全球史观究竟是什么?

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一种以世界性或全球性意识为主要取向的宏观、整体而通透的史学解释模式。他用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按照基本时间线路讲述人类的历史。

我们所熟知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也在《全球通史》中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麦氏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还可以选择不按照往常的传统方式来详细介绍人类从古至今所有的历史,而是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和方向,如《人类之网》一书,就是从人类的交往与沟通这一层面探索人类的历史。

独评:

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一种全球史也许是一种未来将会向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与传统的全球史相比,它以前者为基础,却又无比凝练,能够弥补一个宏大的全球史画卷所遗漏的东西,着重突出人类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既可以是交往、文化一类的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也可以是战争、瘟疫、技术这些实在的具象概念。

也许人们在一本全球史著作中翻到英国的崛起这一章时,会了解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等等都是关键之关键;

却鲜有人注意到不列颠文明通过广袤的海洋与亚欧大陆文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从一

汤因比: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他已成为一位世界通哲,而与爱因斯坦、史怀哲与罗素并列。”(荐读)

历史,本来就是人类自己用来解释、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必然会在某一个人类某个重大变故的时代有所变化。全球史这一视角毕竟只是全球化进程开始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史学观念和角度,不同于其他史观,它的发展时间很短,没有那么多的经验积累,但是它的合理性和可塑造性却又会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与人类文明融合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这一趋势还在不断的深化,因而我们理应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遵循、借鉴、辩证理解他人所构建出来的全球史结构,为自己能够绘制人类历史的万里画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我个人努力的方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