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梅州醫生的使命感:援非後,他再次踏上了援疆征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任務所在,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本報今日推出的“我學習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報道黎鐳援非後又援疆的感人事例,以激勵人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新時代新文明,共建梅州美好家園。

●本報記者 王麗莉

一年多前,作為廣東省第28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員之一的醫師黎鐳回到了梅州,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人。對他而言,援非期間,最難熬的是思念家邦、思念親人之情。如今他又毅然決然地踏上柔性(以自願報名為原則)援疆之路,遠離故鄉和親人,用自己所學去幫助喀什地區的人們。是什麼讓他在援非期間備受思鄉之苦時能堅持下來?又是什麼讓他無畏前行,仍舊選擇援疆呢?他說:“是醫者的使命,是那身白衣的責任,是那顆炙熱的愛國心。”

一位梅州医生的使命感:援非后,他再次踏上了援疆征程...

援非期間黎鐳(中)與當地醫療助手 合影。(粵東醫院供圖)

義無反顧再次踏上援疆之路

黎鐳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的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從醫已25年。10月28日晚,記者聯繫上了黎鐳,當日他已出發,將在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柔性援疆醫療工作。原來,此前黎鐳得知此次柔性援疆醫療工作有適合他的崗位後,就主動報名。經體檢及相關審核,最終成為了2019年我省醫療柔性援疆19名醫務人員中的一員。“無論是參加援疆,還是參加之前的援非,我都覺得很光榮。”黎鐳告訴記者,他為能夠醫治好病患、為病患減輕痛苦感到高興,對於醫者而言,病患沒有國界、種族之分,他希望自己能夠為祖國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希望自己能踐行好醫者的使命。“之前援非,因為不確定因素多,且存在文化差異,所以出發前曾略有忐忑,這次援疆,心情倒是輕鬆很多。”

一位梅州医生的使命感:援非后,他再次踏上了援疆征程...

黎鐳(後排左四)到 達新疆喀什。(黎鐳供圖)

醫者責任支撐熬過思鄉之苦

回憶起援非期間的點滴,黎鐳坦言異國條件艱苦,他們曾遭遇過連續40多天停電,常常要去20多公里遠的地方運水,當地流行病多……不過,能看到病人康復的笑臉是他最開心的事,且當地人對中國醫生也很友好。“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生活上的苦沒那麼可怕,能克服,只是遠離家鄉和親人,思念之情最難熬。當地通信條件差,如果一個人上網,那麼其他人基本無法上網。”黎鐳說,正是醫者的使命感、責任感支撐著他熬過濃濃的思鄉之苦。

一位梅州医生的使命感:援非后,他再次踏上了援疆征程...

凱旋歸來的援非醫 療隊員黎鐳同志(中)和前來接機的院領導合影 (粵東醫院供圖)

離開過自己的國家會變得更愛國,遠離過親人會變得更珍惜相伴的時光,這在黎鐳身上得以體現。可是援非剛回來一年多的黎鐳,曾飽嘗思鄉之苦的黎鐳,又是什麼讓他做出再次奔赴柔性援疆之路的決定呢?在舍小家和成就醫者大愛之間,他可曾有過猶豫、有過艱難抉擇的時刻呢?“有國才有家,我不曾猶豫,援疆是為祖國醫療事業做貢獻,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我義不容辭。我的家人也支持,我的兒子為我感到自豪。”在記者採訪期間,憨厚的黎鐳提到最多的是醫者的職責。醫者仁心是對醫生醫德的最高讚譽,而其背後隱藏的或許正是如黎鐳等醫者內心深處那沉甸甸的醫者職責與使命。黎鐳表示,接下來,在援疆期間,他將盡力做好相關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