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初心與責任同在 生命為使命而歌

來到安徽績溪,已是10月金秋。被譽為“皖浙天路”邊上的山核桃正在收穫,縱貫荊州鄉的石門亭河也已恢復昔日的流水淙淙。

秋色靜美,這裡的人們心情卻不能平靜。他們忘不了颱風“利奇馬”造成河水漫堤、山洪肆虐的猙獰景象,更忘不了8月10日犧牲在搶險一線年僅33歲的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

這個並未有過驚天動地大事的年輕人,用一件件平凡小事,在他們心中寫下了大寫的“英雄”!

追記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初心與責任同在 生命為使命而歌

每一位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近日,李夏被追授為“時代楷模”。圖為央視《時代楷模發佈廳》向社會發布李夏感人事蹟的錄製現場。

80多分鐘 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奮鬥在抗颱風搶險一線,用生命兌現一名黨員幹部的堅守

8月10日,颱風“利奇馬”襲擊荊州鄉,持續一天的降雨到15點多驟然加大。誰也不會想到,從此刻起到16點30分的80多分鐘,李夏的生命竟會在這裡定格。

兩個多月時間過去,鄉人大主席王全勝講起李夏不顧安危、衝在搶險第一線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鄉敬老院進水了!”15點20分左右,接到該鄉下胡家村黨支部書記胡嚮明的電話,李夏抄起雨傘,就和王全勝一起衝進雨幕中。

趟著沒過腳面的積水,趕到河對岸的敬老院與胡嚮明會合後,三人迅速將居住在一樓的老人轉移到二樓避險。緊接著,他們發現不遠處村民胡今古的家中也開始進水,此時,河邊道路已被洪水覆蓋,只能繞道敬老院屋後的田埂。

路太難走,王全勝勸剛到荊州工作不久的李夏留在敬老院。

“不,水這麼大,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李夏堅定回絕了。三人深一腳淺一腳走到胡今古家時,水已經漲進堂屋,夫婦倆正急著把攤放在堂屋裡的玉米一點點搬往二樓。李夏他們迅速幫忙搬運玉米,並勸二位老人撤到了位置較高的另一戶村民家。

這時,他們又接到電話,“下胡家村村口道路有塌方!”三人又馬不停蹄趕到塌方現場。剛搬開路上的碎石,讓救援車輛通過,旁邊山坡上就倒下一棵大樹,把電線壓倒在路上。由於沒有工具,他們決定返回下胡家村找人幫忙一起處理。

往回走沒多遠,迎面遇見村民胡日紅母子正在冒雨趕路,他們便折回去護送母子倆通過危險路段。為提醒來往行人注意,李夏在當地黨政領導幹部微信群裡發了一張現場照片,叮囑“下胡家村土地廟這裡塌方,樹倒下來把路攔了,電線疑似被打斷……”,時間是16點25分。不曾想,僅僅5分鐘後,山體突然再次塌方,走在隊伍最後面的李夏被沖走,這段微信成了他最後留言。

“那一刻,我怎麼也沒想到。”回想這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王全勝這位七尺男兒忍不住哽咽,“在基層工作多年、又是學應急救援專業的,他不是不知道危險,但仍不管不顧往前衝……”

其實,這已不是李夏第一次擔當歷險。

在績溪長安鎮人大主席汪來根眼裡,李夏的擔當是被煙火燻黑卻依舊掛著笑容的臉龐。2014年1月24日,績溪風俗中的農曆小年,長安鎮萬羅山突發森林火災。當時,李夏剛參加工作不久,並不負責這塊工作,但他聽到招呼後立馬抓起工具跳上救援車。到山腳時,火線已超過百米,濃煙漫天,但他一路跑向火場,投入到滅火中,晚上火場值守時又是一宿沒閤眼。第二天見到他時,臉已經被煙燻得通黑,只有牙齒還是白的,問他怎麼樣,他只是若無其事地嘻嘻笑。

潰爛的腳底板,是長安鎮黨委書記高道飛對李夏揮之不去的印象。2018年6月29日,該鎮大源村發生洪災,100多戶群眾家中進水。凌晨4點接報後,該鎮立即組織三個救援組趕往現場,李夏就是其中一個組的組長。當時,大水淹沒了橋樑,李夏帶人翻越山嶺,徒步40分鐘進村組織群眾轉移。洪水過後,他又連續20多天吃住在村裡。由於長時間浸泡,李夏腳底板潰爛,他就打著赤腳,挨家挨戶地統計受災情況,做善後工作。

“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他總能衝得上。”回想起好戰友,高道飛不禁想起李夏被批准成為正式黨員時講的話,“終於成為一名正式黨員,我要牢記黨的教育培養,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遇到困難挺身而出!”

追記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初心與責任同在 生命為使命而歌

急難險重見擔當。8年裡,李夏5次參與搶險任務,總是衝在第一線,即便是演練也不馬虎。圖為2016年5月31日,李夏在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中高舉紅旗、衝鋒向前。


8個月 紀委書記的日子裡,他堅韌執著地履職盡責,著力把工作做細做實

2018年12月底,李夏被提拔為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剛上任不久,他就碰了個“釘子”。

梳理工作時,李夏發現縣委巡察組移交的問題清單中有一項一直未整改到位——方家灣村原黨支部書記程本祥離任後還領取了一筆工資,並存在超額報銷汽油費的問題。

“我是屯溪(黃山市)人,在長安鎮工作了幾年,剛來荊州,還沒有學會荊州話,能否用普通話。”“我的普通話也不標準,老師沒教好。”李夏把程本祥約到辦公室談退錢的事,自我介紹剛說完,程本祥就藉著半開玩笑的話亮出了自己的“劍”。

坦率地講,當了十幾年村書記、離任後心裡有些失落的程本祥,對李夏公事公辦的做法,起初並不買賬。“錢不是我自己領的,是你們鄉政府發給我的。”第一次約談,沒有結果。

李夏毫不氣餒,不久又邀請熟悉情況的鄉黨委副書記一起到了程本祥家。一坐下來,就開始拉家常。

“老程,家裡幾個孩子?”“一噸。”“哦,兩個‘千金’啊,都多大了,在哪工作?”從家庭聊起,李夏改變了“針尖對麥芒”的氣氛。一個多小時裡,從家庭情況聊到其為村裡做的貢獻,絕口沒提退錢的事。這是第二次。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夏再給程本祥打電話。第三次,問題解決了。“上次去我家,他就聊到我心裡,把我‘俘虜’了”,接受採訪時,程本祥說。

考慮到程本祥的家庭情況,經請示縣紀委,李夏擬定了一個分期退錢協議,程本祥痛快地簽了字,還主動寫了保證書。

調任荊州鄉紀委書記僅8個月,李夏就查辦了6起案件。

2019年年初,方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唐鋒華,因打麻將被行政處罰,鄉紀委擬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我就替老婆摸了兩把牌,公安已經處罰了,憑什麼還要處理我。”心裡覺得委屈的唐鋒華,對此非常牴觸。李夏多次上門,拿著黨章、紀律處分條例反覆給他講到底違反了哪條,講這些年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講黨組織對黨員的要求高於普通群眾的道理,終使唐鋒華認識到別說參與賭博,就是不制止家屬賭博也不對,誠懇接受了紀律處分。

這一系列棘手問題的解決,讓荊州鄉黨委書記舒添巍意識到,這個小夥子是個敢抓會管的人。其實,在調來荊州鄉工作之前,李夏就以敢抓會管推動長安鎮紀委的工作做到了全縣前列。

從2016年3月至2018年底,李夏任長安鎮紀委副書記。這期間,他主辦或參與處理了75條問題線索,立案審查26起,給予26名黨員幹部黨紀政務處分。

“對於一個鄉鎮紀委來講,這很不簡單。”績溪縣紀委書記楊書生說,“在鄉鎮,黨員幹部就那麼多,熟人社會,單就做到公私分明,就不那麼容易。”

2018年初,李夏查處鎮頭村黨總支書記陳承兵涉嫌在換屆選舉中拉票問題時,就遇到“熟人社會”的困擾。

“我們是老相識,平日去縣城開會辦事,他還經常搭我的車。”陳承兵坦言,當知道李夏負責調查時,起初還以為自己又沒犯大錯,作為老朋友,肯定不會讓他太難堪。

沒有人知道當時李夏心裡是否有過猶豫,但人們從他的紮實調查中看到了他對原則的堅守:認真翻查當年的材料記錄,一個一個把相關人員找來談話……李夏最終查實了陳承兵在選舉時曾默許其朋友幫其“宣傳宣傳”的事實。之後他拿著換屆紀律等材料,直接找上陳承兵,“你是個老黨員,我是新黨員,我們一起學學,增強紀律觀念。”前後歷經十多次談話,終於使陳承兵認識到自己違反了組織紀律。

解決從嚴管黨治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鄉鎮紀委的作用至關重要。李夏在筆記上這樣寫道:“要緊盯小事小節,發現即指出,杜絕好人、怠政思維,多用談話、函詢、批評等手段,讓幹部明白底線、看清紅線、敬畏高壓線,打好清正廉明的執政基礎。”

追記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初心與責任同在 生命為使命而歌

2018年6月,李夏進入大源村抗洪搶險。因為救災期間長時間浸泡水中,腳底板潰爛,他堅持打著赤腳,挨家挨戶統計受災情況。


8年 在紮根基層的時間裡,他把群眾當家人一樣看待,群眾也把他當親人

出生在城市的李夏,大學畢業後考到銅陵市地震局當技術員。在別人眼裡,這樣的生活和工作都值得羨慕,但他卻覺得“太清閒”。2011年,他主動考取了績溪縣的公務員,被分配到了最基層——長安鎮。

“李夏原來不太愛說話,但到長安鎮後,話漸漸多了起來。”妻子宛雲萍對李夏到基層後的變化印象深刻。有一次,她去長安鎮看李夏,恰巧遇到一位老奶奶來辦理與農保相關的事。當時,老奶奶說的是方言,宛雲萍一點也沒聽懂。

“你聽不懂吧?”李夏略帶炫耀地說,“績溪這裡‘十里不同音’,能聽懂這裡的方言可不容易。”這“小得意”的背後,其實凝聚著他苦學當地方言的心血。他曾多次跟同事唸叨,“聽不懂老百姓嘴裡的話,怎麼能聽懂他們心裡的話呢。”

“能為老百姓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內心充滿成就感”,李夏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2017年6月,擔任該鎮高楊村的黨建指導員後,他一有空就往村裡跑。貧困戶汪少美腿腳有疾、行動不便,李夏為她申請了1200元扶持資金,支持她在家經營小賣部,一年有個兩三千元的收入。高楊村不少群眾種植貢菊,但因病蟲害、烘乾技術等問題的困擾,收益不高,李夏專門請來技術員上門指導,當年菊花產量、質量就大幅提升,收益明顯增加。

李夏從不把群眾看成工作對象,而是當成家人。貧困戶馮孝華因智力殘疾從小生活不能自理,長期隨姐姐馮蘭香生活。李夏從未因其行為怪異而疏遠,而是竭盡所能地幫助這對姐弟。“這麼多年,別人看到我弟弟這個樣子,都躲得遠遠的、甚至嫌棄我們,李夏每次來卻總跟他念叨幾句話,還幫我扶他。”胡蘭香說,“就是親兄弟,做到他這樣也不易。”李夏犧牲後,她特意向駐村第一書記要了一張李夏的照片,保存在手機裡。

到荊州鄉任職後不到1個月,李夏就跑遍了自己聯繫的下胡家村,摸清了全村30多戶貧困戶的情況。之後很短時間,他就對全鄉4個行政村的情況都有了基本瞭解。

2019年7月底縣委第六巡察組對荊州鄉方家灣村開展巡察,當問起各村民組情況時,李夏對這個不是他聯繫村的戶數、黨員數、貧困人口數,也能做到“一口清”,因為“走得多了,心裡就有數了”。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縣應急辦、科技局等多個直屬部門想調他。面對難得的進城機會,他都放棄了,因為“跟老百姓聊天很開心,與老百姓打交道比較放鬆”。

追記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初心與責任同在 生命為使命而歌

一捧菊花寄哀思。2019年10月20日,安徽省績溪縣長安鎮高楊村群眾捧著今年第一批採摘的菊花祭奠李夏。


80後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嚴格自律,用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

“沒有政治觀點就沒有政治靈魂,要提高政治素養。”2017年年底,在長安鎮舉辦的青年幹部座談會上,李夏發言一開始就亮明瞭自己的觀點。

這並不僅是口頭表態,而是有感而發。在高楊村,他雖然年輕卻能把工作抓得有聲有色,關鍵之處就在於他堅持學習,理論知識儲備充分。

“鄉村是抓落實的神經末梢”,善於學習的李夏對基層黨組織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有較深的認識。擔任村黨建指導員後,他首先抓的是幹部的作風。

當時,高楊村黨總支比較渙散,就連開黨員大會,遲到、會上接打電話也不稀奇,甚至還有人喝醉酒大聲喧譁。

李夏說要整治,時任村黨總支書記王慶華心裡打了個問號,“我都管不了,你這麼年輕,能行?”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夏這個看起來平和的人,還真敢批評。一次會後,那些不守會議紀律的黨員,都被李夏留了下來單獨“談心”。

更出乎王慶華意料的是,李夏很快又制定了一套規範會議紀律、主題黨日學習活動的“四四五五”制度,貼在村委會議室的牆上,要求對照落實。

進行換屆時,他又幾次三番上門做工作,將具有中專文化、做事比較公道的青年黨員胡高豐吸納進村黨總支。“他一個外鄉人,為了我們村這麼上心,我再拒絕都不好意思了。”胡高豐說。

短短一年,薄弱的村黨總支脫胎換骨,成了鎮裡唯一獲得“先進基層黨支部”稱號的基層黨組織。有了這個強有力的戰鬥堡壘,加上李夏多方奔走,村裡汙水改造項目、機耕路改造項目,也得以順利開展……

與群眾眼裡李夏總面帶笑容的印象不同,在長安鎮、荊州鄉許多年輕幹部眼裡,李夏不苟言笑、持重嚴肅。他對鄉里年輕幹部的小事小節,該批評時真能拉下臉來。鄉社保所的一個小夥子,因為早上起得遲,經常在工作崗位吃早餐。李夏發現後,嚴厲批評了這位同志,要求其從小事開始反思自己身上的懶散作風。

對工作上心的李夏,對生活卻不怎麼“上心”。荊州鄉原紀檢幹事胡聖子仍然記得李夏報到時的情景。當時,打開後備箱,日用品就是幾個舊塑料盆、兩個外殼有些破損的熱水瓶等。胡聖子說,這些東西挺舊了,可以領新的。李夏卻笑著說:“東西雖然是有些舊,但都還能用,到不能用了再換”“這些都是小事情”。直到李夏犧牲,這些物品還靜靜地留在他的辦公室。

“想一想,對‘大誘惑’有沒有動過心,對‘小意思’有沒有沾過邊,對‘微腐敗’有沒有黑過臉。”李夏一筆一畫寫下的心跡,凸顯著他對自己在紀律和廉潔上更高的要求。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在微信裡留下的這句簽名,反映了李夏用生命詮釋的真諦。

皖南山區的金秋裡,長安鎮高楊村的1400畝菊花已經漫山遍野、盛放如雪。鄉親們商量,就把這些菊花叫“夏花”吧,在祭奠李夏時,一定採一捧放到他的墳前……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1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竇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