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1、年金險,考驗你的“延遲滿足”能力

當別人跟你聊年金險時,你腦海中蹦出來的第一個詞彙是什麼?

錢、騙人、煩、收益低...這大概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然而,在我看來,它跟“延遲滿足”一詞很有相關性。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控制住及時行樂的慾望,為了達到更大的目標,更大的享受,可以放棄眼前的誘惑。

年金險愛搭理它的人不多,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未來式”收穫。今年存一筆錢進去,不是明年就開始給你回報,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期若是退保還可能會有損失。等到5年、10年,甚至更久,才能享受到它的回報。

延遲滿足是很難的,愛年金險的人是很少的。

但最近因為一則政策,倒炸出了不少年金裡的“潛水黨”。

事情源頭在這裡:銀保監會在官網上發了一個通知: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說人話就是:預定利率為4.025%的年金險將不再獲批,以後長期年金險最高預定利率為3.5%。

圈裡的人都炸鍋了,因為這個調整對想買年金的人來說影響挺大,“以後可能會買不到4.025%的年金險了“。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2、預定利率是實際回報率的天花板

預定利率是啥?簡單理解為,保險公司評估自己未來投資能力的水平。

保險公司把我們交的保費拿出去投資,不能白拿我們的錢,要考慮給咱一定的利率回報。

一般來說,產品預定利率越高,折現到當前所需交納的保費就越低,對應買到年金險的回報率也越高。

但這樣,保險公司的投資壓力也會更大,如果投資回報還達不到預定利率,就會出現利差損。

錢沒賺到,還得虧,可能會出現經營風險。所以,監管對預定利率有限制。

4.025%是目前年金險預定利率的最高水平,但並不意味著,買到4.025%的年金險,就一定能拿到4.025%的回報。

你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的這個預定利率是實際回報率的天花板,最後給咱的還要相應扣掉其他運營、銷售等費用,所以,一般實際得到的回報率會低於預定利率。

想準確計算實際回報率,還得用IRR。

3、IRR,衡量產品實際回報率的重要指標

IRR,是Internal Rate of Return 的簡稱,專業叫法,“內部回報率”。

可以說一個保險產品最終能給咱帶來多少回報,其實隱藏在現金流裡。現金流就是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總量情況的統稱。

交了保費,錢從口袋出,叫現金流出;保險公司到約定時間給咱錢,錢入口袋,叫現金流入。

想計算一張保單的回報率:

第一步就要列出這張保單整體的現金流。

我舉個例子:

張先生有份保單是兩年交費,每年50萬,到了第5個保單年度末返還120萬,保單的現金流展示長這樣: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500000”,是現金流出;

“1200000”,是現金流入;

“0”,沒有實際的現金流發生。

尤其要注意保單年度的表示。因為咱交費通常發生在保單年度初,領錢又往往在保單年度末,如果A列寫“保單年度”,等於沒有考慮“年初”和“年末”之間的跨度,算出來就不準。

所以寫A列要寫“保單年度末”,“0”代表著第1個保單年度年初,以此類推。


第二步,在旁邊一個單元格中輸入“=IRR( )”,然後把整體的現金流用鼠標拖一下圈起來,按回車,就能看到這個保單的IRR是4.13%了。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套用公式就這麼簡單,但當你拿到一個具體產品的計劃書,想算IRR時,估計一時也會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我拿具體的產品再給你算下: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現金流: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即領取年金-當期保費)

把現金流圈起來,用Excel內置的IRR公式就行了。

這個指標,相當於“我的現金流出,使用了一個多少的複利去累積生息,然後在未來給我指定金額的現金流入。”行業內,常常就用這個IRR來衡量產品的回報率。

有朋友可能會問,怎麼還是複利?咱倒推算一下。

張先生要拿到120萬,就得按4.13%複利累積生息至第五個保單年度末才能實現。

第一年初他交了50萬,按照4.13%的複利計算,在第一年末的金額是52.1萬……在第五年末就是61.2萬。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到第二年初他又交了50萬,一樣按照4.13%的複利計算,在第二年末的金額是52.1萬,在第五年末的金額是58.8萬。



年金再火,不懂這4點,別碰年金險

61.2萬+58.8萬剛好是120萬。

一般IRR越高越好,但實際上,市面上的年金險IRR普遍不會太高,之後新出的預定利率最高只能有3.5%了,實際回報基本也會低於3.5%。

不過,年金的本質就不在豐厚的投資回報上,它最大的作用還是幫你鎖住財富,安全穩健地幫你規劃好生活,沒必要跟高風險高回報的理財產品相比。

4、年金險的"入門級"挑選方法

每個年金險都有它的脾氣,不同產品有不同的適用場景,具體選擇,還是得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養老金、教育金選你所愛~)

比如有人可能考慮到了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加快,未來醫療成本越來越高,國家養老保險“吃不飽”...特想趕緊存個養老錢。

但“靠譜”的短期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如貨幣基金,銀行定期存款等);“不靠譜”的高風險、高收益投資接連爆雷(如私募基金、P2P等);股市波動大,走勢更捉摸不透,才回頭髮現養老金是真愛。

產品雖然多,但普通人掌握“入門級”的養老金挑選方法,基本不會踩雷:

(1)保障要簡單,初級選手也能看懂。

對於初級選手和保守型投資者,個人不建議帶分紅和萬能賬戶的,設計太複雜,看起來回報很高,但並不是全部保證給你的。


(2)可以領終身。

活多久,就可以領多久,累計領更多。如果可以月領,就像領工資一樣,更好。


(3)選IRR更高的。

目前也還是有預定利率4.025%的產品,如果它的IRR能達到4%,或者接近,是很不錯的了。

(4)選IRR更高的。

如果有附加萬能賬戶的話,一定要看保底利率,目前保底利率從1.75%—3.0%不等,儘可能選擇保底高,實際計算利率高的產品,但不能過於迷信實際結算利率和未來收益演示,因為從當前經濟情況來看,長期維持這個結算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考慮給孩子買教育金的,挑選方法不會差太多:

(1)最好能夠滿足孩子成長關鍵階段的費用需求,有的產品高中、大學、出國深造、成家立業等階段都能領到錢。其實說白了,也是領取時間越長越好。

(2)IRR也是越高越好。


市面上比較純粹的教育金差異性很小,本質上都是先交錢,再領錢。手裡閒錢多的,可以一次性交,這叫「躉交」,躉交回報率往往更高,因為保險公司拿錢去生錢的時間更長。


收入穩定,每年有盈餘的,也可以分期交,比如分5年/10年,每年交多少自己定,壓力沒那麼大。


PS:

在家庭資產規劃中,年金險更像“後衛”的角色,行軍打戰需要勇士衝鋒陷陣,但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派到前線去,要確保有“後衛軍”,才不用擔心後院起火。


未來孩子教育、自己養老錢都是必須要用的,先把它們存放在這個安全的賬戶上,可避免萬一其他投資失敗,基本生活也沒了保障。本生活也沒了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