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優良豬種,陸川豬的林下養殖技術

廣西優良豬種,陸川豬的林下養殖技術

陸川豬是我國八大地方優良豬種之一,廣泛分佈於廣西玉林、梧州等地區。陸川豬不僅繁殖能力強、母性較好,而且還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對病害的抗性也較強,身體強壯,喜愛粗飼料,覓食能力較強,生產週期較長,因此非常適合林下養殖。

放養前的準備

1.仔豬的選擇。在選擇仔豬時,為了確保養殖質量與效率,要對仔豬進行仔細檢查,以選擇健壯、體重在20千克左右的仔豬為好。

2.林地的選擇。一般可選擇自然林地作為養殖場所,或者選擇闊葉樹木茂盛的人工育林地。因為這些林地內往往有自然的水源,並具有充足的食物,不僅可以為陸川豬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與食物,而且還能夠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選好林地後,應對養殖場所周圍進行調查,清理汙染源。同時,還要根據地形的實際情況,關注和改善林地的通風效果與衛生狀況,最大限度地降低林地內病毒和細菌的數量,降低陸川豬病害發生概率。同時,在一定範圍內,還要利用絲網等工具,製作相應的柵欄,對陸川豬進行保護,防止林地中的野獸對陸川豬造成危害,並避免陸川豬跑出林地,對農業生產帶來不良影響。

3.養殖計劃的制訂首先,為了提高陸川豬的養殖質量,應打造合理的馴養基地,以便對放養的陸川豬進行集中管理,並使豬養成放養的習慣,日間豬可以自由活動,夜間主動回到馴養基地,從而減少後續養殖工作量。其次,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應積極學習,掌握良好的養殖技術,不宜對豬使用任何暴力,如拳打腳踢等,對豬要有足夠的耐心,關注陸川豬每一個階段的生長。最後,應根據養殖區域內的氣候情況,編制出科學的活動時間表與地點表;豬放養時,應將食物在固定的時間內放置到設定的位置上,並通過相應的口號對豬進行提示,通過長期的訓練,使豬出現條件反射,為後續更好地管理提供幫助。

廣西優良豬種,陸川豬的林下養殖技術

養殖管理

1.早期豬的馴化。剛剛養殖仔豬時,必須對其進行馴化,確保仔豬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動回到養殖基地。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將仔豬先圈養4~6天,並每天投放飼料3次。在圈養6天后,由養殖人員將豬趕出豬圈,讓豬在馴養基地周圍活動,傍晚再趕回豬圈,並投1次飼料。投飼料時,應通過相應的聲音進行配合,使豬以後聽到該聲音後,自動回到豬圈內。之後投飼料時,每次投飼量只要保證豬吃七分飽即可,使豬在第2天能夠產生飢餓感,主動出去覓食。

2.病蟲害防治。林地內有很多昆蟲,這些昆蟲不僅能夠直接影響陸川豬的生長,而且一些昆蟲還會攜帶致病細菌,間接影響豬的生長。所以,在養殖時還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首先,要想辦法儘量驅趕林地內的蚊蟲,同時避免豬體內出現寄生蟲,可以在飼料中拌入一些驅蟲劑,也可以定期對豬注射相應疫苗,還要確保整個豬圈保持良好的環境。其次,對於那些出現嘔吐、萎靡不振的豬,應及時灌服一定量的綠豆水,或根據獸醫檢查結果,使用相應的藥劑,防止豬隻死亡。

廣西優良豬種,陸川豬的林下養殖技術

3.日常觀察。由於林地的範圍較大,豬往往會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若要對所有豬隻進行觀察,往往會非常困難。所以,為了確保日常觀察的質量,在豬隻回到豬圈時,養殖人員應仔細清點豬隻數量,並觀察豬隻各方面的狀態。若豬隻的數量不足,應立即集合養殖人員進入林中尋找,並利用相應的手段,避免該現象再次出現。而對於精神狀態不佳,或者糞便出現異常的豬隻來說,應第一時間將其隔離,並請獸醫檢查,及時進行相應處理,等豬病症全部消失後,才可以將其放回豬群內。

4.補喂飼料。陸川豬養殖到中期之後,豬的食量增大,如果只通過野外覓食,往往很難滿足豬的生長需求。因此,為了確保豬健康茁壯地生長,還要定期補喂飼料。可於清晨每頭豬投放600克飼料,中午每頭豬投放500克飼料,晚間每頭豬投放450克飼料。補喂飼料參考配方:豆餅14%、濃縮料14%、糠麩類15%、玉米57%。

(廖國明/文;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