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宋代古村——訪揭陽市榕城區槎橋村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清溪九曲繞村前,滿地風光合自然。

竹下垂竿入雲釣,松間鼓瑟水調絃。

愛花一任新枝長,惜樹不嫌舊徑偏。

見說池塘春草綠,夢魂已入謝公篇。

這是清代乾隆辛酉科舉人、順德教渝楊聯長對家鄉槎橋村的傳神描繪。今天,我們走進槎橋村,仍然是—派迷人的風光:清澈的仙橋河迤邐流經村前注入榕江,黛色的天馬案山與楊氏宗祠遙遙相對。古木修竹疊翠於宋元和明清佔寨之間,傳統民居建築儼然,稻蕉連片,一望無垠……這是—個與古代先進的中原文化有著最直接、最密切聯繫的潮汕古村。槎橋始祖楊繪是直接從北宋京都朝廷來潮汕立籍創村的第——人。中順大夫、五顯大帝——槎橋村民信奉何神?原來廟裡的神像是始祖楊繪及他夢見的仙人槎橋村裡,有兩座獨特的廟宇:東洋古廟和仙槎古廟。兩座廟中,均供奉著“中順大夫”、“五顯大帝”的神像,這是何等神聖?我們如墜五里雲霧中。及至槎橋村幹部講了個有趣的故事,我們才恍然大悟。

追尋宋代古村——訪揭陽市榕城區槎橋村

槎橋綜合市場(圖)

北宋神宗年間,官為中順大夫的翰林大學土楊繪,因上疏神宗條陳王安石“青苗法”弊端而被貶安徽毫州。後終因政見難與人同,不久就辭官帶著家眷離京,乘船下嶺南。時年47歲的楊繪,本是躊躇滿志的年華,官場風雲多變,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心中悽然。途中,秋風蕭索,路途迢迢,又想起故梓四川綿竹來,不禁吟起韓愈當年被貶潮州時所作的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滄海茫茫,路在何方?楊繪吟罷黯然神傷,望天長嘆。隨著航船的顛簸,漸入夢鄉。忽聞“五顯大帝”來到他的面前,說道:“大夫不必耽心,此去嶺南,若舟擱淺灘、一木橫擋船前,此係發達寶地,可創鄉矣!”楊繪聽罷點點頭,正要道謝,卻見仙人已化作—陣清風而去。這時楊繪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他頓時精神百倍,遂令水手加快航速,從沙頭(今汕頭)外的媽嶼口進榕江,入仙橋河。

追尋宋代古村——訪揭陽市榕城區槎橋村

夜深人靜,朦朧中,楊繪忽覺得船體激烈地震動了—下,水手報告說船擱淺灘!楊繪掌燈上前,果見夢中之兆:—根粗大的木頭橫擋船前。心中明白:“神助我也!”待天亮放眼,只見此處河道九曲,山水相依,雖是蠻荒,卻是個“雙鳳含珠”的寶地,居此必昌。楊繪遂令眷屬離船上岸,在河濱擇日築宅。初名西川、東洋,後改槎橋。從此,楊氏子孫在海陽縣(今揭陽)繁衍生息,子孫遍佈潮汕及海內外,今槎橋村有人口 l萬多人。

追尋宋代古村——訪揭陽市榕城區槎橋村

槎橋村創於北宋熙寧七年(1074),迄今已有927年。及至64年後,南宋紹興八年(1138)復置揭陽縣。因而揭陽有俗語云:“未有揭陽城,先有槎橋鄉。”為紀念始祖中順大夫楊繪及他所夢的神“五顯大帝”,後人特建廟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