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古玩市場假貨氾濫,國寶“獸首”僅值幾百元,多數買者打眼


太原南宮古玩市場內,上百個攤位依次排開。山西是文物大省,收藏愛好者自然少不了。每逢週末,不少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古玩商販和藏友在這裡聚集。一名做了20多年的古玩攤主說:“近幾年的古玩市場平淡了許多,有時一天的收入還不夠攤位費。”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造假產業自然越來越興旺,所以市面上所謂的文物商品,大量的都是仿製品,真品只能越來越少。

古玩市場的地攤上,一個贗品獸首被明碼標價。文物造假古已有之,但像如今這樣假貨贗品氾濫成災,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條的“繁榮景象”恐怕前無古人。據業內人士稱,我國目前不僅古玩收藏市場混亂,古玩鑑定專家隊伍也非常混亂,而在民間市場上流轉的假文物更有幾十億件之巨。古玩江湖上處處遊蕩著“劣”與“假”的幽靈。

但新中國成立後尤其近二三十年,隨著科技的發展,造假技術突飛猛進,造假的量驟然大增,利潤也極高。拿青銅器來說,一條機器流水線每天能造出成百上千件,紋飾通過電子掃描,造出來也非常精美。造假者用很低的成本,幾十塊錢的投入,造出的假東西可以賣到十幾萬元,牟取暴利。

古玩界有一種“古玩市場不打假”的論調,所以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任何行業都在打假,唯獨古玩市場不打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怪現象。對於古玩市場到底應不應該打假,也是眾說紛紜了。有人搖頭,有人憤慨,有人一笑了之,有人默默忍受。看來,古玩打假真的是“知易行難”。

一名身穿舊軍裝的老人正在兜售胸前懸掛的各式勳章。

古玩市場的地攤上,大量精美的贗品參雜其間。一位進入此行40多年的業內人士張先生向攝影師透露,和全國一些古玩市場相比,太原的古玩市場造假之風比較嚴重,甚至現在的不少拍賣行也都混入了大量贗品,成為贗品的集散地。

有學者表示,當下古董市場95%都是假貨,但這其中,連專家都分辨不出的高仿品佔的比例不高,大部分都是粗製濫造的,騙的是缺乏常識的普通人。也有一些專家表示,古玩不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就要真真假假摻和在一起,像“賭博”一樣才有意思。 文物是沒有定價的,沒有假貨的古玩市場就不叫古玩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