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水起名“礦泉”飲用水標註亂象仍未消

國標明確禁止的“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等在市場上均有銷售,不僅有國產水,也有原裝進口水。功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號稱能補充能量,有的能補氧,有的甚至還號稱有排毒功效。

普通水起名“礦泉”飲用水標註亂象仍未消

“礦泉”不是水

說到飲用水,大部分消費者都知道主要有礦泉水、純淨水、蒸餾水等。不過,記者近日在北京部分超市發現,一款標註名為“XX礦泉”的水,根本不是礦泉水,不過是在利用商標“障眼法”迷惑消費者。

記者看到,該飲用水的外觀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端飲用水“依雲”,而再加上“礦泉”二字,定位或許瞬間指向了“一種較為高端的礦泉水”。

不過,記者看到,“XX礦泉”的瓶身並沒有指出飲用水的種類,僅在瓶標下方標有“包裝飲用水”幾個小字。那瓶子裡到底賣的是什麼水呢?記者聯繫廠家售後部門,得到的答覆是:“就是一種普通的飲用水。”隨後,記者在某線上平臺看到,該產品的介紹中指出其為“飲用天然水”,總之,並不是礦泉水。顯然,瓶身上赫然印的“礦泉”二字,只是一個幌子,跟礦泉水不是一回事。

不過,根據記者的瞭解,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飲用水新國標企業標籤標識已全面實施。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生產衛生規範》的規定,市場上的瓶裝飲用水,只能標註為“天然礦泉水”“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這三種名稱,並沒有所謂的“飲用天然水”這個標識。“XX礦泉”標註的“飲用天然水”,顯然不符合國標要求。而“包裝飲用水”則是所有包裝水的統稱,並不是水種。就好比消費者想知道喝的是什麼水,被告知“喝的是水”。

被禁的“小分子團水”仍在售

除了標註“礦泉”但並非礦泉水的瓶裝水,記者發現,其它水種標註亂象仍屢見不鮮。

例如,早在2016年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新國標明確規定“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學的飲用水名稱將不再使用。

然而,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發現,國標明確禁止的“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等均在線銷售,不僅有國產水,也有原裝進口水。功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能補充能量,有的能補氧,有的甚至還有排毒功效。

不過,在線下實體商超,這些命名繁雜的飲用水要少一點。

對於普通飲用水的功效,消費者多數相對保持清醒和理智。

一位職業為生物老師的消費者對記者說,“喝水本身就是排毒的,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水,都有這個‘功效’。”

另外,某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分子團水就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普通水,比一般的水更容易被吸收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水喝下去,在胃內會受到溫度、酸鹼度、離子濃度等影響,水分子團的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另外,也沒有證據說明小的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進入細胞,從而被人體吸收。“起碼現在還缺少足夠的數據支持。”工作人員表示。

如何選擇?

對飲用水企業來說,找到好的水源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若想在包裝飲用水領域有所建樹,獲得優質水源至關重要。”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面對紛繁複雜的飲用水,到底該怎麼選擇?

上面提到的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技術人員告訴消費日報記者,“說到底,水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不是營養的來源,也不會有什麼神奇的功效。無論是超市裡賣的礦泉水,還是自己在家燒的涼白開,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水,都可以放心喝。”

(本報記者 張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