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點個關注,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學習心理乾貨。

你的朋友圈,被《少年的你》刷屏了嗎?

金馬影后周冬雨+頂級流量易烊千璽

豆瓣評分8.5,票房破7億

周冬雨扮演的高考生陳念,把少女在喧囂的校園暴力陰影下,刻骨銘心的痛與悲慼,演得讓人毛骨悚然。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高三那年,女學生胡小蝶因為不堪校園暴力,跳樓自殺。

當所有同學都圍觀拍照時,陳念因為不忍心,把自己的衣服蓋到女孩的屍體上,從而引火上身。

椅子上被倒滿紅墨水,被鎖在廁所裡,被推下樓梯,被跟蹤,被扇耳光,被排球砸,被排擠孤立,被拍裸照……

看陳念遭受的一切,你會真切的感受到,每一下,都疼。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霸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這意思就是,基本上每三人就有一個曾經或者正在遭遇校園霸凌。

河南焦作,女初中生被逼用嘴去叼垃圾桶中的冰棍;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女孩被同學圍毆,不敢作聲;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一年級學生被未成年人往衣服裡扔菸頭;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短短几秒鐘,女生竟被扇4個耳光……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這些帶給他們的不止是身體上的傷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創傷。

因為長期接受到惡意,他們已經無法再用積極正面的心態去接受別人的善意,這種傷害是永久性的。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

不對啊,警察不管嗎?學校不管嗎?家長不管嗎?

管。然並卵。

在電影裡,剛開始,陳念因為害怕被報復,不敢報警,後來她終於忍無可忍,鼓起勇氣對警察說了實話。

警察叔叔也很願意幫助這些孩子們,可是最後還是因為沒有證據,而且都是未成年人,不能立案。

學校的管理是將這些學生停學,處罰班主任,然後通知家長領回去管教。

家長的做法是跪求老師復課,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將孩子暴揍一頓,或者冷暴力。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霸凌者魏萊,拿過大大小小獎盃,“因為復讀,爸爸已經一年沒和我說話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魏萊的心理扭曲,可以說是校園霸凌的罪魁禍首。

這不僅是對“受害者”的傷害,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

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

“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容易形成畸形人格;

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

我有時候不經好奇,為什麼會有霸凌的出現?

只有我們認真徹底的瞭解霸凌背後的秘密,才能真正的向它說不!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01欺凌者的心理特徵

欺凌者多有著不健全的人格,他們恃強凌弱、囂張跋扈、內心扭曲。

①在小學階段就參與霸凌的孩子,家長要格外注意引導。

他們多表現為狹隘易怒、偏執、暴力等傾向,在日常接觸中容易與周圍人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在認知中一旦形成這種行為習慣,就更容易形成暴力傾向,在面臨困難和遭遇挫折時往往採取極端的解決方式,將來很難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甚至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成為法律懲治的對象。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②一部分欺凌者自身可能也是“受害者”。

青少年處於生理、心理發育的高峰期,具有精力旺盛、情緒起伏大、自尊心強、好攀比等特點。

可能因為一點小矛盾就惱羞成怒,大發雷霆,或者出於模仿、炫耀等原因對他人進行欺凌。

欺凌者“施惡”的來源可能正是家庭或者社會環境的“施害”。

班杜拉的經典實驗表明:攻擊性行為是可以模仿而來的。

一部分校園欺凌者正是在家庭或社會的環境下模仿了父母等成年人的一些行為才掌握了這種用拳頭解決和溝通問題的方法。

還有的校園欺凌者則是由於幼兒期間與社會群體隔離,從而缺乏與同伴交往的能力,他們會通過不恰當的行為 (如攻擊行為) 與人建立人際聯結 。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③對“暴力美學”的崇拜。

一些研究發現:在青春期早期,攻擊性行為是一種在團體中確立統治地位的方式。

正如人們對橫行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的喜愛、對梁山好漢的敬畏,在群體中,暴力行為總會迎來一批擁護崇拜者。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一現象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

在古老的叢林中,強勢者作為部族的領導,需要一定的攻擊性才能保護部落居民;

也需要展現一定的攻擊性以保證自己在族群內的社會地位;

甚至需要遺棄群體內的一部分弱者來保證群體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儘管人類已經進化,但仍在人身上遺留下一部分攻擊性特質。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對於欺凌者,都需要父母的制約和引導。我們可以做到以下4點:

  • 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大方的在孩子面前表達愛;
  • 從小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的和朋友交往,學會相互分享,尊重他人;
  • 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懲罰,試著瞭解他們的想法,給與關懷,從而引導孩子“善”的能力;
  • 當發現孩子性格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時,不要忽視它們,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02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徵

受害者並沒有錯,但他們往往是與眾不同的、沒有朋友的、不被社會接納的和被孤立的對象。

①與眾不同的孩子是被霸凌的重點對象

有研究者發現:那些超重的、晚發育的、家境貧寒、成績差的、殘疾的學生更加容易被欺凌。

比如《少年的你》中的陳念,母親賣三無面膜,成了老賴,常年躲躲藏藏,把未成年的陳念獨自留在家中。正是因為母親的老賴身份,所以她在學校備受欺負。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比如《長江七號》的周小狄,因為父親是農民工,每天髒兮兮的出現在貴族學校裡,而被同學乃至老師欺負嘲笑。

這些受欺負的小孩,他們大多性格內向、敏感、懦弱,看起來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容易淪為他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最終成為校園欺凌的目標。

②膽小退讓的孩子容易被霸凌

美國微觀社會學學者認為:如果有一方在衝突中一味地迴避,就會打破人際間的平衡,並最終導致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也就是說,一部分被欺凌者自身往往存在一些弱勢的特質“吸引”欺凌者實施攻擊。

很多學生在遭受校園欺凌之後,出於恐懼、好面子等原因,並不選擇向教師、家長等報告此事,而是自己默默承受。這也使得欺凌者更加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最終導致校園欺凌的不斷持續和升級。

《少年的你》虐心,現實中霸凌更殘忍,往一年級學生衣服裡扔菸頭

③有童年創傷經歷的孩子也更容易被欺凌。

比如那些被家長嚴厲對待的男孩也更容易在學校被欺凌。而在溫暖、充滿感情和有良好家庭氛圍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則更少被欺凌。

由此可見,如果不能通過心理輔導讓這些被欺凌者內心強大起來,只是單方面遏制欺凌者的攻擊性行為,欺凌事件並不能從根本上被消除。


關於校園暴力現象的應對之策,往往因人而異,我在本文中只是給家長做一些提示。

我們也許無法完全杜絕校園暴力,但如果每一個成年人都能夠成長起來的話,那我們的孩子才能成長,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願所有人都可以被溫柔以待。


最勁爆文

點個關注,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學習心理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